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遼寧體育科技》2017年第5期
摘要:在多元化、開放化的校園環境中,大學生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樣、多層次,面臨的心理壓力和誘惑也越來越大。客觀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學校、社會高度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對此,主動強調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積極創設心理教育課堂,將心理教育與各個學科相結合,以全方位、全面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對學生日用學習、工作都起到積極的影響。對此,本文以體育教學為例,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心理教育提出幾點思路。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健康;高職院校
1引言
在現代化的教學體制改革中,關于學生心理教育方面所引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心理教育在教學體系中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重。而大學階段作為學生心理成熟階段,適當的心理教育,對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綜合素養方面提升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體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不再單一地強調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而是以體能訓練為基礎,以心理教育為輔導,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進一步的發揮體育教育的作用和價值,不僅強調了對體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對于學生健康、良性發展而言也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2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樂觀,呈現復雜化和擴大化的一個發展態勢,盡管在社會高度關注和教育體制改革下,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重視,并且在實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根本上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和影響大學生健全人格、健康、良性發展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種多樣,不同環境背景下、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各不相同,但大致來講,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實際來看,現如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學時期可能是這些學生真正開始“獨立”時期,自理生活能力較差,適應能力弱,過度的依賴他人都使得學生在融入大學生生活后,情緒化嚴重,容易產生負面心理。而且作為一個集體環境,對于人際關系處理也是考驗大學生適應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這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本身就存在難度,性格沖突、習慣沖突、心理落差影響等都影響力學生對大學環境的適應性。二是就業壓力大。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對大部分學生而言,畢業等于失業,缺乏良好的職業規劃和正確的自我定位,在面對就業問題時顯得茫然、焦慮、沒有方向,對自我否定,對社會不滿,人生態度消極。(1)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會產生厭世、極端的心理傾向。(2)學生眼高手低,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自暴自棄。(3)缺乏吃苦耐勞、踏實勤奮的心理特征,容易搖擺不定,中途放棄。
3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展開心理教育體育課程
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旨在增強學生身心素質,提升學生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當然,對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心理教育呢?下面就提出本人的幾點看法: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要想真正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心理教育就必須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衡量體育教學目標的重點內容之一,綜合分析給學生造成心理問題的相關因素,加強對學生自我認知、自信、意志品質等方面的培養和考核,讓學生能夠正視自身的發展并且能夠主動的參與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心理教育不在是一個需要規避的問題或者不敢正視的問題,而是作為教學基本內容融入體育教學中,實現對學生身心健康雙向訓練。二是突出對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體育教學中展開心理教育自然而言對于體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體育技能,同樣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能夠正確地看待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自我評估、自我定位。除此之外,在教學方法上也要做出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合理的挖掘體育知識中的心理教育素材,組織相應的拓展訓練活動,一方面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體能,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體育氛圍和環境中培養團結精神,加深學生彼此之間的認識和了解,讓學生能夠以更為開闊的視野去處理好人際關系,以增強學生的獨立能力和人文素養。三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實現學生自我肯定。在大學集體環境中,學生個性特征逐漸顯露。從學科的角度出發,不同學生對于學科有不同的認識,接受度和喜愛度也不盡相同,當然訓練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對此,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體育活動建議。總之,因材施教,讓體育教學真正做到挖掘學生體能,讓學生學會享受體育教育帶來的樂趣和身心上的改變,讓學生學會用體育運動改善自身的不足,發泄負面情緒。當然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這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良好體育習慣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心理教育,需要遵循體育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體育學習的魅力,從而在增強學生體能素質的同時,讓學生透過體育去感受體育中的精神,去作用于自身,促進自身良好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形成。這才是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海蓮.試論民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J].內江科技,2010(9).
[2]陶堅.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人教育,2012(1).
作者:劉玲玲 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