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認同感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問卷》為自編問卷,主要參照薄艷玲的《關于高師生教師認同狀況的調查問卷》和宋廣文,魏淑華的《中華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問卷》,設計而成。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六個方面:第一,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意愿;第二,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認識;第三,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準備;第四,從事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情感;第五,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期望;第六,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價值觀;第七,特殊教育師范生的基本情況。
(二)被試通過方便取樣抽取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聽康教育、培智教育、腦癱教育、自閉癥教育方師范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9份,有效回收率為96.33%。其中男生30名(10.38%),女生259名(89.62%)。研究對象情況見表1
二、統計結果
(一)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總體狀況從表2和表3可知,明確表示愿意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有253人,占總人數的87.54%。這表明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的專業思想穩固,教師職業認同感普遍較高。其中,女生234人,占女生總人數的90.35%;男生19人,占男生總人數的63.34%。由此可見,女生的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意愿比男生更為堅定。同時大一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85人,占大一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總人數的87.63%;大二有85人,占大二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總人數的90.43%;大三有83人,占大三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總人數的84.70%。可見,隨著年級的增加,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愿意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比例并無明顯變化。另外,聽康教育專業方向的有80人,占其總人數的87.91%;培智教育專業方向的有63人,占其總人數的86.30%;腦癱教育專業方向的有29人,占其總人數的85.30%;自閉癥教育專業方向的有81人,占其總人數的89.00%。由此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愿意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比例,在專業方向上并無明顯變化。
(二)特殊教育師方向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認識和準備從表4可知,89.96%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愛心;81.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了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性質;74.75%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自己知道怎樣成為一個好的特教老師。由此可以看出,特殊教育師方向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性質及特殊性有較充分的認識。但另一方面,由表4可以看出,認為自己具備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技能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有61.60%,而同時只有52.94%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常去康復中心及特小做實踐。這表明特殊教育師方向范生在職前準備與訓練方面尚待加強鞏固。
(三)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情感從表5可以看出,有83.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喜歡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同時有92.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于“能為特教事業盡一份力我很高興”給出了肯定的態度;另外有93.07%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于“提起特教老師常令我有一種敬佩之情”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這表明,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不僅僅把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看作一種謀生的途徑或普通職業,而且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充滿了愉快積極的情感。再者從表6中可以看出,82.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做特教老師會實現我的人生價值”,這進一步表明了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很好的解決了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價值內化的問題。
(四)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期望和價值觀從表6可以看出,71.97%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會很大;87.55%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希望自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特教老師。這表明了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工作環境,發展空間等有著較高的期望,同時也希望自己在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這一行業中展現自己的特色,為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那么在價值觀方面,由表6可以看出,83.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做特教老師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此外,94.11%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特教老師在社會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說明了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存在的價值以及它能體現個人的價值方面有著積極正確的認識。
三、分析與討論
(一)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普遍較高的原因分析1.社會因素特殊教育是一種社會公益事業,更是一項崇高的愛心事業,它能幫助關心殘疾人,在社會的發展進步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教師職業比較穩定,有節假日;工資待遇方面,國家規定從事特殊教育最少要享有工資總額的15%的補貼,以后會更高。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從事特殊教育的積極性。2.學校因素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博愛的文化氛圍極大地熏陶著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從而加強了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的責任心;與此同時,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充滿了信心。3.個體因素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有著積極的價值觀,83.39%的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認為做特教老師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此外由于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是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滿足特殊需要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特殊教育教師一般被認為有愛心,有耐心,這讓大多數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具有較強的社會使命感和榮譽感。
(二)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性別差異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存在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明顯高于男生。這種性別差異與國內類似(免費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教師職業認同感)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這種差異可能與我國的傳統觀念—女性更適合從事教師職業有關。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可能更多的家長傾向于讓他們的女兒報考師范院校,從事教師職業的原因。同時,女性語言表達能力更強,耐心細致的性格特征可能也是女生相對于男生更愿意從事教師職業。更重要的是,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面對的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極大地愛心,耐心和恒心,才能把工作做好,滿足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再者,在目前的求職過程中,女大學生往往比男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表示只要男生,而男生中很多不樂于從事教師職業。因此在教師職業的競爭中,男生與女生爭職位的情況相對較少。這一因素也可能促進女生更傾向于選擇教師職業。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從總體上看,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感水平普遍較高。2.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的從教意愿在性別上呈現顯著差異,而在年級和專業方向上并無明顯差異。3.特殊教育師方向范生,雖然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性質及特殊性有較充分的認識,但在職前準備與訓練方面尚待加強鞏固。4.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充滿了積極的情感。5.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有著較高的期望和積極的價值觀。
(二)建議
1.國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為了解除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使他們能安心于特殊教育事業,國家應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過有效的舉措,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待遇,增強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促使他們對自己職業的前景有著明確的預期,促使他們愿意在特殊教育事業上奉獻自己的一生。同時,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例如:從教兩三年以后,就可以進修半年或若干個月;特殊教育教師在校際之間可以互相調動;允許特殊教育教師報考教育碩士學位研究生;選拔優秀的特殊教育教師出國考察等等。此外,國家應該加強對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的重視與財政支持,對在校特殊教育師范生提供生活補助。如,教育部可以把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也納入到“免費師范生”的培養計劃中。2.社會營造尊重特殊教育的風尚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國家的力量是有限的,它需要全民的參與支持。因此,社會民眾應增強對特殊教育事業的認識,關愛殘疾兒童,關愛弱勢群體,形成了解殘疾兒童,尊重殘疾兒童家庭的良好社會風氣。民間企業和組織也應該關注特殊教育事業,為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3.學校方面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梢酝ㄟ^講座,座談,影視欣賞等方式對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在行動和心理上更加熱愛特殊教育事業。只有這樣才能勝任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才能對殘疾兒童負責。另外,調查結果顯示,特殊教育師方向范生在職前準備與訓練方面尚待加強鞏固。因此,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要著重加強對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的職前準備與訓練。如:由讓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定期寫教案,定期進行技能訓練,學校嚴格地定期抽查;再者可以增加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與一線特殊教育老師進行交流的機會。同時,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要積極地建立起自己的附屬康復機構和特殊學校,能讓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在課余時間方便地進行專業實踐。4.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自身方面首先,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不要受“女性更適合教師職業”這一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而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專業等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其次,特殊教育方向師范生在校學習過程中,要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專業課和技能方面的學習;同時,要做好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各種準備,心理上要做好學生到特殊教育教師的角色轉換。此外在以后的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工作中,依然要踏實努力,不怕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多向有經驗的特教老師學習,交流,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學習,從各方面提高自己,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如,自覺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自覺學習特殊教育新理論和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特教老師。
作者:梁春艷單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康復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