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法律法規的特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電氣火災多發的主要因素
造成電氣火災的直接原因有靜電、短路、過負載、接觸不良、漏電、電氣設備安裝使用不當等六個方面。據筆者調查分析,主要是由于電氣工程、電器產品質量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電氣工程因素
1、過載
(1)機械設備電氣安裝選型不正確或安裝使用不當,使電氣設備的額定容量小于實際負載,是造成電氣火災事故的先天原因。
(2)平時缺少對電氣設施的檢查和維護管理,使設備或導線長期處于帶病運行狀態,致使電氣線路出現陳舊老化,電氣接頭污損,接頭松動,極易引發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
2、短路
短路是電氣設備最嚴重的一種故障狀態,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載流部分絕緣破壞。
(二)電器產品質量因素
1、接觸不良
電器產品內部接觸電阻過大,會形成局部過熱,也會出現電弧、電火花,造成潛在點火源。
2、摩擦
發電機、電動機等旋轉型電器產品,轉子與定子相碰或軸承出現不良、干枯產生干磨發熱或雖正常,但出現高速旋轉時,都會引起火災。
除以上兩方面造成電氣火災的主要因素外,雷擊、靜電也是引發電氣火災的因素之一。如,2005年6月,牡丹江市海林山市鎮種奶牛場5戶村民家住房因房屋年久失修、老化現象嚴重,屋頂瓦縫過大,致使雷電擊中屋頂內部的可燃物,招致火災。
二、電氣火災發生的規律和特點
綜合歷史火災情況及電氣火災成因,筆者結合地域實際,認為電氣火災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可以按季節、區域場所以及時間三個方面進行劃分。
(一)電氣火災發生的季節規律和特點
由于北方的氣候特點,冬季天寒物燥、夏季高溫高熱,歷來是居民生活和各行各業用電大幅增加的兩個季節,也是電氣火災多發時期。綜觀牡丹江市歷史火災總體情況,從2002年至2010年,1-2月份發生電氣火災最多,共69起,占電氣火災總數的22‰6-7月份發生電氣火災居其次,共52ki,占電氣火災總數的17%。
(二)電氣火災發生的區域場所的規律和特點
1、城市因電氣引發的火災居各類原因之首
據全國火災統計資料顯示,從1980年至2007年,全國共發生35起特大火災,其中有7起特大火災是因電氣而引發,且都發生在城市,共造成638人死亡,229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505.8萬元。牡丹江市也不例外,僅2009年,市區就發生電氣火災15起,直接財產損失299733元,占城市火災總數的35.7%,居各類原因之首。
2、公眾聚集場所因電氣造成的火災,危險性大損失重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商場、商店、歌舞廳,休閑屋、康樂城等公眾聚集場所不斷增多,這些場所有的是全天候24小時營業,通電時間長,用電荷載大,而這些場所又是人員、物質高度集中的地方,一旦發生火災及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1999年3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樂部,因電氣引發火災造成74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20萬元,新疆克拉瑪依友誼宮火災死亡325A,火災原因是演出照明碘鎢燈引燃幕布所致。
3、私營企業電氣火災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全市以木器行業為龍頭的私營企業越來越多,擁有木器行業上千家,素有“中國木業城”之稱。發達的木器行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消防工作加大了砝碼,這些木器行業不同程度的存在生產經營條件簡陋,業主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尤為突出,違章裝修,亂拉亂接現象大有存在。2008年6月,綏芬河市鑫麟木業有限公司木材倉庫就因東北角電氣線路漏電而引發火災,過火面積達3780平方米,造成直接財產損失410753.00元。
(三)電氣火災發生的時間規律和特點
晚上18至22點是電氣火災多發時段。晚上18至22點是居民生活用電、各種娛樂場活動和商場商店營業的高峰時段,尤其在夏天,是這些場所用電的高峰時段,也是電氣火災頻發的時段。縱觀牡丹江市2000年至2009年統計歷史火災(以四個小時為一個時段,共六個時段),晚上18至22點共發生102起,而因電氣造成的火災共313起,占33%。
三、預防電氣火災的對策與措施
從以上分析情況來看,電氣火災已成為各類火災禍首,控制電氣火災的發生,是消防工作的g4經常性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務必做好電氣火災的預防工作。
(一)加強消防法制建設,建立健全電氣防火標準和技術規范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英國每年電氣火災發生次數僅為火災總數的17%,美國僅為10%,日本僅為13%。日本是一個工業大國,且人均用電是我國的8倍以上,差距之大令人深思。因此,我國應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需要,健立電氣防火標準和技術規范,增強我國電氣安全法的法律效力,有效遏制電氣火災多發勢頭,為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強電氣設計防火審核管理,把好線路設計、電氣安裝使用源頭關
對從事建筑設計、電氣安裝工作的技術人員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從嚴要求技術人員按照設計,安裝規范進行實施,并做好方案論證,選準、選好符合標準要求的電器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按照有關電氣設計規范要求,選用通過了國家產品質量認證合格的電氣產品,遵循安裝使用說明書和標準對電氣設備進行正確安裝,保證電氣設備在預定的環境下工作:安裝必要的電壓,電流等保護裝置,重要場所安裝自動報警、滅火裝置,以確保電氣線路和設備的安全;各級公安消防部門要強化電氣業務知識培訓和廣泛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加強對電氣防火設計的監督管理,定期檢查、督導,以預防和減少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方法;學習的特點;學習的規律
一、學習的戰略與技術
學習如戰爭,戰爭要講究戰略和戰術,戰略正確,戰術得當,弱小之師可以戰勝強大之敵,道理相同,學習也得講戰略和戰術,正確和恰當的學習戰略和戰術,可以使人們獲得成功,可以使相當多的在天資和條件方面并不優越的學生,取得名垂后世的成功。
什么是學習上的戰略呢?學習上的戰略是指對于學習方法的總體設計,是在綜合主.客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如何安排學習的全過程和總體部署,在進行學習的戰略部署時,首先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的基礎上,相對穩定地確定學習的重點,不能貪求面面俱到,要知道有所不學才能有所學。其次還要確定怎樣學習的基礎途徑,根據個人的條件,合理的分配力量,確定學習的重點,有所選擇地學習那些對自己的發展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中,在制定戰略的前提下,還要有具體的戰術,概括地說,學習的戰術就是高效率地解決學習問題的方式,方法,講究戰術就是不但要使我們的學習按要求達到目的,而且能節省時間和精力,以便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科學安排時間
首先,珍惜時間價值。凡勤奮致學者,無不惜時如命。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成就,攀登科學高峰,就必須贏得時間,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勝利。其次,要排好每天的時間表,并要嚴格執行,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對每天24小時做精細安排,整段時間學什么,零星時間看哪些內容,都要做具體安排。該學什么就學什么,堅持始終,絕不能見異思遷,朝三暮四,這樣就會按照作息時間規定的程序,有條不紊地學習。同時要養成“今日是今日畢”的習慣,切忌“拖控”。因為時間具有一去不復返的一維性,稍縱即逝,唯一能夠利用的就是眼前的時間。再次,勞逸結合,善于休息。列寧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長時間用腦,會使腦在勞動時因大量消耗營養――肝糖,而產生越來越多的乳酸。它對大腦產生抑制作用,這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因此,采取疲勞戰術學習,盡管費時不少,但往往收效甚微。
三、搞好預習、聽課、復習三個環節
錄下來。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在讀書時就極為注意不斷改進方法記好筆記。他的主張是先要認真聽,聽懂了就記。他還特別提到,下課后先想一想,這堂課老師講了什么問題,它有 預習、聽課、復習,這三個環節是大學學習取得良好效果的最佳學習法。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先看一下的老師將要講的課程內容,使頭腦里有一個輪廓,不懂的地方著重記一下,但不必深究,以便帶著疑難問題跟著老師講解的思路去聽課。
聽課,首先要會聽,就是要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邊聽邊想,聽課一定要聚精會神。其次要善于記筆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因忙于記筆記,沒有注意聽老師講課,更無法進行積極思考,致使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結果收效不大。總之,預習、聽課、復習、這三個環節,密切關聯環環相扣,抓好這三個環節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學習的規律
首先,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統一,大學課程的設置,其結構層次一般分為共同課、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類,所謂共同課通,常也叫公共基礎課,如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外語課,體育課等這些課程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掌握必要的語言工具,鍛煉健康的體魄,而開設的必修課。所謂基礎論課,是講授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如理工科的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農醫科的生物學、遺傳學;師范科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等,基礎理論設置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習專業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所謂專業課是學生所學所學的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科學體系,在整個課程結構中,它是標志這培養對象專業特點的中心組成部分。三類不同層次的課程,在大學學習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是密切相聯,有機統一的整體。因此,大學生既要學好公共課和基礎理論課,又要在此基礎上學習專業課,要把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一些剛上大學的學生往往誤解,認為在這三類課程結構中,層次越高越重要。因此,不愛學共同課,不重視基礎課,只在專業課上下功夫,這是極其錯誤的。共同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四有”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基礎課與專業課就好同屬木之根,專業課如同是樹木的主干。俗話說“根深葉茂,本固枝榮”一棵樹只有根基深厚,主干才能粗壯,將來才能長成繁茂的枝葉,結出豐碩的果實,要知道今天在基礎課上下功夫花力氣,將來就一定會在專業提高上見成效成果。其次,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統一,大學生在學習中,除掌握一定的課外知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要培養與專業有關的一定的,如學工的要會設計,計算、繪圖、操作等;?學醫的要會診斷、處理、動手術等;學師范的要求講解和組織課堂的本領等等。大學學習生活中,技能的培養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要把學習知識和培養技能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既要重視基礎理論用要重視現代科技,既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技能的訓練,既要發展思維能力,又要發展動手能力,手腦并用可以使一個人在專業上達到更高的水平。努力做到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統一,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但是,以往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常常出現兩種有害的傾向,其一是,許多學生一心只想多學理論,多學知識,認為這才是“干貨”,而對技能培養不重視,不肯下功夫,結果是“高分低能”其二是,一些學生?只看重技術性,技巧性的提高,而輕視理論水平的提高,和知識面的擴展,大學生的努力方向應該是既會動腦又會動手,既博學又能干,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成為全面發現的合格人才。再次,廣博與專深的有機統一,大學學習是定向的和專業化的學習。但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之一,是科學系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另一方面,各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又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懂得自己的專業,而且也應該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在廣博的基礎上求專深,是大學學習的一條重要原則,只有把廣播和專深有機統一起來,博而不溢,專而不死,恰當安排,相互促進才有利于成才。最后,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對前人科學文化成果的一種繼承,列寧曾指出:“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這就說明了繼承的必要性要求我們必須虛心地向前人學習,而不應盲目的去搞什么“新體系”的“創造”。在以繼承前人成果為主的大學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去創新。
在學習生活中,對于創新問題,應持如下兩種態度。首先是科學的分析態度和革命的批判精神。既要虛心地學習和研究前人的成果,又不盲從。其次,學習中的創新要不怕微小,重在積累。頭腦中只要閃過一點新的,有意義的東西,都要立即抓住不放,力求加以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食葉害蟲;發生;特點;消長規律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37
林木的食葉害蟲種類繁多,主要有枯葉蛾、毒蛾、尺蛾、舟蛾、刺蛾、蓑蛾、潛葉蛾、斑蛾、鞘蛾、卷葉蛾、葉甲、葉蜂、竹蝗等多種害蟲。
1 食葉害蟲的特點和發生過程
1.1 食葉害蟲的特點
食葉害蟲都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產卵集中,發生量大。食葉害蟲能主動遷移擴散,訊速傳播。猖獗發生時能將樹葉全部吃光,削弱樹勢,常能召致天牛、小蠹等次生害蟲的危害,特別是萌芽力弱的針葉樹損毀更重,常常造成大面積死亡。
食葉害蟲大多數營生活,易受天氣、天敵等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所以食葉害蟲的蟲口密度的變動幅度較大,時起時伏,表現具有一定的突發性與潛伏性。因此,食葉害蟲的防治必須在蟲情測報的基礎上,切不可忽視蟲情盲目防治。
1.2 食葉害蟲大發生的過程
食葉害蟲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蟲口密度的消長是有規律的。其發生發展一般經歷以下4個階段:
1.2.1 準備階段(初始階段)
此時害蟲的蟲口密度不大,樹木被害的癥狀不明顯,害蟲也不易發現,這時天敵(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蟲、菌類、益鳥)數量少,害蟲食料充足,氣候適宜,害蟲數量呈上升趨勢,這一階段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1.2.2 增殖階段
在氣候、食料的有利條件下害蟲的密度顯著增長,并持續上升,這個時期的樹木有明顯的被害癥狀,局部樹木有嚴重被害癥狀,天敵開始向發生地集中。
1.2.3 猖獗階段
前期的蟲口密度急聚增長,葉片被食光樹木只剩枝干,后期害蟲因食料不足個體生長不良,傳染性疾病可能開始傳播,寄生性、捕食性天敵與食蟲益鳥相繼而來,天敵數量迅速增加,由于生存條件惡化,害蟲大量死亡或轉移,雌雄性比發生變化,雄蟲逐漸占優勢,繁殖力下降,猖獗后期,害蟲數量大幅下降。
1.2.4 衰退階段
條件的惡化害蟲數量顯著下降,天敵也因食物不足,凋落或轉移,林木受害慘重,一個危害周期結束。
大發生周期的長短,與每個周期的間隔期,以及每個發生階段的持續期,往往表現一定的穩定性,主要決定于害蟲本身的生物學特性與外界環境條件(林分狀況、天敵資源、降雨、溫濕度等生物因子與氣候因子)。如果林分狀況不良,大面積純林、植被稀少,或者長期盲目用藥,生物群落遭致破壞,這種環境因素更有利害蟲的繁殖;如果經常寄居相當大的種群密度,猖獗期長,幾乎每年都會成災。相反,各種混交林或海拔過高的非適宜區,經常保持有蟲不成災,周期性也不明顯。
2 食葉害蟲大發生的成因和發生地
2.1 食葉害蟲大發生的成因
食葉害蟲大發生取決于害蟲“種”的生物學特性。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只有在系統發育中處于興旺階段、具有強大繁殖力和生命力的種類才有大發生的可能性。
食葉害蟲大發生,還取決于興旺階段的害蟲“種”具備了適合其生長發育的環境因子。
2.2 食葉害蟲的發生地
1級發生地:是指在某種食葉害蟲的分布區,和有利的環境因子,害蟲繁殖快,大發生時首先成災,林木受害嚴重,食料不足,幼蟲大量死亡或向鄰近的林木擴散,這種害蟲的滋生地叫第1發生地。
2級發生地 :是在環境條件對害蟲較為不利的林分內,害蟲的數量很少,大發生期間害蟲繁殖較慢,林木被害癥狀比重大發生地晚1a,很少有葉片被食盡或幼蟲被餓死的現象,這種林分稱2級(或次級)發生地。在靠近第1發生地或次級發生地的林分內,由于風的吹送,幼蟲爬行的結果而形成的擴散地,在不利于害蟲發育和繁殖的林分內,害蟲的數量始終不能達到顯著的危害程度。一般觀察害蟲動態,應在第1發生地上進行,才能正確判斷害蟲的“質”和“量”。食葉害蟲的防治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盡量控制第1發生地的害蟲, 是搞好全面防治的重要措施。
3 食葉害蟲大發生的防治
3.1 營林措施
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選擇針闊葉混交,在南方,馬尾松可與櫟樹、木荷、楓香、油茶、油桐、相思樹等闊葉樹種混交。在北方赤松、油松可與麻櫟、赤楊、刺槐等適宜闊葉樹混交。加強撫育管理與林木改造,對于過稀的純林以及無生長前途的被害殘林,要有計劃地予以改造,補植適宜的闊葉樹種,并應特別保護雜草、灌木、蜜源植物豐富植被。發展有利天敵棲息的生物群落,新造幼林及時撫育、間伐,防止修枝過度,或生長過密,郁閉度過大,以提高林木的保護性能。
3.2 生物防治
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利用蟲卵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只要正確選擇蜂種,適時放蜂,效果十分顯著。利用白僵菌,在當地土法生產自產自用,成本低、效果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