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食品工業研究范文

食品工業研究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食品工業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食品工業研究

第1篇

蜂巢中含有蜜蜂及其分泌物,包括蜂子的繭衣、蜂蜜、花粉、蜂王漿、蜂膠、蜂蠟等,其含量和組分隨產地、生產季節和貯存時間不同而存有較大的差異。劉元錦等對意大利蜂巢進行了生藥學鑒定,測得實驗所用蜂巢的蜂膠含量為0.9%,含蜂蠟量為25.0%[1]。劉小敏等對蜂巢進行分析發現蜂巢含有蜂蠟、樹脂、油脂、色素、鞣質、糖類、有機酸、脂肪酸以及甙類等成分,并經原子吸收光譜測得巢脾含有鐵、鈣、銅、鉀、鈷等微量元素[3-4]。羅岳雄等采用復式提取法對蜂巢中的氨基酸提取并測定,結果發現蜂巢提取液中氨基酸含量十分豐富,總含量達22.62mg/g,為蜂蜜(5.7mg/g)的3.97倍,且含有藥理作用很強的牛磺酸,平均含量達0.154mg/g,約為蜂蜜(0.044mg/g)的3.5倍。此外發現蜂巢的貯放時間、保存方法和提取時的溫度條件對蜂巢氨基酸提取均有影響,深色的老蜂巢氨基酸含量高,高的提取溫度對蜂巢中的氨基酸有破壞作用[6]。閆亞美等對意大利蜜蜂巢脾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油組成成分進行了分析鑒定,共鑒定出4-羥基-4-甲基-2-戊酮、苯酚、2-甲基-1-庚烯、2,3-二氫-苯并呋喃、2,4-二叔丁基苯酚等49種化合物[5]。葛英等認為黃酮是蜂巢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用70%乙醇浸漬7d后黃酮含量達到0.7887%[7]。耿文奎等研究證明大鼠的LD50>15000mg/kg,屬無毒級,可以作為食品的原料[2]。

2蜂巢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蜂巢長期以來主要作為中藥,近年來對蜂巢的藥理藥效學研究較多,主要包括抗氧化、增強免疫力、抗炎、祛風鎮痛、抑菌殺蟲、降血脂、降血壓、抗腫瘤等[4-5,8-10]。蜂巢營養豐富,是一種具有良好前景的天然食療佳品。2.1蜂蠟在食品中的應用蜂巢中的蜂蠟含量較大,約為25%。蜂蠟是約兩周齡工蜂的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化學成分主要為高級脂肪酸與一元醇合成的脂肪酸酯,遇空氣變冷凝結成鱗片狀,再由這些鱗片聚合而成。蜂蠟的顏色隨著蜂種、加工技術、蜜源及巢脾的新舊而不同,主要成分有:酸類、游離脂肪酸、游離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還有類胡蘿卜素、VA、芳香物質等[11]。過去人們主要利用蜂蠟制作蠟燭、藥丸外殼及雕塑材料。隨著對蜂蠟理化性質的深入了解,蜂蠟提取制品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光學儀器、醫藥和化妝品方面。當今人們開始將蜂蠟作為食品涂料、包裝和外衣,以及口香糖咀嚼劑及增香劑載體等,而且蜂蠟在果蔬保鮮等食品加工制造方面也有十分誘人的應用前景。尹晴紅等探索了粗蜂蠟提純和脫色的有效方法,結果顯示在100g粗蜂蠟中加入1.5mL30%的H2O2或者H2SO4,反應溫度95℃,150r/min轉速下攪拌10min,可以得到色澤淺、黃度值較低的最為理想的純蜂蠟[12]。鄭云等采用殼聚糖蜂蠟復合膜對冷凍黃桃片生理和品質影響進行研究,發現殼聚糖蜂蠟復合膜抑制了PPO活性和膜透性的增加,降低了果肉褐變、汁液流失和VC損失[13-14]。蜂蠟中還有豐富的二十八烷醇,它是一種世界公認的、天然的抗疲勞物質,具有增進體能、提高人體耐力、改進新陳代謝、減少必要的需氧量及刺激性激素等多種功能[15-18]。此外,人們對二十八醇的毒性進行了專門研究,通過急性毒性試驗證實白鼠LD50=18000mg/kg(白鼠口服),安全性比食鹽高(食鹽LD50=3000mg/kg),可應用于功能性食品、各種營養補助品、醫藥、化妝品中[12]。唐翠芳等以蜂蠟為原料,提取其中的二十八烷醇,研究得到高純度二十八烷醇的制備工藝方法[12-13]。2.2蜂巢食品的加工蜂巢除去蜂蠟后,其殘渣的水溶液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許多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立足養蜂的生產、保健品的加工及其市場需求,在傳統食品、保健品生產加工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蜂巢新產品的研制。根據蜂巢的藥理作用和生產技術的特點,研制出蜂巢茶、蜂巢樂、蜂巢精膏、蜂巢粉膠囊等產品。除蠟老蜂巢沖泡飲品是以老蜂巢為原料除去蜂蠟后僅保留蜂膠和蜂繭衣后的產品,該種產品的特點是除蠟完全、口感好,并且很好的保留了老蜂巢中有效的水溶性成分,因此能夠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風味更加悅人爽口,產品性質穩定[19]。蜂巢茶是將蜂巢脾經低溫提取、過濾分離蜂蠟、汁和片的混合粉碎、烘干等一系列工藝制備而成,還可根據需要適量加入刺五加成分。此飲品的生產工藝能夠避免巢礎中石蠟混入天然蜂巢中,同時保持了蜂巢中的功效成分及含量,不添加任何化學防腐劑,為純天然飲品[20]。蜂巢蜜是由8%~10%的中華蜜蜂巢脾浸提液和90%~92%的純正蜂蜜制成。中華蜜蜂巢脾浸提液由40%的蜂巢脾加上90%的水,經過慢火煲24h,冷卻隔渣,再煲24h后,濃縮至8%~10%,即為中華蜜蜂巢脾浸提液,加入純正蜂蜜絲攪拌均勻后,即制得蜂巢蜜。它是一種對治療鼻炎方面的疾病有顯著療效的產品,適合平常的醫療保健和癥狀不明顯的鼻炎的治療[21]。這些產品提供了對人類具有藥物療效的保健食品,使蜂巢的加工利用從整體向微觀,從粗放簡單向精細復雜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加工技術利用途徑,并且蜂巢茶、蜂巢樂、蜂巢精膏、蜂巢粉膠囊等產品突破了國內現有的蜂巢制品,還促使蜂巢生產加工技術的配套發展,同時也為現在的飲料市場增加了新的品種與利用方向。

3展望

對蜂巢食品加工的研究目前還停留在初步研究階段,很多研究還不系統。主要表現在:

(1)蜂巢中功效成分的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目前大多認為蜂巢中的功效成分為黃酮類物質,然而蜂巢是許多天然成分的混合物,成分變化較大,更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現階段對蜂巢認識多在功效上,對水提液或者乙醇提后液進行某一功效如抗炎抑菌,抗病毒,抑制腫瘤等的研究,還沒有對蜂巢中有效成分與功效之間進行系統研究。具體哪種或哪些成分在起作用還不甚明確,即各種功效作用的物質基礎還沒有確切深入的研究。

(2)食品加工新技術在蜂巢加工中的應用較少。目前蜂巢的加工主要采用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等傳統的加工技術。蜂巢加工結合食品行業的高新技術,如超臨界CO2萃取技術、亞臨界水萃取技術、超聲輔助萃取、微波輔助萃取技術、微膠囊造粒技術、納米膠囊技術等,將有利于提高蜂巢食品的提取率和質量。

第2篇

漂燙是果蔬工業化生產中一個重要的工序,其主要目的是使造成顏色、風味和質地變化的酶系統失活,如過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合酶和果膠酶[2]。傳統漂燙方法為熱水處理和蒸氣漂燙,這些常規漂燙方法漂燙時間較長,造成產品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大量流失。而微波漂燙具有熱穿透力強,加熱速度快、營養物質損失少、能耗低和易于控制等優點而被廣泛研究和應用。Ponne等[3]對菠菜葉的不同漂燙方法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微波-蒸氣漂燙的菜葉具有更好的質構,VC含量最高。與熱水和蒸氣漂燙相比,微波-蒸氣漂燙明顯改善了產品質量,這個結果與Dorantes-Alverez等的報道[4]相一致。而Devece等[5]認為,微波漂燙整塊水果或蔬菜時,由于物料體積較大,加熱不均勻,導致物料表面過熱,因此微波不適合于大塊物料的漂燙。微波漂燙在玉米保鮮方面也有相關報道。李清明等[6]利用微波漂燙技術對甜玉米進行保鮮研究。試驗結果顯示,通過微波熱燙處理后玉米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顯著高于水煮和蒸氣處理的產品,但微波熱燙處理過程中易導致玉米籽粒失水,出現籽粒松散的現象。黃葦等[7]對微波-沸水結合滅菌和高溫滅菌在軟罐頭玉米穗加工中的應用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采用微波-沸水結合滅菌的甜玉米軟罐頭,其色澤比經121℃高溫滅菌效果好;在常溫貯藏過程中,其明亮度、色澤、總糖等指標均可達到顯著水平。大量研究[2-3,7]表明,微波結合水或蒸氣漂燙預處理具有更好的經濟性,這是因為低成本的水或蒸氣用于產品最初的升溫,而使用成本較高的微波能完成產品內部的漂燙。目前,微波輔助漂燙在小規模生產中已初見成效,但是控制微波均勻性仍是設計大型微波漂燙設備的一個巨大挑戰,還需要大量研究以探索新方法,確保加工過程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和溫度的均一性。

2微波輔助干燥

微波干燥時,微波能透射到物料內部被水分吸收,將微波能轉化為熱能,使得物料內外同時升溫。微波干燥具有干燥速度快、均勻加熱等優點,但成本較高,因而還要結合其它干燥方法。微波輔助干燥是將微波能應用于不同干燥階段,為其它干燥方法提供熱量。微波輔助干燥可以較好地阻止熱量散失,充分干燥物料,因而可以有效節約能源;進而避免單純微波干燥造成的表面過硬、局部過熱等現象。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微波輔助干燥技術。利用微波與空氣對流干燥物料,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產品質量,且干燥耗能和加工時間也大大減少[8]。目前,微波輔助干燥技術憑借其產品質量穩定的優勢獲得相關企業的大量關注,特別是在國外,微波輔助干燥在食品、藥品的干燥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一些成果已成功的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中。目前,中國關于微波輔助干燥技術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微波可以和多種干燥方法聯合使用,微波-熱風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應用較普遍[9]。在工業化生產中,隧道式微波-熱風干燥主要用于意大利面食、餅干及油煎土豆片的終端去濕處理[10]。Altan等[11]對微波輔助氣流干燥意大利通心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微波與熱風干燥相結合不僅縮短了干燥時間,而且改善了通心粉的質構特性及烹飪特性。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的張曉辛等[12]分別對的微波干燥、熱風干燥及微波-熱風組合干燥的方法、工藝、結果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純微波干燥由于干燥時間短,瞬間產熱量大,導致溫度過高,無法連續作業,難以確保產品質量;純氣流干燥時間為6h;而利用微波-熱風組合干燥技術可使干燥時間縮短至4h內,且干燥后的花朵整齊,色、味、形基本不變。章斌等[13]應用微波-熱風聯合干燥方式探討香蕉片聯合干燥過程中熱風溫度、風速、干燥轉換點的物料含水率、微波功率對干燥速率的影響;并以成品色差L值、復水率、VC含量、質構和復水率為指標,對聯合干燥、熱風干燥和真空冷凍干燥的產品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熱風-微波聯合干燥方式的干燥速率快,能耗低,產品品質與真空冷凍干燥的產品相近。微波真空干燥產品可以降低加工過程中的熱量及氧化對產品品質的影響。美國加州州立大學[14]將微波真空干燥技術用于生產脫水葡萄。試驗發現,微波真空干燥技術能很好地保持新鮮葡萄的風味和色澤,且葡萄外形也不萎縮,新鮮葡萄的折干率為25%。Lin等[2]比較了微波真空干燥、熱風干燥對胡蘿卜片的脫水效果。與熱風干燥相比,微波真空干燥產品有較高的復水性,較高的α胡蘿卜素和Vc含量,密度低,質地松軟。Yongsawatdigal等[15]也證明了微波真空干燥的越橘比氣流干燥的顏色和質地都好。綜上所述,中國在微波干燥技術的研究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微波干燥技術在食品工業的應用研究領域較窄,微波復合干燥技術的研究有待于拓展,與微波干燥技術配套的設備開發尚需加強。

3微波輔助烘焙

烘焙是一個傳熱和傳質同時進行的復雜過程。在食品的烘焙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包括淀粉凝膠化,蛋白質變性,二氧化碳從發酵物中釋放,體積膨脹,水分蒸發,外殼形成以及褐變反應等。而微波加熱速度快,烘焙反應不能充分完成,無法形成棕褐色表面及外殼。為獲得與傳統烘焙相同質量的產品,微波輔助產品的開發是非常必要的。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APVBaker開發了一種用于后烘焙的微波傳統烤爐,以替代無線電射頻加熱[16]。這種多媒爐不僅可以獲得傳統烘焙方法的高質量產品,同時還具有微波技術所擁有的烘焙時間短和利于過程控制的優點。微波加熱與鹵光燈加熱相結合也是一種常用的微波輔助烘焙方法。鹵光燈-微波聯合爐同時具有鹵光燈加熱產品的棕褐色及松脆的優點和微波加熱節省時間的優點。據了解,這項技術已成功用于面包的烘焙領域,而且與傳統烘焙方法相比,烘焙時間縮短75%。試驗表明,微波條件是影響產品硬度和重量損失的主要原因[17]。Demirekler等[18]認為,在使用鹵光燈-微波聯合爐烘焙面包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保持爐內的濕度來降低烘焙面包的硬度。鹵光燈功率為50%~75%和微波功率20%的條件下,烘焙5min的面包可以獲得與傳統烘焙面包(顏色、質構特性、體積和孔隙度等方面)相近的質量。目前,利用鹵光燈-微波聯合爐烘焙面包已初見成效,但這種爐應用于其他烘焙產品的工藝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另外,微波輔助烘焙產品的質地仍需改善,因此對微波作用下食品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這將為改善微波烘焙產品的品質提供依據。

4微波輔助萃取

微波萃取又叫微波輔助萃取,是一種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萃取技術,即利用微波能加熱與樣品相接觸的溶劑,將所需化合物從樣品基體中分離出來并進入溶劑,是在傳統萃取工藝的基礎上強化傳熱、傳質的一個過程。縮短提取時間是將微波引入提取系統的優點之一。BrachetA[19]從可可葉中提取可卡因和苯甲酰芽子堿,考察了微波功率、照射時間、提取溶劑、粒徑等參數對提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所得提取率與傳統方法相當,且提取物的質量優于傳統方法,微波浸提時間僅為30s。彭應兵等[20]以乙醇溶液為提取劑,采用微波輔助法提取茶籽殼中的茶皂素,分別考察了乙醇濃度、微波功率、固液比、提取時間對提取效果的影響,并通過正交試驗優化了工藝參數:乙醇濃度50%、微波功率400W、固液體積比1∶3(m∶V)、反應時間8min,所提產率達12.16%。微波萃取系統的缺點是不易自動化,缺乏與其他儀器在線聯機的可能性,如果在儀器設計方面取得突破,將微波萃取系統與檢測儀器聯機會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21]。

5微波輔助解凍

微波解凍是利用電磁波通過波導直接處理產品。微波解凍可以避免傳統方法在長時間解凍過程中的汁液流失和表層污染,同時提高了場地和設備的利用率[22]。對于有包裝的物料,微波調溫可以在不拆除包裝的條件下進行,不僅簡化了操作,而且降低了對環境衛生的要求。若采用微波技術將整塊凍物料完全解凍,物料表層吸收了大量的微波能,部分冰迅速融化成水,導致表面溫度迅速升高,出現局部過熱現象,而大部分還處于凍結狀態,無法實現均勻解凍。所以,要進行完全解凍,應結合其它工藝來實現[2]。微波應用于冷凍食品的解凍工藝可分為調溫和融化兩種。調溫一般是指冷藏的食品解凍時,從較低的溫度調到正好略低于水的冰點,即-4~-2℃。此時,物料處于固態,易于切片、切丁或進行其它加工。在選擇工業化解凍和回溫系統時,必須在解凍溫度、產品表面和微生物控制以及諸如廢棄物的排放和各系統的運行資金等問題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在這些因素中,解凍時間是主要標準,它常常決定了系統的最終選擇[2]。Virtanen等[23]聯合利用微波能和不同環境溫度的冷空氣解決微波輔助解凍過程中的縮短解凍時間和避免熱失控問題。微波動力采用“開”和“關”循環進行,利用兩種溫度控制方案維持基于冷點和熱點間的預設溫度梯度。結果表明,微波解凍時間比空氣解凍縮短了7倍。盡管利用微波加熱冷凍食品是一種快速的解凍方法,但其因熱不穩定性而受到限制。這種熱不穩定性主要發生在產品表面,已經有人嘗試解凍過程中采用氣流或液氮冷卻。雖然試驗上取得了成功,但成本較高,無法實現工業化生產。

第3篇

熱成像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研究現狀

1熱成像技術在熱處理中的應用

溫度的控制、監測不僅是預煮、熱燙、消毒等食品加工前處理過程中的重要控制因素,也影響著食品貯藏運銷過程中的其他方面。食品工業中傳統的溫度控制采用熱電偶、溫度計、熱電阻等接觸式的方法,近年來,包括熱成像技術在內的一些無觸點式測量方法和成像技術也以其高頻率和高分辨率的優點得到廣泛應用[7]。熱處理有助于多種食品風味物質的形成,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延長貨架期[8]。過度地加熱會引起食品組織損傷,而熱量不足會導致受熱不均或殺菌不徹底。與傳統熱處理方式相比,熱成像技術對于殺菌處理中的熱量遷移和受熱均衡意義重大,并且有高速、無損和防止交叉感染的優點。Samuel等[9]研發了一種高溫恒熱蒸汽殺菌系統,采用表面熱殺菌的方式有效減少了物料內部受熱、損傷程度。該系統基于熱成像技術,結合蒸汽噴射、電力蒸汽干燥等原理,使用溫度監控器實時、獨立、分段、精確地控制加工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溫度。結果表明該系統能夠有效降低胡蘿卜貯藏期間核盤菌引發的軟腐病發病率,減少其60%~80%具有植物毒性的顏色變化。熱成像技術有助于加強控制食品表面的冷熱循環[10-11],可以用于即食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以及食品表面溫度的在線檢測[12-13]。Ibarra等[14]依據雞胸肉的表面溫度和加熱時間構建統計學模型,借助熱成像技術測溫后進一步估算出雞肉蒸煮后的內部溫度。此外,該技術可以用于微波加熱過程的設計[15]以及不同種類食品微波加熱模式的區分[16]。在另一項相似的研究里,該技術被用于確定黑麥、燕麥微波加熱時的過冷點和過熱點[17]。熱成像技術還可以改善水果熱消耗、提升其質量品質。Fito等[18]通過測定柑橘在失水過程中的溫度分布研究其脫水動力學,繼而確定水果的最終干燥點,建立其在線質量控制系統。此外,熱成像技術可以檢測食品的加熱效率、通風情況、空氣條件和制冷效果,追蹤食品生產中的潛在空氣污染源等[19]。

2熱成像技術在果蔬采后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

機械損傷引起的表觀受損、微生物侵染和加速成熟往往會影響采后果蔬的品質,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傳統方法中的目測法等人工評價方法耗時長、易受到人體疲勞的影響,而光譜成像、熱成像等無損檢測技術在采后果蔬質量控制方面發展快速[20-22]。目前,熱成像技術在機械傷的客觀量化方面嶄露頭角,該方法借助樣品之間熱擴散系數的差異,利用不同損傷程度的樣品對于溫度的差異性響應進行檢測。自然對流的方式在1980年已經被用于蘋果機械傷隨溫度變化的研究[23]。在一項最近的研究中,Varith等[24]將有機械傷的蘋果藏于26℃、空氣濕度50%的環境下48h,然后用熱成像技術分別觀察熱處理和冷卻過程中蘋果的溫度變化,判定具有機械傷的個體,該技術與高光譜技術聯用可有效檢測果實的早期機械傷[25]。結果表明受損組織與正常組織在30~180s內至少存在1~2℃的溫差,機械傷檢出率為100%,該方法可廣泛應用于果蔬的機械分選。貯藏前后的冷卻速率、表面溫度可以用于評價蘋果的表面質量和蠟質層結構,研究發現不同品種的冷卻速率有顯著區別,這與其蠟質層結構相關,但是該指標在貯藏期間卻并無顯著差異[26]。熱成像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檢測采后果蔬的機械傷,還可以用于其生理病害的檢測。“水心病”是蘋果生理病害中的一種,病果內部組織呈水漬狀,果肉為半透明,輕病果的外表不易識別,必須剖開后才見到病變。Baranowski等[27]將1.5℃下貯藏的水果樣品移至20℃環境中(溫差18.5℃),升溫20min,通過升溫速率的差異判定果實是否感染水心病。研究發現,預處理時增加溫差可以縮短水心病害的觀察時間。一項西紅柿輕微組織軟化的研究分別比較了1℃冷卻90min、70℃烘箱加熱1~2min、微波加熱7~15s三種不同方式在檢測機械傷時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微波加熱15s后可以有效區分出被檢測物體細微的機械傷[28]。果蔬成熟度的評估在采摘前后都是很關鍵的步驟,Bulanon等[29]研究了柑橘樹冠、果實的熱量瞬時變化,將熱成像技術用于柑橘成熟度的檢測。該研究使用紅外照相機24h循環監測樹冠,測定其表面溫度、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再以上述測定數據結合果實的熱輻射系數(估值0.9)來補償熱力圖像。分析結果表明樹冠和果實的溫差在下午四點至午夜時間段內較大,可通過測量果實在該時段的溫差而區分其成熟度。此外,利用熱成像技術可以非傾入、無損傷地觀測植株各個器官的生長狀況及水分含量[30-31],為研究大型苗木種群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3熱成像技術在谷物質量安全評估上的應用

病蟲害、微生物侵染是影響谷物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在貨架期和貯藏期內的病蟲害檢測至關重要,這不僅與食品安全規范相關,也關系著人們谷物消費的健康、滿意度。傳統用于檢查糧食病蟲害的方法有手工挑選、篩分等,由于谷物籽粒數量大、體積小、許多特征肉眼難以發覺,人工檢測方法操作繁瑣、效率低、主觀性強、誤差較大,難以準確判斷侵染昆蟲的具體生長時期[32],熱成像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利用熱成像技術可以檢測出谷物中胚后發育階段的昆蟲,原理是該時期的昆蟲呼吸作用生熱,與谷物形成溫度差異[33-34]。該技術在谷物病蟲害侵染鑒別方面效果良好,但在識別昆蟲的生長階段方面效果相對較差[35]。Manickavasagan等[36]研究了受銹赤扁谷盜侵染小麥的溫度分布圖,觀察到小麥的溫度曲線與侵染昆蟲的呼吸作用相關,該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應用于谷物的在線連續檢測。此外,熱成像技術在小麥的分級和品種鑒別中體現出較高的辨別力,這是傳統方法中僅憑外觀檢測手段很難達到的[37-38]。

4熱成像技術在異物檢測方面的應用

異物檢測是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最常見的手段為目測法,但限制因素較多。常見的物理篩選手段有篩分、沉降、篩選、過濾和重力法等,金屬探測器、X-射線、光學傳感、超聲波法等精密儀器系統也常被用于異物檢測[39],上述方法都無法依據大小、形狀檢測出所有的異物。熱成像技術通過熱力性質的差異區分食品和異物,該技術在異物檢測方面是一種輔助方法,是光學和機械法的補充檢測手段,檢測效果與被測食品的物理性質、組成和圖像的噪音有關[40]。Ginesu等[41]使用熱感攝像機成功檢測出食品中的異物,如腐爛的堅果、貝殼、小石子等,證實了熱成像技術在該檢測領域的有效性。

熱成像技術的前景展望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曰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男女抽搐一进一出无遮挡| 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乱xxxxx|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精品国产三级a|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色老头永久免费网站|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伊人色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久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91香蕉视频黄色| 嫣嫣是女大生韩漫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91|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男女午夜性刺激|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国产我和子的与子乱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91手机在线视频| 国内国外精品影片无人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