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規劃范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規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人際交往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大學生人際交往規劃

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地域認同度;人際交往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159-03

引言

眾多科研實例表明,現有的國內外研究現狀較為重視地域認同度重視對某類群體發展的影響;因為地域認同度重視對個人和群體作用的表現,目前,這種作用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此外,大學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也決定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備受關注。探討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地域認同度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切合現今關注的熱點問題,其目的是將大學生交往和地域認同度關系的問題放大到普遍的社會問題中來,并相應地提出解決方案來幫助大學生實現健康的人際交往,并以此為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認同”一詞譯自英文中的identity。在西方,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把認同看作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個人向另一個人或團體的價值”。地域認同度是指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間區域的形象,文化等各方面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知以及歸屬感,是人們對某一區域的理念認知、贊成,信任的程度,是地域所能提供的尊重和價值帶給社會人對本地域的認同度。地域認同度體現了某一地域對個人的吸引能力[1]。

人際交往(interpersonal transaction)亦簡稱交往。它包括個兩方面的含義:從動態的角度來看,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物質品的交換。從靜態的角度來說,人際交往指人與人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起來的情感聯系[2]。

分析地域認同度與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關系有兩個方面:

第一,不同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地域重視度的差異,如同鄉會的出現和對此的態度差異、免費師范生與非免費師范生之間、不同的年級之間(以師大為例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生與女生之間。

第二,不同地方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上(表現為人際交往對象的選擇、人際交往的觀念、人際交往的行為、對人際交往的重視度等)的差異,如南方與北方、農村與城市。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為了研究大學生人際交往和地域認同度之間的關系,能夠了解大學生交往的現狀。我們對陜西師范大學部分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289人中,南方77人,北方212人,農村148人,城市141人;其中具體細化為:北方城市108人,南方城市33人,北方農村104人,南方農村44人。

在293人中,男生56人,女生237人,免費師范生100人,非免費師范生193人,大一年級93人,大二年級42人,大三年級42人,大四年級30人,研究生45人。

此次問卷調查在問卷上采用自編式問卷。第一部分調查大學生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對地域重視度的差異,第二部分調查不同地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

調查方法:調查共有兩個階段,采取跟進式,問卷采用隨機發放的形式對同一群體針對兩部分問題發放兩次,共發放600份,卷一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96.7%;卷二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293份,有效率97.7%。

調查結果著重展示能反映本質問題的數據。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認為在大學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在這個問題上根據我們的數據得出的結論:

1.大多數同學都較重視人際交往,但北方同學較南方同學更看重人際交往。

2.城市與農村的學生在對人際交往的重視度上差異不大;北方城市與農村的同學在對人際交往的重視度上差異不大。

3.南方農村比城市的學生更重視人際交往。

(二)大學生認為自身交往能力的程度

在這個問題上根據我們的數據得出結論:

1.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基本都認為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強,但是更多的農村學生對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感到焦慮。

2.南方城市與農村的學生在評價自身人際交往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農村的學生對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不自信。

(三)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知識的了解程度

在這個問題上根據我們的數據得出結論:

1.北方較南方的學生交往知識缺乏但總體都不高。

2.城市學生較農村學生交往知識較精通。

3.大多數學生對人際交往知識略了解,很少有很精通或很缺乏這方面的常識,學生對人際交往的知識缺乏主動了解、自我提升的意識。

(四)大學生認為人際交往和長久所處環境的聯系

在這個問題上根據我們的數據得出結論:

1.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人際交往能力與所處環境有一定的關系,這在南北方、城市農村方面差異較小。

2.南方城市的學生較農村的學生更傾向于兩者之間有較大的關系,大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上縱向地域差距較小,但是農村與城市之間差距較大,受經濟因素的影響農村與城市的學生交往觀念存在差異。

(五)大學生在擇偶時對地域的認知(見表1)

結論:

1.在擇偶方面,大學女生更傾向于找與自己同一地域的對象,以便溝通交流;而男生在擇偶時,很少考慮地域因素。

2.非免費師范生比較免費師范生而言,更加看重地域的同一性。

3.從大一到大三的學生來對比,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成熟,學生在擇偶時對地域的限制逐漸減少。

4.由大四學生與研究生的對比情況可知,大四的學生由于面對找工作的問題對待擇偶對象的地域有更大的要求,而與畢業生相反,研究生則由于繼續學業對待擇偶對象地域并無過多的限制;總體來說,年齡越大的學生受地域的限制因素越小,情感態度也越成熟。

(六)如果考慮到返鄉就業,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對象選擇上是否會傾向于同鄉(見表2)

結論:

1.如果考慮到返鄉就業,女生對朋友交往方面傾向于同鄉的概率要遠遠大于男性;非免費師范生在朋友交往方面傾向于同鄉的可能性較免費師范生的概率稍高。

2.由年級的對比可知,低年級的學生在就業方面對地域的依賴性過大,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對就業問題有較明確的規劃反而在就業上對地域的依賴性較小。

四、問題探討與總結

(一)生活環境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表現的差異

由于現今社會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被看作是其發展和生存的重要條件,所以大多數大學生都較為重視人際交往。但是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表現有所差異。對比城市和農村的大學生,農村的學生由于人際信任度和對他人的容納度較強,更容易結交朋友卻不擅長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1];城市的學生對他人有較低的信任度和容納度,不會輕易結交朋友,但在人際交往中占據主導地位。

城鄉大學生在居住環境方面存在不同,使得農村的大學生在人際信任水平上高于城市大學生;而城市學生,在復雜的交往環境中,更注重與他人的溝通,因而在容納他人自我感受方面又具有顯著的優勢[2]。

陽劍蘭的研究表明相對封鎖的人際交往可以導致交往缺陷[4]。農村的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盡管本人有強烈的交往欲望但總是不夠自信,缺乏歷練與經驗;相反,城市的大學生有較為寬廣的交往圈子。另外,農村大學生比較喜歡把自己的社交圈子局限于同鄉中,組織所謂的同鄉會,老鄉會,排斥與其他人的交往,變成一種小團體交往[3]。

此外,南北方大學生在人際交往表現上也有所差異;受經濟發展狀況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北方的大學生更為看中人際交往,因為人際交往是情感聯絡的橋梁,注重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儒家思想開始源遠流長;南方學生生活在沿海,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定性,人們對人際交往較為淡漠;再者,經濟發展的迅速使人際交往更趨于個體化。

(二)傳統文化導致帶有地緣色彩的人際交往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對象的選擇上都較為重視地域,這主要體現在對地域的認同上。在中國傳統文化結構中,由于從傳統農業社會里構建出的對土地的高度依賴性,人們普遍具有安土重遷的思想,這樣的生活環境使得農民對自己熟悉的家庭,家族乃至宗族格外重視,血緣,地緣成為他們所有關系的紐帶。

迄今為止,人們這種血緣,地緣性的人際交往,并且是帶有持續的特點,究其根本,就是中國傳統社會累積下的“關系認同”和“情感認同”[5]。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新生在人際交往上更傾向于地緣化的人際交往模式。

大學生要實現人際交往是要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歸屬感。人有合群的需要無論處于哪一集體都需要一種歸屬感[6]。這種歸屬感同地域的人似乎更易滿足,這也就是大學生不管在對朋友的選擇還是對象的選擇上都較為重視地域的另一因素。

(三)網絡是打破地緣類人際交往的手段

網絡交往方式打破了傳統交往方式中的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在網絡中,年齡,血緣,性別和社會經濟地位等制約交往的傳統因素已被虛擬的角色,隱蔽的實體所掩蓋,這使雙方都處于相對獨立的,較少沖突的對等位置[7]。

但是就網絡的影響來看,它是一把雙刃劍,既打破了原有的交往方式,同時又會給大學生人際交往帶來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邵建平,張曉媛,邵千蕓.地域認同度對核心人才流失影響的差異性研究――基于甘肅的實證研究[J].開發研究,2012(5):154-157.

[2]金盛華,張杰.當代社會心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995.

[3]趙穎.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的調查與成因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5):132-137.

[4]陽劍蘭.大學生人際交往偏差及其對策[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0(1):36-37.

[5]周建國.關系強度、關系信任還是關系認同――關于中國人人際交往的一種解釋[J].社會科學研究,2010(1):97-102.

[6]呂培培.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矛盾心理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48-50.

[7]張俊杰,姚本先.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2):90-94.

Regional Identity and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YANG Jing,WANG Jun-shuan,WANG Li-jun,WANG Xiao-yu,LI Qian-qi,LI Xi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Xian 710061,China)

第2篇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人際困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生能否成為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排頭兵,與各種能力的培養有關,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本文擬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調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對策。

一、研究方法與工具

1.研究對象

以貴陽學院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時間為2010年11-12月。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問卷464份,有效率95.7%。

2.研究工具

采用鄭日昌等人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總分和各維度得分越高,則說明人際困擾程度越嚴重;反之則較少[1]。調查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現,新建地方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的平均分為7.31分,該均值落在0-8區間,說明人際關系基本正常。但從表1顯示的人際關系情況分布結果看,有9.90%的學生存在嚴重的人際困擾。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程度的性別差異

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男女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見表2),在“交際交友”維度(t=3.215,p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程度的學科差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學科差異調查結果表明(見表3),不同學科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總分以及各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但從人際關系總分以及四個維度來看,理工科學生的得分都比文科學生高,這可能是理工科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養成了嚴謹、理性等人格特點,凡事一板一眼,人際交往中缺乏靈活性與技巧。此外,理工科學生比文科學生學習壓力大,與同學朋友交流溝通的時間少,缺乏鍛煉。

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生源地差異比較

表4顯示,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人際交往的總分(t=1.986,p

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獨生子女大學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差異比較

表5顯示,在“交際交友”維度上,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顯著(t=2.015,p

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年級差異比較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見表6),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總體狀況(F=9.025,p

三、結論與啟示

1.結論

(1)新建地方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基本正常。

(2)女生在“交際交友”方面的困擾比男生大,但男生在“異往”方面的困擾大于女生。

(3)新建地方院校不同學科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差異不顯著。

(4)城市學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比農村學生大。

(5)獨生子女在交際交友方面的困擾比非獨生子女大。

(6)新建地方院校大三學生人際困擾程度最大。

2.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啟示

首先,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際交往問題,既不要將人際交往理想化,也不要在人際交往中過于勢利、庸俗。

其次,幫助自卑的同學樹立自信,開導自負的同學尊重他人,人際交往時既要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也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否則不僅傷害到人際關系,還有可能形成心理問題。

第三,教給學生人際交往的知識與技巧,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利用課堂互動、實習實踐等各種活動培養交流溝通能力,建立互助、信任的良性人際關系。

第四,為大三學生創造更多交流溝通的平臺,學院多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教給學生相應的應聘技巧,并通過一些測評軟件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職業規劃。

第五,關心獨生子女的學習與生活,通過開展諸如“幫助兒童村的學生”以及“福利院老人”等活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感恩生活、反哺社會的意識,提高其價值感。

參考文獻:

[1]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2] 馮宗俠.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57-59.

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問題;交往原則;改善對策

當代在校的大學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 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1)自我為中心傾向。當代大學生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在人際交往中,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出發,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時會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論,手舞足蹈,眉飛色舞;不高興時,就郁郁寡歡,誰都不理,或者是亂發脾氣,不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2)自我封閉傾向。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閉傾向,主要表現如下:

恐懼:在進行人際關系交往時出現的一種帶有恐懼色彩的情感反應。一般主要表現為:害怕見生人;在有異性在場的情況下,可能會顯得緊張、焦慮,主要表現為出汗、臉紅、說話結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發現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譽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一種憤怒、怨恨、羞愧等的復雜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際關系緊張、疏離的可謂是不勝枚舉。

自卑:常見的變現是悲觀、孤僻、憂郁自我封閉,在社交場合,表現拘謹、不敢拋頭露面,害怕當眾出丑,是過低評價自己而造成的消極體驗。產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貧家過多,人際交往經驗少,缺少特長,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條件相對不足等。有些學生喜歡用自傲來掩飾自卑的心理,喜歡與人爭論,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導致關系緊張。

情緒自控能力弱:當一個人不順心時,很容易產生憤怒之情,并有一種強烈的沖動要發泄出來,自控能力也隨之下降。有人比喻這種發泄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傷別人的同時,也傷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現。怯懦者害怕給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習慣于遷就、忍讓,甚至忍氣吞聲、唯唯諾諾。但實際上這種個性往往給個人交往帶來諸多不利。

(3)社會功利化傾向。在交往過程中,大家都有這樣那樣的目的、想法, 想通過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結識”、“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識增強。但是,在交往中過多的考慮個人愿望或利益,就會很容易的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想腐蝕,使個人交往帶上濃厚的功利色彩。

(4)虛擬化社交傾向。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世界開始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家園。網絡像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更給我們大學生帶來了許多的隱患。其中網戀,非法網站,網絡游戲就像裹著糖果的炮彈射向我們。

現如今,如果一個大學生不會上網、沒有QQ號碼,那是不可思議的。而有些人由于過分沉溺于虛擬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會采取“寧信機,不信人”的態度,沉溺于“虛擬時空”,不愿直面現實生活。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有著獨特的人際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溝通。那么如何打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際交往中不四處碰壁,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第一,平等尊重原則。尊重彼此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梁。交往中,雙方在人格上和主體資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愛已也,必先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二, 真誠寬容原則。古人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寬容是大學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誼的基礎。朋友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

第三, 互補互助原則。它是指人們在交往中互相幫助、互相滿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學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認知障礙。研究表明,對交往對象和交往關系的看法和態度直接影響該關系發展的性質和趨向。大學生人際關系交往中經常出現認知的偏差和障礙。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暈輪效應、刻板印象投射效應和角色固著。

2、克服交往中的情緒障礙。人際交往過程中,消極的情緒,如憤怒、恐懼、嫉妒,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大學生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選擇健康而有效的方式來化解和有分寸的表達,面對社交恐懼不逃避,努力正視它,增加自信,調整自我價值的確認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應樹立自信心,主動與他人交往,面對朋友,要敞開心扉,面對現實,悅內自己,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遲發克服沖動的習慣,有意識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誠熱情待人,熱愛生活,培養興趣,改變對世界的消極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質量。

4、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強交往技能和能力,學習和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首先,運用積極暗示來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經常在心理默默對自己說:“我是受歡迎的人!”。除語言暗示外,還可以運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動而熱情地待人。心理學家發現,“熱情”是最能打動人的,要從心里對他人感興趣,真心喜歡他人。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學習愉快的面對生活,可以從行動入手,讓自己高興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談話的技巧。雙方交流時注意傾聽對方的訴說,鼓勵他人談論他們自己、他們的成就、他們的感受,是贏得友誼的有力品質。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雙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關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們總喜歡那些經歷和看法與自己相似的人,贊成自己的人實際上是在肯定我們的價值和自信。最后,批評的藝術。批評要注意場合,要想奏效,盡量減少對方的防衛心理,盡量在只有談論者兩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批評應對事不對人,應針對現在,不要總糾纏老賬。

總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關系他們的一生成敗、甘苦,不能不重視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局限,不斷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與他人交往。

[參考文獻]

[1]蔣建榮詹啟生《大學生生涯規劃導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漢榮龍健飛王緒朗《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其消除對策》經濟師2005年0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跪着侍候娇吟羞辱鞭打|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sss视频在线精品| 新版天堂中文在线8官网| 五十路六十路绝顶交尾|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影院| 色哟哟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在线观看二区三区午夜|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故意打开双腿让翁公看|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 里漫社扶她全彩口工漫画|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91老湿机福利免费体验|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操| 一级做a爰片毛片| 打开腿吃你的下面的水视频| 大学生美女特级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别急慢慢来在线观看| 老妇bbwbbw视频|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在线观看福利网站| 国产边打电话边被躁视频|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