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方職業教育學刊雜志》2014年第三期
隨著國家高職示范校、骨干校項目的實施和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的啟動,高職院校紛紛以本院重點專業(群)為單位著手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制訂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相關文件和實施意見,將不同課程的資源規劃化、標準化、網絡化、共享化。當前各高職院校資源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文件、文本資源、圖片資源、動畫資源、視頻資源、教學課件、模擬資源、題庫資源等內容。其中教學文件主要包括課程標準、整體設計、單元設計、評價辦法等資源;文本資源包括學習情境庫、電子教案庫、案例庫、參考文獻庫、數字化教材等;圖片資源包括教學圖片、設備圖片、現場圖片、教學條件圖片等;動畫資源包括2D動畫、3D動畫、仿真操作動畫等;視頻資源包括教學錄像、教學輔助錄像、(生產性)實訓現場錄像等;教學課件包括教學、學習課件;模擬資源包括仿真軟件、虛擬場景等;題庫資源包括試題庫、試卷庫、項目考核題庫等[1]。通過這些資源的建設,促進各院校各級各類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然而,隨著高職院校建設的全面展開和深入,不少問題逐漸顯現。
二、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問題
(一)教學資源庫建設定位的問題根據上述文件精神,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定位是建成服務于多種對象的“學習中心”。可以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即通過該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后學習本專業相關課程的各類資源、視頻、動畫等,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輔修其他專業的一些課程;可以用于教師教學,即通過平臺建設,教師可以獲取授課的相關有利資源,促進教學;可以用于企業、社會大眾的學習[2]。因此教學資源庫的定位首先是一個學習中心。但實際上很多高職院校將資源庫建成了展示中心和課程庫。主要表現在許多教學資源的無序性特征比較明顯,服務對象不明確。許多資源沒有正確歸類,雜亂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統整理;資源中主要將課程、專業的教學成果進行羅列,但這些成果之間缺少服務客體“自主學習”的學習規律的關聯。因此這些資源沒有圍繞學生、教師、社會大眾自主學習的主題設計,內在的邏輯關系不強,顯得雜亂無章[3]。這主要是由于教學資源庫建設定位不明確所導致的。
(二)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的問題教學資源庫建設中重量不重質的問題明顯。首先,很多教學資源庫都以數據來說明建設成果,如多少門課程、多少個課件、多少個動畫、多少個案例等,但在這些資源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資源的用途、資源的有效性、資源的面向等都沒有太多的考慮和審核,因此學生、教師、社會大眾很難從這些海量的資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因此產生了嚴重的實用性、適用性問題[4]。同時,資源之間缺乏內在邏輯聯系,致使網絡資源使用率低。其次,由于這些資源是服務于學生、教師和社會的,因此與企業的共建共享必不可少。然而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中涉及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少、企業案例少、企業項目少、行業動態少、相關專業網站鏈接少等。第三,缺乏統一建設標準。教學資源庫內容廣泛,來自于不同的部門、單位,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因此我們要對各類資源制訂統一的制作標準或者要求,確保資源的一致性,更容易被學生、教師、社會大眾所掌握。第四,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普適性差。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都是為滿足本校教學需要而進行的,主要為本校師生服務,帶有明顯的本校特點[5]。因此,很多資源不適用于其他學校,很難發揮共享的作用。
(三)教學資源庫管理的問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已經啟動并完成部分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那么教學資源庫的運行、維護、完善等工作就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6]。資源庫的管理包括資源管理和系統管理。資源管理主要涉及一些客觀資源的更新和維護,如媒體素材庫、企業案例庫、企業項目庫、課件庫、課程庫等,系統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網絡平臺管理、故障維護、收費管理等。這些內容都要隨著行業的發展而不斷更新,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不斷推進。顯然這些龐大資源的更新必然涉及到廣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問題。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無法有序帶動這個龐大的工程。尤其是教師層面還缺少有力的激勵措施。教師是資源建設的主體,能否調動廣大教師、教學團隊的積極性來不斷維護、更新資源庫,是我們當前高職院校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學校,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和激勵措施,使得教師不愿意將自己引以為豪的知識共享。對這些知識、資源、思想的更新與共享,意味著教師在無償的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是存在競爭關系的教師們所不愿意去進行的。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我們建立起完善的教師考核與獎勵措施。因此,加強對教學資源庫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對策建議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由于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定位在于“學習中心”,因此我們就應對確立“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所有資料的撰寫、制作、設計都應從學生、教師、社會大眾學習的角度出發來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因此平臺總體上要針對學生、教師、社會(企業)設計不同的界面,根據三類主體不同的特征考慮平臺模塊、整合資源內容、做好交互管理。例如學生界面主要讓學生知道各專業的基本情況、主要課程、學分獲得、學習目標、任務、考核要求、學習視頻、案例、習題、任課教師、答疑等;例如教師界面主要讓教師獲得所授課程的各類素材:單元設計、案例、習題、視頻、動畫等基礎教學資料,讓教師能按照教學實際自由組織、整合;例如社會界面主要提供各類考證信息介紹、考證課程學習資源、學院考證中心介紹等。通過正確的定位和樹立“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才能真正建設出服務于各類群體,為各類群體廣泛使用的教學資源庫。此外,在建設的過程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仍然是我們高職院校遵循的準則。教師教學最終服務于學生;學生學習最終服務于企業、社會;社會學習立足于市場;因此教學資源庫建設應將企業、市場的需求作為立足點,多多融入企業案例、企業項目、企業資源,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二)強化資源的統一性和內在聯系性在建設教學資源庫的過程中,我們要組織相關教師集中學習已有的國家教育信息化資源技術標準如《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規范》、《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體系和11項試用標準》等。同時還要制訂建設過程中國家未出臺的一些其他資源建設標準或要求如資源數據要求、資源質量標準、資源評價指標、資源共享標準等[7]。通過使用和制訂統一的標準促使教學資源庫的內容規范、統一。其次,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平臺框架的頂層設計,建立起針對學生、教師、社會大眾不同學習主體的個性化的登錄界面和網站框架結構。框架結構和框架內的資源內容按照學習者的學習認知規律進行有機排列和整理[8]。第三,每一門課程要注重貫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明確職業資格標準、專業標準、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等,將企業實際案例、企業項目、企業產品、技能考核按照學習者的認知規律進行有機整合,充分體現教學資源庫的社會服務功能,提高實用性。第四,加強教學資源內容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建設。建立起教學資源庫的交互平臺、評價系統,方便學習者、管理者、校校用戶之間、校企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討論,促進共同進步。在充分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加強校校之間、校企之間、國內、國際資源的共享,使教學資源平臺成為真正的學習中心。
(三)注重教學資源庫的有效管理、維護和更新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們要建立起教學資源庫的管理組織體系[9],包括專家顧問、領導小組、管理委員會、各項目辦公室、子項目團隊等,明確管理責任主體,對教學資源庫進行有效的領導、協調、聯絡、實施等。并且各組的人員要進行精心選拔、試用后,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其次要建立項目管理和經費保障制度。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運行需要制度的規范和經費的保障,缺一不可。制度上,我們應建立起項目管理制度、資源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教師獎懲制度、資金管理制度[10]。通過項目管理制度明確每個項目的內容、主體、責任等;通過資源評價制度明確資源建設的科學性要求、教育要求、技術要求和共享要求等;通過教師培訓制度讓教師樹立資源建設與自身提高相輔相成的意識;通過教師獎懲制度調動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資源庫建設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通過資金管理制度規范資金的使用和創收管理等。當然教學資源的運行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經費上,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向政府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學資源庫的運行進行創收,用教學資源庫本身來創造價值帶動自身的運作,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作者:宋麗娜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與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