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鄉村網絡建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切實加強全區“兩網”組織機構建設,及時調整“兩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并且結合實際,對農村藥品監督業務協管員和義務信息員適時進行調整充實。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兩員”聘任、培訓、考核制度,建設切實有效的領導管理機制。
二、工作內容
(一)進一步完善供應網絡建設。區鄉村各級醫療機構、區級藥品批發、連鎖企業以及藥品零售門店是農村藥品供應網絡的主體。進一步完善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農村零售藥店“三位一體”的農村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強化對農村藥品供應網點的監督管理,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廣大農民群眾購藥用藥,保證藥品質量。具體要求:一是積極配合區紀委、衛生等部門對基本藥物供應工作,確保基層醫療機構藥品供應網點從合法渠道購進藥品。二是積極配合新農合、社保等管理部門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管理,提供全面的監管信息,為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三是督促、指導藥品經營企業和藥品零售門店嚴格實施《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切實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農村藥品質量保障能力。四是進一步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加強藥房的規范化建設,促進其合理儲存、使用藥品,保障藥品質量,增強科學用藥、合理用藥能力及水平。
(二)進一步強化監督網絡建設。一是繼續與區街道辦事處和鎮鄉政府形成聯動一體監管體系,協助查處藥品違法行為。二是適時對鎮鄉藥品監管義務協管員和村社藥品監督義務信息員給予調整充實,保持農村藥品義務協管員、信息員隊伍的相對穩定,鞏固農村藥品監督區、鄉(鎮)、村三級聯動監管機制體系,形成縱到底、橫道邊的藥品監督網,確保對全縣藥品質量的監管到位。三是進一步完善藥品監督協管員信息員的選聘、考核、培訓、獎懲等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完善義務協管員、信息員信息檔案,強化對藥品監督協管員、信息員實施的動態管理。五是充分發揮義務協管員和信息員在農村藥品安全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三)不斷探索創新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水平,鞏固創新成果。對區食品藥品安全信用網絡信息電子監管平臺實施平臺維護。一是對部分變更過的藥品零售經營企業相關信息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和實時監控,確保數據的正常傳輸。二是完善部分新增社保定點藥店、藥品零售單體門店硬件設施,納入信用網絡監管范疇,實現電子監管平臺對接。三是進一步完善電子監管制度建設,切實做好日常維護,充分發揮電子監管平臺在農村藥品“兩網”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四)切實做好農村藥品安全監管。立足強化開展日常巡查,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力求監管面達到全覆蓋。全年度對全區農村藥品供應網點的監督檢查覆蓋率不少于90%,其中鄉鎮藥品供應網點的監督檢查不少于兩次,村級藥品供應網點的監督檢查不少于一次。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監管檔案。二是完善建立農村藥品供應網點藥品安全信用檔案。建立考評制度,實施藥品安全信用等級考評。三是全面完成市、區要求的專項整治任務。對藥品經營使用單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處理。四是高度重視藥品舉報投訴,對藥品舉報投訴案件,及時辦結率必須達100%。五是進一步強化技術監督的作用。將農村藥品供應網點和基本藥物品種納入藥品監督抽驗的重點單位和重點品種。
(五)切實做好培訓,進一步加強宣傳。一是對義務協管員、信息員進行年度業務培訓。針對協管員、信息員調整充實的實際情況,重點培訓藥品監管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義務協管員、信息員工作職能職責等業務知識。二是對農村藥品供應網點負責人及質量負責人進行年度業務培訓。針對藥品零售門店和基層醫療機構的不同特點,分期分批的組織開展。重點培訓藥品經營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藥品質量管理相關知識等業務知識。三是充分利用“3.15”、“6.26”、“12.4”等國家相關法定宣傳日,深入開展藥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科學用藥、合理用藥、安全用藥以及假劣藥品識別等知識的宣傳。采取深入基層開展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開設宣傳專欄等多種方式廣泛進行宣傳,做到宣傳到位,深入到農村基層村社,促進藥品安全知識家喻戶曉。
陳村水電站是一座梯級電站,一級陳村站裝機容量為3×50MW,二級紀村站裝機容量為2×17MW。陳村電站現已形成了涇縣生活基地、紀村辦公基地和陳村生產基地的格局。紀村與涇縣相距6公里,紀村與陳村相距50公里。
陳村電站目前有一套400門程控電話,通過光纜聯結紀村與基地通訊,陳村采用100門程控總機及10對音頻電纜,完成陳村廠房、辦公大樓、萬上變電所之間的通信聯系。電站于1998年完成了《陳村水電站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方案》設計,并通過驗收,99年完成了網絡施工、調試工作,并進入試運行階段。
2.網絡設計原則
2.1先進性。
除了準確地體現陳村水電站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還考慮了滿足全省水電系統發展的共性要求。為此在網絡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符合最新國際標準、工業標準、待業標準,開放性,高性能、易管理等因素。
2.2實用性。
符合安徽省水電管理的業務需求。在需求調查時,我們立足于陳村電站,放眼于全省水電行業。在人機界面、功能設置方面以實用為主。
2.3可靠性。
在硬件選型、網絡設計和支撐環境的建設中就考慮這一問題,應用了容錯技術、備份鏈路措施、服務器采用磁盤陳列技術等手段。
2.4經濟性。
在一定的資金資源下,盡量有效地利用,以適當的投入,建立一個盡可能高水平的、完善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而不是盲目追求先進性。
2.5可變性、擴展性。
整個支撐平臺采用了開放的結構,符合國際標準、行業標準的設計。網絡用高速主干技術、智能化網絡管理、虛擬網等技術,能靈活調整,適應業務發展和變化。
3.網絡設備的考慮
3.1局域網技術的考慮
FDDI是一種成熟可靠的技術,采用分時令牌協議控制網絡訪問,網絡時延確定,適宜對時延敏感的數據傳輸,適用網絡主干。但是成本高,特別是與以太網的橋接代價難以下降。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網絡技術。它的報文大小為固定長度的信元,可保證傳輸過程的低延遲能力。另外,在ATM的通訊架構中,建置了服務質量功能。ATM的缺點是規格及標準的制定困難。
1EEE802.3類快速以太網適用于以數據為主的應用環境中,并可搭配一些頻寬管理的特性,也可使用部分的多媒體。它可以解決服務器的瓶頸問題,與交換技術的結合,適用作網絡主干。另外它的性能價格比高。
綜合考慮陳村電站實際情況和上述各種技術方案優缺點后,在紀村和陳村局域網中采用二級交換結構,以100M光纖為網絡主干,紀村以10/100Mbps·Switch·Etherent到桌面,陳村以10Mbps·Switch·Etherent到桌面。另外,陳村和紀村之間通過自建微波鏈路作為主通信鏈路,采用訪問路由器實現網絡互連;遠程用戶對水電站內部網絡的訪問,采用電話撥號方式,通過訪問服務器連接入網。
3.2服務器和路由器的選擇
紀村局域網主機采用小型機作為數據服務器,型號為DS-20。
PC服務器作為文件服務器,設一臺主交換機和四臺節點交換機,機房放在紀村辦公大樓;陳村局域網主機用PC服務器,設一臺主交換機和二臺節點交換機,機房放在陳村載波樓。PC服務器型號為HPLH3400。紀村主交換機型號為BAYSTACK1100R。在紀村和陳村之間采用了3COMRS1500路由器。
4.網絡安全的考慮
4.1網絡級安全控制
陳村水電站MIS網絡內部應用系統的構成較為復雜。一方面,有整個機關公用的系統,如機關公文系統、電子郵件系統、公共住處查詢系統等,要求網絡上的每臺計算機均可訪問這些應用系統;另一方面,有各業務部門的業務系統,它們自成體系,通常不允許本業務部門外的其它用戶訪問。根據這種情況,首先根據部門分布將網絡從物理上劃分成若干獨立的網段,控制部門間的訪問;另外對公用系統的訪問和物理劃分有難度的網段,利用網絡系統提供的虛擬局域網絡進行網段及資源的邏輯劃分,同時利用網絡交換機提供的包過濾功能,限制不同業務部門間的信息傳遞和訪問。
4.2.1WidnousNT安全策略
域用戶管理,使得安全控制已經不僅限制在上下級的訪問關系,而是縱橫發展的安全控制;服務器鏡象和磁盤鏡象保證了數據安全;NTFS特有的安全控制可以控制服務器上的所有資源的控制,從文件到包括Internet的各種服務,都可以在用戶級上控制使用權限。
4.2.2Proxy安全策略
它和NT的安全策略相結合,可實現:防止沒有授權的用戶連到你的私人網絡上來,保證你的數據安全;與NT的用戶驗證緊密結合,使管理員能夠設置何人使用INTERNET以及使用哪些服務;通過IP地址或域來阻止對限制的場點的訪問。
4.2.3IIS安全策略
IIS作為WEB服務器程序,提供了基于NT操作系統的安全策略,主要有: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安全機制的工作方式;控制匿名訪問;設置文件夾和文件權限;設置WWW目錄訪問權;通過IP地址控制訪問權;運行其它網絡服務;用安全套按字(SSL)保護數據傳輸。
4.3網絡防病毒策略
防病毒軟件從功能上可以分網絡版防病毒軟件和單機版防病毒軟件。單機版病毒軟件主要側重于對本地和遠程資源以靜態分析掃描的方式檢測、清除病毒。網絡防病毒軟件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實時性”,一旦病毒侵入系統或者從系統向其它資源感染,網絡防病毒軟件會立刻檢測到并加以清除。
1 三級網絡的職責與定位
國家九大基本公共衛生和疾控系統實行績效考核政策的出臺,為公共衛生工作指明了目標任務,也解決了相關工作經費,這也將公共衛生工作全面定位于社會公益事業。那么縣鄉村三級在這個體系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這就需要我們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員認真思考和積極實踐的了。筆者認為,村級職責重點是九項公共衛生工作的具體落實和實施組織,居民健康(包括老年人)體檢和免疫接種的組織,慢病和重癥精神病管理工作、健康教育、傳染病報告管理的具體實施。鄉鎮級重點是對村級的督導、考核,開展全程質控;協助縣級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置,特別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置措施的督導、落實和后期動態收集報告。縣級重點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對全縣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開展適宜科研和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制訂工作計劃和考核標準,開展全程質控。
2 推行村級“全科疾控”工作模式
“全科疾控”工作模式是指選派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全面負責、全方位開展工作,為社區人群提供疾病預防控制服務的一種工作模式[1]。其內容以涉及疾控的五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落實,具體職責包括:1、慢病管理隨訪,2、傳染病報告和散發傳染病疫點處理,3、協助處理轄區內公共衛生事件,4、免疫兒童接種通知,和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5、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6、重癥精神病管理;7、完成上級交給的其它工作任務。
3 打造鄉鎮“疾控”文化品牌
“大疾控”文化包括疾控機構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體意識、行為規范、服務特色,既包涵物資形態的東西,也包含非物資形態的東西。鑄就“以文化凝聚團隊,用專業創造輝煌”,精心打造具有時代特征和行業特色的新型疾控團隊。[2]針對過去村級公共衛生人員定位不明確的實際情況,打造疾控文化,讓他們有認同感、歸宿感和使命感,這對穩定村級隊伍和凝聚村級力量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強的現實意義。
4 建立縣級綜合指揮平臺和培訓、科研基地,開展全程質控
針對日益擴張的信息時代和逐年高漲的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遵循“建立實用共享的醫療衛生單位信息系統”要求,縣級應迅速建立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就疾控系統而言,可建立三橫三縱的模型,即應急指揮、信息溝通、質量控制三個縱列和資源管理、衛生服務、指揮決策三個橫面。依托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達到衛生信息平戰結合的高級融合,實現橫向應用整合,縱向行業管理的體系框架。[3]
打造縣級疾控中心科研培訓基地。縣級疾控中心應將全縣疾控人員業務技術技能培訓、開展實用科研和推廣應用適宜新技術新方法做為其主要工作任務,探索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實際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路徑。
開展全程質控工作。為切實抓好“全科疾控”的指導協調工作,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工作保質保量落到實處,縣疾控中心應開展全程質控工作。具體措施包括:制定“全科疾控”工作手冊、工作規范和考核標準,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做好反饋,落實整改,從而使全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有章可循。
5 疾控集團化管理
集團化管理是充分發揮縣疾控中心的龍頭作用,建立縣鄉人財物拉通使用兩位一體的緊密型疾病控制集團。而形成全縣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利益均等、上下一體、人才流通的局面。
5.1 集團化管理具體做法是:
5.1.1 組織管理 在縣衛生局統一領導下,由縣鄉兩整合為集團化管理組織,人員拉通調配使用,鄉鎮優秀的可到縣疾控中心工作,縣疾控中心的人員可調配到鄉鎮工作;縣疾控中心設置障礙若干業務科室,組建后鄉鎮命名為鄉鎮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做為集團派出機構,其福利性、公益性性質不變。最終形成縣鄉機構大聯合、資源大融合、人才大流動的良好局面。
5.1.2 工作開展 縣鄉村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開展工作。特別是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上,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各項工作由縣衛生局組織力量,按考核標準從精神文明、業務工作、經濟收入、社會滿意度四個方面進行考核。
5.1.3 經濟管理 縣鄉兩級經濟一體化,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績效工資。對單項工作突出的進行單項獎勵。
參考文獻
[1]許國章,程志華,陶毓敏。“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踐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3―5.
[2]劉曉表,劉瑋,何曉軍,廖一靜,李和平。“打造和推行‘大疾控’文化品牌建設的思索” [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5―8.
[3]時延申,張克忠。章丘市衛生防疫集團化管理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