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社會建設論文范文

社會建設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社會建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社會建設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失信行為和信用危機,已經嚴重地危害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加快法制建設步伐,為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大力弘揚誠信精神,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把“明禮誠信”寫入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我國民商法也把誠實信用確定為基本原則之一。但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公民和經濟組織的“利”和“義”的天平卻慢慢發生了失衡,各經濟主體受到了利益價值的挑戰,信用危機已經在社會上時時出現。失信行為已經危害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全社會認真對待的重大社會問題了。

一、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危害及成因

當前,我國的社會誠信狀況不容樂觀,有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著誠信危機。信用環境惡化已經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諸多嚴重危害。經濟學家茅于軾在分析我國總需求不足、市場疲軟的原因時指出,總需求的不足禍在信用短缺。我國一些經濟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拖欠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以及披露虛假信息、質量欺詐等不誠信行為,增大了國民經濟運行的摩擦力!直接增加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本,揭制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信用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產品附加值。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總需求不足,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其根本禍根就在信用短缺。概括地講,信用環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危害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市場缺乏信用將嚴重影響社會的投資和消費。二是破壞企業的正常經營,加大企業運管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三是影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使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四是信用惡化還直接破壞社會法制基礎,經濟主體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競爭,各類經濟主體難以形成以契約為基礎的法律框架。五是信用危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下降,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當前社會轉型期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一是傳統誠信觀念沒有及時更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我國儒家傳統的誠信不是作為人們的權利、義務來確定的,而是為人們修身養性所追求的目標。它的誠信行為規范是特殊主義的,不是普遍主義的。它認為道德的誠信應該是出自內心的、自愿的、不計利害的,是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經過自身長期修養才能達到的圣人境界。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是面對全體公民、組織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切經濟主體必須遵循的起碼的道德義務。二是同我國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有關。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整個社會被組織成一個全國大一統的企業,社會各部門、各單位、各利益主體不是以經濟利益、以誠信為紐帶聯系起來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聯系起來的。在當前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期,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仍然發揮著影響,抗拒著市場經濟的沖擊。特別是在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時,開始顯得張慌失措,無所適從,導致欺詐、賴賬等失信行為發生。三是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誠信制度體系對誠信缺失者予以嚴懲,使失信者無所畏懼,結果造成信義貶值,誠信受到嘲弄,這是當前誠信缺失極為重要的原因。失信者支付極小的成本,卻能夠獲得極大的收益,加之法律制度不健全,就給心存詭異者留下可乘之機,他們鉆法律的空子,大肆利用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交易優勢,聚斂不義之財。四是司法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更使不法之徒有恃無恐,變本加利破壞誠信。誠信體系缺乏司法保護,失信者不能及時得到嚴厲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產生。五是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沖擊及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滯后,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加之經濟結構調整,出現大量下崗職工及弱勢群體,社會分配差距不斷拉大,貧富懸殊等社會現象發生,都引發拜金主義滋生,道德觀、價值觀混淆,使社會信用環境整體惡化。

二、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的一塊基石

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誠信經濟,完善的市場經濟必然有發達的誠信制度體系相伴隨。因此,發達完善的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度之一。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發達的商品交換經濟,誠信是構成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要素,一切經濟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誠信。不僅要有完備的信用形式、發達的信用工具,而且需要構建健全的社會誠信制度。市場經濟對誠信的需求源于信息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特征,往往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可以說,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誠信是市場主體的準入證和通行證。因此,誠信是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誠信制度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健康發展和運行的基石。

(二)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經濟主體追求長遠利益的迫切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經濟主體都會自覺遵從經濟學的理性法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不會在一次交易中完成,只能在長期不斷的交易中逐步積累和實現。如果經濟主體通過不誠信的方式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那它必定是短命的,不可能維持長期的欺詐和投機取巧行為,因此它也不可能不斷發展壯大,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這就是當今許多跨國大公司、知名企業格外重視信譽的原因。一句話,企業要健康發展,并不斷取得越來越大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樹立誠信形象,維護其信譽。當然維護信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過這種成本付出是值得的。因為誠信形象不但是無形資產,也是有形資產,它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名牌產品銷量大、價格高等。也就是說,企業維護信譽也是一種投資,同樣可以從中取得凈收益,這種凈收益是企業維護信譽付出的成本與所獲收益之差。其成本是企業為維護信譽而放棄的機會成本,諸如信守承諾而蒙受的經濟損失,為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而放棄的投資機會等。

(三)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是提高經濟效益,節約社會成本的必然選擇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經濟道德、市場理論要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有完善的誠信制度體系,要求人們具備契約意識和嚴格遵守契約的約束。誠信、契約精神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劑,它能保證各項經濟活動順暢進行,節約社會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無視契約精神,信用短缺,缺乏誠信使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造成許多無謂的損失,使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無端增加,導致經濟運行不暢,加大經濟運行的內耗和磨擦力,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根本目標是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但我們在市場化的改革中,如果不解決誠信缺失問題,就會抵消體制創新所產生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入WTO要求我國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的各類經濟主體,公民、企業、銀行、中介組織、政府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誠信缺失。如公民的納稅意識、知識產權意識相當薄弱;企業不信守合同,拖欠債款和賴賬;銀行呆帳率過高;政府官員以權代法,地方保護;就連本應最具信用形象的社會中介組織,同樣也存在信用危機問題。我國加入WTO后,首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維護好國內市場秩序。這不但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健康發展,闊步邁向國際市場,而且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國內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投資。誠信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可的道德規范,歷來是做人和發展事業的根本,是社會得以形成凝聚力,社會競爭力得以提高的根基,沒有高度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我國將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同時,誠實守信也是文明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中國現代化進程需要重建社會誠信制度體系,降低效用風險的危害。因此,在WTO環境下,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已刻不容緩,已成為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誠信制度的思考

誠信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現代社會成員必須恪守的基本準則之一。它不僅體現了社會成員互相交往中的自我約束,同時也是保證市場經濟下契約和文明規則實現的前提。構建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誠信制度體系,是擺在我國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

目前我國尚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市場發育狀況和社會信用環境還很不理想。因此,還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推進。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推動全社會建立誠信制度體系的基礎。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應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完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進一步加大國家信用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和執法力度。三是積極建立公民、組織信用征集、評價、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數據庫,為實現信用科學管理奠定基礎。四是推動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發展。五是積極推動經濟組織進一步加強信用管理。

(二)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誠信,不但包含倫理道德因素、經濟因素,更離不開社會法律制度,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加強公民誠信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一要把社會法制建設與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在公民中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樹立把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結合、相統一的觀念。二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在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信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經濟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三要重視培養公民的契約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契約文明是構建現代法治與現代德治的思想基礎之一,契約精神是文明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它是平等觀念、自主意識、合作精神、誠信能力的有機結合。四要恪守司法職業道德,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表率。國家的司法隊伍、公務員隊伍以及其它公職人員隊伍,代表著國家形象、社會形象,必須在廉潔從政、執政為民、公正司法、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自律、忠于職守等方面作出榜樣,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形象,促進全體公民的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誠信,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

中華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蘊和文化、文明底蘊,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堅持操守、講究誠信的優秀的傳統道德資源,結合現代法治精神,積極構建現代誠信制度體系。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務虛與務實相結合。建設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宣傳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輿論防惡上,還必須出實招,必須堅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經濟的等多種手段,激勵和表彰講誠信的人和事,譴責和嚴懲不講道德和不守誠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內在制裁結合起來,積極構建道德制裁力和約束力。外在制裁發揮社會規范和限制作用,內在制裁發揮自我約束作用。三是不斷提高政府的社會誠信度。政府的誠信主要表現為政策的相對穩定性,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護,維護統一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則。

第2篇

論文關鍵詞:社會轉型農村特征核心價值論文關鍵詞:社會轉型農村特征核心價值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社會發生了深層的變革和快速的轉型。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中國農村的個別地區大都具有了一些“現代性”甚至“后現代性”的生活元素。與之相應,農村人口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方式也因而有了很大的變化。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不僅使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在農村地區進行核心價值建設也顯得更為迫切和必要。因此,在當前中國農村社會的轉型與變革之中,必須重視農村成員經濟自救與道德建設的結合,以保證農村社會的健康轉型和全面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必須認清農村基本特征,堅持正確的價值方向,促進社會道德建設,以文明科學的現實生活促進農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

(一)農村社會成份的混合性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運行機制的深層變革加劇了中國農村的社會轉型。這種轉型從社會形態上看,是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農村社會的轉變;從個體勞動者的角度看,是從傳統的依附于土地的“農民”向現代的農業勞動者和“農民工”的轉變。三十年來,這種社會經濟轉型的量和質的積累,使廣義上的中國農村成為一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具有多種經濟成份和社會元素并存的混合體。

整體上說,中國既有東南沿海地區較為現代的農村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又有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農業生產。與傳統農業社會相比,在同一農村地區,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也有著不同的表現,農村社會勞動力的構成等生產和生活要素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相應,其經濟成分、所有制形式、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成份也就愈加復雜。甚至在同一個村莊,在不同的生產者那里,其經濟形式、生產和經營方式和水平也都可能大相迥異。

顯然,不論是宏觀上還是微觀上,當代中國農村的一個最大特點即是其社會生活和經濟元素愈來愈具有強烈的混合性。

(二)農村社會成員個體屬性的模糊性

身份認同的危機是當代工業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和社會心理現象。隨著正在加快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量傳統農村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于城市。由于現在城鄉二元結構的對立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消除,即使他們已經在城市中扎下了根,但在心理上和現實處境上他們仍然被認為或自認為是“農民”。加之農村勞動力的持續轉移,還有一部分農民在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地之間頻繁地往返,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在“農民”和“農民工”、農業和工業之間不斷地改變身份。這些都造成了“農民”的社會屬性變得更為復雜和模糊,他們亦工亦農亦商亦城亦鄉,但受制于現實的社會經濟原因,他們又仿佛非工非農非商非城非鄉。

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正在變成一個具有多種經濟成分和水平的混合體,農村中的每一個勞動者都成為一個社會屬性相對復雜的個體,身份的復雜性和模糊性造成他們對自己個體屬性的認識模糊。“我是誰”已經成為許多農民工心理上一個揮之不去的困惑,造成了他們對自身主體價值的懷疑。在他們的生活方式選擇中:一方面是心中對都市文明的向往,是對身份逐漸改變的喜悅;另一方面又有著對自己未來不確定的不安。正是由于對陌生的現代道德的仿徨和恐懼、向往和模仿,也造成了他們在情感選擇方面的徘徊。

由于他們在就業、醫療、子女求學等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市民”待遇,使許多人有著一種社會邊緣人的心理,或者自我邊緣于城市主體社會。這不僅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也影響到城鄉社會的和諧發展。事實上,與經濟問題一樣,今天農民工身份的模糊性間題已經成為困惑和影響農民工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農村社會信息傳播的復雜性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經濟的發展,現在農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由于信息來源渠道的豐富性、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性,這就決定了信息傳播內容的復雜性。

第一,隨著農村人口在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地之間的頻繁往返,重商主義、市場經濟和都市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已經影響到曾經相對簡單、純樸的農村社會和文化生活,影響了傳統農村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人際關系及其原則;第二,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普及,使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他們對一些事情有了不同于傳統的看法。由于有了一定的法制觀念,他們基本明白自己的權利,并知道得到這種權利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敢于主張這種權利;第三,以電話和電視為代表的現代通訊手段和信息傳媒為農村社會造就了一個異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通過影響力和受眾面越來越大的衛星電視和網絡的力量,國外的一些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通過電視劇和新聞節目,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曾經閉塞的農村,西方政治形態、西方社會文化思潮也對農村和農民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力;第四,傳統的封建迷信內容往往以新的形式、以科學的面目在農村得到繼續傳播,甚至有時在一些地區造成十分明顯的負面影響。

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紛繁復雜或光怪陸離的多元文化,解決它們對農村人口造成的精神困惑和道德建設上的干擾,是在農村地區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城市,有公共圖書館,有各種免費的公益講座和討論,可以有助于人們對各種社會思潮內涵的認識。但是,由于農村的具體情況,有些人不僅不能正確吸收其中的有益因素,甚至可能因為對其內容良秀不分而影響到廣大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從而也對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四)農村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農村勞動者個體身份的不斷改變,一方面造成了他們面臨著自己既不是農民也不是市民的身份認同的困惑,并因之造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和人格分裂;另一方面,他們又因受到工業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對傳統社會沖擊的影響,而日漸動搖自己長期以來從父輩那里繼承和習慣了的根深蒂固的道德信念。在生產方式改變的同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思維模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傳統農業社會已經被打上現代都市生活的重重痕跡,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因之帶有了濃厚的重商主義特點,長期融于農村生活之中的生活方式不僅有了明顯改變,甚至也因打工者的不斷返鄉而融人了學者所言的后現代社會的某些道德觀念,從而造成農村和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判斷的多元性。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眾多的農村人口在價值觀和道德觀方面也正在進行著一次巨大的變革。這造成了中國農村深受現代思潮和現代風尚的多重影響,這種變革又反過來促進了農村社會成員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由于農村經濟成份的混合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與其相應的道德選擇和生活方式也因之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都多元地存于現實的農村生活之中。在當前農村社會中,這種艱難的取舍和多元的共存、這種道德生活的復雜性、變動性和混合性,反映的不僅僅是農村人口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進行道德選擇的困境,事實上,其背后的根源仍然是經濟因素和社會角色面臨轉換時的激動與焦慮。

第3篇

1.1水資源概況皋蘭縣水資源十分貧乏,本縣地表水、地下水極少。全縣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過境的黃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黃河流經縣境東南部,在縣內長34km,據蘭州水文資料觀測,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徑流312.60億m3。黃河是皋蘭縣工農業生產及經濟發展的主要過境水資源。全縣地表水資源總量為639萬m3,蔡家河是縣內最大的河溝,流域面積1356km2,另外還有李麻沙溝、水源等河溝。全縣地下水埋藏深,儲量小。經計算地下水資源量為962萬m3。

經綜合計算,全縣本地水資源總量為1601萬m3,人均水資源量93m3,僅占全國人均2230m3的4.17%,耕地畝均水資源量38m3,占全國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現狀皋蘭縣的水利設施,主要是修建電力提灌工程提取黃河水,改變皋蘭的生態環境。全縣先后建成從黃河提水的獨立電灌工程14處,其中萬畝灌區有西電、大砂溝、什川3處,千畝灌區5處。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裝機組374臺套,裝機容量8.16萬kw;共建成干支渠156條,長592.80km,斗農渠2118條,長1718.10km。另外還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條,長146.09km,斗農渠344條,長532km,皋蘭轄區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萬m3,灌溉面積萬畝。建成山字墩水庫1座,蓄水能力120萬m3。

2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1水資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皋蘭縣是甘肅二十個干旱缺水縣之一,其突出表現為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現象并存。全縣目前農村供水不安全人數達104655人,農業、工業、人飲用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2.2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和工程體系尚未形成全縣尚未形成與水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科學、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體系,致使工農業生產和人飲安全用水對水資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劇。水資源配置能力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制約著特色經濟、重大工業項目等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步伐。

2.3水利工程老化問題突出,功能衰減,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盡管全縣近幾年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歷史賬較多,灌區工程改造的任務還很艱巨,中小型灌區因缺乏投資,長期無法配套完善,經濟社會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制約著當地農民的增收致富。基本農田水利化程度低,全縣灌區老化失修的工程約占總數的38%,破損率達42%。有一半以上渠系建筑物帶病運行,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54。工程老化失修,水資源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工程實際供水能力達不到設計標準,效益不能充分發揮,同時也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全縣農業灌溉技術比較落后,平均毛灌溉定額489m3/667m2,節約用水的觀念不強,用水浪費現象仍然存在。

2.4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夠健全,水利規范化管理有待加強

在規范水事行為方面,水利管理體制和政策法規還不健全,依法治水、管水的力度不大。機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協調管理能力。交叉灌區管理主體范圍不清,矛盾突出。水價執行和形成機制方面,由于利益關系不同,水價調整缺乏聯動機制,執行的平均水價標準遠低于供水成本,難以發揮經濟杠桿對水資源的調控作用。現狀涉水事務的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政府對涉水事務社會管理的規劃、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進一步加強。

3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3.1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合理保護節約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要求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更加重視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我縣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只有協調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長遠等各種關系,才能保證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2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為了滿足城市“菜籃子”工程,增加農民收入,部分灌區引進高新農業生產技術,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種植反季節蔬菜,農業出現了現代化、設施化、產業化發展的良好趨勢。但由于傳統的季節性供水模式,使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和影響。大力開發經濟作物,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持,提供高效的灌溉用水保障,已成為水利建設的緊迫任務。

3.3建設節水型社會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不斷提高政府在水利領域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強化完善水利投資、價格、管理、責任、激勵等方面的政策,通過采取有效的水利社會化管理手段,推進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改革,規范水管行為,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水利管理服務體系,而要推進體制改革,必須解決好供水節水這個基礎問題。4建議及措施

4.1深化體制改革,實現統一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籌建成立皋蘭縣水務局,將全縣水管理職能劃歸水務局,建立供水與排水、用水與節水、開發與保護等涉水事務的統籌管理體制,統一規劃管理水資源的開發、配置、利用、節約與保護,最終實現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二是深化農業供水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農民用水者協會為主要形式的農業供水管理體制,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形成農民自主管水、鄉村兩級監督協調、水管單位延伸服務的新型管水模式,進一步完善農業水費收取體制,加強末級渠系管理,完善配水量水設施,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三是健全用水節水管理網絡。成立節水辦公室,農業用水建立以縣節水辦公室-水管單位-用水者協會為縱向的節水管理體系;工業節水構建以縣節約用水辦公室為中心,行業系統為干線,用水單位為節點的節約用水管理網絡;城鎮生活用水構建以縣節約用水辦公室,社區、小區和用戶為主線的管理網絡,全面系統地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工作。

4.2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經濟一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和高架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擴大蔬菜基地建設規模,推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在發展中節水,在節水中發展,形成圍繞城市、服務城市的農業新格局;二要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加快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的支撐帶動能力。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按照水資源條件調整現有經濟結構,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鼓勵采用高新技術,減少資源消耗,優化配置水資源。

4.3建設示范基地,完善工程體系一要更新灌溉觀念,抓好農業節水示范村建設。把農業節水灌溉作為主要任務,在普及改畦、整平等田間節水技術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新農村節水示范村建設,積極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大棚種植,節水方式以管灌、噴灌、滴灌為主,同時引入適宜縣情的高新技術,把發展節水工程改造和農業高效設施節水工程結合起來,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推廣,通過示范村的節水經驗,帶動全縣的農業節水;二要加快生活節水器具改造。要在全縣范圍內淘汰螺旋升降式水龍頭和非節水淋浴噴頭,新建小區全部使用節水器具,包括便器、淋浴噴頭和水龍頭,老住宅逐年更換非節水型便器水箱。同時開展節水型小區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在新住宅區推行預付費方式水表;三要推進城鎮供水和排污管網改造。要加快縣城舊損自來水管道的改造更新,擴大自來水管網的供水區域,建成縣城環狀供水管網。

4.4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管理能力一要建立用水計量設施體系。農業供水方面,進一步強化末級渠系基礎設施建設,在試點期間要求各灌區在完善干、支量水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加大末級渠系的配套,修建量水堰,做到干、支兩級引水渠口安裝自動測水儀,末級渠系有量水設施。城鎮供水方面,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安裝和更換城鎮生活用水水表,盡量做到“一戶一表”;二要建立基礎管理信息平臺。建立“皋蘭縣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信息平臺”,將歷史和實時的供水、用水、節水和水資源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形成專業數據庫,在統一的GIS平臺進行管理,實現對縣節水型社會的多方有效信息的集成、分析和管理;三要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學習和交流等途徑,全面增強水管人員的認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通過普及辦公自動化等措施,建設縣節水網站,提高管理水平。

4.5健全規劃體系,完善科技支撐建立完善科學規劃體系。建立健全水資源及相關專業規劃體系,要加強基礎研究,實現科學管理。一是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研究與制定,二是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格局研究,三是提高水質標準的治本方法優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产传媒61国产免费| 色多多福利网站老司机|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在线公开免费观看| 小蝌蚪视频在线观看www|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星空无限传媒xk8046|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男女一级做片a性视频| 成人福利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免费在线看视频| 五月天六月丁香|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成年黄网站色大免费全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va在线观看 |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免费网站|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久久波多野结衣|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8|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没有被爱过的女人在线|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 久久精品视频16|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