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社會實踐的意義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對大學生自身的影響
1、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獲得的基本途徑。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感受和社會責任適應的過程。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美國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影響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是自我意識障礙;二是與家庭、學校、社區疏遠。因此,要積極倡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近距離接觸社會,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社會實踐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的靈感植根于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固定的模式、場地、對象,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只有投身實踐,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社會實踐創造了各種平臺為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與完善創造了有利條件。社會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功能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信念,養成優良的人格品質品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成熟的心態,激發大學生創新意識,培育大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支教團成員深入貧困地區進行義務支教期間,他們近距離接觸貧困學生,總會創造性的提出一些新奇的教育實踐方案,使支教效果大大提高。因此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將影響其創造力的發揮和未來個人事業的發展。
3、社會實踐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大學相對于社會而言是單純和封閉的,這有利于大學生安心學習文化知識,培養高尚的品德。但是,長期脫離社會,會使大學生對于社會現實缺乏應有的認識,對社會報有幻想,給大學生融入社會帶來困難從而導致大學生對社會缺乏認同感,因此要積極鼓勵大學生走出校0園了解社會、參與社會。有效的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重要渠道。通過實踐,大學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認知,理性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正確尋找到與自己的知識水平、興趣、性格和能力素質相匹配的職業。通過社會實踐的經驗,大學生在全面參與社會工作中體驗、了解到就業環境、國家政策和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了解勞動力市場乃至行業現狀,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目標職業準人條件,近距離感受工作環境對目標職業的工作職責、能力要求。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對社會的影響
1、社會實踐有助于加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高校社會實踐是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學校與社會以“雙向受益、互惠互利”為基本原則進行交流,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高校社會實踐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有利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開展。有助于應逐步實現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提高社會實踐的效益,使社會實踐具有更強的計劃性和目的性。高校與社會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式為契機,通過招標洽談、簽定合同等多種形式確定活動項目和利益分配,形成完善的運作機制,積極推進社會實踐活動平穩有序進行,實現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有償化。更好地調動學校和社會兩方面的積極性,推動社會實踐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
2、社會實踐有助于加強社會與地方的文化交流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本身帶有學校的符號,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學校氣息帶入社會,在影響社會的同時,大學生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社會文化的熏陶,這也進一步加速了學校與社會的文化交流,促進了學校與社會的共同進步。以“生命之光”支教團為例,大學生通過西部支教,將在大學所學的相關知識帶到了貧困山區,開擴了山區孩子的視野,給他們帶去了新的希望。這無疑推進了當地文化的進步,而當地淳樸的民風,也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對學校有關方面的影響
1、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有助于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工程
學校整體及大學生個人的價值取向及行為取向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通過培養學生價值取向,行為取向將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成才欲轉化成具體的奮斗目標、信念和行為準則,形成學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引導大學生在為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達到自身全面發展的目的。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促進了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建立。,從而使學生與學校真正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觀念,對學校產生認同感使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學校文化的發展,引導校園文化建設走向輝煌。
關鍵詞:深化 社會實踐 意義 方法
社會實踐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他們對社會的了解,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更好的由學校走入社會。
一、深化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
1、促進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近年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內容從單一到多維,活動主體由被動參與到主動。當前,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多數學生的自覺行動。利用課余時間,學生們走出校園,下農村、下廠礦、到學校、訪軍營、進商店,以社會為課堂,以實踐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教育和鍛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正日益受到學生們的高度重視。
2、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社會實踐通過使學生了解國情,有助于他們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認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使學生接觸人民群眾,有助于他們加深對人民群眾的了解,同人民群眾建立感情,樹立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通過使學生了解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增強勤奮學習、奮發成才的責任感;通過了解改革和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緒,增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
3、促進學生業務素質的提高
社會實踐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檢驗,看到了課堂教學和自身知識、能力結構的缺陷,主動調整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使學生把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鍛煉實際動手的能力。
4、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社會化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歷程,是每個人必須面對和經歷的。大學生社會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才與發展,甚至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命運。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社會角色的轉變,強化其角色類型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態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適應能力;社會實踐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應變創新能力等;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他們消除心理誤區,尋找到社會與自身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5、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通過社會實踐,加強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有利于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強和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找到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鄭州工作的新路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機和活力。通過社會實踐,能夠使學校深入了解學生素質、課程設置、教學與管理等方面與社會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主動推行改革,有利于學校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在與社會實際的緊密結合中,尋求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突破。通過社會實踐,架起了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使教育走出封閉式的學院,走向廣闊的社會舞臺,有利于形成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制。
6、促進“兩個文明”建設
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一方面接受教育,鍛煉才干;另一方面,運用所掌握的理論、黨的方針政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地方和活動接受單位做貢獻,對“兩個文明”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了解社會實踐的具體作用,有助于我們對社會實踐進行科學的評估。我們應當以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否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否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建設,作為衡量社會實踐成效的主要尺度。
二、深化高校社會實踐的方法
1、學校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學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宣傳,號召學生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社會實踐專項經費,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使廣大學生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2、加強隊伍建設,使社會實踐專業化
大學生社會實踐要想做得更加深入,就必須建立一支校內外、專兼職相結合的業務精、能力強、勤思考、善研究的隊伍。在精心組織、認真督導、全面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適應時代要求,靈活應變,使社會實踐常做常新。
3、要建立實踐基地,使社會實踐陣地化
社會實踐要發揮他的教育功能,達到知識與實踐的統一,校內和校外的結合,陣地建設是很重要的。要廣泛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逐漸建立一系列穩定的德育教育基地、生產實習基地、課外科研基地和社會活動基地,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新領域。
摘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各大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大W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石油類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豐富,不僅設置了有關素質教育的社會實踐主題,還設置了與石油專業息息相關的主題。本文以我校社會實踐內容為例進行研究,探討石油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以期完善石油類院校社會實踐體系,培養出更優秀,更全面的石油人才。
關鍵詞:石油類院校;社會實踐;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023-02
一、引言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石油類院校學生所學知識專業性強,知識面廣,所學專業涉及到了地質學、數學、力學、結構學、材料學、測量學等多種專業學科,這不僅要求學生們有強大的學習認知能力,還要求學生們能及時融會貫通,真正的理解所學內容。因此,我校在設置社會實踐主題時,不止設置了“中國精神學習宣講行動”、“聚焦農村精準扶貧行動”、“創新驅動經濟轉型體驗行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行動”這類關注學生素質教育的活動,更根據學校特色,增加了“中國夢,石油行”這一專業專屬主題活動。此活動要求組織青年深入石油企業,參觀生產一線,感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壯大以及我校對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將自身的成長與石油行業命運緊密相連。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對石油企業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此外,學校聯系時事,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行動,為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本文以以這些活動為例進行研究,探討石油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完善現有的社會實踐體系。
二、社會實踐對學生能力的影響
1.學生的素質可以通過進行社會實踐得到提高。國民素質是現代化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素質培養刻不容緩。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的素質提高提供了平臺。如我校今年開展的“中國精神學習宣講行動”、“關注民生志愿公益行動”、“美麗中國環保科普行動”等活動,要求學生深入到農村鄉鎮、城市社區、工礦企業和部隊軍營,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形式各異的活動。實踐活動進行中,學生要親身體驗各個階層人民的生活,他們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農民,變成了工人,變成了老師。他們不再是信息的接收端,更變成了信息的傳輸端,信息的產生端。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其中的內涵,而這些經歷也會變成養料,為學生們素質的提升提供養分。
2.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通過進行社會實踐得到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社會積極向前發展的保證。作為石油類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一般都會進入到與石油有關的企業進行工作。這些企業專業性強,渴望招收的是“高精尖”的人才。企業在招聘時,不會只看學生簡歷,更要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由此可見,交流能力直接影響了以后工作的前景。我校安排的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都要求學生自己去聯系實踐單位,而不是靠學校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們在聯系實踐單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與實踐單位的主管領導進行交流,清晰明了的介紹自己的實踐目的、實踐時間以及實踐要求等。在平時,學生接觸到的人主要是同學和老師,這些人接觸起來的比較熟悉,因此沒有距離感。但與領導的接觸交流則需要學生拿出更多的尊敬和謹慎,不犯言語上的錯誤。這個過程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在社會實踐結束后,各個社會實踐團隊還要進行結題答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對自己團隊參與的社會實踐項目進行介紹和總結,這考察了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經過整個社會實踐流程,相信學生的交流能力會更上一層樓,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助力。
3.學生的處事能力可以通過進行社會實踐得到培養。處事能力是一個人價值的重要體現,當今的大學生在應試教育系統下,沒有足夠的機會去鍛煉自己的處事能力,畢業后馬上進入社會,會有一階段的不適應期,而社會實踐則給了學生們一個機會來提升自己的處事能力。我校現有的社會實踐主題均為籠統的概念,學生可以在這些主題下選擇一個精確的方向進行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校要求整個社會實踐活動都要自己規劃,從實踐人員、實踐地點到實踐內容、實踐目的,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進行策劃。如果策劃的不完整,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類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學生鍛煉自己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校期間,學生如果可以多多參與此類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說他們的自主處理事情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這也符合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4.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通過進行社會實踐得到培養。正式文本寫作一直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到一個調查報告,大到畢業論文,都是在考察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步入社會,在工作崗位中時時都要用到公文寫作,這是當代學生不可逃避的一項能力培養。因此,我校的社會實踐也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社會實踐結束后,各個實踐團隊都要撰寫社會實踐報告,綜述自己團隊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報告是社會實踐成果展示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團隊要通過數十頁的文字與圖片,向他人展示整個社會實踐進行的過程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影響。實踐報告寫不好,就無法完全展示實踐成果,可以說社會實踐活動就失去了色彩。正因如此,社會實踐通過要求學生寫總結報告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也是一種極好的辦法。
5.學生的專業知識可以通過進行社會實踐得到鞏固。大學生社會實踐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石油類院校最突出的主題便是“石油”。隨著國際油價的走低,石油類院校畢業生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就要求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只有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未來競聘中收獲自己想要的工作崗位。根據調查,我校每年都會設置活動,實踐團隊會深入各個石油企業一線,參觀石油相關企業,了解石油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與往屆校友進行走訪交流。學生平時在學校學到的都是書本上枯燥的知識,參觀石油一線會讓所學知識與所見到的相互印證,鞏固所學知識。參觀的過程也能夠讓實踐團隊成員體驗石油精神,鼓舞學生為石油行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三、建立更完善的社會實踐體系
1.加強日常教育,使社會實踐普及性更高。我校如今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者主要是各班班級干部以及思想先進分子,很大一部分的普通同學沒有興趣參與此項活動。學校可以在學期間增加日常的社會實踐教育,向學生宣講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同時,將已經結束的社會實踐團隊的時間成果進行展示,如制作宣傳板、粘貼宣傳海報、播放活動視頻等,讓學生們對社會實踐有初步的了解和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舞大家投身到社會實踐的活動中來。
2.完善活動后續總結過程,加深社會實踐的活動意義。我校如今在每年的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都會開展學校優秀社會實踐團隊評比活動,并對優秀團隊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筆者認為在這種制度實施的情況下,學校還可以把團隊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同時收集其他高校社會實踐成果,將兩者進行對比,發現我校社會實踐的優缺點,爭取把下一次的社會實踐做的更完美。社會實踐結束后,學校可以邀請往屆優秀社會實踐團隊做有關社會實踐的報告,分享自己的社會實踐故事,將社會實踐成果具體化,深遠化,加深社會實踐對學生的影響。
四、結語
石油類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覆蓋面廣,專業特色強,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同時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堅持不懈的將社會實踐活動做下去,及時根據當前時事設置適合學生的主題,是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及專業能力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學校教育水平及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