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品安全生產課程中的信息化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藥品安全生產是高職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平臺課程。如何通過當下信息化教學特點優化該課程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是目前高職院校藥品安全生產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根據藥品安全生產課程內容及教學環節,探究將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微課、翻轉課堂及虛擬仿真教學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并用于教學中,有效促進高職藥品安全生產課程改革。以期解決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達到診斷改進課程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微課;翻轉課堂;虛擬仿真教學
藥品安全生產是高職院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專業平臺課程,也是聯系藥品上游研發和藥品下游生產的重要銜接課程,該課知識面廣,實用性強。近年來,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發生著劇大的改變,使課堂越來越智能化、數據化、個性化。[1]結合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藥品安全生產課程的階段性成果,本文重點探究如何將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合,打造全新的講、演、練一體化課程。
1傳統藥品安全生產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單一化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與其他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相比,藥品安全生產課程所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工業防毒技術、安全用電技術、壓力容器安全技術和制藥單元安全操作等內容。各內容之間既獨立又聯系,要求學生既需要掌握抽象的理論,還需理解原理,更要學會操作及運用流程。傳統的以教師單向講授、書本為依托的教學模式無法對該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展示與剖析,并且導致授課過程中缺乏老師與學生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
1.2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對于高中階段沒有接觸過藥品生產相關課程,又對企業藥品生產加工了解甚少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該課的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往往無法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很好地認知和理解,單純的文字和圖片使學生學習過程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主動性,授課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佳。
2基于“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模式
2.1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模式即一種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在此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用互聯網教學平臺,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并開展。[2]線上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課程上傳相關教學資源等,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和電腦學習有關內容并完成教師的任務。線下教師可以根據線上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
2.2微課
“微課”是以網絡為平臺,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倍受學生青睞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將授課單元里1~3個知識點制作成8-15分鐘的視頻,采用形象的視頻、動畫以及簡短的描述,將學習內容精煉、生動的展現給學生。[3]
2.3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枯燥教學模式,將課堂變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的場所。隨著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分組,通過互聯網去查找、檢索和學習相關課程資源并進行分享和探討,不再單純的依賴老師的灌輸,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老師則更多的去引導、鼓勵學生運用知識并理解學生的問題。
2.4虛擬仿真教學
隨著互聯網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移動終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網絡3D虛擬仿真技術逐漸成熟。這種技術的特點就是其高度仿真的視覺感受。[4]利用此種信息化技術產生的虛擬仿真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真實的制藥車間場景,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覺等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理解、動手、動腦邏輯等能力。
3多模式信息化教學融合探究
根據藥品安全生產課程的不同內容與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等不同教學環節,我們探討如何有效的將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融合,以解決該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1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與微課結合
藥品安全生產課程要求學生課前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可以登陸線上的優慕課平臺,查看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閱讀學習單元相關知識點,并結合有關微課來了解藥品生產安全隱患、理論基礎和操作流程。不僅一些圖片、文字難以描述清晰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微課中的視頻表現出來,相關安全生產事故案件也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展現,使學生具有直觀印象,初步建立起課程知識體系。再根據線上的自主預習預留問題,通過線下查閱課本書籍來搜集相關資料,分組討論準備有關問題。課后教師通過在線開放平臺布置作業,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按照要求完成并隨時反饋。由于藥品安全生產課時量少且內容多,而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將傳統課堂延伸,巧妙結合學生業余時間,豐富了課程內容,增加了師生的互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翻轉課堂的應用
藥品安全生產課堂上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為主進行教學。在自主預習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問題導入今天需要學習的任務,課堂上學生隨機分組利用互聯網、書本以及在線開放課程資源進行知識探究,并結合具體藥品生產事例進行分析,模擬安全教育培訓的形式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而教師協助探究,現場點評,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答疑解惑,最后進行本堂課的總結。[5]這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更加的自由,減少了對學生思維的禁錮,讓每位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提升了課堂氣氛,增加多方的互動。
3.3虛擬仿真與微課結合
藥廠是藥品安全生產課程培養對象最終的實踐場所,長期以來由于制藥行業的特殊性,無法保證每個教學環節和實訓內容都可以在藥廠中進行實時實地的講授,而傳統的單一授課方式更加無法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導致本門課程的教學受到很大的制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及應用相關安全操作技能,我們引入虛擬仿真軟件———“藥育智能虛擬實訓仿真平臺”。另一方面,藥品安全生產課程中含有如何安全用電、安全使用危化品以及壓力容器等一些操作實施難度大、技巧性強的內容,微課視頻能最大限度的詮釋這些操作單元的原理與使用過程,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心理訴求。將其與虛擬仿真教學進行結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制作制藥單元操作流程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項等各項內容有關的微課,讓學生實操之前觀看并建立起知識架構,再利用教室的虛擬仿真平臺就可以開展實踐性教學。通過虛擬仿真平臺模擬生產廠區的實際生產操作,利用虛擬的地圖、幫助提示等功能引導學生去進行安全生產操作,同時掌握潔凈區的檢測操作和管理、生產文書的填報、GMP規范應用等知識,甚至平臺內還輔助帶有考評管理系統。[6]在觀看相關微課并結合虛擬仿真的軟件進行操作練習的教學模式下,不僅方便了課堂的多媒體教學,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使教師高效、直觀地觀察到學生的實訓情況成為可能,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4結語
對于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而言,掌握藥品安全生產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學生從事制藥行業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現如今“互聯網+”的背景下,通過建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制作微課、實施翻轉課堂、引入虛擬仿真教學,構建出一套完善的高職藥品安全生產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鍛煉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講、演、練一體化的直觀、逼真的學習環境,大幅度提升教學效果,有效地促進了高職藥品安全生產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李晶.“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鋼琴集體課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9(02):66-71.
[2]張永良,陳高鋒.高職院校混合教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2(04):58-61.
[3]亢菊俠,康克功,趙俊俠.“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6):94-96.
[4]許樹軍,鄒淑君,田園.網絡3D虛擬仿真實驗與微課教學模式探索[J].學理論,2015(33):172-173.
[5]張培培,葉小菊,徐毅,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診斷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7):138-141.
[6]朱文全,韓翠艷,董巖,等.虛擬仿真實訓教學方法在藥劑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4):51-52.
作者:文雯 楊子琪 胡家棟 陳勝發 周博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藥物與化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