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族工業發展計策范文

民族工業發展計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工業發展計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工業發展計策

一、利用外資對民族工業的影響

(一)積極方面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資金、技術及管理的投入,緩解了我國企業的資金緊張、技術匱乏、管理落后、經營機制僵化的矛盾,成為發展我國經濟不可缺少有效途徑。外資促進了民族工業產業結構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促使民族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促進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融合,使大批企業逐步走上了正常的按國際慣例運作的軌道,促進了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接軌。在這種有利的前提條件下,民族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涌現出一批著名的民族企業和一大批地區名牌、中國名牌以及國際名牌。在家電行業,這種優勢更為明顯,像“海爾”、“長虹”、“格蘭仕”這樣的名牌企業,各類家電產品前10大品牌的市場集中度均超過75%。在汽車行業,我國也出現了“奇瑞”、“吉利”、“路寶”等自主品牌,并且逐漸發展壯大。2004年12月,聯想集團在北京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這使它成為年收入過百億美元的全球第三大PC廠商。

(二)消極方面的影響

當民族工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在逐漸開放的中國市場中,更多的民族工業面臨著來自外資企業的強大壓力,在激烈的競爭之下開始萎縮,失去活力,有些被外資企業并購的企業更是在日后的整合中逐漸被擠出市場。不難看出,我國民族工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外資控制的威脅。

產業控制方面:外商直接投資的主體——跨國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大肆收購我國的民族企業,收購完成后,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終止企業的運營,達到消滅競爭對手取得國內市場份額的目的;還有一種就是把并購的企業轉變為自己公司的下屬加工單位,使之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生產鏈上的一個環節,沒有知識與核心技術。當收購達到一定規模時,整個產業便被控制。比如80年代初,廣州肥皂廠的名牌洗發香波“潔花”是風靡一時的全國名牌產品,1988年與外商合資成立廣州寶潔洗滌用品公司,中方以“潔花”作價500萬元投入合資公司,但是合資后,寶潔公司將其閑置一旁,卻投入上億元的廣告費全力推銷由美國“P&G”公司提供的“海飛絲”、“飄柔”等名牌,原來的“潔花”牌反而名落孫山。2003年初,ST小鴨了一則公告,宣布ST小鴨的重組方案獲股東大會通過,公司注冊名稱由“山東小鴨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股市上跌跌撞撞了4年之后,小鴨電器原大股東山東小鴨集團成為首家告別股市的家電企業。曾經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小鴨”,在產品市場也遭遇重創。來自賽諾家電零售監測的信息顯示,高檔洗衣機市場份額大部分被國際品牌占領,包括小鴨在內的國產領導品牌的占有率逐年下降。與“小鴨”的經歷類似,從中國“名牌”榜上“消失”的還有旭日升、三株、活力28、秦池、春都、太陽神、巨人集團、樂華電子等。

市場控制方面:市場占有率的高低關系著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外資控股企業憑借其自身優勢,利用各種手段與我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份額,有些產業甚至達到了壟斷的地步。微軟操作系統占有中國市場的95%;柯達、松下占中國感光材料市場的75%;思科占交換機市場的2/3,電信集線器、轉換器和路由器占60%;英特爾占有中國PC計算機微處理市場的70%;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愛立信占有我國手機市場的70%;可口可樂占有我國飲料市場的近70%;米其米、普利斯通、佳通占中國輪胎市場的70%;外資飲料制造業、皮毛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軟包裝制造業、紡織服裝業、文化教育運動用品制造業附加值的占有率超過50%;家具業、化學工業、塑料業、食品工業超過40%;大型超市控制面高達80%。

品牌控制方面:我們都知道品牌作為一個企業的靈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國的民族品牌經常在沖向國際的道路上就被擠掉了,這其中的原因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其中外商直接投資控制我國品牌是最重要的外因,他們通過搶注我國的知名品牌、低價傾銷和品牌替代等手段,對我國品牌造成了巨大危害。比如在彩色膠卷行業,“富士”和“柯達”吞食了除“樂凱”之外的所有廠家的品牌;在彩電行業,合資后的“北京”、“牡丹”、“金星”、“孔雀”和“紅梅”等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被“三星”、“索尼”、“松下”、“飛利浦”所取代。

二、我國民族工業受外資沖擊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方面存在漏洞

關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市場準入方面的規定還不明確,所以在吸收外資的情況下難免會暴露出漏洞,使一些外資有機可乘,這樣就使現實中對外資的限制缺乏標準,為外資規避投向限制創造了條件。在一些審批環節上同樣缺乏連續性,使外資進入審批上依賴于某個部門或個別領導的一時指示,失去了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透明性。另外,我國在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上還有所欠缺,這將不利于我國對外商并購我國企業、壟斷市場等的監管,也不利于我國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國內資金利用不足

吸引外資較大程度地解決了國內資金不足的狀況,更好地帶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有著大量的閑置資金,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金額為16661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如此巨大的閑置資金,如果將其轉化為投資,就會大大緩解我國目前經濟建設資金的不足。所以,要利用外資首先要利用好內資,以防止對外資依賴性過大。

(三)外資以其優勢抓住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弱點

民族工業發展初期普遍面臨著困境,比如管理落后,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資金短缺,債務負擔沉重;技術落后,發展缺乏后勁;即使民營企業在建立之初由于自身的優勢可以在短期內靈活適應市場使之迅速發展,但在其發展具有一定的規模之時,限于管理的缺陷,同樣面臨著資金短缺、管理落后、技術陳舊等一系列的困境。而外資不但自身擁有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并且在我國投資還可以享受稅收

優惠政策和宏觀政策上的支持,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一些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的企業就看準了外資收購這條道路,以求一線生機,但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卻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說企業的控制權。如法資的達能公司并購樂百氏集團,控股93%,樂百氏集團失去了自己的控制權和經營權,在經營方面完全受制于達能公司,達能不懂中國市場也不懂中國員工,致使經營狀況惡化,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2006年又虧損了一個多億,市場接近失控。

三、利用外資與發展民族工業兩者之間的矛盾

(一)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矛盾

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東道國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東道國的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因此,外商直接投資與民族工業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就主要表現為對東道國稀缺資源的爭奪。所說的稀缺資源指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對東道國人才資源的爭奪。一些外商投資企業一方面從東道國以高薪為誘餌大量招募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又削減本企業的非熟練勞動力,從而進一步精簡本企業的勞動人員,使企業內部人員素質達到最佳結構。第二方面是對東道國技術成果的爭奪,由于一些當地企業缺乏資金與先進的管理技術,可能致使一些本來擁有的重要的技術發明或專利不能用于生產進而創造高利潤,只能依賴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來開發這些重要的技術成果,往往只能將這些技術發明或專利售予外資企業,甚至整個企業被外資兼并。第三方面是對東道國自然資源的爭奪,比如一些外資企業鑒于母國對于某種自然資源的缺乏而將東道國的自然資源運回國內,致使東道國利益受損。第四方面是對東道國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的爭奪,由于東道國某些政策法律上的不健全,外資企業鉆這些漏洞,使一些已經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品牌歸己所有,或靠兼并的方式直接獲得某些無形資產的所有權。

(二)在國內市場份額方面的矛盾

一般而言,市場競爭程度越高,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就越高。然而,企業利潤與產業的規模大小正相關。資本的逐利動機促使著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存在著擴大自己的規模并提高整個產業集中度的傾向。對某一個單一的特定市場而言,外商投資企業的規模擴張必將對東道國企業產生擠壓效應,更為嚴重的還將出現擠垮東道國產業尤其是幼稚產業的現象。

(三)外部政策環境方面的改變

按常理,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入可以推動東道國的制度變革,因為它對原先無外部擾動的背景下制定的經濟立法提出外部適應的要求,從而可能在稅收、會計、投資等領域促進立法的建立和完善。但對于發展中的東道國而言,在迫切期望獲得外資供應的階段,稅收、金融、投資等領域的政策和法律必定會傾向于外資企業的發展,正因為如此,民族企業也會由于享受不到這種優惠的待遇而受到發展上的阻礙,競爭能力被削弱,受到擠壓。

四、利用外資前提下發展民族工業的協調對策

(一)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發展環境,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國有資產的評估、名牌戰略的實施、外商對企業控股以及對市場壟斷均需要通過法律來規范。為此,應當建立有關產權交易的法規,使產權交易市場化、法制化;完善商標法,以保護民族名牌;建立相關的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以維護公平競爭環境。與此同時,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應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外資管理立法,對外商直接投資作出限制性的具體規定,從而對外商直接投資進入該產業的行為和操作都有法可依。對于“超國民待遇”的問題,應該逐漸取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惠政策,逐漸改為實行“國民待遇”,這實質上就是保證外國人和本國人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避免外國人在本國獲取高于本國人的不合理的特權,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

(二)實施名牌戰略,創建企業文化,保護民族名牌

品牌作價入股易產生兩種不良后果,即東道國品牌被外商替代利用或者合資結束后東道國企業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才能收回。因此,在合資談判中就要堅持對本國品牌的所有權,合資企業可以有償使用。應該采用多種方式,利用合資企業發展東道國品牌,可以采用聯合品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銷售渠道采用不同的品牌的方法。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國的很多企業都重視不夠,往往忽視對企業文化的積累,直接影響到民族工業的品牌形象,從而消磨了消費者信心,失去自身產品的市場。我國的民族工業應重點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建設,建立使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創造出具有企業品牌效應的無形資產。

(三)培養我國企業獨立的技術開發能力

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市場換技術”,即通過合資建立我國企業獨立的技術開發能力,只有這樣,民族工業才能擺脫對外資的依賴,按照自己的發展思路不斷壯大自己。目前,許多外資都只是將東道國作為一個加工廠,而將一些科研機構設在母國,這就很不利于合資企業的發展,國內企業會逐步淪為外資企業的附屬品。從目前的市場看,已經有一部分的外資企業將科研機構設在東道國,但是這其中的含金量還是有待考察的,比例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國內企業應該通過合資的方式真正的達到合資的目的,吸取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生產能力,以逐步發展壯大。利用好外資的同時,更加需要加強的是我國的民族企業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升自身拓展市場的能力,逐步減少對外資的依賴。新晨

(四)加強對外資利潤再投資的管理

某些外資在東道國設廠,但是通過內部轉移價格將利潤轉移回母國,并不符合東道國最初吸引外資的初衷。因此,筆者認為東道國應該就外商直接投資利潤的轉移進行適當的干預,比如,可以規定一定的比例用于東道國的再投資,以保證東道國可以將部分利潤用于本企業的繼續發展,避免出現成為外資附屬加工廠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曉梅.利用外資和保護民族工業的矛盾及應對策略[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9).

[2]姚曠怡.引進外資中保護民族工業的法律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5).

[3]劉林青,姚順先.淺析引進外資與保護和發展我國民族工業[J].科協論壇,2007,(4).

[4]韓玉政,劉濤.試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民族工業的控制[J].價值工程,2007,(2).

[5]韓山輝.“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工業保護”之爭[J].當代經理人,2006,(8).

[6]趙瑩瑩.外商直接投資及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5,(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2019天天操天天干天天透|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99在线播放视频| 宝宝你里面好烫很软不想出来| 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二三|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污视频在线网站| 先锋影音av资源网|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99在线视频网站| 女人被男人躁的女爽免费视频| 中国黄色a级片| 日本XXXX裸体XXXX| 久久精品99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8|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老子的大ji巴cao死你|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www.欧美xxx|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