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神經外科護理中的風險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神經外科是綜合醫院極為重要的科室之一,收治患者多數起病急驟、病情危重且容易反復發,常累及患者神經系統[1]。風險管理主要是保障臨床護理安全,提升護理質量,是如何防范、減少護理糾紛是神經外科護理的重點。我院對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滿意的額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35~83歲,平均年齡(58.27±5.92)歲;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31~82歲,平均年齡(58.75±5.8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根據醫囑對患者開展臨床護理操作。觀察組:對患者開展風險管理護理模式,首先成立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高年資護士任組員,由領導小組對全科護理安全狀況進行總結,發現護理風險點,制定臨床護理方案,同時要對護士進行培訓,提升護士風險安全意識和識別防范風險能力。其次制定風險管理內容,對患者容易出現跌倒、燙傷等地方加放警示標示;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指導護士訓練談話、溝通的技巧;嚴格要求護士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與三查七對制度,加強對患者進行巡視,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并處理。第三做好護士的培訓并提升風險責任意識,注重對低年資護士開展業務與職業修養的培訓,加強考核,強化法律和風險責任,提升護理人員責任心。
1.3判定標準:記錄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從護理服務評定臨床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護理滿意度越好。記錄兩組患者發生褥瘡、院內感染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運用國際通用軟件SPSS17.0,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神經外科疾病主要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和損傷為主,部分患者由于存在意識障礙,因此容易發生意外事件,比如窗欄、約束帶未合理應用容易導致老年患者墜床等危險,部分患者在恢復期走路時容易發生跌倒、倒水是容易出現燙傷等風險因素。此外神經外科護士由于長期高負荷量工作,在護理中容易和患者家屬溝通不暢,缺乏有效地溝通,容易出現護理糾紛發生,而且部分年輕護士資歷淺,對專業技術知識掌握不全,對護理風險責任意識不清,均可能延誤患者病情造成不必要的糾紛發生[2]。
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對可預知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研判。我院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根據神經外科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討論分析制定護理措施,一是通過組織護士進行培訓提升法律風險意識,對護士專業技術知識進行培訓,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加強考核,整體提升護理技能;二是通過風險管理模式加強同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及時告知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消除患者和家屬的恐懼,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減少糾紛發生;此外風險管理指導護士合理使用警示標示,讓患者能夠盡可能的預知風險,同時規范了護理記錄,做到有證據可循,整體提升了神經外科的臨床護理質量[3]。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護理模式應用在神經外科中可以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減少并發癥發生,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作者:王寶麗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