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

第1篇

【關鍵詞】食品科學工程;創新型科研團隊;對策

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水平的晴雨表,食品科學于工程專業創新型科研團隊的建設可以優化學科資源,提高科研績效,培養高層次人才,有利于營造良好科研環境,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提升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形成本學科的科研特色。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的現狀

在許多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都是近幾年來才設置的新興專業。一方面,新專業難免出現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缺乏科研經驗,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少,科研啟動資金貧乏等科研力量薄弱,后勁不足的現象。在這種院校中,科研模式往往是“個體戶模式”,即學院的科研主要依賴于個別資深的學者手中,他們往往具備鮮明的專業發展方向,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力量,具備專門的實驗室和較為完備的實驗儀器設備,是學院發展的中心力量。但這種模式是最簡單的科研模式,在人員組成及科研規模相對具有局限性,往往只涉及到相關專業方向的個別教師,學院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因此嚴重限制的科研的創新性。另外由于個人精力有限,難以得到長足發展,只能是短期行為。不能在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并且缺乏繼承性。從大范圍來看,需要整合全院的現有人、才、物資源,根據本專業各方向的優勢、劣勢,教師的專業特長、職稱、年齡結構,本區域的區域性特點,國家的政策導向及未來本專業的發展趨勢,組建不同的科研團隊,形成以老帶新的科研局面,挖掘學院的內在潛力,提升學院的綜合競爭實力,打造品牌效應。

目前,我國各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科研團隊的建設有兩個主要的特征:一是創新型科研團隊具有特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般是經過多年的積淀而處于領先地位的優勢學科發展前沿問題,團隊在科研進程中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方向。二是創新型科研團隊大體上是以課題和任務為導向。

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幾乎全部是各高校下屬二級學院所開設的專業,其中,一則許多創新型團隊的形成都是由項目負責人承擔的項目需要而臨時拼湊組建起來的,這些團隊組建動機不純、功利性強、融合度不夠、缺乏信任合作精神、穩定性差,經常是隨著項目的結束而結束,造成資源的浪費;二則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忽視團隊文化建設,使得團隊人員配置不合理,合作精神差,相互之間缺乏協作、支持,從而導致團隊績效不高;三則由于師資總量不足,創新型團隊的教師往往也是教學骨干,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量過大,很多教師很難獲得進修、學習、學術交流的機會,不利于科研素質的提高。

另一方面,對于年輕教師學者而言,其在國內的知名度普遍很低,影響力十分有限,一旦這批優秀的老教授退休后,學院的科研優勢將不在,從而出現學院出現了人才斷層的局面。因此更應打破僅局限在本組內進行學術交流和課題溝通的現象。各學科組之間應該盡最大可能交叉、交流。這樣才能以老帶新,以點到線,以線帶面,在各組學科帶頭人的的帶領下,占領國內科研的制高點。努力提升年輕學者的知名度。使創新型科研團隊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者、學科帶頭人等國家級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效載體。

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創新科研團隊管理體制,提供適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導向,并使之順利貫徹執行。科研行政部門作為學校科研工作的組織保障和服務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加強對科研團隊在人員配置、課題申請方面的服務,并給予適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導向;在團隊內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以調動成員的積極性,規避成員的道德風險;在具體工作中,要及時采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危機激勵、民主激勵、愛心激勵等正面激勵策略,同時也應當有適當的約束機制從負面強化團隊成員的組織意識、紀律意識,保持團隊成員長久的積極性與工作動力。

2.制定總體規劃,確保科研投入,建設和發展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創新型科研團隊的建設不能僅僅關注某一課題或某一科研項目,而應重點關注學科發展,應按照本部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的戰略發展規劃來確定團隊的目標,并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各項工作,使科研任務完成的同時,促進學科的發展。各高校應確保對科研團隊的投入,其中包括科研工作所需的實驗設備、科研工作環境及人力資源。

3.以團隊帶頭人為核心,構建梯隊布局合理的人才隊伍,保持動態組合。各高校應認真分析本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科優勢,統籌規劃,全局調度,避免各自為戰,以現有的科研能力為平臺,以重大項目為目標,明確若干個研究方向,選出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在食品科學某一領域具有影響力并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團隊帶頭人,這些措施可以為高校科研團隊的順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指導建立合理的科研梯隊,優化內部結構,加強學術交流,通過提升團隊的創新能力來提高整個團隊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科研管理部門要根據學科研究方向的規劃,對科研梯隊建設進行宏觀調控,要以學科或學術帶頭人為首,選定、吸引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的核心成員,在結構上要充分考慮到年齡、學科背景、研究經驗、研究水平等方面的問題,力求知識結構互補,不同的理論觀念相結合,這些都有利于團隊尋找新的突破點,提出新見解。

5.為創新團隊的組建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硬件設施基礎。團隊建設通常以重點專業方向、科技平臺(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為依托。在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的購置和管理方面,統籌安排,構建校級大型科學儀器平臺,提高資金和設備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怡然,陳士俊,張海燕等.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的內涵、特征及類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3):20-23.

[2]羅微.高校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07-408.

[3]劉國瑜.創辦研究型大學進程中的科研團隊建設[J].中國科技論壇,2007(2):119-121.

[4]張喜愛.高校科研團隊建設和管理的幾個問題[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7,28(5):36-39.

[5]杜海蓮,陳啟鋒.大學科研創新與科研團隊創新能力初探[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2):86-88.

[6]孟凡生.我國高校科研團隊管理問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5:215-216.

課題來源:遼寧醫學院教改研究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食品原料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第2篇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生物技術;教學現狀

1 問題的提出

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劑(酶或活細胞)的作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品或為社會服務”的技術。

生物技術是一門實驗學科,作為世界三大高新技術之一,其飛速發展使其日益滲透到各學科領域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隨著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應用中的日益廣泛和深入,它已逐漸成為提升我國食品工業技術含量、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核心技術。因此,培養既掌握食品工程技術,又能將生物技術熟練應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是食品工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

然而,生物技術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教學領域中并不是傳統的學科,關于它的教學,我們沒有多少經驗可循。因此,調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生物技術教學現狀對食品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研究生物技術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滲透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了解兄弟院校的教學情況,相互取長補短以指導本專業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2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生物技術的教學現狀

為了充分調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生物技術的教學現狀,并進一步為本學科課程的設置提供依據,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了全國多所院校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兩個層面的相關資料,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研究。

2.1 本科教學

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本科教學課程設置方面,我們調查了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福州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暨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13所高等院校,統計發現,少數高校除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兩門專業基礎課外,沒有設置相關的生物技術課程,如江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多數高校設置了相關的生物技術課程,如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生物技術導論、食品酶學、發酵食品工藝學等,有的作為選修課,有的作為限選課或必選課。

2.2 研究生教學

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課程設置方面,我們調查了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福州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暨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15所高等院校,經調查發現,與本科教育相比,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學生生物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養。其中,中國農業大學尤為突出,它將食品生物技術作為一個專業設置在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下,分設食品基因工程、食品蛋白質和酶工程、發酵工程、食品微生物學、果蔬生理與分子生物學、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6個研究方向,所設置的生物技術類課程主要有食品生物技術、高級生物化學、食品生物技術專業Seminar、分子生物學專題等學位課,以及基因工程專題、細胞工程進展、發酵工程專題、食品酶學、高級食品微生物學、發酵食品研究進展、高級葡萄生理與分子生物學(葡萄酒方向必選)、葡萄酒化學進展(葡萄酒方向必選)、果蔬采后生理研究進展(果蔬貯藏方向必選)、蛋白質化學、生化技術、活性酶蛋白凝膠電泳技術、食品微生物實驗新技術等選修課。多數院校在食品科學專業設置了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方向,如江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等。多數高校的食品科學專業將食品酶學或食品生物技術(中國農業大學選擇的是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方法與進展)作為必修課,其他專業或必修或選修,也都設置了食品酶學或食品生物技術課程。也有部分學校設置了其他生物技術課程,如陜西科技大學食品科學專業將現代食品微生物學和現代分子生物學作為學位課。

從學分要求上看,各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總學分的要求在30~35分,其中生物技術類課程的學分為4~12分,占總學分的12%~35%。

2.3 理論學習與實驗學時的分配

在同一門生物技術類課程理論學習與實驗課時的學時分配上,各高校之間也存在著很大差別。在本科學習階段,多數院校未設置實驗內容,只有少數院校例外,如浙江大學和山東輕工業學院,兩者都為本科生開設了食品生物技術選修課,共40學時,其中實驗16學時。

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各院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學校只有理論課的學習,而沒有設置實驗環節,如山東農業大學,設置了食品酶學和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兩門生物技術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均為純理論課,各40學時;天津科技大學的食品生物技術為純理論課,共64學時。但多數院校設置了實驗學時,如江南大學設置了4門相關課程,食品酶學學位課63學時,其中實驗27學時;生化分離技術學位課44學時,無實驗內容;食品生物技術選修課30學時,無實驗;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選修課60學時,其中實驗20學時。還有些院校設置了專門的生物技術實驗課程,如中國海洋大學有專門的食品生物技術實驗課程,34學時,暨南大學有高達72學時的食品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程。

2.4 實驗內容的設計

各院校對實驗內容的設計差別很大。有些院校在實驗內容的設計上不考慮與食品專業的直接相關性,如中國海洋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食品生物技術實驗課,只涉及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兩大實驗內容。有的院校只涉及與食品工程密切相關的生物技術實驗內容,如山東輕工業學院設置與食品工業密切相關的酶工程與發酵工程核心技術作為主要的實驗內容。也有些院校比較全面,如江南大學既涉及作為生物技術本身核心的基因工程實驗內容,又涉及與食品工業密切相關的酶工程內容。而暨南大學食品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則最為全面,既涉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本身的核心實驗內容,又涉及與食品工業密切相關的如α-淀粉酶、果膠酶、過氧化物酶的活力測定等酶工程的內容,以及如腐乳毛坯的制備等發酵工程的實驗內容。

3 結束語

通過對相關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生物技術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我們可得出以下結論和啟示。

3.1 總體對生物技術重視

近些年來,由于生物技術的發展深刻影響著食品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因此,各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普遍重視生物技術的教學,無論在本科學習階段還是在碩士研究生階段都有除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兩門專業基礎課以外的生物技術相關課程,這與十幾年前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

3.2 各高校之間的嚴重不平衡性

各高校之間在生物技術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這包括所開設的課程、總學時數、實驗學時數以及實驗內容的設計等多個方面。

3.3 本碩學習內容之間的難銜接性

第3篇

(一)調整教學計劃和本科生培養方案,增加實踐、實驗環節,注重其實際應用效果

首先,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參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規范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教學計劃和本科生培養方案,將其主干課程調整為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加工技術概論、食品工程原理六門課程。根據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要,結合遼寧省的資源優勢和沈陽農業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優勢,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劃分為食品加工、糧油加工和食品生物技術三個研究方向及其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踐培養環節,培養更加專業化食品科技人才。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實踐類型,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幅度調整教學計劃中的實驗環節,例如將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原料學、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門必修課的實驗課與理論課分開,整合為食品基礎綜合實驗課;將糧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學、淀粉化學與工藝學、蛋白質工藝學、油脂工藝學和糧油貯運學等五門限修課的實驗課與理論課分開,整合為糧油加工綜合實驗課。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和進一步提高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食品學院還成立實驗教學管理中心,指定專門教師負責實驗課教學。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實踐能力需要的反饋信息,認真分析和總結食品生產企業提供的本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優勢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將其作為修訂專業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并邀請與本專業有關的各行業專家共同參與研究制定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參與專業實踐和實驗指導方案、考核制度等內容討論、研究和修改。

(二)通過改革實驗實踐環節設置和實施方案,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考核方式。教學實踐環節整合后設立專職授課教師,實踐教學由以往的和理論課程結合形式調整為獨立設課,改革后的實踐教學如果仍采用傳統考察為主的考試方式則不適應實踐環節學習成績在總成績所占比例的改變。因此,在實際考核中,實踐教學確定的考核方法為平時操作和實驗、實踐表現為主,預習情況、實驗理論成績為輔,而且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課的考試方式改革為提問、口試、筆試等多種考核類型,真實反映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實踐態度。同時鼓勵大學生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對自身學習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個實驗結束后,教師組織大學生評價自己小組和其他小組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實驗中遇到問題及解決方法,總結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體驗、技能訓練程度和水平,引導大學生關注教學實踐中檢驗操作變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實施方案。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利用近兩年的時間,對本科生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科研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學實習過程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只重視相關資料的查閱和開題報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寫,很少有人主動到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研究,其結果是大學生能夠按期提交科研報告,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實踐環節改革之后,提前一、二個月為師生布置科研實踐、教學實習任務,要求大學生在停課實習之前,在各自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與科研內容相關文獻的檢索、試驗方案的設計等準備工作。在教學實習期間,要求學生進入實驗室,動手做準備試驗,完成一部分畢業論文試驗,得出部分試驗結果,然后根據預試驗的結果調整開題報告中的相關內容,最后撰寫開題報告。通過這樣的科研實踐實習環節,不僅提高了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質量,也使大學生的科研實踐態度和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實驗設計和實踐方式

(一)建立校內中試實驗基地,增強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門要求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9]。在原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根據專業建設情況積極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術、包裝工程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和中試基地。2010年起建設了食品科學與工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并引進焙烤食品生產線、乳制品生產線、純凈水生產線、果酒生產線等成套生產設備,利用對2007級和2008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本科生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食品科學教學實習”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將原來在食品企業進行的生產實習一部分安排在校內實習基地進行,由專業教師指導大學生進行工業化生產面包、餅干、果汁、純凈水、發酵葡萄酒等食品,解決了大學生在企業“走馬觀花”式參觀方式所導致的對重要的生產工藝及其參數了解不全面的現實問題,極大地增強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對各個單元操作環節的實踐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效果。

(二)制定各項實習工作的管理細則,全面落實實習計劃

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特點和學校的具體要求,科學制定各項實習工作的管理細則,安排大學生到沈陽周邊地區的乳制品、肉制品、糧油、糧油食品、酒類、調味品、果汁、冷飲生產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業參觀和實習。完善具體實習計劃和實習方案:包括培訓實習指導教師;專人負責聯系生產企業,逐一落實各教學實習點的實習內容、時間、要求、人數、食宿安排等情況;專人負責聯系接送師生往返的車輛;提前召開學生實習動員會,安排實習內容、實習要求,實習地點、出發時間;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有計劃地到各實習點監督、考察,檢查大學生專業實習情況、狀態和調研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實習結束后,帶隊教師負責批改實習報告、登陸學生的實習成績;及時召開由企業技術人員、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三方參加的實結座談會,通過企業、大學生和指導教師反饋意見發現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等。

(三)根據實驗、實踐課程的重點環節,有的放矢地培養大學生的實踐素質

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用型高技術人才的培養特點,實踐教學首先明確各個實驗、實踐環節的重點和中心任務,并在教學實踐中有目的地培養和鍛煉大學生的實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素質。首先,通過食品化學實驗、食品衛生檢驗、食品分析檢驗等實驗課,研究食品組成成分、性質以及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通過食品工藝學系列實驗,研究各種單元操作加工對食品質量品質的影響和加工條件。其次,實踐環節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認識實習參觀代表性的食品企業,初步了解食品生產中所用的加工技術、加工過程和設備裝置,體會現代化食品生產的規模化、連續化和自動化。再次,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后,進行為期三周的生產教學實習,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和大學生親自的動手操作,使他們真正掌握各個食品生產線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藝特點。在市場調研實習中,通過市場調查和調查問卷等方式培養大學生了解消費者對食品營養、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讓大學生了解企業進行食品開發研究和銷售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內容。在科研實踐的實習環節中,注重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查找資料、分析數據、進行預備實驗、撰寫開題報告各個環節著手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三、加強高等學校和食品企業的產學研合作

(一)加強高等學校和食品企業的密切聯系,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

企業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條件、實習場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業的運營情況和技術水平,真實反饋畢業生狀況、企業用人信息;企業參與研究制定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在每年畢業生求職就業期間,學校組織一批相關食品企業與大學畢業生見面,在企業掌握了大學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學校組織教師與企業的座談,聽取企業的用人反饋,尤其對大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評價,并將其作為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重要參考;參與指導、考核和實習指導書的編寫。食品學科聘請來自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驗、實習過程,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實驗內容提供合理的調整建議。

(二)增強師生對食品企業的技術服務,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相結合

名師方能出高徒,實踐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理論課和實驗、實踐課程教師的共同努力。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理論知識,不能與實際應用脫節。培養教師的方式還包括為中青年教師創造深造和到生產企業、基層鍛煉的條件,并以多種方式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院校、大中型企業進修和學習。根據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建議從生產一線引進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師,負責管理校內實踐基地,指導本科生教學和生產實習,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術特長。

(三)大力提倡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廣泛開展校企之間的產學研合作

把產學研合作引入食品專業的本科生教學中,一方面可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食品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育模式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為主的現場教育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學校與社會,教師與社會,學生與社會建立起廣泛的聯系,并在與社會進行廣泛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實踐知識,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你懂的|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韩国xxxx69|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完整版|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热视频| 欧美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狼人综合网|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国产 欧洲韩国野花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东京热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videoshd高清黑人|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欧美videos娇小|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 老司机深夜影院|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小视频91|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999福利视频| 天堂avtt迅雷看看| yellow日本动漫高清小说| 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一|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 永久免费bbbbbb视频|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