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調查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根據結果提出應對措施。方法:抽取遼寧省某醫科大學230人進行問卷調查,現場回收調查問卷,并結合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均分為(3.93±0.45)分,其中健康自我管理行為維度為(3.35±0.66)分,健康自我管理環境維度為(3.90±0.62)分,健康自我管理認知維度為(4.51±0.47)分;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關性分析顯示家庭支持、是否為獨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親學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呈現"高認知、低行為"的狀態,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與家庭支持、是否為獨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親學歷有相關性。
[關鍵詞]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現狀;對策
口腔醫學生是指在醫學院校學習各類口腔以及其他醫學相關知識,以后要走進醫療衛生機構,為廣大患者解除疾病痛苦,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的群體。雖然現在口腔醫療條件已經有著很大改善,但是口腔醫生仍然面對很多職業健康問題,包括傳染病的感染、有毒有害口腔材料及職業壓力大等[1],那么面對如此嚴峻形勢,他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如何?本文引入一個概念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個體對自身健康進行管理所具備的能力,個體作為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其健康程度取決于是否具備健康自我管理能力[2]。有必要對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調查并根據結果提出應對措施,以期能為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更好的去為人類健康服務。
1材料與方法
1.1對象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抽取遼寧省某醫科大學學生,共計230人進行調查。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年齡,性別,年齡,專業,有無疾病史,是否獨生子女,民族,居住地,父母親受教育程度。
2)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3]:2011年由趙秋利和黃菲菲等開發,其信度、效度良好,分為3個分量表,共計38個條目,總分除以條目數即為均分,均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越好。
3)家庭支持量表(Familysupportscale)由王國榮等[4]對Procidana與Heller所編制的量表進行改進,并通過預試驗測得問卷條目內在一致性信度系數Cronbaeh'sα為0.83。此表包含15個條目,形成3級評分法,即"完全不符合=1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符合=3分",修改后量表分值區間為15~45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支持度越高。
1.2.2資料收集方法
抽取遼寧省某醫科大學不同性別、年級,共計230人進行問卷調查,現場回收調查問卷,并檢查問卷,以確保問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230份,其中226份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8.3%。
1.2.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根據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或偏態采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描述,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來了解健康自我管理與主要研究因素之間的相關性。
2結果
2.1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
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為(3.93±0.45),其中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行為維度為(3.35±0.66)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環境維度為(3.90±0.62)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認知維度為(4.51±0.47)分。
2.2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關性分析
顯示家庭支持、是否為獨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親學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本次調查研究發現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3.93±0.45)分,比馮麗娜調查的結果略高[5],可能原因是:本次調查樣本年齡群體以"90"后為主,該群體對新鮮事物接受快,通過媒體等多種方式對于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高;另外本次調查群體以年輕人為主,身體健康狀況好,有文獻也顯示健康狀況好的群體自我管理能力好[6]。
3.2口腔醫學生健康自我管理相關因素分析
3.2.1家庭支持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家庭支持得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狀況越好,本人的其他研究也顯示:個體在身體出現不適時,會首先尋求家人的幫助,對盡早就醫有促進作用,有助于個體的健康管理[7]。家庭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講話中就強調"家庭、家教、家風"重要性,家庭是微觀的社會,在家庭中,作為個體可以互相學習各種知識,互幫互助,有著良好的家庭支持狀況,獲取的客觀支持與主觀支持會普遍增加,進而有助于個體健康自我管理的提升。
3.2.2是否為獨生子女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獨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高于非獨生子女,分析可能原因:獨生子女獲得家庭的關注程度高,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在健康知識的獲取、體育鍛煉等方面相對有優勢,而且楊涵鈺[8]也發現獨生子女群體適應性強,容易適應新環境,熱愛結交新朋友,得到的社會支持相應也會增多,可能有助于健康自我能力的提升。
3.2.3居住地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居住地在城市的群體要高于城鎮的,居住在城鎮的要高于農村的,與李冬梅[9]研究結果相符合。我國的經濟、醫療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城鄉在醫療衛生服務、保健及健康指導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這些方面均會對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產生影響。
3.2.4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與健康自我管理有相關性,也就是家庭收入越高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在調查中也發現,家庭收入高的群體對自身的健康普遍重視程度高,對于起居飲食也是十分關注,而且會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如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如果身體出現不適也會在第一時間到醫院尋求幫助,這與胡鞍鋼[10]的調查結果相符合。
3.2.5父母親的學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親的學歷與健康自我管理有相關性,而且父母親的學歷越高,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唐啟群[11]研究顯示文化程度與健康自我管理成明顯階梯關系,也就是文化程度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學歷并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但是高學歷群體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于父母儲備的健康知識和對待健康的態度也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使得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3.3綜上,雖然口腔醫學生的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其他群體略強,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因為醫學生所承受的責任重大,作為學生,眾多的課業壓力不容忽視;作為未來的醫生,醫療診療工作任務繁重,目前的醫療環境中,口腔醫生的配備不足,這就導致的很多醫生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肌肉骨骼肌疾病多發,甚至有在工作崗位上猝死的案例出現,治病救人固然義不容辭,可是醫生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去服務,所以提高口腔醫學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第一,作為醫學生要糾正自己對自身健康的態度,當自身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應該早期就診,不能因為自己有著足夠的醫療知識而自診自醫,可能會因此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第二,加大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口腔醫學生健康關注程度,尤其在學生見習、實習階段,不僅關注醫學生身體健康也要留意其心理健康,更要建立長期、連續的健康教育機制。另外也應將重點放在身為多生子女的口腔醫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因為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口腔醫學生非獨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低于獨生子女,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這一群體會不斷增加,只有通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增強醫學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進而保障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醫生的寶貴資源。
參考文獻
[1]張舒,周峻民,唐镠.口腔醫生職業健康損害狀況[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1,28(11)∶704-706
[2]黃菲菲,趙秋利,郭美宜等.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01-703
[3]趙秋利,黃菲菲.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8)∶869-875
[4]王國蓉,四川省乳腺癌患者就醫延遲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2007
[5]馮麗娜,河北省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華北理工大學,2015
[7]馮雪峰,黃海濤,王如.口腔癌患者就以延遲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6,32(7)∶716-719
[8]楊涵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綜合素質比較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2(3)∶96-98
[9]李冬梅,曹梅娟.中國農村老年人健康行為阻礙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336-1338
[10]胡鞍鋼.透視SARS.健康與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20
[11]唐啟群,楊芳,馮麗娜,等.社會經濟地位與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4A)∶29-63
作者:馮雪峰1;陳劍鋒2;趙赫1;趙昕昊1;林朝虹2 單位:1.大連醫科大學,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