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文化工業音樂商品化批判范文

文化工業音樂商品化批判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工業音樂商品化批判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化工業音樂商品化批判

摘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音樂商品有著不同于一般物質商品的特殊性,音樂商品承載的是音樂藝術,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并以其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并作用于社會生活。因此音樂商品既體現一般商品的特點又具有意識形態的特征。正確處理音樂商品這兩種特性之間的關系,在體現音樂藝術價值的同時,注重音樂商品文化內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觀規律,才能真正推動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的音樂商品化最終追尋的不是瞬間的商業利益,而應該是文化的積淀與漸進。

關鍵詞:文化工業音樂藝術音樂商品化

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精神財富,從最早的口傳心授到今天的向電子化、數字化傳播方式的演進,經歷了它從簡單到復雜的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音樂已不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的用來傳達人類思想感情的、具有無限魅力的精神承載方式的存在,同時也成為了受復雜商業形態控制的,且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文化工業環境下的精神商品。

這表明,雖然我們可以自由地、放任自身情緒地哼一支小曲,但當我們要聽到那些具有良好音效與完美表達的音樂作品時,我們就不得不受到一個外在巨大的文化工業生產體系的支配——在音樂的情感表現形式與使用價值的背后,隱藏著起主導作用的商品與價值交換體系。因而,身處文化工業時代的音樂產品,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以精神形式存在,而成為了情感魅力與金錢光芒的綜合體。它所帶來的影響,一方面是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與某些創作形式的異軍突起;另一方面,當物欲壓抑了情感,思想與美的腳步就必然會凝滯不前,而且,隨著文化工業與產業的不斷發展,這種精神與物質的融合還在不斷加深和加劇。那么,在文化工業時代日益繁榮的表象背后,是否有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呢?

(一)音樂商品化及其表現形式

音樂商品是將音樂這種抽象的精神產品通過進行社會傳播加以物化,使之具有交換的價值,即通過音樂與音樂載體的融合,使之成為參與市場交換的勞動產品。音樂作為可交換的商品古已有之。先秦《濫竽充數》的故事,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為國君進行演奏是有豐厚報酬的,音樂進而也就成為了一種具有物質屬性的精神產品。在這之后的漢代樂府、唐代梨園及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被沿襲。在西方也是這樣,從有著宮廷樂師身份的海頓,到以一份樂譜交換一份土豆的舒伯特都莫不如此。但今天商品經濟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音樂的商品化被賦予更充分的表現形式。音樂商品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兩大類:

一是大眾傳媒音樂商品,包括:(1)廣告音樂。在現代化傳播媒體條件下的廣告音樂,是一種高投入、高效益的音樂商品。企業廣告宣傳片除了需要優質的畫面、恰當的解說外,其音樂也是至關重要的。(2)影視音樂。從1896年電影誕生到今天影視業空前繁榮,音樂一直跟隨著影視的發展而前進。即使在1896—1927年這33年的默片時代,音樂一直為電影“保駕護航”。當年盧氏兄弟在英國放映第一場電影時,就請鋼琴師現場伴奏流行音樂。影視的歷史就是影視音樂的歷史,影視的發展始終是與音樂相伴的。(3)數字音樂。MP3音樂、RM音樂、手機音樂等數字音樂形式成為音樂發展的最前沿。它們的出現,加快了社會音樂商品化的進程。在這個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數字音樂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體現,商品化也必然成為其本質特征。(4)網絡音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于網絡傳媒的依賴性遠遠高于其他的傳統傳播形式,許多原本需要通過傳統渠道傳播的音樂尤其是通俗歌曲,通過改變其原有的包裝形式,以先歌曲后歌手,先流行后版權的方式出現在互聯網上。這類音樂通過改變傳統的發行模式,在傳播上采用與以往相逆行的運作方式,成為時下流行音樂商品的重要方式。

二是實物化音樂商品。實物化音樂商品主要是伴隨著唱片工業的發展,以及與之緊密結合的商業包裝而產生的。唱片工業的發展,意味著音樂的機器復制時代的來臨,人們對聲音的紀錄不再僅通過口頭、視覺符號或樂譜。音樂創作者、演奏者向唱片制造商出賣音樂商品,唱片制造商對錄制的母版加工制作,使這些音樂商品復制成數以萬計的單張唱片投放市場出售,唱片商從中贏得高額利潤,音樂創作者、演奏者獲得相應的報酬。目前許多表演者與唱片公司、演出公司簽約,合約一般要求表演者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從事公司之外的演出、錄音,一切演藝活動皆由公司安排,表演者以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達成協議?!昂灱s”的實質是,他們的音樂產品以商品形式被公司買進,又以對公眾的唱、奏、表演服務行為被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給聽眾。

(二)音樂商品化對于社會傳統音樂行為的影響

音樂商品化客觀上對音樂活動帶來如下改變:

首先,改變傳統的音樂傳播方式。文化工業時代的音樂商品化一方面是技術與商業價值的直接表現,另外,在傳播方式上,形成了以電子傳播為主的新的傳播方式。與傳統傳播方式相比,電子傳播方式實現了對于信息在時間與空間的復制上的極大超越。它形成了體外化的聲音與影像信息系統——過去無論是聲音還是影像,其本身都不具備復制與紀錄功能,以至于研究者無從找到他們的“化石”,而隨著電子媒介的出現與影音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在研究某一時代的文化與音樂時,不再需要根據文字與考古紀錄進行推測與想象;此外,也使人類音樂文化傳承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直接,數據更可靠。

其次,改變傳統音樂教育的模式。就音樂教育而言,文化工業與音樂商品化的發展使得原本需要一對一進行的小規模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各種大眾媒介的介入與音樂商品的豐富,使得學習者獲取知識的手段更加豐富,教學模式也由以往的傳統模式改變為一種開放性的模式。各類著名音樂家的教學VCD、DVD等的大量發行,將學校搬回了家中。此外,這類音樂商品還以數字信號的方式在網絡中迅速傳播著。

再次,對傳統音樂生產方式產生強烈的影響。從傳統意義上講,音樂的生產活動僅體現在音樂的創作與表演上,音樂作為抽象的時間藝術是難以在空間中留存的。而隨著文化工業所帶動的音樂技術化與商品化,音樂生產活動的重心已轉移至基于創作與表演生產之后的一系列復制生產的活動中來,并逐步完善形成一系列的生產系統。這一系統一方面體現著音樂藝術生產的諸多層面,另一方面又順應了市場的運行軌跡,具有了工業化商品生產的性質。由此,音樂生產已由一種個體或小型群體活動演化成為一種具有全社會意義的、較為復雜的社會化大生產行為。

音樂商品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與發展順應了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發展的需要。其價值與公益性主要表現在:

(一)推進藝術創作的發展

在影視音樂的創作方面,早在20世紀30年代,包括蘇聯的普羅科夫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法國的達利烏斯?米約,美國的科普蘭、伯恩斯坦,中國的聶耳、冼星海等在內的著名音樂家就開始為電影進行音樂創作。這不但豐富了他們自身的藝術創作成果,更為影視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內涵,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精神財富,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以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這首歌曲原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其剛健有力的曲調和其中所蘊含的催人奮進精神,使這首歌曲最終走出電影,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奮進不息的精神源泉,進而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征。在經濟價值方面,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風靡世界的音樂劇的創作與運做模式更是對音樂創作產生極大推進,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由美國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的音樂劇《歌劇院幽靈》,僅從1986年至今,演出收入已達27億美元。在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音樂商品化對藝術創作的推進作用將會表現的更加充分。

(二)推動新技術的發展與普及

任何新技術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人的精神與物質需要。音樂的商品化來源于人自身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又要求有不斷更新的技術加以支持,如何記錄聲音,一時成為科學家技術發明著眼的熱點。從19世紀后半葉起,西方科學家開始緊鑼密鼓地研究聲音的記錄技術。1878年愛迪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錄音公司,新興的“錄音技術”登上歷史舞臺。1888年德裔美籍電信工程師貝林納發明了初期的盤形唱機及唱片,以圓盤式錄音法代替愛迪生的圓筒式錄音法,還將聲紋刻制成了母盤硬模。在以后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錄音機、無線電廣播、電視、計算機等眾多新型電子媒介陸續登場,這些發明使得音樂錄音與其商品化成為可能,商業錄音開始成為維持音樂產品藝術生命延續的一種保證。從此,各類電子媒介與科技發展相結合,使得音樂傳播領域異彩紛呈,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文化工業與音樂商品的時代。

(三)挽救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

音樂音響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在于,通過改變傳統音樂傳播與傳承方式,對于一些瀕臨消失與滅絕的音樂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記錄與保存。過去,音樂藝術稍縱即逝的特點使得藝術家們不得不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播與記錄音樂,而現代的音像記錄技術使得大師們的演奏不再成為絕響。以著名的《二泉映月》為例,民間藝術家阿炳不僅是二胡演奏的名家,也是琵琶等其他民族樂器演奏的高手。據說他一生創作、演奏的曲目多達700余首,但目前存世的僅有《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6首二胡曲和琵琶曲,而且這存世的6首經典曲目也是依靠一架老式的鋼絲錄音機的記錄得以流傳的。從這一角度講,是技術拯救了藝術。

(四)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與物質需求的層次

從卡魯索的歌劇錄音、雅沙?海菲茲的小提琴錄音,到1913年柏林愛樂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錄制成功,商業唱片使聆聽行為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音樂的演繹可借由唱片錄音的形式,一再地重現,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其另一層次的價值。從早期的留聲機、膠木唱片、鋼絲錄音機到今天的Hi—Fi音響,人們對音樂的要求從早期的如何記錄音響到今天的如何聽得更好;而唱片商品的銷售使唱片制造商介入到音樂創作、演奏者和聽眾之間,使得音樂商品不僅在藝術的規律下存在,還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由此,音樂的商品化一方面為技術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動力,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不斷提高的精神與物質需求。

(五)催生新的社會分工

新的產業必然要求有新的技術與服務與之相對應。如音樂創作者、演奏者向唱片制造商出賣音樂商品;唱片制造商對錄制的母版加工制作,使這些音樂商品被復制成數以萬計的單張唱片投放市場出售,唱片商從中贏得高額利潤,音樂創作、演奏者獲得相應的報酬;唱片工業帶動相關工業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相關技術人員從事生產;唱片的銷售,又使唱片制造商、發行商、制作人介入到音樂商品化中;從音樂作品醞釀階段的創作經紀到音樂作品成型后的演唱、演奏經紀,再到音樂作品展示階段的樂團經紀、劇場經紀……另外,在“售”與“購”之問還產生了如演出公司和經紀人等新的社會分工??梢哉f,實物化音樂商品的發展,除了極大地推動了音樂的商品化,催生出新的社會分工與社會服務模式,還推進了音樂商品化的另一種形式——音樂的文化、娛樂服務活動形式的極大發展。音樂的商品化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問與可能。

(六)促進社會商品化發展,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商品存在著巨大的供求市場,這個市場一方面為社會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為有音樂才能的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因此,音樂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音樂發展帶來正面的、有利的影響。如2002年央視《同一首歌》僅一年的欄目冠名權的拍賣中標收入就達2020萬元、廣告費用達4044萬元;2001年在北京紫禁城舉行的“三高”演唱會,門票價格最高被炒到2000美金,整場晚會門票收入達到6000多萬元人民幣,大師們的收入之豐厚也可想而知。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有其兩面性。音樂商品化的出現雖然有其必然性,且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作為一種具有商業屬性的精神產品,在市場交換過程中,如單一地將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系起來,實現經濟上的結合,就必然會產生負面影響。新晨

(一)形式與內容的本末倒置

如今的音樂,從創作到表演都要經過重重“關卡”的運作,經過不斷的篩選和精美的包裝才呈現在公眾的眼前。“包裝”是近些年來在流行歌壇被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不口了否認,在現代商品營銷學中,商品在進入市場前的廣告宣傳與產品的包裝設計等都是舉足輕重的。但這種對于音樂創作的“包裝”,在形式上美則美矣,卻忽視了其內涵——音樂本身所要傳達的精神與實質。由于包裝演員是按照大眾對“明星”、“偶像”的期待心理進行的,所以這一環節又可稱之為“明星制造”或“偶像制造”。其秘訣在于通過挖掘偶像自身魅力,使之凝聚成一個社會焦點,以贏得某一社會階層、某種社會心理的呼應與共鳴。偶像對于公眾的吸引力就意味著市場的占據、產品的銷售和利潤的獲得。一些唱片公司與各類經紀人為了達到高收益的目的,除了充分利用各類平面和立體傳媒外,還讓歌手在各類場合中頻頻曝光亮相,制造公眾興奮點并進行抄作,甚至私下交易,使歌手出席某些重要演出或使歌曲上榜,以至于從央視歷次的青歌大賽到風靡一時的超級女生,都曾傳出過黑箱丑聞。此外,在各類媒體的娛樂版上經常出現的明星的緋聞逸事,可以說都是在對明星包裝的過程中,為迎合社會受眾的某些低級趣味,而不惜以犧牲社會公共道德為代價。以上這些行為,雖有效地吸引了大眾的視線,但卻無法從藝術與審美的角度去感染與教育受眾。一些經包裝出的偶像,對于受眾,尤其是人生觀與世界觀尚不明確的青少年反而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在追求時尚的同時,在五花八門的聲色中,迷失了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视频图片|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日本3p视频在线看高清|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5g影院天天爽爽| 天堂网404在线资源|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高清|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漂亮女教师被浣肠| 免费高清日本完整版|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粗喘撞吟np文古代| 啊灬啊灬用力灬再用力岳| 青娱乐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14小箩洗澡裸体高清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mm131美女做爽爽爱视频| 性欧美16sex性高清播放|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日韩爽爽爽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向日葵视频app免费下载|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爆乳美女脱内衣18禁裸露网站| 免费无毒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