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企合作下的體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以及個案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說明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體育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重要的途徑。理論聯系實際闡述了體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種重要模式,并提出促進校企合作培養體育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幾點建議,從而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出更多體育專業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體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和企業通過利用相互的有利條件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達到雙方共贏,這是現代校企合作的趨勢,也是高校培養專業學生的一種新模式新方法。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
1通過校企合作發展體育教育
體育行業中健身會所、俱樂部、體育相關產業等發展相濟轉化為體育發展的社會需求,學校依托企業的文化和技能等引入到體育教學與課程改革。從而確定體育人才的規格,培養行業需要的高級管理、高技能人才。由此建設體育實習基地,共同進行體育職業能力和技能的培養,這樣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促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體育行業的發展同步。同時各個企業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發揮其在技術、設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達成雙方互利共贏。既解決了高校在實戰與設備上的不足,也解決了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源泉。
2體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種重要的校企合作模式
2.1“簽約式”人才培養模式
2014年11月25日,大連韋德伍斯健身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與沈陽體育學院簽署了“簽約式”人才培養協議書,雙方為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雙方資源優勢互補,提高體育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適應性。通過學生自愿報名、企業選撥的雙向選擇方式,組成了實驗班,通過數月的學習和考核與韋德伍斯公司簽訂了就業合同。這種“簽約式”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學校與企業根據各自的需要簽訂雙方的培養協議,學校可以根據企業的用人規格來確定學生的就業方向,同時校企雙方以此為目標共同制訂學生的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對學校來說是一種很值得推薦的一個改革發展趨勢,不僅使學校的學生走進了企業,同時企業也解決了供需不足,是一種實現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型模式。
2.2“基地式”人才培養模式
2014年11月,昆明萬達高爾夫有限公司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高爾夫學院建立了“校外高爾夫實習實訓教學基地”,校企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合作。昆明萬達高爾夫有限公司的俱樂部場所將成為學生專業課程實際操作的固定場所,同時企業也承擔著提高體育教師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重要任務。學校不僅可以把課堂搬到企業的俱樂部上課,同時還可以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教師,讓學生增長學習實踐適應性能力。學校也可利用現有設備優勢和專業教師的技術承接企業的委托培訓和項目業務提高與科技改進任務。這種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鍛煉實踐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還可以在產學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中使學生和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3“聯合式”人才培養模式
溫州市華康合成革有限公司與溫州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華康足球俱樂部”。俱樂部每年贊助溫州技術學院這支足球隊3萬元,聘請專業指導老師定期指導,學校根據企業要求將足球俱樂部以企業名稱命名代表俱樂部與高水平球隊進行比賽和學習同時為企業積極做宣傳。這種“聯合式”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教學成效較好較明顯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企業和學校共同聯合,企業向學校投入以多種形式投資設備、財力、師資等,校企雙方共擔風險、互利共贏,形成比較穩定長期友好的新的辦學實體。這也是對體育課程創新性的一種新模式的嘗試。
3培養體育應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體系
3.1明確專業特色,制定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是高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社會相適應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雙方合作既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又可以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提升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發揮體育專業的特色,開發符合體育專業特色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按照體育行業和企業對所需職業的要求以及社會需求、能力需求,確定體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制定專業課程標準,編寫專業教材,并根據健身行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為核心,來確定體育專業方向的主干課程與拓展課程,從而培養學生相關職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3.2產學研相結合,資源共享
由于高校存在硬件的不足,而很多健身會所和企業可以為高校學生實習、實訓提供先進的設備、器材、實訓基地以及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學校與企業產學研相結合可以幫助師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的科技發展,提高競爭能力,而學生在企業中實習不僅給企業帶去了活力而且帶去了無形的資源,為企業的人氣、人脈等都得到了提升,以及人才的儲備提供了后備力量。起到了互利共贏的效果。
綜上所述:
校企合作是體顯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特色、培養創新型、高技能型體育人才的現代教學模式。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體系與拓展內容,共同實施人才培養。提高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科建設水平,以及幫助企業提高服務能力與競爭能力。是高等院校提高辦學質量,雙方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共同培養適用于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和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彭光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83-84.
[2]劉靜,田學志.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基礎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14).
[3]宋超先,韓敏.高職“校中廠”產教結合的實踐研究[J].成人教育,2012,(6):44-45.
[4]王磊.高職院校工學交替、訂單與校企合作的社會服務模式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3):80-83.
[5]申文縉.基于校企合作的德國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14).[6]楊金田.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優勢與模式[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8).
作者:李海,陶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