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單元引語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華夏教師雜志》2014年第七期
一、認真研讀引語內容,明確教學方向
(一)提煉引語中的學習方法,讓教學有“度”地把控隨著年級的升高,單元引語的內容也逐漸從激發興趣向傳授方法的層面不斷實現質的飛躍。在揭示訓練重點時,引語也從提醒閱讀方法、領悟表達技巧、建議綜合實踐三個維度進行。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五組引語中提到:“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在這則引語中提出了明確的教學方法,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扎實貫徹。首先,“想象情境”——本組課文以文藝性說明為主,分別介紹了長城、頤和園以及兵馬俑,這一閱讀訓練則在提醒教師要在文本語言的浸潤下明晰每篇課文所表達的情境,感受相關事物的特點,尤其是在文本關鍵核心語言所營造的磁場中徜徉體驗,從而獲取自我的價值體驗;其次,“留心表達方法”——說明文有著自身的寫法特質,四年級學生并非一次接觸說明文,內容的獲取感受是基礎,但不能視為四年級學生的終點,應該將說明文特有的材料選擇、說明方法、結構安排等關乎寫作技巧的內容通過本組三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擁有初步的感觸,更新學生的寫作認知體系;最后,“搜集資料”——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書本,而要將視域拓展于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中,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在收集、整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實踐能力。將引語中的教學策略提示作為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閱讀教學才能行走在扎實而有效的教學之路上。
(二)把握引語中的邏輯聯系,讓教學有“路”可循現行的小學語文12冊整套教材都是編者按照科學規律綜合考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編排而成,每個訓練點都按螺旋上升的方式置放在不同教材中。因此,教師切不可聚焦教學的一點,而要放眼于整套教材,厘清每個訓練點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加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上文提到的“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其實在之前的教學中就能夠找到與其相應的源頭,如在三年級上冊中“我仿佛看到這樣的情景”,而在四年級則提出“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的學習方法,到了五年級引語則又提出要“入情入境,體會作者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材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依循一點,不斷超越和突破,形成新的要求。依循這樣的訓練安排,教師只有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才能把握每個訓練點的基本起點在哪里,應該按照怎樣的發展趨勢進行,編者這樣的設置意圖是什么,從而將每一步的訓練落實在最佳點上,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度。
二、充分利用引語媒介,深化教學內涵
(一)引語導“學”,喚醒學生學習的欲望我們以三年級下冊第四組的引語為例。這組課文以“燦爛童年”為主題,旨在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爛漫。如何才能真正激活學生內在沉睡的記憶,讓學生隨著課文的語言感受童年的豐富多彩呢?引語的有效運用,可以激發出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童年想一條彎彎的小河。本組課文就像小河里翻騰的幾朵浪花,有時唱著歡樂的歌,有時傾吐著煩惱,有時……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用心閱讀本組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1.學生研讀引語,試想可以學習到哪些內容?從而強化學生單元的目標意識,有哪些童年故事,這些故事又是按照怎樣的方式呈現,凸顯了童年怎樣的特點。2.教師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補充:你們的童年生活中還有哪些特別值得珍藏的記憶?通過學生相互補充,學生對童年生活有了基本的認知,形成了最初的價值體驗。借助引語,教師將學生思維的觸角由課內伸向了課外,引入的導向作用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二)引語促“練”,扣準語言歷練的支點單元引語以極其簡練而概括性的語言將原本看似松散的零星文章構建成為有機的統一整體,這種構建的方式源自于引語中的言語信息。因此教學中,我們應該將教材中的課文與引語中的言語信息有機連接起來,才能找準課文與引語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不妨在教學中叩問這樣幾個問題:引語與課文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這些文本依循這樣的共性被編者放置在一個單元中?每篇課文又分別是從怎樣的側面凸顯了單元的主題。以五年級下冊“作家筆下的人物”為例,引語揭示出學習課文刻畫人物的不同手法,而教材選用的每篇課文都是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內容,人物刻畫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以典型的動作描寫成功將兩個頑童的形象表現出來,《臨死前的嚴監生》則借助細節描寫成功地展現了人物的吝嗇,其他課文中有的注重側面,有的強化正面。每篇引入就如同槍支上安裝的瞄準器,將閱讀教學的焦點和重心置放于整體課文的核心與關鍵之處。明確了這種認知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可以分課文逐個擊破,完成教學的突破,更可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綜合比照探析的方式,領悟感受課文不同的描寫方法,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引語串“教”,把握教材編著的結構有機整體,既要注重細節的描摹與刻畫,也要注重整體的策劃與回歸,寫文章是如此,課堂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人教版教材在開篇即以引語的方式統領整組教材,除了課文與之匹配對應之外,習作、口語交際、回歸拓展等諸多教材環節都與開篇中的引語息息相關,都成為引語內容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得教材形成了前有統領、中有貫徹、后有回顧的總分總有機結構。這樣的設置安排也使得教學始終行走在一條鮮明的主線上,強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其引語就以“當你得到父母疼愛時,是否想到過為他們做點兒什么”作為叩問,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人間真情”,而除了課文與密切相關之外,“口語與交際”中也在“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習作中也要求謝謝“父母對自己的愛,而在“語文園地”中則更將孟郊的《游子吟》列入其中,共同構建了“父母親情”的感人單元。
(四)引語聯“動”,鏈接課堂內外的資源人教版教材中的引語言簡意賅,雖然費墨不多,但要求明晰,內容具體,不僅僅將教學的目光聚焦于課堂之中,更將學生思維的觸角伸展到課堂之外,伸向廣闊的自然、宏大的社會,渺遠的宇宙中。查找、收集、整合的要求,在引入中可謂比比皆是,這里不再重復贅述。這些內容與要求凸顯了引語關注生活,關注自然的大語文教學觀,為教師設計開展符合語文本體性內容的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例如:三年級上冊中“名人故事”,教師則可以借助引語的內容,引導學生在正式學習課文之前就通過網絡報刊等文字資料收集相關資料,并創建各式交流平臺讓學生了解名人信息,習得名人資源,感受名人魅力,從而借助引語實現語文課堂內外的有效鏈接。引語可以說是瞄準器,是標志桿,更是走進教材、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語文教學應該借助這種瞄準器,聚焦典型的教學內容,借助這把鑰匙覓得探尋教材編著的密碼,更以標志桿為抓手,貫穿整個教學。
作者:岳春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興隆莊煤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