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網絡對學生問題行為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研究設計
本案例是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大學生中的問題行為,主要研究學生之間的人際網絡關系,針對行為特征明顯的對象進行個別研究。這里,筆者的研究對象為某班級29名同學,對其進行學習網、情感網、人際網、情報網的數據收集,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篩選和加工,利用UCINET軟件進行社群關系,角色地位的分析。
(一)設計問卷
在問卷設計方面,采用的是對整體社會網絡問卷的設計,問卷的題目針對上述4張網,問卷內容如表2所示。其中問題1、2、3用來收集學習網的數據,問題4、5來收集情感網的數據,問題6和7分別收集人際網和情報網的數據。
(二)問卷的填寫
問卷以紙質稿的形式發放給班里的每一個同學,要求每個同學獨立填寫,不與他人商量,并在問卷首頁聲明,所填內容不涉及個人隱私,僅供學術研究。筆者將問卷回收,對不合格的問卷要求重新填寫,最后筆者對每份問卷的數據進行篩選和整合。
數據處理
將問卷中獲得的數據輸入到UCINET軟件中,得到4個29*29的關系數據矩陣,矩陣的橫軸與豎軸相同,都是每個學生的學號。矩陣中每個格子中輸入的數值分別為1或0,1表示兩個個體之間存在聯系,0表示沒有關系。下面以人際型網絡關系為例,探討這個網絡關系經過UCINET軟件分析之后的相關指標對問題學生幫扶策略的參考作用。人際型網絡關系矩陣圖1所示,圖2表示人際型網絡關系網絡社群圖。從社群圖中,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在該班級中哪些行動者是處在互動的中心位置,哪些行動者處于比較活躍的位置,哪些行動者處于邊緣的位置。結合矩陣圖很明顯可以分析出,學號為17號的行動者處于互動的中心位置,因而可以初步估計此人可能是班級里人際關系比較活躍的同學。而學號為15號,8號,7號的同學也分別處于相對中性位置。而其他的一些行動者則是處于邊緣地帶。
數據分析結果出來后,筆者針對特征明顯的17號,15號。8號,7號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得知,17號同學為班級團支書,15號同學為班長,平時在班級里積極做事,很受同學喜歡,在班級號召力強。8號,7號均為女生,受歡迎原因在于平時成績突出,善于助人,很受同學敬佩。結合社群圖來分析該班級每個個體的角色地位,由圖3可明顯看出,學號為17號的同學處于班級的領袖地位,然后是15號同學,緊接著是23號同學,這三位個體的行為特征比較明顯,作為具有明顯行為特征的行動者,本次研究者對其做了個別訪談。由訪談得知,17號為班級團支書,15號為班長,23號在平時班級活動中積極參與,與同學相處融洽。
教育策略
(一)加強班長和團支書的引領作用
作為班級的主要干部和活躍者,其自身的優勢使其與其他行動者之間聯系增多,對其他行動者會產生無形的影響。簡言之,一個班級的學生問題行為有很大程度上是受班級行為特征明顯者的影響,班級的氛圍好壞受主要學生干部的影響,另外,班級中活躍者對班級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我們發現,與17號、15號同學有著聯系的大多數是平時表現不突出,比較低調上進的同學,人際交往比較被動,自我認同比較消極。對于這些同學,主要依靠班長團支書發揮核心人物的作用,積極帶領他們參加各項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加強與人溝通,提升自我認同感。
(二)發揮學習骨干的榜樣示范作用
大學生的主要職責是學習,學習較好的同學在班級也具有較高的威望。倘若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好,同時也樂觀開朗,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那么可以通過這些同學幫扶學習困難的同學。上述班級中,8號,7號有著聯系的普遍是存在學習障礙并獲取過幫助的同學,針對這樣的個體,8號,7號應該充分發揮她們學習上的優勢,積極組織各種學習活動,提高群體的學習氛圍,帶領班級其他個體融入到學習中來。
(三)利用班級活躍分子的情感引領作用
除了班干部和學習骨干外,在班級表現活躍的個體和對班級的影響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班級活躍分子常常能兼顧各個方面的關系,并用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和處事方法和各類同學都能相處較好。比如上述班級中的23號,雖然他不擔任班級主要學生干部,但是同樣和班級同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且,通過網絡關系網絡社群圖可以看出,和23號同學有聯系的學生中,有存在網絡成癮的同學,還有沉迷戀愛的同學。因此,在班級教育中,教師應首先處理好和23號同學的關系,通過他去影響有聯系的問題學生。
作者:奚雨萍周園單位: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西校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