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閱讀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大學生利用手機進行線上線下的閱讀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結果。目前,手機各類閱讀平臺也較為豐富,能夠給大學生提供各種閱讀內容,如手機報、電子圖書、電子雜志、漫畫、文獻等,很多內容也都是免費的。尤其是高校,還有豐富的電子書資源。大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在線閱讀,也可下載之后離線閱讀。從當前的閱讀情況來看,大學生對新聞類的手機報,娛樂類的小說雜志需求較多,比例分別占38%和49%,其他占13%。
二、大學生手機閱讀SWTO分析
(一)優勢和機會分析
大學生手機閱讀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廣泛搜索信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的時間都很寶貴,都希望能夠最大化的利用好時間。對大學生而言也是一樣。現在的大學生不僅僅滿足于在課堂上學習書本知識,他們也積極的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通過志愿活動、社會兼職、掛職鍛煉、學生社團等平臺鍛煉自己。對今天的90后大學生而言,完全坐在課桌前讀書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他們渴望知識,也渴望能力。他們的成才愿望很強,希望及早地接觸社會。因為感受到了就業形勢的嚴峻,為了找準自身定位,找準將來的發展方向,他們積極去進行各種嘗試。他們感覺到社會發展快,競爭激烈,時間也異常寶貴。因而,在公交車上、在等車的時間、在飯后的空閑、在課間、在睡前,這些時間節點都能成為大學生手機閱讀的時間。這是大學生手機閱讀的一大優勢。手機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對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了習慣。隨著技術不斷的推陳出新,網絡平臺也不斷發展,微博微信網游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年輕人尤其大學生是新生事物的主力軍。他們依賴手機,很樂于去嘗試和體驗手機上的新鮮玩意。根據調查顯示,手機不在身邊心里覺得不舒服不適應的比例高達到71%,覺得手機閱讀能夠獲知各種新潮事物的比例也是高達79%。手機閱讀的高度便捷性,加上移動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手機閱讀完全有可能成為主流閱讀方式,改變傳統紙媒閱讀的主體地位,并且擴寬閱讀方式的場域,使得閱讀能擁有更多形式選擇。調查顯示,愿意使用手機閱讀而非傳統紙媒閱讀的比例占到52%。
(二)劣勢和威脅分析
手機閱讀的劣勢在于閱讀的內容上依然受到限制,受制于手機閱讀服務的供應商。這樣不管在線閱讀還是下載后的離線閱讀,接受信息相對而言較為被動。以雜志為例,能夠在手機上閱讀的內容受制于該雜志是否上傳到手機客戶端,而且實效性也不強,往往比紙媒慢上幾期。手機閱讀時間的碎片化不利于深層次的思考。根據調查,大學生手機閱讀選擇娛樂內容的占54%,選擇獲取知識的占27%,選擇其他內容的總共占19%。可見現在大學生手機閱讀更多是淺閱讀,消費的是快餐文化。手機閱讀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形式,其異化作用不能不提。波茲曼早在電視誕生之際就提出了“娛樂至死”的理論,手機閱讀也完全適用這一理論。調查顯示,很多人對手機形成了依賴,而且以娛樂為主的依賴,加上各種從手機閱讀中獲取的信息缺乏把關人的審核,這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是不利的。在對各種手機閱讀內容的吸收過程中,大學生會越來越不愿意思考,越來越習慣于被動的接受信息,對日益嚴肅的話題也以娛樂的形式呈現,并延伸到現實生活當中。如今網絡段子的大行其道,網絡語言充斥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屌絲文化逐漸蔓延,原因就是如此。大學生的自制力不夠,受挫能力差,容易選擇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各種娛樂化的手機閱讀內容,服務商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幾乎是不會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手機閱讀當前面臨的問題。
三、媒介素養培養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要求
(一)理想狀態
學者魯賓認為媒介素養主要有三個層面,即能力模式、知識模式和理解模式。根據郭慶光的觀點,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經歷三個層次,現在的媒介素養教育更加側重的是主動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養是面對全體公民的教育,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媒介和信息的接收處理能力尤為重要。媒介素養教育要求的是大學生應當具有獲取、分析、評價和傳輸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具體到大學生手機閱讀情況而言,媒介素養教育的理想狀態應該是能夠自主的選擇手機閱讀的內容,能夠利用手機快速的找到想獲取的訊息,并且能夠進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并甄別出有效信息,然后能夠進行再一次有效的傳播,傳播正能量。
(二)現實狀態
以“冰桶挑戰”傳播為例。“冰桶挑戰”是由國外開始風靡的旨在關注“漸凍人”這一疾病的公益活動,要么接受冰桶淋身的挑戰,要么為公益捐款。現在這一活動在國內也非常火爆,不論新老媒體都紛紛跟進報道。筆者在調查的過程中同時增加這一活動問題,試圖調查大學生在手機閱讀中的能否主動利用媒介。對問題“你是如何了解到冰桶挑戰的內容?”選擇在手機上網看新聞了解的占72%,主動在手機上搜索的占18%,其他途徑的10%。對問題“你如何看待‘冰桶挑戰’這一活動”選擇公益活動有意義的占42%,選擇“挺好玩的”占37%,選擇“作秀,不關心”的占9%,選擇“其他”的占12%。對問題“你會轉發活動視頻或者新聞內容嗎?”選擇是的占82%,選擇否的占18%。對問題“你會轉發漸凍人的相關消息嗎?”選擇是的占37%,選擇否的占63%。從對問題的回答來看,大學生更多的還是被動的了解冰桶挑戰的內容,主動去搜索更多相關信息的行為少;對這些信息的理解和判斷還不夠到位。例如隨著冰桶挑戰的風靡,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加入,被指作秀的聲討不絕于耳,過度娛樂的批評也頻頻出現,而大學生對此事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層面,沒有看到應該思考的更深層次的內容,比如公益活動的宗旨、社會救助體系的完善等等,而僅僅是圍觀看熱鬧,更愿意轉發認為好玩的比賽,而不是傳播關注“漸凍人”的信息。可見,當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情況,不管是從使用現狀,理解信息,還是利用媒介方面,都離媒介素養的要求較遠。
四、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媒介素養教育策略
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需要高校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開展。
(一)鼓勵大學生主動接觸新媒體,形成手機閱讀的良好氛圍
當前手機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這是手機技術發展的結果。智能手機作為今天的新媒體得到大學生的青睞,校方應該順應趨勢,鼓勵大學生主動接觸,接受各類新信息。學生工作部門對此事態度也應該是因勢利導。宣傳部門還應該主動占領輿論高地,給學生傳遞這樣的信號。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們首先也要主動接觸媒體新技術,進而對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這并不難,可能很多時候中老年教師對這些并不太感興趣,因而在對學生進行的教育過程中就容易限于口頭說教的窘境。
(二)高校圖書館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學校的圖書館在大學生手機閱讀的氛圍營造中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圖書館大都推出了電子書免費下載服務,但是效果還不夠理想。一是宣傳力度,就廣西財經學院情況看,知道使用圖書館電子書下載服務的學生較少,主要是高年級經常去圖書館的學生比較熟悉。因而圖書館應該通過多種途徑讓廣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了解這一服務。二是提供電子書的內容和數量,當前高校的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更多的是專業類書籍,而學生當下的手機閱讀更偏向于娛樂化的內容,因而高校圖書館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充當把關人的角色,選擇質量較高的寓教于樂的書籍,先培養學生利用高校圖書館資源的興趣,吸引學生逐步適應,進而對圖書館專業書籍進行手機閱讀。
(三)按照SWTO分析,引導學生注意揚長避短
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對學生發展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我國傳統高校教育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全面滲透,整體教育效果較顯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大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需求,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如何構建新時期大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優化閱讀教學結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大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文化素養提升的作用
大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情感、精神、內涵及人格四方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從以上四方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具體表現為:
(1)豐富學生人文情感:在大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充分感受文章中包含的人文情感,這對學生價值觀的樹立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在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2)增強學生的文學精神:大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構建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文章的審美內涵,在上述正確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學生文學精神將得到非常大的豐富,學生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的感知力將得到進一步改善,這對積極、健康的文學精神體系構建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3)豐富學生的文學內涵:閱讀的本質在于從物質內容中體會精神內涵。在大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該過程充分感受文章的精神內涵,以文章為媒介,感知作者情感,從而實現對作品價值的了解和認識。這種了解和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讓學生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根本。
(4)提高的學生人格品性:文章是縮小版的社會,在這生活百態中學生“親身”感知世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問題進行思考,逐漸思考和關注社會,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
3.新時期大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的優化策略
(1)樹立正確大學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傳統大學語文閱讀教學將重點放在對學生的閱讀教育上,過于注重對學生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的教學,這種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對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改善不利。因此,在對大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閱讀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將上述教學重心轉變到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上,將文學素養作為教學的核心,以學生素質發展和文化發展為教學主體,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保證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發展需求為主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空間。
(2)優化大學語文閱讀教學材料。大學語文閱讀教學時間是導致閱讀教學效率受到限制的關鍵,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閱讀到優秀的文學作品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在對大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行教學材料的優化,盡量選取內涵情感豐富、價值體系完善的文學作品,確保教材與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密切相關,從而實現高校語文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教師要充分把握好小說、散文、詩詞的文學形式,對上述文學內容進行科學設置,把握教學材料比例,為學生構建科學、高質的閱讀學習結構,使學生充分感悟不同形式作品的魅力和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3)優化大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大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照具體教學環境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選取,不斷豐富模式內容,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大學語文閱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傳統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教師教學單一,人員單一,方式單一,閱讀學習效率不理想。在新型閱讀教學中高校可以適當對教師進行劃分,將教師分為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講師,讓教師對自身專攻內容進行充分講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熟練度,改善教學深度。教師要適當豐富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增加部分故事教學內容、探究教學內容或自主交流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大學語文閱讀學習中。
(4)優化大學語文閱讀考核模式。常規大學語文閱讀考核只是對學生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的考核,主要通過試卷形式完成考核內容,這種考試方式較單一,整體考核效果與高校文化素養教學需求不符。在對該內容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高校素質教育需求,將學生文化素養作為考核主體,適當增加學生日常考核比重,即增加學生學習態度、討論發言、閱讀練習等學習比重。教師在進行大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空間讓其探索、交流和反思,加強該部分考核,形成較自由的閱讀考核體系。
1.1什么是閱讀療法
“閱讀療法”又稱“圖書療法”,來源于希臘語,是“圖書”和“治療”兩個詞的合成,是指運用醫學、生理學、讀者心理學原理,向讀者推薦一些有益的相關書籍,通過獨立閱讀或在指導下閱讀,來尋求解決心理問題的答案和辦法,從而排除患者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緩解或消除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健康,進而提高學習和生活質量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3]。高校圖書館擁有大量高質量的文獻資源,圖書館員可以通過對館藏的遴選、加工、集萃,為讀者提供有價值和有針對性地精神食糧,開展閱讀療法服務。
1.2利用閱讀療法進行就業教育的好處
1.2.1閱讀療法非常適合大學生群體圖書是閱讀療法的重要媒介,學校圖書館既是圖書的集結地也是大學生最常光顧的場所。大學生是高智商的群體,在閱讀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圖書的暗示、轉移、映射、升華等作用來調整自身心態。1.2.2閱讀療法易被大學生接受閱讀療法具有靈活性、隨時性、廣泛性和保密性等特點,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相對于心理咨詢更能保護學生的隱私。1.2.3閱讀療法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服務,一般都會設立專門的閱讀咨詢閱覽室,閱覽室環境整潔幽靜,氛圍輕松和諧,大學生來到這里,會感覺身心放松,容易敞開心扉,接受心理疏導。在閱讀咨詢閱覽室里,有資質的工作人員會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具閱讀療法書目,讓大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關圖書進行自療,在潤物無聲中解決心理問題。
2利用閱讀療法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教育
醫生治病講究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取得好的療效,利用閱讀療法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教育,也要考慮到個體差異,要針對來咨詢大學生的不同情況挑選恰當的圖書,推薦合適的書方給學生閱讀。一般來說書方可包含以下類型。
2.1專業知識技能類
大學時代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畢業生參加工作的基礎,只有擁有一技之長才能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應抓住就業的謀劃點,了解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積極作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和培養,掌握扎實過硬的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可以為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有利支持。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在信息時代,大學生還要注重信息獲取能力的學習,高校圖書館具有很強的信息檢索、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推送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結合各個年級大學生的需求特點,對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獲取信息能力的培訓,提高他們在未來就業創業時快速高效查找就業信息的能力。
2.2心靈雞湯勵志類
讀書使人明智、使人警醒、使人頓悟,閱讀能讓迷惘的心靈找到依托、讓困惑的靈魂找到家園,是重新認識自己、解決心理疾患的有效途徑。大學生通過閱讀有益的圖書,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可以取得調節情緒、重塑人格、改變行為模式等心理方面的積極效果。針對即將走向社會面臨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可以推薦如《把信送給加西亞》、《誰動了我的奶酪》、《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等書籍,這些勵志類圖書猶如一道道心靈雞湯,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擇業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使他們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和準確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今后的就業發展方向,減少擇業的盲目性。
2.3求職實戰技巧類
嚴峻的就業現實讓面臨就業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深感無奈和迷茫,甚至對就業產生恐懼心理,而高校的教學內容又多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在社會知識和社交技能方面教育較少,特別在為人處世、心理健康和職場經驗等方面,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迫切需要諸如成功方法之類的指導與借鑒。此類閱讀治療應以鼓勵進取、提高應聘技巧、轉變就業觀念的書目為主,重點包括就業政策、擇業觀念、擇業指南、就業信息、就業積極心理指導等。如《大學生就業導航》、《大學生成功心理訓練》、《卡耐基成功之道》類圖書。通過對此類書籍的閱讀,讓大學生調整就業觀念、重新選擇擇業方式、樹立必勝的競聘心態、擺脫焦慮和恐懼的困擾。
3利用閱讀療法開展就業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3.1與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作
傳統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教育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實際上這些機構遠遠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大學生及其帶來的各種問題需要。高校圖書館完全可以參與到對大學生的就業教育中來,補充學校就業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的不足。圖書館應該重視與學校就業部門的配合與協作,依據自身承擔的職能和作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的優勢,從對相關部門工作的補充和完善角度來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教育,這樣既有圖書館自身特色,又不重復職能部門的工作,從而達到兩者的互補,保證對大學生就業教育的穩步開展。
3.2就業教育不僅僅是畢業前教育
傳統的就業教育往往只面向畢業生,沒有面向全校學生和從新生入學時開始,且僅僅是短期的、“臨時抱佛腳”的就業指導,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多方面收集就業信息,分析就業動態,了解學生擇業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而且這項工作要提早到新生入學時進行,讓大學生在入學之初便了解學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館藏特色,了解各類型文獻的特點、各書庫和閱覽室的分布、文獻信息檢索和借閱的方法以及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新生盡快學會利用圖書館,將使他們能順利接受圖書館推出的就業指導服務,從入學時便著手進行就業生涯設計,為今后就業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提高未來的就業競爭能力。
3.3建立長效跟蹤機制,注重遠期效果
用閱讀療法進行心理疏導,不是簡單地給讀者幾本書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還要注意密切觀察讀者閱讀圖書后產生的效果,并與之及時溝通。對讀者的貼心關愛、情緒疏導和對讀者的心理按摩等諸法配合使用,才能舒緩學生的焦慮情緒,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閱讀療法產生更好的療效。因此,高校圖書館利用閱讀療法進行大學生就業教育,應該建立專門檔案,定期隨訪、跟蹤,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使就業教育工作成為一項有計劃、有步驟和有長期效果的工作。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