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素描學習論文范文

素描學習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素描學習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素描學習論文

第1篇

論文內容摘要:設計素描是設計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作為一種藝術造型基礎的素描,它能傳達出設計者對自然、生活的獨特感受和設計意念,是從事藝術設計活動的起點。筆者認為:在不同的教學側重中,對各種主張應有適度的把握,將各自的優勢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條相對適應于藝術設計教育所需的素描教學體系來。

就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來看,其基礎地位與價值取向各有側重,教學模式不一:有的偏重于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性素描的造型基礎訓練,強調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寫實與具象性的表現;有的偏重于線性框架結構的訓練,強調其內外形體結構的構造組合關系與物象某一局部的超寫實表現;而有的又關注于抽象性的創意訓練,強調其解構性的重組與意向性的表現……從學生這一層面上講,在一些認識和表現問題上,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理解上的差距,有的人誤以為掌握和運用設計素描主要是靠單純的設計理念,或者認為只要學好了繪畫性寫實素描,即可完全替代藝術設計所需的素描造型。

事實上,所謂設計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論知識和大量的實踐來支撐的,是經驗的積累和藝術修養的升華。寫實素描是設計素描的基礎,設計素描是寫實素描的發展和變化。

應該說,設計素描是探討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構造表現原理來發掘人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和相關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造型基礎課程之一。

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其教學目的實現形式本來就應該多樣化,不必簡單地歸結為某種模式。況且,西方提出設計素描這一概念的歷史也只有幾十年,引入我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也只是在20世紀80年代,應該說還處于形成與發展的階段,許多理論問題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檢驗。給予寬松的學術氛圍、多樣的教學手段、寬泛的選擇空間去發展其優勢,是學術民主的一種體現,因此不必過早地加以定論。但在所有教學主張中,有一點應該明確,即:其最終目的應是統一的,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啟發和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明確教學目的,樹立設計素描意識

大凡基礎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專業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樣的建筑就有什么樣的基礎一樣。同樣,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教學也不例外,也有培養方向的問題。

不言而喻,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技術與科學相結合的一門應用性專業,設計素描是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創造性思維的和有目標的造型活動,是在傳統繪畫性素描的基礎上,通過具象認識大自然的造物法則,并從具象中探尋抽象的規律和發現抽象的形態;關注物象造型的內結構與外結構的有機結合,啟發我們的想象空間,找出物象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經過提煉與歸納,形成理念的形態,利用其可重新構建的因素,在符合設計應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樹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設計意識的培養。

由此可以看出,設計素描與繪畫性素描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不同體系,繪畫專業對素描基礎的要求是:精神內涵第一,物質性第二,強調人的審美信息傳達,如國畫對素描的要求是以短期的線性形態表現為主;油畫是以長期的塊面結構與明暗調子素描的訓練為主,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堅實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強相應的審美能力,具有明顯的人文色彩。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訓練則強調物質性、適用性第一,精神內涵第二,更多的是關注適用性、功能性。

按照先物質后精神的設計基本原則,任何設計都勢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約與限定。推而論之,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約與限定,正因為有了這種制約和限定,人們才將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訓練稱之為設計素描。其目的的實現也理所當然地受制于設計的特點與要求,即實施設計素描的教學與訓練是為了學生在今后的設計活動中,能根據各類設計的需要,有效地運用素描這種形式,傳達、記錄、轉化視覺信息的結果,并具有扎實的造型能力來應對各類設計之所需。

簡言之,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認識及表現能力。因此,設計素描的教學各環節的設計都應與設計相關聯,反映設計的基本屬性,成為設計的有效手段。

設計素描與傳統的繪畫性素描既有內在的聯系又有著明顯差別,其根本區別在于其價值取向不一,具體表現在:

1.功能特點

所謂功能,即作用與效能的意思。繪畫的概念是“通過再現對象的具象描繪來反映意識形態的創作”,那么繪畫性素描的功能就體現在它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等方面。其價值取向在于精神與情感的熏陶或其本質特性來體現它的價值作用。相比較而言,設計素描的功能性特點,卻以強調其物質性與適用性為第一要素,而其精神內涵與審美內涵則處于從屬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教學中,素描訓練必須受適用功能的制約,而正是由于這個因素,藝術設計專業所必需的素描訓練才顯示出它的真正價值和特色。

2.造型特點

所謂造型特點,即造型活動或作畫過程中獨有的特征。由于不同專業的素描在教學中其功能價值的取向不同,相應地帶來了其造型特點方面的差異。繪畫性素描的特點表現在:一是講究畫面構圖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二是具象再現的可能性,強調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審美主張。而設計素描的造型特點是:構圖更加關注其畫面構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質屬性與特征,在這個前提下,才考慮其畫面的相對完整性,強調創造性地構造與表現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樣化、視感的多屬性、空間的多維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點。

3.思維特點

思維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方式,反映在設計素描中是有著其個性特點的。

繪畫性的素描一般運用的是形象思維,強調的是藝術的審美性。所謂形象思維,概言之就是對生活進行直觀感受和形象的再現。在繪畫中體現的是一種直觀性與形象性有機結合的思維活動方式。其特性具體表現在形象思維對感性認識的全面依賴,并從審美的角度來關注客觀物象,它是以感性為引導、理性為內容的形象思維。

而設計素描則運用的是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式。所謂設計思維,概言之就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對客觀素材與感受進行間接、概括、綜合的反映,強調的是科學合理性。由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組合成的設計素描思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直接性與間接性的結合、個別性與概括性的結合、典型性與綜合性的結合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具體思維活動過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關系。

4.方法

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表現方法,都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的最高境界,是認識論的方法論。

繪畫性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矛盾統一體。繪畫性素描注重感性認識,強調外在形象的形體構造關系和精神面貌的體現,以及觀察與表現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感覺與理解的關系等。在表現方面,一般是以具象的明暗調子素描表現方法為主。

而設計素描則強調的是用理性的、邏輯的思維方法來觀察、認識、分析物象。具體來講,就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和剖析物象,即從不同視點和用“透明”的方法來觀察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特別是物象內部結構之間各部分的相互聯系與組合關系。

5.內容

設計素描的教學內容除包括一些繪畫性素描的基本內容如:透視、形體結構、明暗、造型原理與規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側重于理性的認識與思考、邏輯的推理、抽象思維的訓練與抽象的發現和表現以及設計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培養。

二、教學環節的有機整合

按照藝術設計專業對造型基礎的教學要求,設計素描一般根據總的課時量分為三大板塊:一是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二是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三是以創意表現素描為主的板塊。這三大板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輕重緩急地加以實施。

1.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

這一板塊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認識事物本質與反映其本質的規律和方法。由于設計素描更重視理性的觀察、分析和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具有數理關系的、理性的、邏輯性的思考過程。具體講這一過程是通過對物象的觀察、剖析、去偽存真,發現并運用其抽象的設計元素,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適應現代設計審美觀的過程。提倡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探討和尋找符合設計的造型語言。設計素描的基礎訓練,按一般的認識規律應從具象開始,具象是認識和表現物象的前提與基礎。但其主旨在于加深從具象到抽象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初步形成設計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誘發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和表現手法,這才是這一板塊的教學目的。

再現被表現對象的存在狀況是被動的,問題在于如何從被動中轉化為主動,這就涉及到怎樣去“看待”對象的問題。

“看”即為觀察,這里所講的“觀察”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憑直覺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動地、就事論事地反映對象的形體結構和精神內涵。另一種是在感覺的基礎上,主動地觀察物象,理性、辯證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構造因素,發現其具有設計意義的形態符號,并運用這些形態符號來充實自己的設計意識和設計手段。這是一種主動地從自我意識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一種通過全面和主動地觀察、分析、提煉、概括而形成的整體設計造型感受。顯然,這是一種設計素描所需要的觀察方法。

“待”即為對待,就是怎樣表現物象的問題,是被動地去接受與描摹物象,還是主動、有意識地表現物象。線性結構素描的表現,其目的在于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理念形態的造型語言,即用“線”來表現所理解的物象。通過這種概括和本質的線性表現來增強設計造型能力,而不是具體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

因此,基于這種設計素描的造型理念,筆者主張在這一教學環節的作業中,應以短期作業為主(一般最好不超過6個教學課時),圍繞設計素描教學主旨,有的放矢地安排實作訓練。如該課程的總課時以140課時為限,那么該環節約以40課時為宜,不宜以長期作業為主,因為這一階段若以長期作業為主,則很有可能誤導學生的思維耗費過多的時間去具象地描繪對象。

2.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

設計素描質感表現的目的,在于描繪出各種不同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使物體的外觀具有空間感、真實感和較強視覺沖擊效果。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膽識,并提高學生控制、取舍、夸張變形的能力,而不是對物體表面進行照相式的臨摹,因為外在的現象只能是作者觀察和表現形體內在本質和美感的一種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在理解對象的基礎上,通過對所表現物體的本質概括和對物體重要細節的精心寫實表現,來提高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充分的表現力,培養其敏銳和精微的表現能力是本教學板塊的主要內容。

這一板塊是以質感表現為主導,在素描的點、線、面、體、色度、空間、重量、質地、光線、材料等各造型要素中,側重于運用不同的線型和明暗調子來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以體現物體的真實感。因此需要一定的課時來保證,一般可安排1—2張作業(30—40課時)。

3.創意設計素描板塊

這一板塊包括裝飾設計素描、抽象設計素描和意向設計素描,其目的是使學生嘗試把現實變為幻想,把乏味變為幽默的心理體驗和視覺體驗的過程。

創意即啟動思維,在常規中去尋求創建新的發展思路和意向,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改變常規而帶來新的感官刺激。這一板塊以拓展思維方式為主旨,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思維和設計思維是其主要任務。將研究的形式、方法、手段運用到具體的構想和實踐中去,是本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

第2篇

第一,作為基礎教學,素描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①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目前國內的素描教學沿襲著傳統的寫實繪畫形態的素描教學體系,對造型能力的培養更側重于通過技巧的傳授來獲得保障,從而對造型能力的認識比較容易偏向于技術的層面。然而現代繪畫藝術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多元化的繪畫形態和藝術觀念,對造型能力的要求也趨向豐富和多元化,許多領域是傳統素描教學未能觸及的。筆者以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作為素描教學的主要目標。其特點是,通過素描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再現客觀物象所應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技巧,而且通過素描教學能夠使學生去掌握視覺藝術的規律、了解藝術的認知知識和增強藝術表現的能力等方面的內容,使之具備完整的藝術的感知、評價和表現的能力。雖然對于綜合藝術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素描教學中也部分地有所體現,但不夠全面和突出,而且缺乏相應教學模式的支持。

第二,素描教學應以先進的素描理念為指導,把培養學生運用素描語言進行藝術思維的能力納入素描教學的范疇。由于受到高考模式和傳統素描教學的影響,建立在傳統意義之上的素描理念影響著眾多學生對素描的認識,造成了學生對素描缺乏完整的認知,并且影響到學生在素描學習過程中的創造和表達能力。因此,為了改變學生對素描固有的認識,有必要在素描教學中采用先進的素描理念去引導學生。那么,何為先進的素描理念?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準確、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含義。關于素描的含義鐘耕略先生有過這樣的描述:“素描是一種用鉛筆、粉筆等媒介,以線條來描寫物體或景象等的藝術。素描并非只局限于描繪的技法和功力,素描應該是指導藝術家的創作構思和演繹其內心的理念的有力工具;素描應當主導藝術作品構成的方式、表達的層次、輕重的掌握、虛實的變化和感染力的凝練,是形成藝術作品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內容?!雹诠P者以為以上所言比較恰當地概括了素描的基本含義。其次,全面架構素描的內容。時至今日,多元化的繪畫形態已經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單一的寫實繪畫形態的主導地位。素描的內容不僅涉及寫實繪畫形態的知識材料和表現形式,還涉及到其他繪畫形態的內容。素描知識不僅包括系統的規律性知識,還包括了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應用素描的知識及相應材料去完成具有個性化意義的藝術表現。再次,對多元化素描表現形式的包容。筆者認為對多元化素描表現形式的包容應該成為當前素描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特征,素描教學應成為促進學生使用多元化的表現方式來藝術地認識自我和藝術地探索世界的有效平臺。

在目前的素描教學中,學生對素描語言的認知服從于以真實地再現客觀為基礎的造型的需要,并集中于技術的層面,學生缺乏應用素描的語言來進行藝術思維的能力,未能全面認識到素描語言的藝術價值。因此,素描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類型和基礎教學的內容,應該由原來單一的知識和技能的載體轉變為進行藝術思維的方式之一。現代素描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應用素描語言的技巧,而且更要培養學生應用素描的語言來進行藝術思維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把對素描語言的應用納入更高的藝術要求和更為廣泛的表達領域,而且通過素描教學使素描真正成為學生藝術地表達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學會藝術地認識世界的一種基礎。這既是對素描本質的認識的必然結果,也是改善當前素描教學的需要。第三,素描教學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納入教學的范疇。有關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內容一直是國內素描教學的軟肋。其消極影響表現為:阻礙了學生在藝術上的可持續發展。雖然我們目前在素描教學中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未達成共識。筆者認為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素描教學的內容是當前素描教學應當予以關注并加以改善的重點。關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筆者認為素描教學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調整:

第一,打破固有的傳統素描思維模式,樹立以現代的素描觀念為基礎的全新的素描思維模式。在目前的素描教學中,傳統的素描思維模式可謂先入為主,主導著學生對素描的認識和理解。由于傳統的素描從觀察方法到素描的表現方法都有著既定的、成熟的理論體系和相應的評價標準,對于諸如素描的空間、虛實的認識,結構和透視等方面知識的認知,都存在著慣性的思維模式,學生只需照本宣科,并以模式化的素描樣式為榜樣不斷地錘煉技巧。實踐證明,學生因此具備較強的寫實能力是不爭的事實,但普遍存在著創新能力弱,缺乏從事高級藝術活動應具備的素質。因此,有必要采用包含了現代素描觀念(這里提及的現代素描觀念是指吸取了現代素描藝術的優秀成果,符合現代藝術思維方式的素描理念)的素描思維模式來打破固有的傳統素描思維模式,比如以現代素描觀念所確立的全新的空間觀、虛實觀、結構觀和透視觀來充實或替代原有對空間、虛實、透視、結構等方面的認知思維模式,以此來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素描思維方式。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培養學生對創造性思維規律的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在此基礎上建構學生以創造思維能力為核心的素描思維模式,最終形成學生的藝術創新的主動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需要有必要改變原有的教學內容而設置新的教學課題來實現上述目的。

第3篇

論文摘要:素描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注意基礎素描教學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礎教育中,在強調學生實踐技術訓練的同時,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念;在課程開始階段就應通過鑒賞、研究、分析優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強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決不可重實踐而輕理論;要提倡個性的張揚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藝術個性要進行精心引導,決不能機械地為學生制定“依樣畫葫蘆”的標準.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素描練習有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客觀對象,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錘煉藝術語言,提高造型能力.對于每個學生來講,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素描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曾指出:“素描是繪畫、雕刻、建筑的最高點,素描是所有繪畫種類的淵源和靈魂.”19世紀俄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說:“素描是一切的基礎,是根基,誰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礎性的一面,也具有單獨作為一種繪畫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學院美術教育中,素描因為其基礎性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存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許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強調基礎,不利于學生創作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不足甚至認為素描枯燥乏味,教學效果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會對各個層次、不同專業的美術人才的需求激增,美術教育急速擴張,從而人校新生的總體專業水平有所下降;基礎素描課程的課時量有所縮減,教師在學生個體上花費的教學時間明顯減少.面對這樣的困境,當務之急是對素描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調整,拓寬現代基礎素描教學的思路,給乏味的基礎教學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別的畫種一樣成為獨具特色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通過學習基礎素描架構起良好的知識體系.這是構建現代素描教學模式的根本.

1、從藝術素養入手強化學生的藝術觀念

在素描基礎教育中,在強調學生實踐技術訓練的同時,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念.傳統的素描教育偏重實踐而輕理論,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學生也往往把技術水平作為衡量自身素質的標準,非常漠視理論水平和藝術素養的提高,甚至以為“技術”與“理論”之間是相悖的.過分專注學生的技巧性訓練,不利于開闊他們的眼界,容易使他們對一些藝術產生成見甚至抵觸和排斥不同類型的繪畫形式,導致他們以自己所學到的具象寫實和傳統理性思維來衡量各種繪畫流派從而產生錯誤.

隨著我國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技能的獲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合理知識結構的素質教育成為主流.為了強化學生的藝術觀念,教師可以打破教學常規,從源頭文化開始,把學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學習中獲得的對審美思想、美學思潮、藝術發展規律、藝術創造的特點的認識,提前到學習的初始階段或與學習過程并進,使學生一開始就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從而能目的明確地進行學習和研究.藝術作為人文學科的一部分,其底部應該由人文學科來支撐.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開闊,基礎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寬廣的美術層面上找到一個可以依托的“點”.在素描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強調藝術理想的實現不能只依靠技能,還需要藝術理論的支撐,更需要文化素養的深厚積淀.

2強化基礎理論教學,變“技入道轉”為“由理入道”

繪畫是一件需要動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師都喜歡在畫室里擺靜物上課.但是,一些教師極少向學生講明應怎樣觀察和表現物體,只是簡單地講一講“三大面五大調子”,就要學生開始實踐.這樣,學生由于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畫面,往往無所適從,只好迷失于畫面中,依葫蘆畫瓢,照抄對象;由于喪失了自己的主動性,對畫面沒有控制力,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厭倦心理.這種重實踐輕理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素描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課程開始階段就通過鑒賞、研究、分析名家和優秀學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礎理論知識給學生講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對素描逐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能從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動地把握畫面.邊分析作品邊講解理論的教學過程是極有活力的,這種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畫面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創造性地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學生的藝術個性發展

長期以來,基礎素描都遵循以寫實為主的固定教學模式,整個素描教學偏重于技術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發展的因素,從而學生在整個高等教育階段的素描學習中只知道機械地再現客觀事物,無法在畫面中加上個人的感受和想象.

個性培養是藝術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之一,而藝術個性來源于真實的個人感受,來源于個體對社會、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銳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學中,學生的作品中常常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個性萌芽,盡管這些個性表現得不夠穩定,但教師應該及時地把握住學生這種偶發的閃光點,不應該忽視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藝術個性進行精心引導,決不能機械地為學生制定“依樣畫葫蘆”的標準,否則,就會扼殺學生的藝術個性,學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為客觀世界的復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萬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獨具匠心的創作.在高校美術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在練習基本功的同時,還應該自主地對每一種繪畫基本要素進行研究,以確立哪些要素能夠成為自己的繪畫語言,并能將繪畫對象轉化成為藝術符號,即根據內在需要去描述對象.沒有內在的觸動,素描習作只能是簡單的圖像練習,只能是一個模仿對象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第一页|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全彩漫画口工令人垂延三尺|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快拨出来老师要怀孕了|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www.嫩草影院|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杨幂被c原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1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午夜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chinese打桩大学生twink| 岛国大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欧美特黄特色大片|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免费| 欧美xxxx狂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色视频日本| 亚洲精品电影网|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经典三级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被猛男cao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