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等級劃分規則范文

等級劃分規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等級劃分規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等級劃分規則

第1篇

一、主題解讀

評分規則,是教師在教學前根據學習目標設計的學習要求,由“關鍵指標”和“區分度”組成,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中創造出符合某種特定標準的作品。以往的課堂關注學生“學什么”的問題,而評分規則的運用試圖關注學生“學得怎樣”的問題。

“一個好的評分規則可以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多的信息;其中的指標等級劃分也可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自身的不足,指導學生自主學習。”[1]評分規則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評分規則得到反映和揭示,進而調整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評分規則中的“關鍵指標”能指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評分規則的等級劃分,即“區分度”,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并且指明他們需要做怎樣的努力才能達到要求。

以前的課堂不太重視評分規則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的教局限于預設,課堂是單行道,不越道不調頭,丟失師生思維碰撞的課堂生成;學生的學亦限于接受,無創造,是“老師要我怎樣”,而非“我要怎樣”的學習狀態。第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比較含糊,誰也不明確怎樣才算是“學會了”。用評分規則組織課堂,變單向告知為雙向交流,變被動接受為自主學習,變含糊的學為清晰的學,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課例描述

通過四年級美術《猜猜我是誰》一課三上的實踐,我們探索如何用評分規則促進學生學習這個重要問題,我們從評分規則的制訂、理解和運用三個方面去展開研究。

(1)制訂評分規則

在四年級美術《猜猜我是誰》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課程標準、教材解讀和學情分析,確立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能發現人物背面特征,并能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和評價”,促進與檢測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評價任務“利用發現的人物背面特征進行線描寫生和評價”來完成。這樣的一個評價任務的實現,需要評分規則的助推,開發評分規則見表圖:

這個評分規則表幾經磨礪而成,評分規則由“關鍵指標”和“區分度”組成。通過學習目標分析確定評分規則的關鍵指標及其評價內容,但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做不到“服裝發飾表現精細”的評價要求。仔細琢磨小學美術第二學段的課程標準,發現問題出在我主觀拔高學習要求,忽略四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那這一關鍵指標的評價內容如何落實?一時陷入糾結。

在第一次試上中,幾張學生作業帶給了我啟發:學生冬季服裝材質多樣,羽絨、毛領、圍巾……各式花紋圖案舉不勝數,完全可作為表現素材。因為是學生生活中的鮮活素材,更符合課程標準“通過觀察、繪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的表現內涵。思考之下,決定將“服裝發飾”的評分內容“表現精細”修改為“抓住外形、表現圖案”,立足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向課標看齊。

評分規則制定好后,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完善。既立足學習目標,又立足學生學習能力,兩條腿走路,才能帶領學生邁出有效學習的堅實大步。

(2)理解評分規則

有了評分規則,學生需要理解,才能指導后期的繪畫與評價活動。第一次執教結束后,教研組展開研究討論,覺得先前的“整塊區分度”不能做到關鍵指標的分項評價,為不完全評價。應將評分規則的“區分度”修改如下圖:

我困惑無比。“分項區分”?藝術作品整體感知,更多時候只是一種感覺,太難用語言來澄清;要將評價項目逐一拆分,各分出三種表現程度,相當于9種不同的等第,這該如何用語言向學生表述清晰呢?

直到我在第二次上課之后,華師大崔教授及其團隊介入課堂觀察,提出“樣例呈現”的方法,才讓我柳暗花明:當語言無法表述清晰的時候,就讓樣例說話。有了樣例,學生就明白了“什么是好作品”;有了樣例,學生就明白了“我可以向著怎樣的目標努力”;有了樣例,學生也就明白了“我、我的同伴究竟畫得好不好?”豁然開朗的我決定通過呈現三種不同的樣例向學生解釋分項區分度,直觀告訴學生“這樣的(1號)頭部外形表現為優秀,而這樣的(2號)是良好,這樣(3號)為一般……”如下圖:

一句“這樣的”化解語言無法清晰表述的困惑,將說不清道不明的“區分度”解釋得淋漓盡致。學生理解了評分規則,自然將后期的評分規則導學、導評功能發揮至極致。事實上,在我的第三次上課時,這種功能就真的發揮出來了,學生作業呈現出的水平令我興奮。

(3)運用評分規則

①學了不用,難稱“學會”。通過“樣例分析”的學習活動,學生對評分規則理解透徹,緊接著組織學生進行“利用評分規則引導繪畫”的學習活動。通過“評分規則于作業紙頂端呈現”和“學生作畫”的教學環節,實踐對評分規則的理解。“評分規則于作業紙頂端呈現”,讓學生參照著畫,引領學生繪畫過程中的表現,還能在進程中不斷給予提醒與幫助。這種繪畫不是隨意的,而是學生根據評分規則的自覺執行?!皩W生作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繪畫語言闡釋對評分規則的理解。這種自覺的、有明確指向的繪畫,充分體現了評分規則的導學功能。

②用了不評,難稱“會用”。繪畫實踐結束我組織學生進行了“用評分規則引導評價”的學習活動。通過“教師示范評、學生自評互評和全班展評”的教學環節,進一步理解運用評分規則。教師根據評分規則示范評價,告訴學生如何利用評分規則表展開評價,進而學生也嘗試根據評分規則展開自評、互評。每個人都期待得到一個中肯的評價,這種協商式的評價,使學生在觀點的碰撞中深化了對評分規則的理解和運用。全班展評,請學生根據評分規則“說說它成為10星作品的理由”,肯定自我,同時提出自我修改意見,促進后續學習。這種作業評價不是感性盲目的,而是在評分規則引領下的理性分享,體現評分標準的導評功能。

但在實際教學中,在我第三次比較完善的執教中,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學生成為專業評論員,能用評分規則指導作業評價,但評分規則指導繪畫的“導學”功能沒發揮好。原因是評價任務后置了。老師布置作業時說“請按照這張作業評價表的要求,寫生前面同學的背面頭像”,卻沒說“畫完以后,我們要用這張評價表打星評價”的學習任務。雖然將評分規則設計于學生作業紙頂端,學生卻不知道這張評分規則表的用途,整個繪畫表現的過程,評分規則未起到引領的作用。課總是有遺憾。若有下一次,我定將評價任務前置,讓學生清晰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催生更豐富的學習信息。

三、實踐研究后的理性思考

課的結束不是課例研討的結束。課例實踐探索的過程,讓我對如何運用評分規則促進學生的學習,有了這樣一些體會:

(1)評分規則應合理、清晰、完整

評分規則的關鍵指標由學習目標而來,是知識重點,但因學習任務的情境性和開放性,很難有客觀、統一的評價。為了能讓學生有一個合理、公正、統一的評價,評分規則應合理、清晰、完整,使不同評價者對同一任務的評價趨于一致,解決“仁者見仁”的評價困惑。

評分規則應用學生明白的語言,明確的指向,清楚告知學生應該怎么做;評分規則應合理,尊重學生認知特點,不拔高不滯后,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要求;評分規則應完整,除了與學習目標相關的知識“點”的評價,還應有整體“面”的評價,有局部亦有整體。合理、清晰、完整的評分規則,才能促進學生實現公平、統一的評價。

(2)評分規則的制訂應注重過程

評分規則的制定注重師生共同研制,而非教師單方面告知。評分規則的制定應經歷“關鍵指標的確立——各指標區分度的解釋——根據學生案例不斷調整”的過程。這一制定特點決定評分規則非一成不變,而需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因此,教師不能憑一己想法武斷呈現評分規則,可以帶動學生共同研制:首先,教師依據學習目標確定評分規則的關鍵指標,呈現方式避免直白告知,可通過“游戲發現”“教師示范”等方法讓學生參與進來;接著,通過給“樣例”的方式,跟學生共同探討各個關鍵指標“最好”和“最差”等級的區分度;再者,收集學生案例,師生商討如何對評分規則進行調整和完善。評分規則的研制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師通過評分規則傳達教學期望和意圖,學生對照評分規則進行自我評價,知道做怎樣的努力才能達到要求。

(3)確保學生理解評分規則

理解是運用的前提。學生理解評分規則,才能對后期的學習任務產生引領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評分規則,可嘗試讓學生參與評分規則的制定,唯有自己經歷過的,才是最深刻、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再者,用“同伴樣例”呈現關鍵指標的區分度劃分,克服語言無法清晰表述評分規則的局限,為學生理解評分規則提供切實的幫助,亦為下一個學習任務產生更為豐富的信息作鋪墊。

(4)科學合理的使用評分規則

“清晰的評分規則和評分指南不僅能幫助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評價的任務要求,促進學生學習的開展?!盵2]但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這幾點:①前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能根據評分規則的關鍵指標有針對性地完成任務,發揮評分規則的“導學”功能。②將評分規則置于學生眼睛隨時能及的地方,如置于黑板或PPT或作業紙頂端,隨時發揮其引領學習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進入評分規則引領下自覺指向的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Andrade,H.G.(2000),Using Rubrics to Promote Think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57(5),13-19

第2篇

【關鍵詞】電子海圖多級網格; 航海用途 ;分幅 ;命名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review of electronicchart subdivision requirements, the HPD multi gridplanning ideas, the new coastal electronic chart multi griddivision method and naming,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grid of ENC range Chinese coastal existing navigation purpose layer and naming rules,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ideas for using HPD system in the production ofChinese coastal grid electronic chart planning.

[keyword] electronic chart navigation multi grid;application; framing; naming

中圖分類號:U675.81

1 引言

中國海事自90年代初著手生產電子海圖,經過近20年的發展,至今已經具備規模生產的能力,目前公開發行的電子海圖已達418幅,引起了國內外用戶的廣泛關注。

電子海圖的要求與紙海圖有所不同,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海事的電子海圖目錄與紙海圖的目錄完全一致。紙海圖受到海圖紙張的限制和方便使用的要求,只能分幅表示,且要考慮用途、海區的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而電子海圖的圖幅不受大小限制,理論上可用一幅電子海圖表示出同一航海用途的全覆蓋區域。

隨著航海信息量的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氣象、水文等因素將被融入ECDIS,這樣就會增大電子海圖數據的數據量。而空間多級網格的數據組織與管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適用性,可以實現對電子海圖數據的切割,解決數據量過大所帶來的問題。因此,為實現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全覆蓋,我們利用“空間多級網格”的思想展開研究,以期為中國海事電子海圖圖幅的重新規劃提供一些思路。

2 電子海圖分幅要求

電子海圖分幅作為電子海圖圖幅的一種規劃思路,應參照官方電子海圖ENC(Electronic Nautical Chart)所遵循的S-57標準,遵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2.1 同一航海用途內數據不能重疊

為了便于有效處理ENC數據,給定電子海圖單元(幅)必須是矩形的(由兩條經線和兩條緯線定界),在IHO S57中明確規定了同一航海用途單元里的數據必須不重疊。

2.2 電子海圖實際使用效能

單幅電子海圖的數據量應小于5兆,以滿足絕大多數的ECDIS和ECS的硬件設備的最低配置要求。

2.3 命名規則符合IHO標準

多級網格電子海圖的分幅命名應符合IHO S57的標準要求,在全球范圍內必須是唯一的,符合S57附錄B1 5.6的文件命名規則(見圖1)。

圖1

3多級網格劃分方案

多級網格劃分即按一定的規則將電子海圖空間劃分為一定大小的空間區域(單元網格),以單元網格為基本單位,將全國海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狀的單元,實現對全國海域分層、分級、全區域的無縫多級網格化管理[3]。多級網格劃分是中國沿海網格電子海圖分幅的基礎。

3.1 HPD多級網格測繪工程規劃方案

2008年,中國海事局參考了日本、加拿大、香港的海事生產模式后,結合中國紙海圖和電子海圖生產的實際需求,在同年召開的第九次HPD生產研討會上通過了HPD多級網格測繪工程規劃方案。該方案參考了中國地形圖分幅原則、根據全國沿海海域的水域特性和產品覆蓋情況,以百萬網格為基礎,將全國海域劃分為10萬、5萬、2.5萬、1萬四個等級網格(見表1)。

表1

該方案首次提出中國沿海多級網格劃分的規則,網格編號為:CN+網格等級(1位)+百萬網格編號(1位)+行號(2位)+列號(2位)(共8位)。

3.2 新的航海用途劃分規則

在此次研究中,筆者所在團隊提出了適合我國電子海圖的新的航海用途劃分規則(見表2)

表2 中國沿海電子海圖航海用途劃分規則

這一新的航海用途劃分原則充分利用了航海用途6的富余空間,將圖幅最為集中的1:22000~1:44999和1:45000~1:89999分開,解決了航海用途4、5可用編輯比例尺過多的問題。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航海用途劃分所造成的同一航海用途單元數據重疊的問題。

3.3 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多級網格劃分方案

筆者團隊在HPD多級網格劃分及新的航海用途劃分基礎上,重新劃分了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多級網格。

首先,根據中國沿海海域的基本情況,以6°×4°大小的范圍,在東經102°~126°、北緯8°~44°之間的區域內,劃分了25個初級網格。編號采用一位大寫英文字母表示,即A~Y,從西到東、從北到南依次排列(見圖2)。

圖2 中國沿海初級網格覆蓋范圍及編號

然后,在初級網格的基礎上劃分五個等級的網格,見表3。

表3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多級網格劃分

網格編號依然采用HPD多級網格測繪工程規劃中提出的方案,具體為:CN+網格等級(1位)+初級網格編號(1位)+行號(2位)+列號(2位)(共8位),詳見圖3。

圖3

由于采用了新的航海用途劃分規則,這一方案的最大特點就是網格等級與電子海圖的航海用途一致,一個HPD網格恰好對應一幅電子海圖,較好解決了已有HPD多級網格測繪工程規劃方案中未能解決的電子海圖命名問題。

4 網格電子海圖分幅及命名

4.1 網格電子海圖分幅及命名一般原則

根據2013年版《中國沿海港口航道圖目錄》,筆者團隊基于下列原則確定了現有的各航海用途層的網格電子海圖單元。

(1)符合IHO關于電子海圖的相關要求,如2所述。

(2)所有圖幅按照中國沿海電子海圖航海用途劃分規則(表2)確定航海用途。

(3)根據航海用途,按照4中所述選擇對應的網格等級,網格等級即為航海用途,網格編號即網格電子海圖單元名稱。根據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多級網格劃分方案,未來網格電子海圖文件名正好與網格編號保持一致。

(4)如果網格內所包含的數據全部為陸地區域或僅有一小片水域且水域內的數據與更小一級航海用途單元數據基本一致,該網格不制作電子海圖。

根據上述原則確定了中國沿海網格電子海圖分幅,現截取東海航海用途層3的網格電子海圖分幅圖示意如下(見圖4)。藍線范圍為網格電子海圖的分幅范圍,粉色區域為網格電子海圖的有效數據覆蓋范圍。

圖4航海用途層3網格電子海圖分幅圖

4.2 同一航海用途層中網格電子海圖重疊的處理原則

從3.2中新的航海用途劃分規則(表2)可以看出,在同一航海用途中仍然存在某些電子海圖數據重疊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建議遵循如下處理原則。

(1)當同一區域的同一航海用途中有多個比例尺電子海圖時,且各比例尺電子海圖數據完全重疊。此時,可以采用選取一個主比例尺數據制作電子海圖,另一個比例尺數據不做電子海圖的方式。

(2)當同一區域的同一航海用途中有多個比例尺電子海圖時,但各比例尺電子海圖數據有部分重疊。此時,建議將大比例尺圖數據放入小比例尺圖數據所在的HPD層中,一起制作電子海圖。

(3)航海用途層3中電子海圖重疊的特殊情況處理

航海用途3中數據重疊的問題,即HPD中C1層(1:90000~1:179999)和C2層(小于1:179999)數據重疊,網格電子海圖無法制作。分析2013年港口航道圖目錄發現受影響的是16幅1:30萬海圖、1幅1:40萬海圖(電子海圖編輯比例尺為1:18萬)與50幅1:10萬—1:18萬海圖(電子海圖編輯比例尺為1:9萬)數據重疊。

為解決該問題,建議將16幅1:30萬海圖對應的網格電子海圖設置為1:35萬,航海用途變為2,雖然這與現行的電子海圖編輯比例尺確定規則不符,但這樣做有以下優點:

a.可以解決航海用途層3中因數據重疊而無法制作網格電子海圖的問題,并且使中國沿海網格電子海圖的層次更豐富;

b.解決了16幅1:30萬海圖與同系列1幅1:40萬海圖的拼接問題,調整之后1:30萬海圖與1:40萬海圖屬同一航海用途2,可以統一制作網格電子海圖;

c.電子海圖中編輯比例尺主要用于最小比例尺的設置,1:30萬與1:35萬更為接近,這樣設置并不影響電子海圖的質量。

4.3 入海江河網格電子海圖單元分幅及命名原則

現有港口航道圖目錄中覆蓋入海江河的海圖,如海河、黃浦江、珠江,單元范圍不按照4中所述方案劃分網格,而是根據紙海圖范圍劃分為連續不重疊矩形,單元名稱為:CN6R+河流名稱縮寫(2位)+順序號(2位),如黃浦江第一幅電子海圖(最接近入??诘膱D)文件名為CN6RHP01,示例見圖5。

圖5 入海江河分幅示例(上海港黃浦江)

5結語

本文筆者團隊針對電子海圖分幅原則的要求,對解決同一航海用途層的單元數據重疊提出建議,進而在新的中國沿海電子海圖航海用途劃分規則下,重新劃分中國沿海電子海圖多級網格,并最終確定了中國沿海網格電子海圖分幅及命名。這對網格電子海圖的下一步發展做了基礎性鋪墊,為實現中國沿海網格電子海圖全覆蓋的藍圖拉開了序幕。

參考文獻

[1]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圖中心.《電子海圖分幅方案》征求意見稿,2012

[2]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Bureau. IHO 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 Edition3.1, 2009

[3] 張岳 王昭 李輝 邢攸姿 石金榜. 電子海圖多級網格化管理的設計與實現,2009

[4] 文琳. 基于網格下的HPD源數據生產流程探討,2009

作者簡介

1.劉莉雯(1981- ),女,湖北紅安人,工程師,碩士,200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現從事海圖制圖及質檢工作。

第3篇

【關鍵詞】學習激勵;過程性評價;網絡教學平臺

一、問題提出

學習動機不強、參與程度低一直是網絡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針對這個問題,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中主要提出了優化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加強教師參與、增強過程性評價等策略。實際上,這些策略主要涉及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教師,一個是網絡教學平臺。其中,平臺的作用則體現在為教師激勵策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既包括對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呈現、教學活動開展的支持,又包括對各種學習行為數據的采集分析、對各種學習評價策略的支持。然而,目前主流的網絡教學平臺在資源共享、教學組織、互動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已經較為成熟,在學習評價方面,功能還未能盡如人意。

劉盛峰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提高素質,提高競爭力”、“為了獲取文憑”[1]。姚巧紅等對大學生網絡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則發現,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通過考試和滿足興趣等是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三項主要動機[2]??梢?,在我國,無論是遠程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學生參與網上學習的動機都是以外部動機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就顯得尤為必要。目前,人們普遍認可的一種評價方式是開展過程性評價,將學生的參與程度反映到課程成績當中,而如前所述,當前主流的網絡教學平臺對這一策略都未能提供較好支持;另外,相關的研究也多是僅僅簡單提到這一策略,對于如何具體實現則未進行深入探討。實際上,這一策略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實現,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具體問題。因此,設計一個具體的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學習激勵機制并進行技術實現,研究如何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激勵機制

1.參與學習,記錄積分

以積分作為考查學習參與程度的依據。為登錄平臺、利用資源、分享資源、討論交流等平臺中的各種活動分別賦予一定的單位積分,學習者每當參與某種活動,就會獲得相應的單位積分,隨著學習的不斷進行,學習者的單位積分不斷累積,構成總積分。積分通過次數、時間等量化數據客觀地反映了學習者的參與程度,既記錄了學生在各個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又將各種數量單位統一在了一個體系當中。

2.單位分值,自主設定

網絡教學平臺中各種參與積分計算的活動都被賦予一定的單位積分,這些單位積分不是系統內置、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由教師自主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類型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有的要求學生多學習教材內容,有的則要求學生多參與討論,由教師設定單位積分,便可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靈活安排不同活動單位積分的相對權重,使積分的計算更加合理。

3.任務完成,積分開始

學習者想要獲得積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達到教師設定的最低標準。教師除設定每類活動的單位積分值外,還要設定每類活動的最低要求,學習者只有完成最低要求規定的任務,才開始獲取積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督促學習者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又能激勵學習者持續積極參與。

4.積分排名,分段計分

對學生按照所獲積分的多少進行排名,并將學生的名次劃分為若干等級,為每個等級設置一定的分數,這樣,學生名次對應等級的分數就是其積分所對應的成績。這種方式根據名次計算成績,不設積分上限,可以激勵學習者持續積極參與;而劃定等級的分段計分,又可以模糊相近積分之間的差異,避免學習者為了追求一兩個名次而進行惡性競爭,使成績的計算更加公平合理。

5.參與情況,實時反饋

向學習者實時呈現自己的積分狀態,包括總積分以及每一項活動的積分,使參與學習的同學能夠看到自己積分的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呈現學習者目前的積分的名次以及各項活動中全班同學的平均水平,這樣,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及所處位置,有利于積極參與的同學維持學習動機,也有利于積分較少的同學及時發現差距。除向學生實時反饋之外,也向教師實時呈現全班同學的積分狀態,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全班同學以及個別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6.積分規則,靈活配置

允許教師對各種參數進行自主配置,包括前面提到的參與計算積分的活動項、每一項的單位積分值、積分的等級數量及范圍、每一等級的對應的分數等,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一個積分規則。除了積分規則本身可以由教師自主配置外,還應允許教師在一門課程中配置多個積分規則,每個積分規則應用于不同的教學階段,并且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不同,為各個規則配置相應的活動項、單位積分值、計分方式等,使激勵工具的應用能夠盡量靈活。

三、學習激勵機制的功能實現

基于以上實現機制,本文對相關功能進行了系統開發,在平臺中新增“課程積分”模塊,主要包含積分規則管理、積分規則設置、積分信息反饋等具體功能。

1.積分規則管理

在一門課程當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不同的學習階段設定不同的考察項目、積分值及計分方法等參數,形成不同的積分規則。進入“課程積分”模塊,教師與學生用戶均能看到本課程所有的積分規則,教師可對積分規則進行各種管理操作,包括添加、刪除、預覽、修改、查看學生積分等,學生則具備查看積分規則信息以及查看積分詳情的權限(見圖1)。

2.積分規則設置

在“課程積分”模塊中,教師可點擊“添加”按鈕,添加一個新的積分規則,積分規則中需要設置的內容有三項,一是基本信息,包括積分規則名稱以及該規則收集數據的起始時間;二是規則明細,結合平臺已有功能,系統提供了登錄次數、學習時長、發帖數、回帖數、帖子被瀏覽數、提問次數、資源下載次數、資源上傳次數等可選考察項,教師可根據需要選擇,對每一考察項,教師需要設定單位積分值及最低要求值,單位積分值表示學生參與單位活動能夠得到的積分,最低要求值則表示該項目最少需要完成的量,只有在達到最低要求的基礎上,學生才會獲得積分;三是分段計分規則,系統采取分段計分的方式實現積分與成績的轉化,具體機制為將學生按照積分進行排名,最后按名次段計分,例如給前10%的學生100分,10%至20%的學生90分,設置該項目時,教師首先需要添加一定數量的名次段,然后設置各段的名次范圍及其對應的分數(見圖2)。

3.積分信息反饋

“課程積分”模塊的積分規則列表會向學生即時呈現其當前積分及名次,點擊積分值,系統將呈現其在每個考察項的積分情況以及各個項目的課程平均水平,這樣,學生既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積分,又能夠全面了解自己在各個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教師用戶登錄后,點擊某個積分規則后的“學生積分”按鈕,系統將列出該規則下全班學生的積分、名次與成績,點擊某個學生姓名后的“詳情”按鈕,系統則會呈現該學生的分項積分情況積分及積分日志。

四、結語

網絡教學平臺雖然擴展了教學空間,但是由于學習者內部動機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通過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督促學習者積極參與還是很有必要的。激勵措施的實施需要平臺的支持,本文設計的學習激勵機制以積分記錄學習過程,允許教師自主制定積分規則,積分及參照情況及時反饋,并根據積分名次確定學習參與成績,這些具體機制可以為教師采取學習激勵措施、開展過程性評價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支持。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好男人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果冻传媒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 日本漂亮继坶中文字幕| 亚洲加勒比在线| 永久免费看mv网站入口| 免费床戏全程无遮挡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777成了人乱视频| 在线视频www| japanese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性中国videossex古装片|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视频无需下载|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男人桶女人30分钟完整试看| 别揉我胸啊嗯上课呢的作文| 老妇bbwbbw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特级一级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看|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