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學校環保教育的本土化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垃圾問題以及因垃圾處理不當帶來的環境問題日漸嚴重,已成為一個困擾人類發展的大問題。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學區校一直堅持垃圾分類,實現資源的回收,彰顯環保教育特色。橋驛鎮有秀麗的麋峰山水、悠久的古驛文化、美麗的農莊村落。而長沙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和醫療廢棄物焚燒場位居其中,學校結合目前垃圾的處理與運行狀況,以虔誠之心待環保,就垃圾分類減量等環保教育工作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與探索。
一、開發環保教育校本課程,讓環保知識入腦
進行環保教育,涉及一種文明習慣的養成、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提升。環保教育沒有系列教材,于是,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結構、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的特點,組織教師編寫了一套資源包——《環保與生活》,開設了環保與生活校本課程,對環境污染成因進行了深刻剖析,對環保知識進行了系統介紹,對環保實踐進行了認真指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環保知識入腦。本套資源包分三冊,在每個年級各開設一節校本課程。在內容的選擇與課程實施上,我們做了以下4點:一是本土化與全球化結合。我們將本鎮環保的實情作為選擇的知識范圍,而“本土化”的背景是全世界通用和最新的環保理念。二是知識性與實踐性統一。其具體體現是由專業性知識到實踐性知識的轉化。我們構建了“你說我說”“知識課堂”“相關鏈接”“課外拓展”“實踐活動”等學習板塊來實現書本與生活的對接。其中“實踐活動”一般包括“小小調查員”“動手做一做”以及“問題探究”等形式的活動,著力于學生環保習慣的培養。三是通俗性與專業性整合。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知識結構來組織教學內容,在編寫資源包時盡量運用通俗化的、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語言來對環保知識進行二度編輯,并堅持把握本土特色、環保鎮情以及當地優勢來選取內容。尤其書中所選圖片素材,很多來自鎮內各學校(幼兒園)、各村(社區)的環保實踐活動。四是美觀性與實用性的協調。資源包的設計力求美觀,適合孩子的審美需要。在使用上采取循環方式,體現了“節約”特征。
二、組織環保系列實踐活動,讓環保行為形成習慣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對亂吐、亂扔、亂畫現象不以為然,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公共衛生、破壞了生態環境。我們特別重視實踐教育,讓大家身體力行,讓環保行為形成習慣。
(一)養成好習慣,崇尚新生活
好的環保習慣能減少環境污染。我們組織了志愿者服務隊,學校建立了垃圾分類回收站,并有專人管理。2016年下學期,全鎮2300名中小學生回收書報紙1840千克、飲料瓶575千克、包裝紙1500千克、雜紙1150千克、廢電池5000余節……總計獲得回收資金5198元,而比上學期同期減少垃圾清運費20%。通過對垃圾的分類與整理,培養了學生好的生活習慣,優化了學校和家鄉的自然環境。
(二)堅持常態活動,啟迪新夢想
一是舉行環保紀念日活動。近年來,在“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環境日”,我鎮都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如今年“世界地球日”紀念活動,我們圍繞“環保”,組織與會者簽名、觀看環保專題片、誦讀《長沙市民文明公約》、表演精彩節目、聆聽“環保達人”的報告。大家心靈深受震撼,認識到講環保不僅是義務,更是責任,我們應該擔當。二是組織參觀考察活動。老師們帶領學生參觀長沙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和醫療廢棄物焚燒場,當學生得知長沙市5個區和長沙縣每天產生垃圾達到8000余噸,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垃圾490萬噸時,深感震撼,從而深切感受到低碳生活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三是開展環保征文活動。我們一直堅持開展以“愛我家園•文明校園•美化環境”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并將征文中的優秀作品編成環保文集《新綠》給學生分享,旨在通過征文活動,增強師生的環保意識,并將這種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
(三)善于發現美,努力創造美垃圾
在高度分類后絕大部分是可以利用的,這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變”廢為寶。“變”的過程讓學生增長了環保知識,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具體做法為創作手工藝品、環保服裝、親子環保制作等。通過運用“實踐教育”理念,教師率先垂范,學生既需勞動,又長見識,從中享受到環保的樂趣;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我們從影響一個學生到影響一個家庭,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營造了“人人講環保、個個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三、構建激勵考核機制,讓環保意識入心
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曾聯合發文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村,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可見,環保教育是一個具有時代性、持續性、復雜性的教育過程,是重大民生事業,我們必須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讓環保意識入心。首先,建立考核激勵制度。我們將環保教育考核內容納入“文明創建與百姓城管”的二級指標體系一并考核,主要考查4個指標:環保課程設置、環保活動開展、環保習慣養成、環保志愿者服務水平等。其次,建立資金補助制度。為督促班主任帶領學生落實好垃圾分類的學習與實踐,各班級將回收物品按市場價賣給學校,鎮學區校再采取1∶1的比例給予同等金額的資金補助。資金可用于資助特困生、開展班級活動等。最后,建立環保評優制度。
近年來,我們在學生中堅持開展了“雷鋒式環保小衛士”的評選;在教師中開展了“雷鋒辦公室”的創建,形成了長效的獎評機制。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欣慰地看到,學生的環保意識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學生的帶動下,現在全鎮講環保的文明之風已蔚然成風,垃圾分類已成自覺行動。我們作為橋驛教育人,以虔誠之心待環保,環保理念已在學校發芽、在家庭生根、在社會開花。
作者:李建宏 單位: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學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