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Buffer單元單粒子效應研究范文

Buffer單元單粒子效應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Buffer單元單粒子效應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Buffer單元單粒子效應研究

《電子器件雜志》2014年第三期

1混合模擬流程和器件模型

在器件/電路混合模擬中,對于粒子入射單元采用器件模擬,其他單元采用電路網表結合BSIM模型參數代入模擬,可以模擬得到高能粒子撞擊器件時電路中各點電壓電流的變化,從而判斷是否發生單粒子翻轉[3]。典型的混合模擬示意圖如圖2所示。器件/電路混合模擬的典型流程如圖3所示。首先使用SDE構建器件結構,指定摻雜的區域和濃度以及離散化策略等。然后使用MESH生成網格化的器件結構,網格結構與器件結構匹配。在SDEVICE的配置文件中設定好物理模型和參數,設置好模擬的時間和邊界條件等等,進行器件模擬。最后通過TECPLOT和INSPECT來查看和分析模擬結果。buffer單元的混合仿真結構如圖4所示,第1級反相器的NMOS管(N1)使用TCAD建立的3D器件模型,電路的其他部分都用BSIM3電路模型代入。器件模型和電路模型在電極處耦合。本文基于標準0.13μm工藝構造NMOS器件模型。設定NMOS管的溝道長度為0.13μm,溝道寬度為0.65μm,柵氧厚度為2.58nm,源/漏結深為0.08μm,多晶柵的厚度為0.1μm,襯底厚度為3μm。襯底區域使用均勻摻雜,溝道、源漏、LDD等區域使用高斯函數進行摻雜[4]。NMOS器件模型的結構和摻雜如圖5所示。

2單粒子效應模擬

單粒子效應模擬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不考慮產生、復合項,求得半穩態解;然后在半穩態解的基礎上考慮單粒子注入影響,即模擬計算中加入產生復合項,求得瞬態解,得到粒子注入后產生的電流脈沖及電壓隨時間的變化過程[5]。引入輻照效應時,設定重離子于0.76ns時刻垂直入射在NMOS器件的漏極中心點,入射深度為3μm,軌跡半徑為0.1μm,LET值為50MeV•cm2/mg。電離電荷的產生率在空間和時間上均呈高斯分布。在上述條件下得到buffer單元在重離子入射后,NMOS管的瞬態電流脈沖曲線如圖6所示。被重離子直接撞擊的NMOS管(N1)的漏電流產生了一個瞬態脈沖,與單個NMOS管仿真結果不同的是,該瞬態脈沖還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臺階區”。這是因為在研究單個晶體管的電荷收集時,漏極偏壓一般為恒定值,而在實際電路中,被轟擊晶體管的漏極通常連接著與之對應的補償網絡,正如圖4所見,其中器件模型為N1,而其中的P1管則作為該NMOS管的上拉補償管,這種補償電路稱為恢復電路[6]。這一恢復電路將導致實際電路中SET脈沖的形狀發生明顯的變化,其特征是出現所謂的“臺階區”,如圖6所示。研究表明,臺階區電壓的高低取決于阱/襯底接觸的位置和摻雜分布[7],而臺階區的寬度則與雙極放大效應密切相關。

3影響因素分析

3.1LET值不同LET值條件下混合模擬的結果如圖7所示,LET值越大,漏電流瞬態脈沖峰值和脈寬都增大。當LET值為1pC/μm時,起初電流迅速增大,這是因為,LET值很大時入射粒子在器件內淀積的能量越多,進而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也多,載流子濃度升高,被漏極收集的幾率就增大。隨后電流緩慢下降,一方面是由于LET值大,產生的電子空穴對濃度高,擴散作用強,這主要是由于觸發了雙極放大效應。

3.2入射位置集成電路處于空間輻射環境中,輻射源存在于各個方向,高能粒子可能入射到器件的各個位置上。因此很有必要確定高能粒子入射在器件的哪個區域或位置上使得器件最容易翻轉。如圖8所示,重離子注入位置從源極道漏極,進行一次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仿真,得到了一簇瞬態電流脈沖曲線圖。重離子入射到源極和柵極,對應于圖8中入射位置為1μm和1.265μm的曲線,這時的瞬態脈沖電流峰值和脈寬都非常小;而當入射到體-漏結,對應于圖8中入射位置為1.34μm到1.37μm的曲線,可見漏極收集的電流達到最大。這是因為漏結耗盡層電場強度大,漂移作用強。由此可見,對于體硅器件,重離子注入到敏感區域比非敏感區域產生瞬態脈沖的峰值和電流持續時間都要大。

3.3電壓偏置設定Vdd電壓分別為1.2V、1.8V、3.3V、4V、5V時混合模擬得到的結果如圖9所示。外接電壓小,電流脈沖峰值小,總的收集電荷也少。而電源電壓越大,收集的電荷越多。單粒子在Si內產生的電荷首先會進行擴散運輸,當到達結區時被收集,更大的反偏電壓會增加耗盡區寬度,形成大的空間電荷及電場,從而在粒子入射時淀積的電荷也會更多,電場作用下電場漂移也會更快,因此單粒子注入產生瞬態脈沖電流也會更大,達到瞬態電流峰值的時間也會更短,此外,在高的反偏電壓下,漏斗效應的時間也會增長,電場輔助下收集的電荷也越多。然而電壓減小并不能提高器件的抗單粒子翻轉的能力,因為如果電壓下降,器件的臨界電荷也會相應變小,從而使得器件更容易翻轉。

4結論

通過對buffer單元的器件/電路混合模式仿真,可以發現,存在著多種因素影響電荷收集,進而影響NMOS管的重離子單粒子瞬態脈沖。在進行電荷收集時,一般會發生電場引起的漂移、電荷漏斗助漂移,濃度梯度引起的擴散和雙極放大效應等現象[8],其中哪種現象占主導地位則由入射粒子LET值以及器件外接電壓、入射位置等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粒子入射在器件靈敏區上產生的單粒子效應更為嚴重。LET值和外接電壓大,靈敏區內淀積的空穴濃度就高,雙極放大效應所起的作用就大。所以在我們的電路和版圖設計中,就要同時兼顧這些關鍵因素的共同影響,對敏感器件或節點進行抗單粒子能力評估和抗輻照加固設計。

作者:杜明鄒黎李曉輝邱恒功鄧玉良單位:深圳市國微電子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男男肉动漫未删减版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片大全| 黄视频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99国产小视频| 好男人好视频手机在线|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加勒比综合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三级黄色免费观看|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免费日本黄色网址|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口工里番h全彩动态图| 色哟哟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黄色三级三级免费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