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德育和教育的關系范文

德育和教育的關系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德育和教育的關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德育和教育的關系

第1篇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為15~18歲左右,正處在生理、心理、品格變化發展的巨變階段。他們面臨著比一般青少年更大的生活與就業壓力,與現實、與社會、與就業的距離更近,他們要在3年中完成從初中生到勞動者的轉變,這使他們的心理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其德育素質的養成態勢呈現出不協調、不平衡、不穩定的特點:相對于身體的快速成長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品格演進發展遲緩;心理逐步成熟的同時會有較大波折出現。他們既可以展現活力與夢想,也可以張揚激情與自信,但也會囿于性格定型的不穩定、知識掌握的不全面,思想方法比較簡單,導致明辨是非能力不足、意志品質薄弱,心理情緒多變,遇到挫折和困惑往往束手無策。上述特點同樣存在于內地中職班學生身上。身體素質較好,熱情、開朗、活潑、奔放,集體觀念強是他們的優點;但他們同樣面臨著沖動、暴躁、片面、極端,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易受不良信息影響,遇到打擊會萎靡不振等缺點。和內地學生一樣,同樣需要解決生理、心理、品格三方面發展不協調的矛盾。

二、中職德育教育共性在內地中職班的具體體現

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的共性體現為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德育教育為第一抓手,發揮師生雙主體的能動性,一方面打造一支有先進思想、政策理論、教育技能的德育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學生,以學生主動追求德育素質為先導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體對內地中職班學生而言,德育教師首先思想要統一,其次要提升理論素養,教學方法、策略要符合內地中職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內地中職班德育教育的共性還體現在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把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從形式上革新,從內容上拓展,多管齊下促進內地中職班學生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內地中職班學生的特性淵源

由于地區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藏族學生在語言、思維方式、性格、交往行為、文化基礎等方面,與內地學生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因此,內地中職班德育教育就需要首先把握中職班學生特性的淵源。

1.異質的民族文化特質

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獨特的藏民族文化及文化心理。進入內地學習后,藏族學生脫離了本民族文化的環境,要面對和接受的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文化社群。這種全新的異質文化給藏族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困擾、視域上的煩亂與心理上的不適。

2.經濟社會的落后

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的職業教育仍舊滯后,造成差距的原因主要為:一是各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二是地處高原,缺少與外界的接觸和交流,甚至極個別地區還處在相對封閉的狀態,更談不上快速發展;三是教育領域漢語教師奇缺,語言上的障礙導致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歷史、地理、經濟、社會、教育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外界的優秀文化和文明成果。

3.家庭生活的內化

家庭生活在學生道德意志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巨大的內化作用。受藏區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學生普遍沒有嚴格的時間觀念,生活方式隨意散漫,不注重規劃。受制于蔽塞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他們對家庭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家庭生活與外界的差異越大,學生適應的難度也越大,也越容易產生陌生感和孤獨感。當學生來到內地后,文化、社會、風俗、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會使他們常常懷家念鄉、思親念友,在一些特定的節假日、紀念日,孤獨感和陌生感更為強烈。此外,他們原本散漫的生活習慣也被學校的校規校紀所束縛,感覺很不適。

四、內地中職班學生特性與德育工作的關系

第2篇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學校教育

中學生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的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和開放的環境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難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這一成長階段的特殊性,使得個體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時,他們對于自我、對于他人、對于人際關系、對于社會生活表現出極其強烈的認知需求,這種自覺、主動的求知狀態,也構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機。因此學校,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宣傳與教育,化被動防范為積極預防,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標,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一、認清中學生的心理特征

中學生正是處在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一個階段,他們正處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時期,因此他們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這個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大變化的轉折期,在整個心理發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為這特殊階段的反應,他們的心理活動表現出既豐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點:

1.1心理品質發展不平衡

中學生自尊心很強,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對較弱,在生活中一帆風順和得意時,常有明顯的優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易轉向反面,產生自卑感甚至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反應。

1.2情緒和情感不平衡

中學生情感豐富而復雜,情緒變化急劇而強烈,常常動蕩不定,為一點小事可顯得非常激動,熱情,卻有時又會轉向反面陷入極端的苦惱悲觀的情感狀態而泄氣、絕望。故有人把青少年這個階段說成是“疾風怒濤”時期。

1.3自我意識、自我實現的觀念與認識能力的差異

中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思維活躍,尤其處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種途徑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中學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惡丑的,但由于中學生認識能力跟不上,對各種信息不能過濾,就可能成為一種因素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導培養,就能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是非觀念。

二、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2.1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正如教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學校就成了中學生的第二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凈、舒適、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的活動。例如:全校師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制作精美書簽,辦讀書海報等一系列活動。校園里書畫長廊、名人警句、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園里鮮花綠葉的點綴,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不會給學生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2.2創設育人情景,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目前,中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口頭上的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環保型的果皮箱,花壇內豎起木板并且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這樣學生看了,就不再忍心亂扔果皮紙屑、隨意踐踏草坪了。

2.3將心理健康教育課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

將心理健康的內容融如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管什么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中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及易受到傷害的、及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教師應和諧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另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

三、總結語

總之,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讓我們教師共同運用心理健康教育這把科學的鑰匙去開啟青少年的天賦之門,教給他們修身養性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最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第3篇

【關鍵詞】 德育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關系

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實施全面教育的前提,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但德育的開展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德育的低效甚至無效,成為當今學校德育教育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學校德育低效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造成了哪些不良后果呢?

一、學校德育的缺乏理性思考

面對我們當前的學校德育,其方法主要是教育者把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傳授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這種品德的過程,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和必須服從的強制性。教育家檀傳室在《德育美學觀探討》中曾論述“不顧品德內化規律,否定道德學習主體化,用規范宣講取代心性修養的純外礪過程成為中國德育現實的主流特征。”學校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其價值就在于“提高、擴展人的價值,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人的尊嚴,人格更高尚,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只有人的價值提高了,才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學校德育經常片面強調外在價值(社會公眾價值),而忽視本體價值(育人價值),總要求德育出現即時的、顯性的功效,忽視或輕視德育的長期效益。

二、學校德育在考慮德育問題時,重政治而輕道德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完全從屬于政治形勢的需要,而忽視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學校德育往往被功利主義所操縱;德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是驅使青少年參加政治學習和大量的社會政治活動,忽視了對青少年的國民基礎文明教育、行為習慣訓練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其次,把現實生活中的品德問題政治化。學校德育習慣以政治的立場和尺度,來認識道德問題,把一些本來屬于道德教育與評價的問題,當作政治問題來解決。如三月份學雷鋒活動月,學校在上級組織的要求下,強制性的執行“學雷鋒,講奉獻”,大肆宣揚和學習,隨著三月的結束,這樣的德育教育也就隨著春風消逝了。使一些本來屬于道德范圍內的問題政治化,把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其政治立場相聯系,把道德品質的好壞,當做政治上的需求的盲從;或者從領導個人立場出發,把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當成政治上進身的手段,將學校德育窄化為政治教育,使德育無法獲得相對獨立的品格與地位,無法實現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動上的偏差來自理論上的誤解, 把德育只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了“小品德”。因此,在理論上,對德育的內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實踐中就會出現偏差,甚至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學校德育功利化傷害了真正意義上的德育

由于過分的政治化傾向,在具體實施德育時,人們對政治問題過分敏感,而對道德問題卻麻木不仁。整個社會將會形成一種對于道德問題的普遍漠視現象,對各種不道德行為熟視無睹,聽之任之。由此,很難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國民基礎道德。

政治是一種帶有很強權威性的領域,人們無法對其掉以輕心。而當政治影響全面地向社會進行強制滲透時,處于對切身利益的關注與憂慮,人們就會十分敏感和謹慎地對待政治問題。長此以往,人們對政治問題普遍產生逆反心理,普遍缺乏政治熱忱和參與意識,給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另外,學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種社會意志。因此在實際過程中就會把學生當做單純的客體看待,而喪失了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維護,學生對規則和條例的遵守不一定是處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壓力。因此也就缺乏道德行為的自律性,更談不上行為主體的責任感,道德也就失去固有的意蘊。

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在我國有其獨特的歷史根源和現實根源。

傳統倫理的政治化傾向使道德的倫理學意味喪失殆盡。中國文化是一種“倫理――政治型”文化,政治事功和倫理事功兩大核心內容并行不悖。“倫理政治化”不僅使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獲得了物質與精神、政治與倫理的有機結合,而且成為導致中國傳統社會穩定運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這種傾向往往用某種既定的政治要求或目標來固定道德,將政治功能與道德的功能混為一談,使道德的工具價值與目的的理性價值等同起來,使道德的實踐規范作用成了唯一的作用。因此,失去了超越現實經驗、批判和引導現實不斷趨于完善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力量。造成了個人意識的淡薄,思想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忽視個體的獨立性,壓抑個性的缺陷,導致了個體意識的喪失。學校德育中存在的重社會輕個人、追求道德社會功效的傾向,不能說沒有這種文化積淀因素的影響。

改革開放二十年,學校德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

(下轉第4頁)

(上接第5頁)

模式”,操作上依然主要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強調學校德育的重要性,作為個體人的價值問題及人格獨立性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主要是“過于強調道德的社會性本質和整體性價值意義,忽視了道德的個體性、內在主體性,致使這些道德規范缺乏主體內化的理論力量,置于客觀形式化、外在約束性的地位,不得不走上灌輸和強制的道路,使道德成為一種外在于人的東西,道德教育成為一種強制性、規范行為的服務工具,表現出強烈的功利化色彩。

四、學校德育問題中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的關系變革思路

我們應當在相對明確政治與道德之間的功能區域的前提下,分別實施道德規范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

我們應該承認,道德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認為,政治是經濟利益的集中體現,道德產生于人類社會的需要,并時刻反映著人們經濟利益的變化。所以,政治和道德生活有著共同的經濟生活基礎,共同反映經濟生活的需要和利益。

從功能上看,道德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規范體系,為人類更好地從事各種活動,提供了一種相對穩定、可以預期的關系環境;政治作為人類活動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同樣不能缺 少道德的調解作用。從觀念上看,政治觀與道德觀,政治利益與道德觀,以及政治觀與道德需要之間,都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另一方面,政治和道德畢竟是兩個本質上不同的領域。政治實質上是對社會生活中人們現實利益關系的調整和控制,它是一種實體性的活動;道德則是一種調整人們行為規范的體系的總和。政治并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道德調整的范圍卻無所不及,具體到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的關系上,道德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內化社會規范為基本目標,要解決的是受教育者的觀念塑造問題;政治教育則是向受教育者灌輸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培養他們一定的參與政治的熱忱與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轉變對政治與道德 關系的片面化認識,樹立起一種有分有合的整體觀,而非將道德與政治、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混同一體。現實關系的整合一體,并不妨礙在思維或具體處理中的適當區分,只有在對事物分析處理中,才可能對其形成一種綜合全面的把握。因為這種區分不否認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系和作用,而為了打破混然一體的混同狀態,更快地積累有關知識,有效地形成處理目前領域問題能力。

分類實施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結果,會使之各得其所地專注于自己的領域,就會加強而不是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并能避免道德教育因政治形勢沖擊而時存時亡的狀況,從根本上扭轉德育教育中二者糾纏不清、互縛手腳,甚至兩敗俱傷的低效局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男女交性视频无遮挡全过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小视频| youjizz亚洲|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 美女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欧美美女毛茸茸| 人妖系列免费网站观看|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韩国日本好看电影免费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4ayy私人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vr|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本子库全彩无遮挡无翼乌触手|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怡红院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在公车上被一个接一个| 9lporm自拍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