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傳播教育的人才需求與教育變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章摘要: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媒體已成為全民信息的基礎平臺,我國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具有全民化、立體化、多元化、生動化、全時化等特征的全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簡要分析了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以及針對新聞人才需求應采取的一系列新聞傳播教育變革。
關鍵詞: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變革
0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與快速發展,媒體融合已成為新聞傳播領域新的潮流,媒體融合這一趨勢,促進了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界的這一巨大轉變對新聞傳播人才有了更高的復合型要求,傳統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方式已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我國急需對新聞傳播教育進行一系列的變革,以便更好地培養出新型新聞媒體傳播人才,促進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繁榮發展。
1全媒體時代的概述
目前,以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為主的傳統媒體,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媒體種類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學術界并沒有給全媒體時代一個具體的概念,它是新型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的產物,把新聞內容通過多個平臺、多個渠道進行,將新聞內容全網覆蓋,具有全民化、立體化、多元化、生動化、全時化等特征,而運營是全媒體產品的最終目標。與傳統媒體傳播的單向性相比,全媒體具有全民化的特點。傳統媒體是由媒體單向性傳播,人們只能接受媒體的傳播,而無法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傳播中去。隨著網絡媒體的普及,網民通過網絡平臺可以新聞信息,即可以傳播新聞又可以接受新聞,全方位的參與到新聞媒體傳播的各個環節中去,實現了傳播與接受的統一。在網民成為媒體內容的傳播者后,媒體機構也從結構上進行了調整,由媒體的傳播者成為平臺的提供者,給廣大網民提供一個自由、平等的信息交流渠道。全時化是全媒體時代的另一重要特點,全時化主要分為空間性與時間性兩個方面。空間性的全時化是指媒體傳播的空間無縫覆蓋。傳統媒體主要是針對工作空間和家庭空間進行覆蓋,而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私人空間、休閑空間以及移動空間等等都可以進行媒體傳播。全空間的無縫覆蓋打破了傳統空間限制,實現了無縫空間覆蓋。時間性的全時化包括新聞的即時性與延時性。傳統媒體如報刊、電視等,因新聞板塊的有限性和采編篩選制作的延時性,很難及時的更新新聞,而媒體的全時化打破了這一限制。全媒體可以隨意選取新聞內容,且新聞板塊空間沒有限制,既可以延時傳播,又可以即時傳播。運營是全媒體產品的最終目標。全媒體時代下因新聞主體的改變,媒體機構從新聞內容為主,改成為廣大網友提供新聞的平臺,這一平臺積累了眾多用戶之后,運營就成為了全媒體產品的最終目標,平臺的主要收益來源于各企業廣告的投入。全媒體運營具有投入少、產品種類多、盈利高的特點。媒體機構由新聞平臺轉化為應用型商業平臺,在傳播新聞的同時,實現了機構效益。
2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由媒體融合帶來的全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人才有著更高的復合型要求,既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與職業精神等從業基本要求,又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掌握新媒體技術運營方式。扎實的文字功底與職業精神是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扎實的文字功底可以讓新聞傳播工作者更好的組織新聞撰寫,表達新聞主題思想,突出新聞事件主題。新媒體時代提倡信息傳播的自由性,由于主體平民化,整個媒體環境很難受到社會機構對信息的監管,甚至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自身利益,一些虛假、不良信息,而且信息的版權問題也很難得到保護。所以與受到監管的傳統媒體相比,為使全媒體健康發展,職業精神在全媒體時代尤為重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是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工作者新的要求。媒體傳播的多樣性打破了學科的界限,在全媒體時代下,一則新聞信息內容不僅僅包含一個學科,學科界限的模糊性已成為媒體的一種發展趨勢,這就體現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全能化要求。掌握新媒體技術運營方式是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工作者的必要要求,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整合新聞的能力,還需具備新媒體技術,利用網絡實現對新聞的。
3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變革
全媒體時代對新聞工作者有著更高的要求,新聞傳播教育應針對人才需求進行變革,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引進全新的教學元素,從專業知識、師資隊伍、實踐教育三個方面對新聞傳播教育進行改革。全媒體時代,應注重新聞工作者的扎實專業知識。媒體融合要求新聞工作者不僅要有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職業道德,還應掌握跨學科的知識。新媒體是新聞媒體發展的趨勢,所以新媒體技術也屬于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為適應新聞媒體潮流的發展,教育部又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等課程,實現了對新聞傳播教育的改革。專業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優秀新聞工作者的保障。師資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新聞傳播教育的質量,現今各大院校的新聞學教師出身大多為中文、藝術、歷史等等專業,這是由于中國新聞傳播學起步晚所導致的。所以各高校急需一批專業的新聞傳播學教師,跟上時代潮流的發展,讓新聞學從其他學科中真正的獨立起來,更好地為中國新聞傳媒事業服務。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實踐教育是新聞傳播教育必不可少的變革。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平時的教學中,高校應將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教學相結合,多設置一些新聞實景采訪、校園新聞撰寫等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創作力。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加適應全媒體時代的人才需要,高校可以通過媒體機構讓學生嘗試撰寫新聞。例如,高校可以開設官方微博讓學生主持打理,既能提升學校的知名度,開闊學生的眼界,又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實際運用,在正式進入新聞單位工作前,更好地了解新媒體技術及運營。
4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國急需既掌握新媒體技術又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專業新聞工作者,來規范媒體環境。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變革,能有效的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使我們新聞媒體事業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麗.高校新聞教育面臨的困境及應對[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0(02).
[2]龍偉.地方高校新聞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的策略探討[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1(01).
[3][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作者:林文 溫玲英 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