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茶文化的特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直以來,茶文化都是中國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藝術的美感,更是新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藝術體現。現如今,國內的茶文化已然成為了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尤其對于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其是一種無稽之談,只是對茶藝的一種渲染而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國的茶文化藝術,確實有其獨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并不是簡單的表面美感,如果僅僅對茶藝的表面進行研究,所發現的美學特征是十分淺顯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藝術的真正美學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呢?筆者認為,茶文化的藝術美感,其實是一個過程的升華,也是一種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認,茶文化藝術也有著濃厚的現實藝術美感,它所體現出來的文化藝術特色和精神最為直接,而且經常能夠給人帶來一定的修身養性功效。
1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介紹
對于茶文化藝術的認識,大多數人的第一直覺都是簡單的品茶文化,因為這是最為直觀也是最為切實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藝術并不是這么簡單,其中還包含了一定的音樂、舞蹈、服飾、建筑等藝術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飲藝術,同時,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有很多的茶藝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并且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如今,藝術領域對于茶文化的評價是一種綜合文化的代表,能夠與多種藝術特色實現深層次的融合,而且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不僅僅有茶香的味道,還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當中,經常可以見到文人墨客,在吟詩作對的過程中,總要以茶作伴,將茶作為雙方品賞的主要內容,同時很多人更是以茶為主題進行詩歌的即興創作。而且,當有親朋好友上門拜訪的時候,主人為客人準備的,往往都是簡單的茶。為什么一定要準備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其對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關系的一種認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會邀請客人共同品茶,雙方的品茶過程一模一樣,都是簡單的品嘗即可,沒有進行完全的飲用,否則會沖淡茶的味道,難以正確地品析出來。而這樣的品茶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感的彰顯呢?茶雖簡單,卻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給予了品茶雙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藝術的美學表現
2.1茶文化的綜合美體現
我國的茶文化藝術,本身便是一種美的彰顯,而其中的美學價值,也在人們的推崇下獲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是否有著明顯的表現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隨風,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過程中,單純地認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體現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較差的茶,則沒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質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藝術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個過程,都是一種美的體現。因而,茶文化藝術的美,也被視為一種綜合美。而其中的美學便體現在多樣的文化藝術特征上,如音樂、書法、繪畫上,都有著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夠與品茶的過程銜接起來,形成綜合的美。通常人們在進行品茶的過程中,還會對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進行多方面的凝練和升華,進而形成一種全新的美學文化,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寧靜、平和,還有著現代文化中的流暢、靜然,其中著重體現了中華文化當中的獨特審美觀念,凸顯了中國人民最為誠摯的審美追求。
2.2茶文化的創造美體現
除了茶文化的綜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還被人們視為一種創造性的美。而這一美學特征主要體現在茶葉技師的表演,也就是沖茶泡茶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這里的沖茶泡茶,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不僅需要對茶葉進行一定的篩選,還必須進行一定分量的調配,整個過程十分的細膩流暢。即使是在后期的沖茶過程中,也存在一種形式美的表現,也就是長嘴的茶壺,將其最為實際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隨意的晃動。同時,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技藝精湛的茶藝師傅,在沖茶的過程中,茶水進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沒有變化,保持相當穩定的狀態。現如今的社會當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獨特的表演藝術,其中蘊含了相當多的美學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門簡單的理論性質學科,開始有了以實踐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產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創造美是一種全新的美感體現,同時也是一種意境的升華。
3茶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
3.1茶文化藝術的基礎美學特征
在當代的茶文化藝術當中,包含了較多的美學特征,而歸納起來總共可以分為五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壺等物件,細細觀賞起來有著獨特的美感。其次是動作美,它指的是沖茶泡茶的師傅在整個茶藝表演的過程中,所展現的一些動作,十分的優雅自然,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結構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現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與其他的特色文化藝術產生一定的交流與融合,整體的結構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環境美,在品茶的過程中,雙方選擇的環境一般都較為優雅,而且十分美觀,與茶香進行了美妙的結合。最后是神韻美,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指的是一種意境的升華,人們在品茶的時候,茶香會由口中進入神經,給人一種全身的意境美感。
3.2茶文化藝術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藝術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藝術韻味作為基礎,還需要表演的四要素進行充實細化。而這四要素的內容主要有最為基礎的茶席布置、深層次的茶藝程式、高素質的茶藝師素養以及茶文化的主體內涵構成。在一個完善的茶文化表現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茶席進行布置,也就是對品茶環境的布置,如果整體的布置過于平淡,也會給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礙。而如果整體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優雅風格,將會在無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藝程式是一個選茶、泡茶、沖茶、品茶的過程,其中的各個環節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美感。而茶藝師的修養,也可以稱為茶文化藝術的靈魂,它對于茶藝的美感表演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最后,茶文化內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過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茶文化藝術中的美學特征,并不是淺顯的停留在茶藝的表面,許多時候還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過程當中以及整個茶藝的展現,人們在對茶文化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應當正確審視茶文化帶來的獨特文化韻味,加以合理的優化,進而塑造出獨特的文化美感。
作者:曾釗 張健 單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佘藝玲,楊秋娜.閩茶文化英譯的美學意蘊[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5,(02):42-46.
[2]宋小娟,顏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學內涵[J].美術教育研究,2016,(06):39.
[3]丁玉霞,艾美華.紀錄片:茶文化傳播的美學意蘊[J].今傳媒,2016,(02):110-111.
關鍵詞: 視覺文化 數字插畫 藝術特征 發展趨勢
1.引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迅速興起,新聞傳播的媒介變得更豐富和發達,現代文化的傳播形式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以文字為主的傳播方式,形象化的符號已成為文化傳播的核心部分。視覺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影視、動漫、廣告招商、游戲設插圖等,隨著視覺文化的迅速發展和形式的豐富,依靠計算機技術的數字插畫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數字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可以看做數字藝術的主要特征,而數字插畫則是重要的表現方式。本文以數字插畫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視覺文化中數字插畫的藝術特征及在當代的發展趨勢。
2.視覺文化中數字插畫的藝術特征
2.1視覺文化概念
南京師范大學張舒予教授認為視覺文化就是“將以符號為構成元素、以視知覺可以感知的樣式為外在表現形態的文化”[1],這是從視覺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角度對其進行的定義。我國著名學者孟建認為在當前環境中視覺文化十分重要,并且在以后技術的支撐下會得到更大發展和進步,“顯然,現代文化正在脫離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在現代傳播科技的作用下,特別在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三者的合理作用下,日益轉向以視覺為中心,特別是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2]。視覺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閱讀習慣的改變,“視覺文化不僅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而且意味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轉換”[3]。
2.2數字插畫概念
“現代意義上的插畫,屬于視覺傳達設計范疇,主要應用繪畫手段對表達的思想內容做出藝術的圖像性解釋,包括各種視覺傳達設計中出現的繪畫作品,存在的媒介可以是實體的物質形式,也可以是虛擬的數字形式,廣泛應用于廣告、傳媒、出版、影視、網絡、移動通訊等領域”。也就是說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插畫之中,成為傳統手繪插畫之外的插畫形式,可以被稱為數字插畫。數字插畫的出現不僅給插花藝術者帶來了工具上的革新,還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性,并且在整體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2.3視覺文化中數字插畫的藝術特征
2.3.1數字插畫使創作工具更新。數字插畫同以往插畫相比更注重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繪畫軟件的層出不窮使數字插畫的發展更為迅速。插畫設計者可以利用Photoshop,Painter等軟件進行繪畫、上色等。數字插畫隨著計算機軟件的不斷更新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數字插畫中,沒有了傳統繪畫和各種涂料、畫布等,插畫設計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方便地通過計算機軟硬件實現繪畫、插畫的目標。例如,Painter軟件里提供的筆刷功能不僅模擬出了多種畫種的特征,還提供了紙張的肌理,從而為插畫設計者提供了更靈活的創作選擇空間。
2.3.2數字插畫使創作周期縮短。利用計算機的軟硬件提供的便利,插畫設計者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快捷迅速的藝術創造。傳統收回插畫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水分是否完全干透,油彩是否揮發等,這些注意事項是否完成需要幾天時間,而數字插畫在創作中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可以說,數字插畫使傳統插畫創作時間和周期大大縮短。
2.3.3數字插畫傳播作速度加快。數字插畫的創作周期縮短、速度變快,同時其傳播速度也在加快。同傳統需要借助海報、書籍、展覽等方式傳播的傳統插畫相比,數字插畫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可以利用網絡傳播的方式快速展示給觀眾。網絡技術使數字插畫的傳播更快速。
2.3.4數字插畫的表現內容更豐富。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更豐富,插畫設計者通過敏銳的洞察能力捕捉和記錄這個社會。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數字插畫設計者的表現對象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可以是當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總之沒有什么不能表現的。因此,數字插畫在內容的表現上比傳統插畫藝術更豐富多彩。
3.數字插畫的發展趨勢
數字插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于數字插畫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表現:
3.1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融合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人們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豐富,相互之間的經驗越來越相似,因此,設計者所設計出的插畫作品的風格越來越呈現出趨同的趨勢。但這并不表明他們的作品是雷同的,從總體來講,不同民族的設計者在插畫設計中總是帶有本民族的特有風格,從而使作品既能在風格上相互接近,又保持本民族的風格和個人的差異性。
3.2數字插畫的繪畫工具更加人性化
未來,數字插畫的繪畫設計工具會比現有工具更人性化。未來的繪畫工具會更小巧和輕便,更有利于設計者攜帶,而且在工作過程中,繪畫工具還可以同設計者一起工作,而非現在單方面的由設計者一人完成構思、創作等。工具使設計者感到更方便和有趣,為他們工作提高效率,節省大量時間。
參考文獻:
[1]張舒予.視覺文化概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關鍵詞 插畫;插畫藝術;視覺文化;藝術特征
引言
插畫的發展,可以說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老的年代,人類就懂得利用“繪畫”的形式,以線條、色彩等圖像,使對方了解表達的內容。根據考古學家認定,人類最早的繪畫約在紀元20000年前法國南部的“拉斯哥的洞窟畫”。這是現代人類最早的繪畫,假如從傳達訊息的意義來說這面洞窟壁畫也許就是世界最古老的插畫。提到現代插畫,人們往往想到這樣的場景:書籍雜志中的圖像、戶外廣告中的圖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繪制出的一個個夸張的符號、卡通人物、變形的各種象征符號。透過這些表面現象,我們則可以發現現代插畫藝術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美學性產物,和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一樣,是反映人的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對于生活的個性化的表白。法國的讓?拉特利爾在《科學和技術對文化的挑戰》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圖像文化,尤其是動態圖像文化,由于它們通過圖像作用于情感,從而已經并將繼續對表述與價值系統施加的深遠影響。”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豐子愷生前曾為《阿Q正傳》等9篇小說作過插圖,他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了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放大。”的確,在某種意義上說,插畫就是對某些文字語言信息的藝術放大,具有文字所沒有的不可替代性。
一、視覺文化與民族文化
視覺文化不只是視覺藝術,凡是人們可以通過視知覺感受而直接獲取信息與解讀意義的文化樣式都可以納入視覺文化的范疇。美國文化學者丹尼爾?貝爾在談到“視覺文化”時說:“我相信,當代文化是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他還強調“當代傾向的性質”是“渴望行動,追求新奇,貪圖轟動”。視覺文化成為當代文化的主流形態,對人們耳濡目染,影響深刻持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視覺文化的角度去閱讀,可以看出人們的閱讀行為在發生轉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閱讀逐漸轉變為基于視覺圖像的解讀,由此引發閱讀對象、閱讀方式、閱讀性質以及閱讀心理和功能價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變。然而視覺文化新形態與人們傳統視覺經驗之間存在的鴻溝令人迷惑不解,這不再是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事關人們文化素養與生活質量的問題。
我們利用插畫從傳播的角度來解讀中國文化,這是探索中國文化流變、重組和演進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使得媒介與民族文化傳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的特性,中國人含蓄,敏感,細膩而且感性。因此,中國人有著自己的審美心理。中國人不喜歡太直白,而喜歡含蓄,平和,寧靜。傳統繪畫中的侍女圖、水墨山水等有著不同的審美意境,中國的藝術審美包含了西方的藝術審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積淀,留給了我們豐富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就插畫創作而言,這些文化精髓又是不錯的創作素材。比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等,在這里面我們可以找到豐富的創作資源。而創作出具有民族特性的插畫作品。又如,傳統紋樣中的龍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些都可以為角色的服飾設定提供豐富的素材。中國人只有立足本土,吸取自己民族的文化,把自己的作品中賦予本土文化,這樣作品才會有生命。
二、視覺經驗與插畫創作
插畫屬于繪畫藝術,訴之于視覺。插畫作品除了表現其獨特的面和線的瞬息造型外,往往還要表現創作者的某種審美取向。創作者要想使讀者能夠很好地解讀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讀者與自己產生感情共鳴,不僅要求創作者自身有豐富的視覺經驗,同時還必須能夠正確把握讀者所具有的視覺心理圖式,只有這樣,創作者的作品才會迸發出生命力。當然讀者解讀作品這種具有內在美感和寓意的視覺物體時,需要一定的視覺經驗,因為視覺經驗是人類的一種視覺心理圖式。我們的視覺心理不是空白一塊,從接觸世界開始,各種視覺體驗就逐漸在心里積淀,世界與社會的各種視覺沖擊經過我們的加工、提煉后在大腦的一些神經元中產生鏡像,成為我們進一步接受新的視覺刺激的前提――心理學上稱為心理圖式。海德格爾指出:“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構想和把握為圖像了……世界圖像并非從一個以前的中世紀的世界圖像演變為一個現代的世界圖像:不如說,根本上世界變成圖像,這樣一回事情標志著現代之本質。”所以說視覺經驗不僅僅是對于創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華。
可以說當今的數碼插圖也可以理解成插圖的一個新品種,相對于數碼插圖而言,使用常規繪畫媒介的插圖可以成為“傳統插圖”了。數碼插圖和“傳統”插圖確有共通的一面。“傳統”插圖的基礎知識如素描、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完全適用于數碼插圖。我認為如果數碼插圖離開了視覺經驗的支持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正是數碼視覺經驗造就了數碼插圖這一門新藝術。但是對于數碼插圖來說,僅僅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技術是傳達藝術家思維的工具,數碼插圖的靈魂來自于它的藝術性和視覺經驗。視覺經驗只有被藝術家用來創作藝術時,才上升到藝術的范疇。具體地說藝術性就是指數碼插圖中所傳達出藝術家的藝術思維深度、藝術修養高度和藝術能力的全面。藝術能力是指藝術構思的實現能力,比如說創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藝術家藝術水準的重要體現。視覺經驗與藝術性是數碼插圖最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威廉?米歇爾所說,“圖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響著文化的每一個層面,從最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眾媒介最為粗俗淺薄的生產制作無一幸免。”面對這個被視覺文化壟斷的時代,插畫藝術這門古老的藝術依舊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現實主義的精英中流行,在他們的圖像中,畫面的縱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壓縮,加上大面積單純色彩的平涂,使得主體圖式顯著躍現出來,有效地增強了圖像的視覺張力和感染力。另外,我們也很難從他們的圖像中找出明確的藝術風格,夾雜在他們圖像間的是寫實主義或表現主義等等多種藝術樣式的變異體。傳統的繪畫風格已不是他們界定自我藝術樣式的標準,而僅僅作為強調藝術個性的形式借鑒及參照。從圖像間流露出的更多是他們作為當下生存的個體對于時代的自我感受。圖像中的觀念意味在逐步掙脫了傳統插畫的束縛之后統領了整個藝術過程。盡管他們的藝術并沒有完全逃離出精英意識和社會反映論的范疇,但在社會現實和個體的關系上給當代插畫做出了新的描述。
插畫藝術從直接的角度看,視覺是最主要的感受、擁有、享 受生活的方式;從間接的角度看,視覺則是唯一的感受、擁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間接感受、擁有、享受生活中,視覺經驗可以涵蓋、替代其他一切感覺經驗,而其他一切感覺經驗都無法涵蓋、替代視覺經驗。人類對視覺文化需求的最深層的動因,主要是由視覺經驗在人類生活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所決定的。因此,視覺經驗對于插畫文化的影響是歷史的、深層的。插畫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躍遷和面臨新情境、觸摸未來的價值表述方式,它開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們生存的新的價值資源,并轉呈為圖像學的結果而內化為社會個體的倫理期待和生存基點。所以在此希望中國的插畫設計師們也能擴展自己的視野,透過令人迷惑的現狀,來發現真正的創意與靈感。對于視覺經驗,要在文化背景上來考察,思考它們可能的關聯,而不是照抄照搬。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