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通過文獻查閱、網絡查詢及實地調研,獲取國內部分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培養目標與規格、課程設置進行了對比分析,從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體現、課程設置與安排和實踐教學設計三方面得出啟示:認為石河子大學該專業在培養方案目標和規格方面上要凸顯新疆地域特色,課程設置考慮考研和就業不同需求進行專業課模塊分流,加大實踐教學環節,以不斷促進新辦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對比;啟示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社會轉型進程也在加快,高等教育培養目標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不同類型院校培養方案的差異也凸顯了出來。本文結合前人關于該專業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4]及實地調研和網絡查詢資料,通過典型學校該專業特色與人才培養規格、主干課程、課程體系等對比分析,找出共性和差異及存在的問題,并從中得到啟示。
一、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對比
通過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石河子大學等十所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的比較,發現不同大學的培養目標與規格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首先,所有大學基本上都傾向于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其次,十所大學都有土地資源學、土地法學、土地管理學等主干課程的設置,但地礦類院校側重于工科,如武漢大學側重點在土地信息技術及其應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側重于土地整理與復墾等工程技術。農業類和綜合類院校側重管理,如中國農業大學側重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方面。總而言之,各高校在培養目標與規格設置時都主要結合的是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南方高校側重于土地經濟管理,北方高校側重于土地資源管理。
二、課程設置的對比
1.課程模塊及學分比較。
“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幾乎成為所有高校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的原則,只是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等學時、學分的增刪和開課時序的調整和課程模塊的組合不同。相比之下,中國地質大學和浙江大學課程模塊學分設計比較均衡,注意全方位培養人才,各個模塊所占比例都比較均勻(見圖1)。在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各大高校設置內容差別不大,都是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些主要課程,只是所占學時、學分比例有差別,如內蒙古農業大學通識教育模塊占29%,比中國地質大學高7%。在學科基礎課模塊,各大高校差異較大,有的高校只注重數學課程的學習,有的高校既加數學課程,又加化學課程。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類課程占學科基礎課總學分的19%,數學類課程占56%,化學類課程占20%,其他占5%。在專業基礎課和特色課模塊上,除了傳統的課程外,很多高校都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不動產估價、房地產經營類課程等現代類課程。總而言之,各大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通識教育課模塊上差別不大,在學科基礎課模塊上凸顯本校的學科背景,在專業基礎課模塊上基本相同,在專業特色課模塊中與地域特色緊密結合,集中實踐課模塊差別較大。
2.主干課程的比較。
該專業所依托院校的學科背景和基礎條件不同,在主干課程選擇上差異很大。在主干課程數量上設置門數不一,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大學主干課程也就設置了7~8門,南京農業大學設置了15門。主干課程反應的主干學科性質不一,武漢大學土地資源管理主干學科為公共管理學和工程技術;華中農業大學為土地資源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為公共管理學和應用經濟學。總結主干課程的設置,一般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法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等,但工科類院校側重于整理、復墾、測繪、規劃等,管理類院校側重于房地產開發、不動產估價等應用方面。
3.實踐環節的參比。
各大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是不一樣的,實踐重點也不盡相同。內蒙古農業大學偏重于植物學、土壤學等方面的專業實驗和實習;中國農業大學實習內容包含測量、地質、土地調查評價、不動產估價、規劃等有特色的系列實習,尤其加大了地籍管理方面的實習;武漢大學偏重于測量及信息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實習,強調課程設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突出土地軟件綜合應用方面的實習;浙江大學側重于城市管理和規劃方面的實習。從實踐環節的對比中不難發現,各大高校設置實踐環節時都側重于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設立前的學科背景基礎并結合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思路和實踐中的啟示
1.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體現的啟示。
名校在設置培養目標和規格時非常注重依托本校的優勢學科和綜合實力,而且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起來以辦出特色。如中國人民大學借助于非常強的經濟和管理學科優勢,培養目標中突出管理能力;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借助地學優勢,突出土地資源管理的工程技術特色;浙江大學憑借綜合實力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城市用地等級劃分、不動產估價、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突出城市管理、規劃方面的應用能力。石河子大學在借鑒名校培養方案時,在下一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應該更加注重分析學校的綜合實力、大學資源、重點學科優勢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培養方案目標和規格中辦出有地域特色的專業,而不是只停留在地學的狹小圈子里。
2.課程設置和安排上的啟示。
名校在課程設置上非常重視與培養目標的銜接,在環節上又總是從學生認知規律角度考慮靈活安排。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例,專業課設置上“三分雙需”,即在大學三年級在同一專業課程設置里分別設置了不同的專業課程模塊,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能力和個人志向自主選擇。學習能力非常強又致力于鉆研工程技術領域的學生可以選擇“卓越工程師”專業課程模塊,加大專業課理論和實踐學分;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仍然按照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設置的必修課程修讀。石河子大學在下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設置時可以考慮考研和就業不同需求進行專業課程模塊分流,滿足學生考研和就業的不同需求。在課程安排上應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核心課程理論要和實踐緊密結合。
3.實踐教學設計的啟示。
石河子大學下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應該借鑒名校經驗,從教務綜合管理、實習內容整合和實踐環節安排等方面綜合考慮。為控制教學成本在教學實習上對各課程教學實習進行整合,根據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綜合應用實習,同時滿足多門課程、多個專業對于實踐的要求,解決實習經費分散花費高的難題。同時,把課程內實習與學期實地綜合實習聯系起來,增加綜合實習內容;另一方面將專業實踐與當地國土部門的業務聯系起來,讓學生能深入綜合實踐基地,經歷從調查到數據整理分析再到綜合應用的環節,進行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真正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邵戰林,趙俊,肖鋒.梯次推進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8):144-146.
[2]王考,郝潤梅,張惜偉.以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5,(1):90-92.
[3]王占岐,王華,劉越巖,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地質教育,2013,(4):42-45.
[4]趙秀池,邢亞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改革[J].考試周刊,2009,(33):16,27-28
作者:徐麗萍 郭鵬 王玲 葛本偉 單位:石河子大學理學院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