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IPO中盈余管理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展并不太成熟,無法和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相媲美,存在一些漏洞。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利用與證券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備的等漏洞,通過盈余管理這個手段來達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目的,使財務報表粉飾的更好看。IPO公司的素質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的運行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大致說明了如何通過對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盈余管理進行研究分析,目的是為了在監管過程中提供實證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
盈余管理;A股公司;首次公開募股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簡稱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對公眾出售他的股份。企業通過IPO一次性的獲得資金用來支持其之后的發展。企業通過它開啟資本市場,投資者通過它增加新的投資選擇,監管者則迎來監管的開始,增加監管成本的同時并使監管工作更加完善。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概念盈余管理是一種不正當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手段使得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等得不到真實的展現。與此同時,企業環境和企業進度也無法得到真實反映。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手段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通過違反會計準則或者法律等制度標準,使得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出現嚴重的失真情況。財務手段被擴大化利用,從目前的現象來看,上市公司常用的操縱會計盈余信息的手段主要有:提前確認收入、虛假確認收入、制造收入事項、遞延收入、費用資本化、遞延檔期費用、利用會計政策變更、變更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等等。
二、實證分析
(一)問題假設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對IPO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進行驗證,由此提出假設:上市公司在IPO過程中存在盈余管理。通常情況下,一家上市公司是在進行IPO后才能引起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在此之前,投資者對其并不了解,而在上市公司進行IPO時也僅能夠根據招股說明書對該企業的投資前景進行分析,這突出顯示了一種投資者與該企業經營層之間的信息失衡,而這種情況始終貫穿于IPO過程,因此上市公司經營層在企業盈余的修改與操縱上有足夠的能力,并依賴于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促使在盈余管理上下功夫。由此我們在總假設的基礎上又提出假設,以IPO當年為T年,分別設定時間變量為T-1.T.T+1.T+2。假設1:IPO公司上市前1年即存在盈余管理行為。假設2:上市當年IPO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假設3:上市后第1年IPO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假設4:上市后第2年IPO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
(二)樣本選擇所采用的數據都是新會計準則2007年實施以后的,保薦制也是在2004年出臺的。因為不同的行業其所受的影響因素不同,使得盈余管理和抑價的區別很大。在樣本的選取方面,其他行業與制造業相比,樣本量太少,因此我們選取制造業為研究對象,研究選取周期為四年(2011~2014年),為消除異常值影響,操控性應計利潤的計算中剔除該年度總資產增長100%及下降50%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0%及下降50%的上市公司。
(三)模型構建1、盈余管理計量盈余管理劑量模型包括了應計利潤分離法、具體應急項目法與頻率分布法。本文參考大量文獻資料,選擇修正的Jones模型進行分析。2、新會計準則下IPO盈余管理的關系探究
(四)結果與分析我們根據回歸方程結果進行分析,新的應計利潤模型具有更強的解釋能力。根據每年的DTAC值進行分析,結合模型的判斷方法以及我們所選取的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現方式。如果最終算出來的結果可操控性應計利潤(DTAC)大于0.則表示所選取的公司存在可操縱性的盈余管理。如果可操控性應計利潤(DTAC)小于0,則表明公司不存在可操縱性的應計利潤。并且還可以將公司當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與總資產做比較。最終看是否支持假設,從而判斷新的會計準則與IPO過程中公司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方法進行分析,我國上市企業IPO過程盈余現象可能仍然存在。上市公司利用其股票融資成本低,不需要還本利息等優點,在上市之后進行再融資。由于我國《公司法》等相關法律對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進行嚴格把關,所以利用盈余管理掩飾財務報表的方法,成為了一些業績不佳,管理不善的企業上市的一種不良手段。這將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潤,使得企業在經過盈余管理之后的公司業績嚴重下降。在探究新會計準則下盈余管理的關系時,我們在得出結論后應該明白新的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IPO是推動作用還是壓制作用。同時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必須推陳出新,摒棄掉原有的人為篩選的機制,引入全新的發行機制。為了讓社會資源更加良性的合理分配,股票市場越來越朝著合理的方向有序發展,加強對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盈余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市場長遠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后會有越來越多家上市公司,我國應該健全這方面的體制機制,為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盈余管理提供必要的監管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潔.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3,(7):72-75,15
[2]唐靈芝.我國上市公司IPO前盈余管理影響因素研究[J].新會計,2011,(5):8-9,7
[3]孟云鳳,李剛.基于深市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2,(2):45-49
作者:陳夢凌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