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安全意識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化學化工 大學生 實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誘導等手段,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去探求、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發明。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本科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全面檢驗,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還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1]。
然而,在全社會都重視與提倡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安全意識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理論知識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升華,通過各類實習、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環節等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質的飛躍。因而,安全意識教育對化學化工類大學生的培養來說尤為重要[2~5]。
1 安全意識教育
本文這里所指的安全意識教育并不涉及校園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針對化學化工類工科專業特點的專業技術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創新實驗設計和畢業設計等環節體現的安全內容設計,以及各類實驗與實習、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等環節自身需必備的安全意識。
1.1 設計環節內容上的安全意識教育
各類設計環節是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全設計是設計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設計中,特別是工藝流程設計,在達到最大生產負荷量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各類安全問題。此類設計不僅要考慮設備設施的安全問題,而且要考慮整個工藝流程的安全問題,還要考慮所用原料、產生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安全問題。設計往往是實現安全本質水平的根本途徑,要保證設計中不留安全隱患,以避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釀成重大生產事故。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前,應該注重安全意識的灌輸和應用。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不斷深化,安全設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設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選擇本質安全設計尤為重要。安全設計要工藝成熟、系統安全、設備設施可靠、易于操作維修等,使用無危險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藝流程,從根本上避免危險,保證安全。
1.2 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安全意識教育
為鍛煉化學化工類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體系開設的專業內容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還開設有畢業論文環節,以實現整個大學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近幾年,為了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各高校專門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環節。此外,長沙理工大學各級部門還設置有科技立項以供學生申請,以鼓勵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由于化學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安全問題都是指導老師尤為關心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工廠發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實驗室發生燒傷、燙傷等。在化工廠和化學實驗室,許多化學藥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物品,在使用過程中因其性質特殊,易發生燃燒爆炸、腐蝕、使人中毒等現象。也會因為自身操作的錯誤或安全意識差而發生事故。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習與實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其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針對這個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6]:
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在進入實驗前,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實驗涉及的危險物品,特別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危害以及應急處置措施。不僅僅要“我了解安全”,還要應用于實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二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原則。從“受教育者”大學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利己、利人,是與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識教育是發自內心的要求,不是被動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動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安全知識,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可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識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對安全意識教育要遵循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
四是典型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原則。利用已發生的血的事故案例來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實的感受,讓受教育者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感受到細節、小違規帶來的慘痛教訓,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動思維和自覺行動。安全意識教育工作的展開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對象,因為安全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上來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應該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對于一些常用的通用類的安全知識應該廣泛宣傳和灌輸。
五是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原則。隨著現代教學工具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作用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識教育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真實化。
總之,高校教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把安全意識培養放在能力培養工作的最前方,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安全教育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安全超前意識,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指導方針,把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當作持之以恒的教學課程,讓大學生把“安全意識”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參考文獻
[1] 劉淑琴,王彩虹.加強大學生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鐘杰,賈繼文.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校園”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132-134.
[3] 柯紅巖,錢大益,楊超華,等.實驗室安全教學領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1,28(10):184-186.
[4] 林靜姍,董華青,洪一鳴.化工類實驗室學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2,11(5):96-98.
參考文獻:
[1]陳明樂.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價值思考與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1,(24).
[2]許軍民.淺談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2.
[3]禹勇.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權.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0,(3).
[5]劉芳麗.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技能的現狀調查和對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湯繼承.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6.
[7]皮祖訓,劉何清,朱國梅.影響大學生安全因素評述[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8]郭亞芳.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改量探討[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陳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論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
[11]丁淑敏.關于高等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12]薛立輝.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參考文獻:
[1]王世鵬,甘新東安全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155-161
[3][21]李開勇,馮維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學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歐文姬應試教育歸因下學校安全教育的異化[J].小學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淵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維設計的基本架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7):107
[7]劉暢中小學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8][13][14]孫盼想江西省潘陽縣S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2
[9]曹海永莫讓制度管理成為安全教育的軟肋[J].教學與管理,2010(5):6-7
[10]王霞學校安全教育制度——現代學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與教學究,2010(11):19-21
參考文獻
[1]2016兩會聚焦教育熱點話題[EB/OL].http://gaokao.xdf.cn/201603/10433032.html,2016-03-11,新東方網.
[2]陳貴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72-73.
[4]周水平,萬江紅,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實施體驗式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江蘇教育研究,2013(11):49-51.
[6]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關鍵詞】大學生 安全素質 應用型本科院校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多元化和現代化,人類社會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形勢。高校校園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受際國內環境影響與日俱增,大學生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隨著高校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校園生活的社會化程度也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動態也被社會的諸多因素深深影響著;當今高校周邊環境和校園治安問題越來越復雜,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校園安全事故屢見不鮮,使得大學生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在上世紀90年代,部分大學就已經提出了應用型本科在高校中的定位,以適應時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近年來由高等??茖W校升格的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具有年齡較小、學識和認知水平較低、基本素質不高等特點,這些大學生將來進入社會都是服務地方經濟生產一線的人員,這無疑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質量,特別是高安全素質的培養提出了內在的需求和高標準的要求。
一、調查對象和內容的確定
(一)調查對象的確定。針對大連3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并結合自身實際崗位工作,對大學生安全技能的材料進行了梳理。從年級層次上看,調查對象的比率分別為,大一中職本和高職本學生占55.56%,大二中職本和高職本學生占44.44%;從性別上看,參加問卷調查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中男生715人,女生265人,占調查人數的比率分別為72.96% 和27.04%。這些數據符合調查研究的要求,具有代表性和科學性。
(二)調查內容的確定。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完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安全素質的調查。問卷總體設計把握三個維度,即大學生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這三個方面。問卷具體問答題目設計包括如下: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法制安全、學習安全、飲食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社會交往安全、網絡信息安全9個方面的安全問題。
二、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
通過表一可以看出,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安全素質的980份有效問卷中,選擇“完全符合”或“完全正確”和“基本符合”或“基本正確”的比率分別為47.44%和28.97%,選擇“一般符合”或“一般正確”的比率為17.14%,選擇“基本不符合”或“基本不正確”和“完全不符合”或“完全不正確”的比率分別為5.37%和1.11%。分別看三個維度,大學生安全意識方面選擇“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為76.50%;大學生安全知識方面選擇“完全正確”率僅為56.58%;大學生安全技能方面選擇“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為76.84%。
如表二所示,在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9個專題結果進行分析后顯示,在參加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中僅有42.78%選擇“完全符合”,有35.52%選擇“基本符合”,而有20.37%選擇“一般符合”,3.33%選擇“基本不符合”。根據筆者對所在學校近三年的案件統計,有78.63%的案件是盜竊案件,而在這些盜竊案件中有95.62%屬于遺失案件。
問卷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識”題目都是基本的安全常識,表三顯示,“完全正確率”僅為56.58%。在回答“在遭遇求助卻又不能確定對方情況真假時,不可以直接給錢,您認為”這個社會交往安全知識問題時,只有33.33%選擇“完全正確”,而卻有8.33%選擇“基本不正確”,甚至有5.67%選擇“完全不正確”。在回答“交通信號燈黃燈持續閃爍,車輛、行人應不準通行,但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和越過停止線的車輛是可以照常通行,您認為”這個交通安全知識問題時,選擇“完全正確”的有40.00%,選擇“基本正確”的有35.00%,選擇“一般正確”的有11.33%,選擇“基本不正確”的有12.00%,而選擇“完全不正確”的有1.67%。
在本次調查問卷中關于大學生安全技能9個專題問答中,如表五所示,有42.59%和34.25%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分別選擇“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16.85%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選擇“一般符合”,而選擇“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分別為5.38%和0.93%。
三、結果分析
結合調查結果和日常工作了解情況對上述數據說明和分析如下:
1.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安全素質,無論是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已經基本形成。但不是很高,基本達到“及格”水平,這樣的大學生安全素質水平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也很難達到培養高安全素質人才的目標。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安全素質在大學生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方面基本可以,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大學生安全知識不容樂觀。
2.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在安全意識上不夠強,只能看到表面性的現實危害,對不易發現的潛在安全隱患認識不足。同時,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現實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表面上看,大學生似乎具有某方面的安全意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存在與“所知”不相稱,甚至相背離的“行為”。
3.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對安全知識掌握的很不理想,不少同學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安全事故,甚至釀成悲劇的情況屢見不鮮。無論是從整體大學生安全知識現狀來看,還是從各類大學生安全知識現狀來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安全知識嚴重缺乏。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安全教育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學校現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對大學生掌握安全知識未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4.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救自護能力,但也不是很高。學生安全技能的性質是不同于大學生安全意識和大學生安全知識,前者是“應知”的,而后者是“應會”的。安全技能必須通過現實的操作和演練,并且一些技能必須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可能形成。
參考文獻:
[1]程詩敏.風險社會視域下大學生安全素質提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29.
[2]劉里卿.大學生安全防范素質的現狀和問題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137-138.
[3]陳新宇等.大學生安全素養的培育研究[J].科技創業,2014,9: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