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工程的生態學教學改革與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陸生生態系統與固體廢棄物處理
環境工程專業的環境工程學、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技術等課程講授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都側重于采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等方式處理,雖然在解決城鄉垃圾的環境污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關鍵問題還在于使城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生態學物質循環的原理,將生活垃圾、秸稈、人畜糞便及各類食品工業的廢棄物深層利用,循環再生,為社會提供生態合理的飼料、燃料、肥料和工業原料的系列服務。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規律,自我調控能力都給環境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撐。這就需要從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就業的領域對生態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使學生明白生態學的學習不僅僅是了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利用生態學原理、理論、技術和方法來提高環境污染控制的整體效果,促進可持續發展。
2生態學教學方式改革
2.1案例分析教師在生態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將生態學概念理論具體化、生動化,一方面可以增強課程魅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效果。目前,單純依靠工程技術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而采用生態學方法治理環境污染和解決生態破壞問題,尤其在區域環境的綜合整治上已經初見成效,前景令人鼓舞。依據生態學的理論,結合環境問題的特點,采取適當的生態學對策并輔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術來改善環境質量才是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生態文明精神。采用小組討論、集體討論、教師輔助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與反思,教師及時引導他們抓住案例本質,揭示其內部特征,把案例中的內容與相應的生態學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連接起來,找出案例與理論之間的必然聯系,促進生態學理論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2.2實地現場教學選擇各類有代表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現場進行現場單元教學。開創自主型實習教學運行模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重在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生態系統特征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現狀,將課堂教學內容分解成不同小單元,選擇對應的實地現場,設置科研小課題分配給不同調查小組,由各小組學生帶著科研小課題進行,讓學生自己設計研究方案、自制簡易設備、自己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生態學課程考試改革
生態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也要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和素質考核為中心的考試觀念,突出能力本位,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的課程考試考核評價方法,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促進生態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高級人才。
生態學教學中,應該嘗試利用各類生態問題現場進行考試設計,比如受污染河流、生活垃圾、植被破壞、人工綠化等現場,采取現場即席演講答辯方式,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知識尋找問題的根源和有效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和途徑,學以致用。學生成績由一般由課程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可以大幅度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通過一個個問題情境,將生態學原理和知識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核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中去,以考促學。
生態學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斷完善,也隨著環境工程技術的拓展而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對于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來說,樹立生態文明思想,掌握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是成為一名真正具有前瞻性的高級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素養,因此,生態學教學改革也將不斷探索和發展,為環境工程技術應用提供導向,為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夯實基礎。
作者:陳金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