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自然科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14年度微生物學科資助面上類項目354項,金額1.8301億元。其中,面上項目資助了143項,比去年有所減少,但資助率提高了9.01%,項目平均資助強度為85萬元,比去年上升了約6.25%,經費12134萬元;兩年期小額探索項目資助7項,資助強度30萬元,經費210萬元;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65項,資助率比2013年度提高了4.05%,平均資助強度24.3萬元,與2013年度基本持平,經費4012萬元;地區科學基金資助39項,資助率提高了3.53%,平均資助強度50萬元,經費1945萬元。另外,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項,每項400萬元,經費800萬;優秀青年科學基金4項,每項100萬元,經費400萬元;重點項目6項,經費1952萬元?!拔⑸锎x生理的系統與合成生物學成人員未簽名或非本人親筆簽名;(4)中級職稱申請人未提供專家推薦信,或者提供的同行推薦人身份不明,未注明單位或職稱,或推薦人未簽字。所以請申請者在以后的申請中要高度重視以上問題。今年,基金委繼續對申請項目進行了相似度查詢,包括申請項目與以往獲得資助項目的相似度,申請項目與當年其它申請項目的相似度,申請項目與往年其他申請者申請過的項目的相似度。對于相似度高的項目,學部要求從嚴處理,對于相似度超過80%的項目,由基金委監督委員會進行審查、核實和處理。研究”獲得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經費600萬元。另外,共有20個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經費為1378萬元。
2面上類項目創新性評價和資助結果統計
學科在對受理的項目進行分組的基礎上,選擇3位專家進行同行評議,對評議結果進行分析顯示,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面上項目創新性評價為3A的比例占4.62%,較2013年度略有下降,但高于2012年度和2013年度(2012年3.53%;2013年5.49%);青年科學基金3A的比例為4.30%,比2012年度的2.63%和2013年度的1.99%都有較大上升;地區科學基金3A的比例仍低于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面上項目建議資助為3A的比例占4.10%,與2013年度的4.42%基本持平,高于2012年度的3.06%;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為3A的由2012年度的2.30%和2013年度的2.76%上升至3.70%;地區科學基金3A比例都明顯低于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
3微生物學學科評審會前網絡投票試點
為了提高同行評議后項目遴選的科學性、減少學科評審組專家的工作量、會務時間和評審壓力,同時也是為了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基金評審程序和模式,2014年度,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的統一安排,生命科學部一處在植物學和微生物學兩個學科試行面上項目評審會前網絡投票,網絡投票結果作為學科評審會的重要參考??茖W處綜合考慮了網絡投票分組大小、指標設定、專家回避、信息保密、計票排序方式、投票平臺、界面設計、專家時間等因素,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實施方案,在綜合計劃局、信息中心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逐步完善了網絡投票方案并進行實施。在綜合考慮研究方向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基礎上,學科將微生物學按分支學科分為4組進行投票。為了保證項目投票的合理性,學科按照專家的資助意見、創新性評價并考慮非共識、績效、鼓勵研究領域等因素,推薦了209個項目參與投票,推薦率為指標數的146%。每組選擇13位專家進行投票,共有52位專家參與投票。每位專家平均審議投票的項目為50項左右。投票設置了各分支學科的最低和最高投票數,以保證每個分支學科的均衡發展。為了保證投票的科學公正,每個分支學科的投票均為差額投票,另外,所有投票專家都回避本單位和直系親屬的申請項目,做到了投票過程的完全回避。最后的投票結果按照同意率排序。學科按照網絡投票的結果按序推薦建議資助項目,如果遇到贊成票比例相同而又難以做選擇的項目,交由學科評審組討論確定。在學科評審會上,贊成票達到2/3的項目不逐一討論,專家如有疑問可提出討論。第一輪投票前,只重點討論贊成票在1/2到2/3之間的項目,第二輪投票前可以討論所有的項目。對于創新性強的非共識項目,學科和學科評審組通過小額探索項目的形式進行了推薦和資助。從試行的情況看,網絡投票可以大大縮短學科評審會的時間,也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專家的集體決策功能,但也存在由于專家需求量大而導致信息保密壓力比較大的問題。學科對網絡投票的做法征求網絡投票專家和學科評審組專家的意見,81.55%的投票專家認為網絡投票可以試行并完善后推廣。
4面上類各分支學科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微生物學學科涉及多個研究層次,各分支代碼的申請和資助情況差異很大。在25個分支學科中,C010103、C010201、C010301、C010803等4個分支學科申請數量較大,均超過100項,占總申請項目的43.71%;C010702、C010104、C010901、C010902、C010601等5個分支學科申請數量較少,均少于15項,占總申請項目的3.16%(表4)。在申報項目多于10項的分支學科中,同行評議全同意比例較高的有:C010103真菌資源、分類及系統發育的面上項目(35%),C010301微生物功能基因的面上項目(37.33%)。在申報項目多于10項的分支學科中,全同意比例較低的有:C010101細菌資源、分類及系統發育面上項目(15.38%),C010101細菌資源、分類及系統發育青年項目(13.79%),C010501陸生環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0.34%),C010502水生環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0.00%),C010503其他環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3.33%),C010602動物病原細菌與放線菌生物學面上項目(9.09%),C010703人類病原真菌學青年項目(14.29%),C010802動物病毒學面上、青年項目(均為12.5%)。為扶持弱勢學科,培養微生物分類學年輕人才,學科對從事微生物分類學研究的項目進行了傾斜。在平均資助率基礎上,共傾斜資助項目17項,經費907萬。其中,微生物分類學面上項目傾斜了7項,經費595萬,平均資助率為54.5%;青年科學基金也傾斜了7項,經費168萬,資助率為57.1%;地區科學基金傾斜了3項,經費144萬,資助率為46.2%。同時,學科還對鼓勵研究的領域如噬菌體(資助率31.6%)、支原體(資助率27.3%)、衣原體和立克次體(資助率36.4%)等進行了傾斜。
5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與2013年度相比,2014年度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從資助類型、數量以及金額上都有較大增加。資助金額由2013年的603.5萬元,上升為1378萬元,資助項目數量由10項上升為20項。其中,(1)組織間合作研究10項:NSFC-ISF(中以)4項,每項200萬元,經費800萬元;NSFC-NRF(中南)項目6項,每項80萬元,經費480萬元。(2)合作交流NSFC-RFBR(中俄)1項,經費9萬元。(3)在華召開國際(地區)學術會議6項,每項5–8萬元,經費39萬元。(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3項,經費50萬元。雖然國際合作的總資助經費有大幅提升,但是,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的資助情況不理想,希望申請者在今后的申請中能夠緊密圍繞雙方合作的領域選擇合適的研究內容,突出雙方互補的優勢,體現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礎,另外還要重視合作方案的的可行性。
6重點項目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的重點項目申請采取立項領域和自由申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公布的立項領域“人類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機制”,受理了15項申請,經同行評議和學部評審會,最終“鼠疫菌致病性和傳播性的遺傳基礎:質粒獲得與基因調控重塑”項目獲得資助。受理重點項目自由申請30項,最終資助5項,分別是“低溫甲烷古菌對冷脅迫的轉錄后響應機制”、“從海洋疣孢菌屬中勘探和挖掘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的小分子”、“放線菌全局性調控蛋白GlnR調控細胞代謝的分子機理”、“微生物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調控新機制研究”和“以活性(抗腫瘤和抗感染)與作用機制研究為導向的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7杰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基金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201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數量較2013年有一定上升,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也有所增加,最終有2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4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金額由200萬提高到了400萬元。希望符合條件的年輕學者踴躍申請這兩類項目,學科也將積極推薦,努力為申請者爭取更多的機會。
8結束語
1.1項目申報過程中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1993年以來,遼寧省共有2209人累計2777人次獲得了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1993年以來,遼寧省有25名院士累計48人次獲得了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2003年至2012年,共有院士35人次獲批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1993年至2002年(13人次)的2.7倍。在中科院屬高端人才③中,共有106位學者先后獲得251項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其中18人21次獲得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占中科院屬各類高端人才總數的17%。
1.2科技產出成果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2001~2011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科技進步獎共61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591項,分別占全省獲獎總量的4.1%、95.9%?!笆晃濉逼陂g獲得國家、省級科技獎勵能力顯著提高,分別獲得國家級獎勵15項,省級獎勵283項,與“十五”期間相比,分別增加了5項和23項。
2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研究認識存在誤區當前我國地方科技管理部門,雖然提高了對以自然科學基金為主要代表的基礎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但還是普遍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不能全面認識基礎研究的社會功能,缺乏對基礎研究厚積薄發特點的深刻認識,在科技投入上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傾向。
2.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遼寧省沒有針對自然科學基金出臺過管理辦法,2005制定的《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已遠不能適應當前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基金資助項目單位日常規章制度不健全,激勵措施不到位,影響了科技人員積極性。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模式相對單一,沒有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中的重大、重點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等相匹配,靈活性明顯不足。
2.3資助數量不足自遼寧省成立自然科學基金以來,批準項目數逐年提高,近年年均資助數量已達到300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年度資助項目數超過400項的地區已達到6個,由高到低依次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廣西;有一半省份年度資助項目數在200~400項,遼寧省目前處于第二梯隊的中部。④隨著遼寧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研隊伍的不斷壯大,從事科研的人員數量快速增長,需要省自然基金扶持的項目和人才層出不窮,但每年自然科學基金的限項申報數量卻沒有明顯增加,各科研單位對增加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的需求十分迫切。
3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在強調研工作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圍繞省級科學基金與基礎研究工作實際,將調研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在調研的基礎上,出臺《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實現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增加基金工作公開、公正程度。完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建議增設重點資助項目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項目,并適當增加自然基金項目支持數量,擴大覆蓋領域。
3.2大幅提高經費投入力度一是保障財政經費穩步提高。適當提高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財政科技撥款中的比例。二是努力拓寬經費來源。擴大聯合基金試點范圍,積極引導省內各市科技行政部門、大型骨干企業和龍頭企業、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與省自然科學基金建立省市、省校、省所、省企等聯合基金,建立和完善以財政撥款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基金投入體系。
3.3科學修訂評價體系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對自然科學基金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研究,修改完善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價體系。一是完善評審專家庫和評審專家選擇機制,建立專家庫信譽評價機制。二是推行通訊評審中“雙盲”評議辦法,積極推進網上評審,完善同行評議制度,維護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過程的公正性。三是建立有別于傳統同行評審的評審機制,關注可能產生新思想的前沿性研究,關注有創新潛能的人才培養,實現基金項目立項評價的科學性。
“部首”是根據字體形體結構為漢字分們別類時一個概念?!安渴住币辉~有學者認為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和“其建首也,立一為扁”兩句中摘取得來的。在《中國語言學史》中說“有兩種不同性質的部首,一種是文字學原則的部首也稱為造字法原則的部首,這種部首大都能獨立成字。另一種是檢字法原則的部首,它是為漢字檢索的方便而改造的。“筆畫”是構成漢字形體的最小單位,從落筆到起筆所寫的點和線叫一筆或一畫。在一個漢字中,筆畫之間的排列方式如果不按照目前已經賦予的字符意義結構出現時,這些筆畫是不是就變的沒有意義呢。該書作者并不為然,他認為筆畫間的排列按照現有的規則構成,是一種“相對”的統一。雖然已細分出“橫、豎、撇、捺”等具體筆畫,但到目前對于筆畫的具體形態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能夠確定一種“相對”統一規則的范圍,然后將筆畫放置于這種規則范圍內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表達方式,并能讀懂其中文字的意義。作者這種大膽的提出,給了我們對字體設計很多的想象空間,在一個原有固定的字體模式之外我們可以有無限的表達方式?;瘜W中質子和電子——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每個筆畫末端的拐角視為質子,筆畫周圍的留白就像原子內的電子一樣,它沒有固定的軌跡,在一定的空間內非常隨機的活動?!镀矫嬖O計原理》中提到“空白空間與和諧是創造字體協調最重要的兩個手段。這種空白空間像太極圖中用陰陽闡釋萬物,強調以柔克剛,給黑與白二者之間以空間,正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二、骨骼、肌肉、關節
漢字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呈現方式,印刷字取于書法但不同于書法字體,書法與印刷字書寫方式、工具與材料的不同,兩者的功用也相差甚遠,書法追求以筆墨的輕重緩急詮釋內涵,而印刷字追求便捷的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的目的漸漸形成了一種獨立的字體風格。它由書法轉向印刷字體時需要筆畫的統一,由于條件有限不能實現絕對的統一。所以人們更多的追求筆畫細節的變化之中,即在機械化的復制下尋找更多情感變化,將筆畫的變化與統一進行不同方式的完美結合。漢字以字為載體,文字以筆畫而藝術,筆畫同樣可以分為骨骼、肌肉和關節。筆畫之間的位置關系相當于骨架中所有骨骼間的關系,而每一筆畫粗細都像肌肉包裹在骨骼,骨骼是幫助筆畫的線性延展變化而肌肉則是控制著筆畫的粗細變化。而關節則可以稱為是筆畫間轉折交接時的紐帶,在構造字時將各種筆畫焊接的作用。漢字的筆畫大多數是由直線構成的,筆畫的特點之一是平直樸實的;在實際的書寫過程中,筆畫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構件中會有一些相應的變形,盡管是相同的漢字構成下也會因為筆畫間的挪移在字體形態上有變化。比如“啊”與“和”同樣的“口”部首該形態就會不同說明筆畫的靈活特點;筆畫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筆向方面。單筆畫都是由一個線條組成,筆向都是單一的,自上而下或自右上到左下等。大多數的復合筆畫在遵循從起筆到落筆為一筆的前提下,也是遵守這個筆畫走向規則的。
三、漢字大爆炸
事物都有多面性,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當我們開始嘗試多角度看待漢字和筆畫時,它們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大爆炸。宇宙中當大爆炸的膨脹速度和溫度漸漸的降低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普遍開始逐漸下降到不能產生新的質子。此時導致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間的相互消亡即當正反粒子、正反物質相遇時,大爆炸隨即而來。作者以宇宙大爆炸的多維角度的看待漢字筆畫,將漢字分解為筆畫和留白之間的物質碰撞造成的隨機的新的漢字視覺。漢字本身也是圖形蘊含著視覺語言,當筆畫為實,背景的留白是虛,在筆畫范圍之外。但留白不僅僅是字的背景,只有留白才能給筆畫一個完美的組合設計,給筆畫構建一個展示的舞臺;當字體筆畫和留白互相依托時,留白才能烘托出字體筆畫氣氛的價值。同時我認為漢字中形式與功能是不可缺失的,它們相輔相成,功能通過形式體現,形式表現通過圍繞功能而展開。留白的設計是為了追求設計品質,同時更是為了信息的傳達。在漢字設計中留白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態,形成了筆畫圖形與留白的不定向運動,只要筆畫與留白精心設計形成有意味的空間兩者相輔相成,黑白便可以轉換,最經典圖例便是“魯賓之杯”。我認為在這里作者的大爆炸概念提出并不是提供一種造字手段,而是挖掘了漢字擁有豐富變化,認為單純的漢字結構也是一個世界,筆畫即萬物。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