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認知語言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認知語言學理論指導下的外語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3.《認知語言學反思性批評》述評
4.淺論認知語言學框架下以文化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
5.認知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6.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的網絡英語新詞構詞特征和發展研究
7.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及其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探索
8.認知語言學對學術英語詞匯教學的幾點啟示
9.關于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分析及展望
10.基于認知語言學“事態把握”的視角分析日語學習者授受表達的使用
11.認知語言學下的轉喻研究
12.從認知語言學角度淺析“?(さ)せてもらう”
13.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在地鐵車站》賞析
14.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慣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15.對英語存在句的認知語言學解讀
16.試論認知語言學對阿拉伯語詞匯語義研究的啟示
17.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英語時態教學
18.認知語言學視域下概念化對俄漢成語互譯的影響
19.論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隱喻翻譯
20.認知語言學體驗觀視域下的英語語篇教學探析
21.用認知語言學理論解釋英語研究型教學范式
22.探索認知語言學與兒童早期語言研究
23.認知語言學視角下對《在異鄉》的解讀
24.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視像與語言的轉化的事態把握
25.認知語言學在日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26.基于認知語言學構架下的高校英語語法教學分析
27.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詞匯的文化語義研究
28.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探析英語詞匯教學
29.漢語多義詞“手”的認知語言學研究
30.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31.用認知語言學中的“隱喻”觀察歇后語
32.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詞塊教學
33.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一詞多義現象分析
34.認知語言學視角看“觸る”和“觸れる”
35.認知語言學翻譯角度下的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探究
36.英語一般過去時的認知語言學解讀
37.論翻譯教學的認知語言學觀
38.認知語言學對于英語詞匯學習的啟示
39.認知語言學文獻綜述
40.淺談神經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二語習得
41.認知語言學與日語語用含糊現象分析研究
42.認知語言學理論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43.認知語言學框架下以輸入理論為依托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教學模式實證研究
44.簡析認知語言學與批評話語分析的融合
45.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隱喻理論分析
46.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理解隱喻
47.從認知語言學隱喻角度對比分析中韓民族認知心理
48.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下的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49.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的高職英語課堂情景劇教學研究
50.基于認知語言學對英語多義詞教學研究的啟示
51.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語國際多義實詞教學
52.認知語言學理論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53.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分析“曬”的意義
54.認知語言學之框架語義學探析
55.芻議認知語言學三個基本假設與語言習得
56.認知語言學范疇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研究述評
57.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隱喻翻譯研究
58.認知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59.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的漢語介詞探究
60.認知語言學在語篇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61.試論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62.認知語言學對一詞多義的解釋力
63.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翻譯教學理論模型的建構與實踐
64.認知語言學指導下的中醫典籍翻譯
65.認知語言學與外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66.認知語言學與外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67.認知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68.以認知語言學為基礎探討強勢文化對翻譯產生的影響
69.網絡詞語“顏值”的認知語言學解釋
70.認知語言學中的語篇連貫研究
71.從認知語言學語篇觀看漢英翻譯補償
72.認知語言學理論視角下的一詞多義現象實證研究
73.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微課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
74.認知語言學角度下日語色彩詞的隱喻功能
75.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76.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李白詩歌《楊叛兒》中的意象翻譯研究
77.淺析認知語言學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78.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79.認知語言學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80.從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81.淺談認知語言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異同
82.認知語言學理論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83.漫談英語存在句的認知語言學
84.認知語言學視閾下二語詞匯石化現象的成因分析
85.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86.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漢英翻譯教學模式研究
87.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大學英語語法與寫作課程整合設計
88.認知語言學對第二語言教學的貢獻及其局限性
89.認知語言學對外語教師認知發展及課堂教學實踐的促進作用
90.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自然語言語義表示方法
91.認知語言學的圖式理論及其在語言學教學中的應用
92.認知語言學視域下語言與思維的關系
93.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教學中的課題與反思
94.認知語言學對西方哲學的貢獻
95.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網絡新詞特點研究
96.認知語言學視域下英國詩人雪萊詩歌評析
97.英語新詞構建的認知語言學視角
98.應用語言學研究的多模態分析方法
(一)基本范疇理論
范疇的定義相對來說比較明確,人們在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認知使,能夠將相同的或者相似性質的事物組織在一起,并賦予他們一定的符號,這就是范疇。根據范疇的定義,人們對于世間的事物進行分類,逐漸對于事物進行了解,形成不同的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將基本的范疇詞匯篩選出來,在課堂中進行重點講解,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構建出一個包括所有基本范疇單詞的框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于同一范疇內部的詞匯進行總結,對交通工具、食物、動物、建筑等不同事物進行分類,并找出其相關詞匯,學生在構建范疇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擴大自己的單詞網絡,加深對于單詞的理解,并在遇到新的詞匯時,學生能夠自己的講單詞加入在相關范疇中。大學生經過初中、高中對于英語的學習,在詞匯量方面有一定的積累,學生從基礎詞匯進行掌握,在清晰的框架中,學生能夠加快詞匯的記憶的同時由于其框架的存在使學生的降低遺忘速度。提高對于英語詞匯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在,使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原型理論
人們對于事物通過對其性質的了解對其進行定義,在進行范疇的劃分中,均是以事物的原型為中心。范疇中的一種就是原型,根據這一原型,才能找出在萬千事物中與其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進而構成范疇的組成部分,這就是原型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含義進行猜測。教師應對單詞的原型的含義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能夠根據原型對于相似的單詞進行拓展,并在不認識的單詞中,能夠根據上下文猜測單詞的含義。例如單詞中,vis的意思是:看,在以vis為原型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知道visible(可看的),invisible(不可看的),visit(參觀),television(電視)等單詞,由原型含義拓展出不同的單詞,但這些單詞的含義都是在原型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幫助學生的記憶。大學教師在英語詞匯課堂上,往往只是對于單詞進行簡單的介紹,在某一語句中的具體含義,忽略了對于認知教育的訓練,教師對于單詞的原型意義不做過多的解釋,使學生對于這一單詞的認知也僅僅局限在教師所說的語境中,不利于學生對于單詞的深入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采用逐一講解的形式,學生不能馬上接收知識,在單詞的眾多含義中找不到記憶的重點,使得學生的記憶內容過多,不利于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學生對于這種知識,只是停留在暫時記憶的階段,比較容易遺忘。教師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授課過程中,應加強對于詞匯原型含義的講解,使學生在根本上理解各個詞義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適時的對于學生進行測驗,加強學生對于陌生單詞的推斷能力,學生在進行閱讀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陌生的單詞,學生應從文章的上下文進行分析,掌握單詞的原型含義,逐步進行推測,才能掌握學習詞匯的根本方法。
(三)概念隱喻理論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所了解的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是指在本體和喻體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比喻詞,多用是來表示。但在認知語言學中,隱喻更屬于一種思維方式,例如:losehead并不能根據單詞的本意進行理解,而是應該理解為失去理智,概念隱喻是指對詞匯本身的含義進行擴展,以表達更深層次的含義。這種對于單詞的聯想的思維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教師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充分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活學活用的能力,例如head不僅可以表示頭,還可以引申為智力,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定的詞匯量固然是好事,但是對于這些詞匯應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詞匯之間的內部關系,提高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效果。
二、結語
(1)創設語境,激發興趣
認知語言學強調語言以使用為基礎,語法產生于語言使用。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能夠積極參與的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學習語法。根據不同的語法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可采用圖表式、音像式、競猜式、談話式、大腦風暴式、游戲式、調查式和表演式等方法進行導入。
(2)循序漸進、合作探究
認知語言學不再把語法看作是一個封閉的、分割的系統,而是與各種不同認知能力以及各種經驗相聯系,這就要求學生在語法學習過程中,把已有的經驗用于理解新的語法知識,即“與詞匯教學相似”,通過學生合作探究,構建新的圖式。
(3)形意結合、關注體驗
認知語言學認為認知語法中“語義具有中心地位”,教師應注意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結合,突出多層次的語言體驗,避免學生一味地對語言形式進行簡單的機械操練,而忽視語言意義的表達。特別是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職學校學生,教師更應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體驗,加深對英語語法形意的理解。
(4)任務驅動、拓展運用
認知語言學強調人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強調語言能力的建構基于語言的使用。教學中如果僅學習一些基本的語法結構,無法確保實現語言交際的流利性,教師應在語法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促進學生拓展練習,靈活運用。
(二)教學應用
以外研社中職英語第一冊Unit7AhealthyLifestyle的語法項目——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規則的變化形式及其用法為例,說明教學中上述四個環節的運用:創設語境,激發興趣播放歌曲“AmericanRide”(sungbyTobyKeith),ppt呈現歌詞,目標語法加下劃線:接著教師指著劃線部分問學生:(2)ppt呈現四張當地氣候的圖片以及以下句子。學生小組討論:根據以下句子的內容,找出對應的圖片。這個環節中,教師利用視聽歌曲導入新課,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巧妙地把目標語法的內容展示出來。接著,教師又聯系當地的氣候特點,創設出目標語法的語境,使學生自然地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學習。在這個環節中安排“小組討論”目的是,更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學習的主體性得到發揮。
(1)循序漸進、合作探究
①以舊帶新,喚醒已有的圖式根據已經學過的課程“coachpotatoes”,學生分組完成以下任務:以競賽的形式,選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回答后,ppt呈現:
(2)合作探究學習
在“coachpotatoes”課文中找出含有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句子,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使用觀察、發現、分析等方法,歸納出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規則的變化形式。這樣,學生對形容詞、副詞不同的形式、意義和用法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學生一邊欣賞歌曲“Longer”(byDanFogelberg),一邊填上所缺的詞: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核心,先是教師通過把已經學過的課程“coachpotatoes”作為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形式回答問題,起到了“溫故知新”的效果。接著,讓學生合作探究,歸納出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規則的變化形式。學生在觀察、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的過程中,較好地構建了“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規則的變化形式”這種新的圖式。
(2)形意結合、關注體驗
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調查活動——Whoselifestyleisthemosthealthyinyourteam?要求每六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學生對小組成員的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調查,最后得出結論。a.教師先引導學生羅列完成該任務需要用到的短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最后,采取小組互評的方式,選出優勝隊。這個環節教師以“健康的生活習慣”為語義,結合“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規則的變化形式”,讓學生進行課堂訓練。這個過程不僅是克服了通常課堂教學中簡單的、枯燥的、機械的操練,而且是在對學生進行語法鞏固練習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生活素養,比較好地體現“教書育人”。
(3)任務驅動、拓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