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創新意識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和班主任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班級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于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對班級采取開放式的管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班級任命干部引進競爭機制,競選擔任;讓學生寫出競選綱領,提出搞好工作的計劃和設想,鼓勵有創新意識的計劃。進行竟聘演講,讓能者居之。并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鎂條燃燒、噴泉實驗、爆炸實驗、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二、積極鼓勵、培養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乙烯性質時,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實驗來說明加成反應。為此,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實驗是乙烯與溴水的反應,為什么方程式中只寫乙烯與溴的加成?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和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產物?我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補充了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的反應實驗,又引導他們從加成反應的過程去討論,自己得出答案。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教材結論的局限性。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設計、探索實驗,培養創新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規實驗所無法比擬的。
如學習原電池知識后,可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又如學習乙炔的實驗室制法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乙炔的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和特點,自己設計一套制取乙炔的實驗裝置,這套裝置可以參考教材的設計,但不能與教材完全相同。學生完成后,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對好的方案特別是有創新的方案,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學生創新,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
愛因斯坦講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對于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培養想像能力,要學會聯想。講到CH4氣體燃燒的焰色時,要聯想到H2、CO氣體燃燒的火焰也是淡藍色;講到CH4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時,聯想到用這套裝置還可以制O2,NH3氣體;講到硬水的軟化時,想到水壺為什么易起水垢;講到濃硫酸的強腐蝕性時,想到皮膚沾了濃硫酸時,應該怎么處理。
四、開展科技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的一門學科。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益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和國民素質。應試教育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滿堂灌”,它扼殺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創新潛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照本宣科,畫地為牢,教得死,學得呆,很少看到教師在課堂上鼓勵那些有創造思維的學生,使得創新意識的培養一直都沒有提到重要的位置。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從興趣入手,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發創新意識的催化劑。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想方設法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問題要充分體現趣味性,用數學特有的魅力來提高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比較分數大小》這一內容時,上課伊始,便問學生想不想聽故事,學生反映熱烈,興趣盎然,和著優美的樂曲,配上明麗的幻燈,我娓娓動聽地講起了自編的故事: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生日了,七個小矮人專門做了一個大蛋糕為白雪公主慶祝生日。生日PATY開始了,七個小矮人樂開了,老二說:“我要吃蛋糕的。”老三得意地說:“老二,你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崩掀呱駳獾卣f:“哎!你們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就這樣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嚷個不停,都在為誰吃得最多爭論不休,最后只好請教聰明的白雪公主,公主溫柔地說:“是老二吃得最多。”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白雪公主的話是對還是錯呢?課堂頓時嘩然,學生情趣盎然,他們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去,紛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挖掘教材蘊含的創新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地意愿。創新意識強的人,總是能夠從超出常規的獨特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和可貴的創新意氣。創新意識來自質疑,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教師不僅是學生心靈奧秘的探索者,還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辛勤開發者,教師的靈感是激活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增強主體意識,才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去。在教學中,教師應吃透教材,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善于挖掘教材所蘊藏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我在教學“將一個四根木條釘成的長方形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誰的面積大”這道題時,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動手實踐,得出了“周長不變的情況下,面積是長方形的大。”這一規律,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來:周長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有不同的形狀,到底什么圖形的面積最大呢?我讓學生課后自己去實踐證明,有些學生竟然自覺地自學了圓的內容,延伸了所學的相關的知識,將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平形四邊形、圓”的面積進行對比,得出了圓的面積最大,有效地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語言交流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在物理方面的認知雖然還處于基礎水平,但是對于教師的實驗演示他們很感興趣,正因為一知半解才會更有好奇心繼續研究物理知識。教師應適當地將一些演示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這樣才能夠達到培養學生不同能力的目標。探索性的實驗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構建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將動手和動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選取合適的問題作為實驗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探究式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滲透在物理實驗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對各種實驗的基本環節都進行觀察和處理,并對實驗過程進行相應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對實驗過程進行探究,并將探究的實驗內容和創新能力很好地聯系在一起。
二、教師首先要注重觀念的轉變,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要讓學生具備創新意識,教師本身必須轉變觀念,注重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對整個實驗課堂教學起主導作用。教師不可能像百科全書一樣儲存各種各樣的知識,但無論物理教師的資質如何,都必須對物理教學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必須在自己的教學領域有獨特的見解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角色意識,不要照本宣科,單調地傳授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判斷。綜上所述,教師應當有創新教學教育制度的意識,必須轉變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地進行物理實驗,只是為了達到書本上的要求,以完成任務的思想完成實驗教學,那么這種教學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特別要注意,有些教師會單方面地傳授知識并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如果簡單地將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那么就無法在實驗教學中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數據整理分析能力
很多學生只是抱著“好玩”的思想學習的,很多時候做完了實驗就懶得進行實驗整理。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僅僅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還應該在實驗后的整理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會實驗操作就可以,根本不會重視實驗的結果,所以數據會有很大的誤差。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當硬性地要求學生進行數據規整,讓學生學會處理不同的實驗數據和誤差的分析,并作出相關的實驗效果圖。通過整理和歸納的過程,最終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實驗操作的重要性,整理數據的過程也能讓學生再一次對實驗內容作出思考,創新意識不僅能在實驗過程中初步形成,在整理數據之后還能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