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種植修復與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牙列缺失治療中應用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54例牙列缺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顯效14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好轉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0.3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182,P<0.05)。結論相比于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患者應用口腔種植修復方法治療效果顯著,具有良好固定性,可有效恢復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提高顏面部美觀性,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常規修復;牙列缺失
牙列缺失是一種口腔科常見疾病,部分患者由于牙齒缺損會導致牙列不完整情況發生,對于患者的語言功能存在嚴重不良影響,會使患者出現發音不準等問題,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均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1]。隨著口腔科醫療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口腔種植修復技術也日臻成熟,在牙列缺失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了探究常規修復方法與口腔種植修復在牙列缺失中的治療效果,本院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5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口腔門診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54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組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認可,且納入患者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0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53.29±3.28)歲;牙列缺失原因:先天性缺失者10例,外傷者8例,拔出殘根所致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6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54.88±3.64)歲;牙列缺失原因:先天性缺失者13例,外傷者4例,拔出殘根所致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開展修復治療前均進行剩牙檢查,了解患者基牙牙體及牙周情況,利用X線牙片與全景片了解殘留牙周與殘冠根長情況,同時觀察是否存在炎癥情況,根據患者牙列缺失情況科學制定修復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即安裝活動義齒,準備好臨時冠與基牙,按照圓錐型套筒管制作流程制作圓錐型活動義齒,通知制作可拆卸型,依據患者的咬合記錄移動模型至半可調制式架上進行調整。采用聚合瓷制作內外冠,外冠材料表面需具有固定位珠,試戴內外冠時,通過不斷調整找到患者試戴最舒適的放置位置,并將其放置于硅橡膠印模內,將凡士林涂抹于內冠組織上,灌注樹脂材料,安插固位釘[2]。觀察組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采用種植球帽附著體半固定修復技術,分為臨時義齒修復及牙體種植兩個環節:①臨時義齒制作:a.通過口腔檢查獲取患者數據資料,在修復前制作臨時義齒,依次進行取模、轉移關系、排牙、就位等操作;b.制定牙列缺失的修復方案,確定牙體種植的理想植入方向,確定分布位置,對種植體部位的骨質、骨量進行判斷,針對性設計未來所應用的修復體,術中將種植體引入設計的植入方向。②牙體種植:a.確定患者首次種植體的數目及種植部位,做好種植器械的準備工作;b.了解患者的神經分布情況,科學預設植入孔部位,恰當選擇牙齦切口,于鉆孔區及唇頰側處的皮膚、組織、神經逐層剝離,使牙槽骨充分暴露,根據預定方案鉆孔,及時采取冷卻處理,科學選擇鉆孔方式、深度、速度,安裝種植體時需注意種植體大小與長度需與鉆孔相適應,從而保證種植體上表面相平于牙槽骨表面,安置種植體后,縫合切口;c.于修復4個月后,安裝種植體上部結構以及種植球帽附著體,修復牙冠。結合修復方案,根據上述方法實施分期修復直至修復完成。
1.3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患者的語言功能、固定程度、美觀性、咀嚼功能等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經修復治療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恢復正常,固定程度較為理想,具有美觀性,評價為顯效;經修復治療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與言語功能明顯恢復,固定程度良好,具有一定美觀性,評價為好轉;患者治療后固定效果較差,存在語言與咀嚼障礙等,美觀性較差,評價為無效[3]??傆行?(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顯效14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好轉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0.3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182,P<0.05)。
3討論
牙列缺失是一種口腔科常見疾病,外傷、牙周炎、齲齒等均會導致牙齒脫落,進而造成牙列缺失,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也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語言功能及咀嚼功能[4],且牙列缺失也會導致牙畸形,對于顏面部美觀性存在極大不良影響,對于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均會造成極大威脅[5]。因此,針對牙列缺失及時開展修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固定義齒修復與活動義齒修復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修復方案,各據優勢與劣勢。以往臨床多采用活動義齒修復治療,具有技術要求低、操作簡單、磨牙少,適用范圍廣,便于后期修理、費用較低等優勢;但活動義齒的異物感明顯,穩定性與咀嚼能力較差,自潔作用差,會導致基牙損傷,加速牙槽骨吸收,導致黏膜潰瘍等并發癥發生。隨著臨床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口腔種植修復技術在牙列缺失治療中也得到廣泛應用,修復牙體與正常牙體具有較為相似的結構特征,美觀度較高,可使患者的咀嚼功能不受影響,減輕疼痛感,促進牙列的快速恢復,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相比于常規修復治療效果而言,應用固定義齒修復可有效避免卡環金屬物暴露,對于壓區牙冠扭轉、齲壞、變色等情況均可充分改變,也可使基牙形態、顏色改變,不會對患者的發音造成影響。口腔種植修復可達到理想修復效果。種植牙所具有的良好穩定性可使患者更好適應種植牙,利用種植體將咀嚼力有效傳導,并分散到周圍頜骨,可縮短適應時間,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7]。本組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方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顯效14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好轉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0.3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182,P<0.05)。由此說明口腔種植修復治療與常規修復治療在牙列缺失治療中均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相比之下,牙列缺失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方案可使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美觀性與固定程度均得到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牙列缺失治療中常規修復治療與口腔種植修復均具有良好治療效果,但口腔種植修復效果更佳理想,有利于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與語言功能,具有良好的顏面部美感性,固定效果較佳,治療效果顯著。本組研究由于樣本取樣數較少,取樣調查時間較短,未能對兩種修復方法在牙列缺失治療的長期治療效果進行準確探析,因此,需加大樣本數,延長隨訪調查時間,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黃會杰,陳貴豐.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廣東醫學,2016,37(4):583-584.
[2]劉忠.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6,3(11):58-60.
[3]蘇勇,章攀.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臨床效果對比.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7,22(2):87-89.
[4]王曉紅.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6.
[5]劉翠娟.對比觀察牙列缺失行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的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4):124-125.
[6]宋立志.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臨床效果及對美觀度的影響.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4):59-60.
[7]汪妍,段義峰.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療效對比.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6):34-35.
作者:殷麗珺 單位:丹東市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