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后勤信息化管理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雜志》2014年第九期
一、上海三級醫院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
*后勤服務人員知識結構不完善在25家市級醫院后勤服務人員中,僅13.7%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現有人員“青黃不接”的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整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跟不上目前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
*后勤服務人員年齡老化在被調查的后勤服務人員中,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1.6歲,而且82.17%在45歲以上,大部份人員將在今后5年內逐步退休,醫院將面臨人員短缺的問題。
*現行服務模式傳統單一在動力設備維護和管理上,現有后勤服務人員大都還是以長期以來的巡視、手工抄表等為主,以傳統經驗、粗放的方式為主,且僅僅停留在維護上,缺乏預見性。此外,隨著人員年齡的老化,工作的責任心、主動性、更新知識的可能性均嚴重弱化。
*后勤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性現有后勤管理人員多是衛生專業出身,主要為衛生管理、醫療、護理等,很少有機電、設備、物流管理、物業管理等專業出身的人員,存在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二、信息化管理在醫院后勤社會化改革中的應用
進一步深化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是大勢所趨,目前已經進入到最后的攻堅階段,尤其是涉及醫院正常安全運行的動力設備維護方面。面對后勤保障人員年齡和知識的老化以及后勤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等實際情況,應盡快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后勤管理的技術水平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經過近5年的實踐,通過建設市級醫院后勤智能化管理平臺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后勤管理方法,在試點上初步實現了后勤管理靜態和動態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信息傳輸和上報、遠程監控、事故預警和報送等,為后勤管理在內容和模式上的進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礎,通過平臺轉變了傳統的、粗放的、經驗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實現后勤管理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
*構建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新型模式通過基于信息化的后勤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還可以實現集約化、專業化、區域化管理的新型管理和服務模式。一個大小合適的區域內的若干個醫院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動力設備運行的動態監控、統一維護和管理,通過后勤智能化平臺來實現人力物力資源集中統一管理和調度,不僅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人員老化和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促使相關企業更多關注醫療行業的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經濟性,進一步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
*充分發揮辦醫主體在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中的作用醫院的管理模式十分復雜,其中在人事、預算、資產、科研教學等管理上模式多樣,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作為上海市政府在市級醫院“管辦分離”中確立的辦醫主體,可以在區域性中心的中平臺上實現大平臺的統一管理。
*不斷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醫院不僅要配備專業對口的專業人員,更要在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上提供支持,隨著技術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后勤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更顯迫切,需建設一支具有現代知識結構、能適應當前現代化后勤管理需要的人員隊伍,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智能化管理平臺,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吳璐璐陳建平吳錦華單位: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