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預防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宣傳教育的范圍
按照國家衛生部醫療衛生防病在先.預防教育面向社區、面向人群的要求.我院衛生所聯合我院教務處充分利用我院在衛生技術和醫療護理方面的人力資源優勢.積極拓寬宣傳教育工作的覆蓋面。高血壓病預防保健宣傳教育覆蓋的人群為:全體教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全體學生.所轄社區居民.廣大社會人群。
2宣傳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傳統的防病保健宣傳教育方法簡單.途徑單一,這種落后的、被動式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根本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與現代科技發展水平也不相適應結合我院目前的實際條件.我們應當努力采用先進、多元化及主動的宣傳教育方式及方法去開展各種防病保健宣傳教育活動
2.1以發放宣傳材料為主的宣教方法
把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壓病人如何保健等知識印制成宣傳單或制作成小冊子.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或集體活動時發放并進行宣教,是一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方法
2.1.1利用集體會議,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全院教職工大會、學生大會發放宣傳材料或利用學院每年春、秋兩季運動會對全體師生發放高血壓病預防保健知識的宣傳材料并進行宣教
2.1.2利用臨床實踐,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學校醫療、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社區臨床見習或實習時間對社區人群發放高血壓病預防保健知識的宣傳材料并進行宣教。
2.1.3利用義診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利用行業協會等部門每年組織疾病預防知識宣教月的義診活動.組織衛生所醫護人員和部分醫學、護理專業的教師和學生走上街頭對廣大市民發放高血壓病預防保健知識的宣傳材料并進行義務咨詢和保健教育
2.2以講解、視聽為主的宣教方法以講解、視聽為主的宣傳教育具有直接、形象、覆蓋面廣、宣講效率高、知識更新快、限制條件少和節省人力物力等許多優點.在高血壓病預防保健宣傳教育工作中尤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應當積極利用并擴展這種宣教方式
2.2.1利用電子、通訊設備.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廣播、電視和校園網等方便、快捷的通訊、電子傳媒途徑等對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進行宣教。
2.2.2利用就診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學校教職工到衛生所就診時間.進行面對面的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宣教
2.2.3利用專題講座,進行宣傳教育:開展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專題講座.由衛生所的醫護人員、院內本專業資深教師以及經過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培訓的學生分時間、分地點對廣大教工、學生和社區居民進行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宣教。
2.2.4利用娛樂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利用教職工工會的娛樂性活動、學生課余趣味活動、學院大型科技文化節等活動將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編制成娛樂性節目進行宣傳教育。
2.2.5利用“文化墻”,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學校衛生所的宣傳墻、校園畫廊、社區文化宣傳墻.以高血壓知識集錦或其相關圖片展等形式對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進行宣教。
3宣傳教育的內容
高血壓病預防保健宣傳教育要落到實處,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認真篩選宣傳教育的內容:要針對不同的宣講對象.選擇不同的宣講內容
3.1高血壓防病知識的宣教內容
首先要讓人們知道什么是高血壓.它屬于什么疾病.它的發病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讓人們認識它,重視它特別應提醒年輕有為、諸事操勞的中年組人群(近年來.35--44周歲及處于更年期的人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i-2]).以提高他們思想上的重視程度其次.從高血壓發病的相關因素來看.應著重加強對未患病人群特別是亞健康狀態的人群進行預防高血壓病知識的宣教。
3.1.1降低工作壓力:降低勞動強度、減輕工作負擔、放慢工作節奏是緩解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的有力保證.也是預防高血壓病的重要方法
3.1.2改善勞動、生活環境:如降低噪音、避免強光刺激、美化工作生活環境對平衡人體生理、緩解精神壓力有很大幫助
3.1.3放松心情:對來自社會、家庭、個人方面的工作、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沖突應學會釋放。如聽音樂.和親人朋友聊天、喝茶,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使心理平衡.情緒穩定
3.1.4合理膳食結構:葷素搭配.以優質蛋白為主,適量攝取蛋白質:降低動物脂肪攝人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含鉀、鎂、鈣多的食物: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3.1.5適當運動: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控制體重.以免肥胖運動以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鐘為宜運動項目、時間和強度應因人而異散步、游泳、慢舞、習劍和氣功等運動項目是身體鍛煉的較好選擇。
3.1.6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減少夜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
3.1.7建立防病保健檔案:對上輩有高血壓病史的人員應鼓勵其建立預防高血壓病的保健檔案:或在其體檢檔案中另列血壓測量史數據單:鼓勵其在身體異常時期多測量血壓。特別是在更年期、女性絕經期更應重視對血壓的監測
3.2高血壓病人健康保健知識的宣教內容對已患高血壓病的人群除了對其進行防病知識宣傳外,還應著重對其進行如何遵從醫療護理、如何服藥、如何監測病情、如何平衡身心等相關知識宣教
3.2.1合作管理.養成良好的遵從醫療行為:學校衛生所與高血壓患病教工應建立醫患互動式合作管理網:應當在醫護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組織醫護專業高年級學生(青年志愿者)與所轄社區高血壓病人建立義務合作管理網衛生所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學生為每個病人建立健康檔案.填寫固定聯系方式.定期發放高血壓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并進行個體化指導。督促病人按時服藥.不隨意更改或增減藥物,主動測量血壓.主動就醫復診。從而讓高血壓病人養成良好的遵從醫療行為.為疾病控制提供有力保證。
3.2.2認識降壓藥物,不盲目服藥:告訴高血壓病人有關降壓藥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與副作用.并提供相關書面知識指導。
3.2_3學會主動測量血壓.時刻掌握病情動態:教會高血壓病人或其家屬使用和保管血壓計的方法.并掌握血壓的測量時間、測量部位、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等相關知識:指導高血壓病人根據血壓測量范圍調整工作日程、活動方式.讓高血壓病人掌握是否需要就醫的血壓指數。
3.2.4學會平衡身心.防止意外情況發生:讓高血壓病人懂得不暴飲暴食、不劇烈運動、不狂喜大悲、不勞神過憂、身體勿過熱過冷等.以平衡身心.防止高血壓、腦出血等急危重癥的發生
4宣傳教育效果的評價
為了及時掌握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效果.每半年或一年應對宣教范圍中的人群進行可行性跟蹤評價如利用全校的教職工體檢或社區人群的抽樣調查來分析宣傳教育的成效,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或制定新的宣教計劃,進入下一輪宣傳教育實施程序.直至達到預期效果具體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4.1通過體格檢查評價宣傳教育的效果
可以通過全體教職工或學生的體格檢查,透過與高血壓相關性健康指標來評價高血壓的防病保健知識的宣教效果如將體檢中的血壓值、血糖值、血脂值、膽固醇值和體重值等與相應的健康標準指標進行對照:或與以往體檢中的相應數值進行對照,來了解原發性高血壓新發病人數,已患高血壓病人的保健程度.從而判斷對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的宣教效果。
4.2通過設計問卷量表評價宣傳教育的效果
可自行設計測評量表.通過整群抽樣,了解社區人群對有關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預防保健措施、遺傳性和并發癥以及治療性降壓藥物的名稱、作用及其毒副反應等知識的知曉程度:對遵從醫療護理服務行為的執行情況.特別是已患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保健措施的執行程度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可以較好地分析和評價高血壓防病保健知識的宣教效果
4.3通過訪談交流評價宣傳教育的效果
高鹽、高脂、高糖的飲食,喜歡“應酬”(餐館)的生活方式以及它們導致的肥胖是高血壓病發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戰勝高血壓病,首先需要、也必須要從改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做起。
一,高血壓的致病因素及預防措施:(1)遺傳因素。·高血壓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都有高血壓病史者,其子女高血壓患病率為無高血壓家族史的兩倍多。高血壓病為多基因遺傳,其遺傳程度受環境等各種后天因素的影響而且變化較大。
(2)肥胖與超重。很多研究證明,體重與血壓有明顯的關系。超重及肥胖的人患高血壓的危險性高于體重正常者。目前認為體質指數(BMI)是一個較好的評價體重是否正常的指標: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當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在18.5—20kg/m2時為稍瘦;
20-25kg/m2時為正常;
BMI>25kg/m2屬體重過(超)重;
BMI在25-29.9kg/m2之間為預胖(臨界)型肥胖;
體重指數>30kg/m2為肥胖。肥胖又分為三級:BMI在30—34.9kg/m2范圍稱為Ⅰ級肥胖;
BMI在35-39.9kg/m2范圍稱為Ⅱ級肥胖;
BMI≥40kg/m2為Ⅲ級肥胖。維持BMI在正常范圍對抵抗疾病,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維持正常血壓具有重要的作用。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相對過剩,就是說由于能量攝入多于消耗所引起。因此,增加體育活動,適當限食,維持理想體重,是預防高血壓的主要措施之一。
還有一些人體重并不太重,卻大腹便便,形成腹部肥胖,就是俗稱的橄欖形體型。這種體型的人患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的危險性明顯高于體態勻稱者。
(3)鹽攝入過多。人們天天離不開的調味品,如食鹽、醬油、黃醬、辣椒醬及咸菜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在體內分解為氯離子和納離子。過多的鈉進入機體,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同時,由于鈉鹽吸附水分,大量鈉鹽進入體同,在腎臟的保鈉排鉀功能作用下可導致水鈉潴留。
調查發現,北方居民食鹽攝入量平均高達13-17克/日,遠遠超過了WHO提出的6克/日的限量。因此,改變飲食習慣,減少食鹽攝入量,對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極為重要。
以三口之家為例,食鹽的消耗量應該控制在300-350克/月以下,醬油1~1.5瓶/月以下。由于咸菜、熟肉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已經加入了較多的食鹽,經常食用這些食品的人應適當減少食鹽的消耗量。
(4)膳食結構不均衡。近十年來,居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動物性食物、烹調油、雞蛋的攝入量明顯增加,而粗雜糧、豆類的攝入量明顯降低,奶類的消耗量仍然很低。這種高熱量、高脂肪、高鈉、低鈣、低鉀的膳食結構與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一般來講,每人每月烹調油的消耗量應控制在1.5斤內;
常吃魚類、豆制品、粗雜糧(每周2-3次);
盡量選擇多種食物,即可獲得較為全面的營養。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于康教授更是給出了每天"3+2+1+1+1+1"的搭配餐單:3兩主食、2兩肉、1個雞蛋、1杯奶、1斤蔬菜、1點油,這就能滿足減肥每天所需的最低熱量1200大卡。
(5)吸煙、酗酒。
煙霧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可引起全身組織缺氧,使動脈內膜損傷,并可引起血管痙攣,直接或間接引起高血壓升高。大多數研究證明,飲酒與高血壓病之間有明顯相關性。重度飲酒者(相當于每天飲65克酒精)高血壓病發病率是不飲酒者的兩倍。長期飲酒者體內的升壓物質含量較多。同時酒精還能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胞內游離鈣濃度增高,引起外周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因此,不吸煙,少飲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高血壓有積極意義。
二,正常血壓值:血壓對于身體非常重要,血壓過高、過低都會出現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正常血壓范圍是: 收縮壓為90~140mmHg,舒張壓為60~90mmHg。
最佳血壓:收縮壓〈120mmHg和舒張壓〈80mmHg。
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均劃定為高血壓。
正常血壓:收縮壓〈130mmHg和舒張壓〈85mmHg。
正常高限:收縮壓130~139mmHg和舒張壓為85~89mmHg。
三,本市的高血壓四大生活危險因素凌源地區還有四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患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酒杯子,過量飲酒對身體有害,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心臟病、腦出血發生率;
煙桿子,吸煙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吸煙者易患氣管炎、肺氣腫、心臟病、肺癌、高血壓;
鹽罐子,適量的鹽攝入是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但過量(超過生理需要量)的鹽攝入會導致不良的生理反應并引起某些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和胃癌。人均日用鹽量限制在6克以內,少吃含鹽的腌制品,如咸菜、咸肉、醬菜等;
少用含鹽量高的醬、醬油;
炒菜時盡量少放鹽;
可使用其它適量調味品(酸、辣、甜)等;
油壇子,農村仍然有大部分家庭使用動物油(豬油等)烹炸食物,增加了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高脂肪的飲食會導致肥胖、冠心病、心臟病、心絞痛和中風。應選擇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四,飲食保健已知發病因素中,除了遺傳和環境因素,包括飲食等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合理的飲食營養,是防止高血壓的重要部分,也是簡單易推廣的好辦法,下面談談飲食方面的保健:
(一)限制鈉鹽。科學家們已證實鈉離子(食鹽的成分NaCl)與高血壓的發病密切相關,所以控制食鹽的攝入能防治高血壓病,一般主張每日用鹽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輕度咸味(俗稱口味輕)即可。
如果有耳鳴、眩暈、浮腫的高血壓病人,食鹽應嚴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鹽,用10cc醬油代替(1湯匙為15cc)。
限制含鈉多的食品,如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魚、咸菜、醬菜等)和味精含鈉高的調料,及加堿或發酵粉、小蘇打制成的面食、糕點等。
(二)選用優質的蛋白質食物。可適當吃些魚(烹調方法:有清蒸魚、紅燒魚、魚湯、糖醋魚、溜魚片等)和大豆及其豆制品(如:豆腐、腐干、豆腐皮等)。
經動物實驗證實,魚類蛋白質含豐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響血壓的調節作用,使尿內鈉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鈉鹽對血壓的影響,可預防中風。同時魚類的脂肪,含高級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能預防血栓形成。
大豆是植物蛋白質,對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雖無降壓作用,但也有防止中風和降血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有人主張高血壓病人的飲食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動物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為好。
(三)多選用含鉀、鎂、碘和鋅高的食物。因為這類微量元素,有降壓和保護心臟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
含鉀高的食物:柑橘、蘋果、杏、紅棗、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類、魚和瘦肉含鉀量也高。
含鎂高的食物:各種干豆類及鮮豆、莧菜、桂圓、豆芽等。
含碘高的食物:海產品類、海帶、紫菜等。
含鋅高的食物:瘦牛肉、瘦豬肉、黃魚、花生、荔枝等。其它谷類的原糧含鋅也高,但含植酸高,要經發酵制作后,才可以吸收利用(象蒸玉米面饅頭、蒸發糕、江米酒、芝麻醬等可以食用。)
另外要注意,每日要飲適量溫開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開水),有調節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凈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時應注意“平衡膳食”,即成酸或成堿的食物都應有(葷素搭配)。其次主食中最好粗細糧相結合。
主題詞:社區居民;高血壓;預防行為
高血壓是一種人類心腦血管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嚴重損害人類的健康。2002年中國調查我國成年人患高血壓的概率為18.8%,而且正在逐漸升高中[1]。正確掌握高血壓知識及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高血壓的人群患病率,減輕社會負擔,筆者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我市居民進行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知識及預防的了解程度。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選取我街道17社區內的五棟樓,對此樓內的所有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共計1021人。其中男性401人,女性587人。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48.81 8.7)歲,學歷包括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專科學歷、本碩及以上。
1.2 調查方法:
下發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一調查問卷,并與社區醫院工作人員配合詢問填表與回收。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高血壓知識自我了解情況,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并發癥及預防行為。其中,易患高血壓危險因素包括“吸煙,缺乏運動,高鹽高脂飲食,超重,腹部肥胖,有家族史等6項。并發癥包括腎病,心肌梗死,眼部疾病,卒中等5項。預防行為包括:多食蔬菜水果,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限制攝鹽,日常監測血壓等6項。被調查者了解一項計一分,不了解計0分。用每項相加后的總分來表示危險因素,并發癥,及預防行為的了解情況。
1.3 質量控制:
調查前培訓相關的調查人員來保證社區居民對表格的正確填寫以及表格完整度,并由相關部門進行抽樣審核。
1.4 統計學分析:
問卷數據錄入并經審核后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c2檢驗來判定高血壓診斷標準及其知曉情況與人口學特征的關系。高血壓危險因素,并發癥,預防行為與人口特征的關系用秩和檢驗分析,以P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經過對1021人的調查問卷的匯總分析得知,共回收有效問卷988份,有效率96.8%,年齡18~39歲占23.1%,40~59歲為31.2%,最多的為60~80歲(35.1%),80歲以上為10.6%。學歷方面最多的為高中及專科學歷為50.1%,其次為初中23.2%,本碩或以上為16.3%,小學及以下為10.4%。
2.2高血壓知識了解情況:
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診斷標準在調查中的人群了解率為58.7%。危險因素中85.6%的人了解家族史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其次是高鹽高脂飲食占65.4%,缺乏運動最少為43.1%。知曉全部并發癥占人群的22.1%,知曉率最高的為卒中94.7%,心肌梗死70.4%。日常監測血壓與限制攝鹽為大眾知曉最廣的預防行為分別為83.3%與81.4%,戒煙限酒知曉率最低為60.1%。見表1.
2.3不同年齡人群對高血壓了解程度
居民年齡不等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了解程度也不同(P
3 討論:
此次調查中發現,我市居民高血壓診斷標準知曉率為58.7%與上海市居民知曉率相差不多[2],這跟網絡普及及全國宣傳成度有關。人群對高血壓危險因素概念相對模糊,除個別家族史知曉率高,以及高鹽高脂飲食與體重超重為較明確因素,其余了解率均偏低,這與平時接受此類信息渠道較少與自我關注度不高的原因有關。而人群對并發癥了解也不甚明確,大多因為只了解高血壓為心腦血管疾病而選擇卒中與心肌梗死,少部分居民了解高血壓可造成腎病及眼部疾病,這與宣傳力度不夠,人群知識匱乏有關。預防行為人群了解較多,并相對明確。
在對年齡與高血壓知識了解度分析得出,年級越大對高血壓的了解程度越高,這與人類生長對健康越加關注,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懂得生活保健以及年老易患病的原因有關[3]。
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高鹽高脂飲食,網絡發達后導致的運動量減少,以及生活速度加快后作息的不規律都造成了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升高的結果[4],因此必須加強對高血壓疾病的宣傳力度以及知識的普及,以及強調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國家與社會媒體聯合推廣,才可減緩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我市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及預防行為了解程度不理想,應加強知識教育,提高高血壓的人群認知度。
參考文獻
[1]李淑軍,張新勇,鄭曉波等.北京市井莊鎮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M].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5):490.
[2]王玉恒,李新建,繆隼等.上海市居民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及需求情況調查[M].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