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翻轉課堂的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翻轉課堂是課前知識傳授和課堂互動交流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轉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而且改變了知識內化、傳授的授課流程。以紡織品設計基礎學課程為載體,分析了其教學特點,并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了新的教學課堂流程,探討了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紡織品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由于視頻授課的發展學生可在課前觀看視頻講解,以留出充裕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溝通和互動,進而發展出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強調課堂上的互動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方式,給課程下了更廣泛的定義。在傳統課堂上授課是一系列安排好的教學過程的組合,而翻轉課堂會充分利用網絡視頻、課堂問答及隨堂測試等多種手段;因此翻轉課堂可由以下兩部分組成:課堂內的分組學習互動和課堂外的網絡視頻授課。在我國翻轉課堂理念也成為了教育研究者關注的熱點,本文以紡織品設計基礎學課程為載體,探索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紡織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和創新。
1翻轉課堂在紡織教學領域的發展現狀
2013年華東師范大學聯合多所知名高中組建慕課聯盟,并借助此平臺促進翻轉課堂的教育創新[1]。自此各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紛紛開展翻轉課堂新教育方法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高校作為高等人才的教育基地,也迅速加入到了現代教育手段的探索和實踐浪潮中;同時教育部鼓勵教師參加微課比賽、慕課比賽等競賽和各類培訓活動,這也為推動翻轉課堂的發展提供了平臺支持。目前在紡織領域,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基礎水平差距較大,自主學習意識不夠,自身學習能力不足,課堂參與程度較低,這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挑戰[2],因此翻轉課堂技術在職高教育中發展迅速。洪杰[3]在課堂中以“紡織品生態與安全性檢測”為案例實踐了課程的翻轉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教學效果顯著;徐帥等[4]在課堂中實踐了“紡織電工技術”的翻轉課堂實踐教學,實踐表明該教學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吳惠英等[5]將翻轉課堂用于紡織專業課程,提高了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在本科教育階段,目前翻轉課堂技術主要在實現途徑探討和過程研究上,如夏麗萍等[6]探索了服裝設計中的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彭迪等[7]研究了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的改革;曹建中等[8]探索了“服裝工藝基礎”的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實現途徑,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授課效果。
2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特點
紡織品設計教學主要通過“紡織品設計基礎學”這門課程來實現,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可獲得裝飾織物認知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裝飾織物的分類方法及各類裝飾織物的設計方法,了解裝飾織物的設計原則,最終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成為一名合格的裝飾織物設計工程技術人員。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能夠掌握裝飾織物設計基本理論知識,并將其靈活應用于實踐中以解決相應問題。具體來說,包括大提花紋織物與各種裝飾織物、家用紡織品設計與生產,紋織學的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裝飾織物的技術設計與新產品開發。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基本采用教師課堂教授各種機織物設計方法及設計原理,學生課后完成大量的設計與理論推導作業方式,其實踐課程遠遠不能滿足培養學生技能的需要。同時每周一次的答疑活動也無法及時解決學生課后完成作業時碰到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成就感和積極性。基于此課程性質引入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手段,在課堂前學生利用微課觀看織物設計的授課視頻,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師生間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教學過程實時反饋,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紡織品設計教學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傳統的授課模式很難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設計相應的課程環節。針對此課程的性質翻轉課堂主要由兩個環節組成:一是課前預習環節,有教師提前錄制課程講解的視頻,學生在課前依據自己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反復觀看視頻,并記錄下存在的問題,于課堂交流;二是課堂環節,此環節以學生為主導,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旨在鞏固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并擴展對知識點的應用和思考,學會利用知識點探索和解決紡織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在課堂環節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式。
3.1提問解決模式
Hmelo-Silver[9]提出了問題提出-解決學習的五個提升目的:(1)彈性學習;(2)解決問題能力;(3)針對性學習能力;(4)合作能力;(5)學生的內在驅動。在紡織品設計基礎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在一定約束下進行織物設計的實踐往往對應多個解決方案,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難針對解決方案的難點一一做相應的安排,因此往往在一種設計問題下給出單一的解決方案作為示例。而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性的學習和設計作業,找出存在困難,在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地依次解決。首先學生根據課前觀看的教學視頻提出疑問,教師收集學生的疑問總結出若干常見的問題,學生根據理解選擇相應的問題進行分組解答。在這一環節中選擇不同問題的成員組成一個小組,即每一小組的成員都將會獨立回答或解決一個問題。在獨立思考的規定時間到達后,小組的每一成員向其他成員講解對該問題的思考和相應解決方案。在該模塊的第二個環節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向學生提出更深一層并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此模塊學習中教師主要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及制定解決計劃;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獻查閱、觀看網絡視頻、查閱資料等來進行問題研究和解決。教師在此環節中應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從開始的選擇性培養逐漸轉至為學生的獨立探究學習,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貫穿于整個課堂設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2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能力及包容協調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Doolittle[10]提出了翻轉課堂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必備條件:(1)互相依賴;(2)面對面交流;(3)個人責任感;(4)小團體交流核能;(5)自我價值感。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小團隊合作的大作業,然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大作業基本放于課后完成,教師無法全過程觀察、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的表現和分工。在學生完成大作業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分工不合理,部分學生無法得到鍛煉及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指導等消極現象。因此在翻轉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設計了學生合作學習,教師能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并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在此環節中學生隨機分為五人以下的小組,共同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在紡織品設計基礎學中大部分為織物設計類實踐大作業。在課程初期教師指導學生將任務拆分成若干子任務,如對織物設計任務,可拆分為織物密度設計、組織結構設計、花型藝術設計等環節,學生通過資料查閱及思考獨立完成所負責子任務的探索。同時各個子任務可能涉及環節間的溝通和交流,如組織結構設計和花型藝術設計兩個環節互相制約,需在協作和溝通中完成。在小組合作模式中每個人都可參與到活動中去,教師在此過程需隨時觀察學生的進程和動態,適時選擇合適的交流溝通方式和交互策略,保證合作學習環節的有效開展和順利進行。
4結語
翻轉課堂既是助力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創新,同時也是一項挑戰。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人,但對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引導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應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設計課程各類環節,并在課堂活動中隨時觀察學生動態并給予合適引導。基于翻轉課堂的現代教學技術將為紡織品設計課程教學活動提供新的思路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田愛麗.“慕課加翻轉課堂教學”成效的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6):86-94.
[2]樊亞蓉.生源變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改革探析[J].職教通訊,2016,(11):69-70.
[3]洪杰.“紡織品生態與安全性檢測”課程的翻轉教學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17,(1):55-58.
[4]徐帥,楊曉芳,武銀飛.《紡織電工技術》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6,45(5):116-118.
[5]吳惠英,韓茹.翻轉課堂與高職教育的融合:以紡織專業課程為例[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3(4):263-264.
[6]夏麗萍,郭敦.基于翻轉課堂的服裝設計教學創新與探索[J].黑龍江紡織,2015,(3):16-17.
[7]彭迪,陳曉玲,夏添,等.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紡織科技進展,2016,(6):60-62.
[8]曹建中,車衛東.《服裝工藝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J].紡織導報,2014,(4):107-109.
作者:余靈婕 謝光銀 支超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