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工程化學實驗教課系統的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依據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目標,按照“基礎-應用-開放”的思路,建立了“三模塊”的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充分考慮環境工程專業特點,通過優化整合實驗項目,力求體現化學實驗技術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增加研究型開放性實驗,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建立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化學“三模塊”實驗課程體系
打破了傳統按四大化學各自組成實驗的教學模式,重新進行規劃設計,組成在化學一級學科水平上的獨立的基礎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并由三個模塊構成。
1公共基礎模塊
凸顯基礎性,充分考慮化學實驗技術的共性要求,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訓練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地位。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Ⅰ》,32學時,第1學期開設。
2方向應用模塊
凸顯應用性,設置與環境工程專業方向緊密相關的實驗項目,不僅增加學生專業興趣,而且更強調實驗技術的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應用,適應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要求。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Ⅱ》,48學時,第2學期開設。
3拓展開放模塊
凸顯開放性,強調化學技術拓展,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化學實驗技術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注重與實驗開放平臺相結合,實驗項目以綜合型、設計型和研究創新為主,突出化學實驗技術的實際應用。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Ⅲ》,16學時,第3~4學期開設,
更新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化學實驗項目,優化實驗內容
1《基礎化學實驗Ⅰ》實驗內容設計
本模塊實驗重點是培養和強化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一般化學原理的實驗方法和一般分析問題的能力。如玻璃儀器的洗滌、物質的稱量、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物質的分離與純化、電導儀和分光光度計等基礎儀器的使用等。在教學過程中須嚴格強調這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規范性。《基礎化學實驗Ⅰ》實驗項目設計見表1。
2《基礎化學實驗Ⅱ》實驗內容設計
本模塊盡量設置環境工程專業結合緊密的實驗,體現實驗技能的應用和實驗內容的拓展。針對環境工程專業特點,實驗項目以環境分析化學實驗為主,突出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比如,“廢水中鉛含量的測定”、“水樣中化學耗氧量的測定”、“溶解氧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測磷部”等實驗以環境污染指標為測定對象;通過開設“氣相色譜法測定酚類組分的分析”、“用反相液相色譜法分離芳香烴”、“廢水中鉛含量的測定”等實驗項目,讓學生掌握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操作方法及其在環境化學分析中的具體應用;通過開設“有機染料廢水柱層析分離”、“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容量的測定”等實驗,讓學生掌握環境污染物處理及分析方法。《基礎化學實驗Ⅱ》實驗項目設計見表2。
3《基礎化學實驗Ⅲ》實驗內容設計
該模塊實驗主要來源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以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為主,學生可以結合專業特點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3~4個開放性實驗項目來進一步拓展實驗技能。在方案設計階段學生通過查詢大量科技文獻,了解該領域研究熱點、研究難點及最新技術發展趨勢等信息,從實踐效果來看,可以把學生引向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的前沿領域,激發學生研究探索熱情和創造性。《基礎化學實驗Ⅲ》實驗項目內容設計見表3。
實踐效果與展望
通過近3年的改革與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基礎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由于實驗內容強調與專業實驗相結合并求體現化學實驗技術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從而最終實現學生以被動實驗為主向主動實驗為主的轉變,實現以常規儀器實驗為主向大型現代儀器實驗為主的轉變,實現由驗證型實驗為主向綜合型、設計型和專業特色型實驗為主的轉變。
作者:王崇均傅敏古昌紅吳四維林兵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