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國內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研究范文

國內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內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研究

一個人成為高級工程人才的途徑很多,但前提是接受工程教育。按照接受工程教育的階段劃分,工程教育可以劃分為K-12教育(即基礎教育或小學到高中的12年中小學教育)中的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和繼續工程教育,它們組成了一個龐大、復雜、開放的工程教育組織體系。其中高等工程教育是這個體系的核心,因為國家量大面廣的工程技術人才需求主要依靠高等工程教育來滿足。K-12教育中的工程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礎,而繼續工程教育可以看作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完善和補充。目前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包括高職高專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其中本科教育目前已經有了應用型本科的說法以區別于傳統的本科教育;而研究生教育已經分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學術型學位研究生教育兩種類型,也就是說在這個體系內部,調整和改革隨時都在發生,深刻了解和全面認識這個體系的組織與結構,形成清晰的辦學自覺對于工科院校的教育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現行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

從法國在1747年創辦土木工程學校算起,世界工程教育已經有260多年的歷史。我國的工程教育起步晚,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以天津創辦“北洋大學堂”為標志,我國才開始了現代意義的工程教育。解放之初,我國工程教育的體系極不完善,與當時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對工程人才的需求極不相稱[1]。突出表現為辦學規模小,培養的工程人才數量少;層次結構嚴重滯后,工科研究生教育十分薄弱,同時辦學的布局也很不合理,學校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其它地區的工程教育非常落后。1951年至1957年,國家用7年的時間進行了高校調整工作,其重點是高等工程教育。通過調整高等教育的宏觀結構和高等學校的內部結構,我國的工程教育開始逐步適應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工業建設的人才需求,初步形成了包括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這是一個與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相匹配的統一培養目標、統一專業設置、統一學制、統一招生、統一培養、統一考試、統一分配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它強調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教學中強調學科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對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1990年,為了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即不以從事學術研究為主,而是有明顯的某種特定的職業背景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如律師、教師、工程師、醫師等,我國開始設置和試辦專業學位教育。1997年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工程教育體系中出現了在職工程碩士這種教育類型,目前在職工程碩士已經開展了14年。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將高職教育明確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通過“三改一補”(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成人高校改革;中等專業學校辦高職班作為補充)大力發展了高等職業教育,而高職教育中的大部分專業屬于工程教育類的專業。2009年,為進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步伐,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教育部決定加快發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國家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增招了3.8萬名專業學位碩士生,實行全日制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開始了,按照國家研究生教育結構的規劃,全日制工程碩士近幾年將快速增長。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又審議通過了工程博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區別于工學博士的工程博士教育即將開展。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形式上正進一步多樣化,在結構上正進一步合理化。正在形成一個包含不同學歷層次和不同學位類型的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框架:即包含高職高專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個學歷層次,學術型學位和專業型學位兩種學位類型。在這個體系內,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教育類型其教育教學的組織方式又有差別:

(一)高職高專教育

這是高等教育的專科層次,它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任務。“高職”是相對“教育類型”而言,“專科”是相對“學歷”而言。目前在這個層面,只存在學歷即畢業證書而不涉及學位問題。其組織專業教學的原則是以職業崗位群或行業為主,兼顧了學科分類。按照國家2005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高職高專教育分設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生化與藥品、資源開發與測繪、材料與能源、土建、水利、制造、電子信息、環保氣象與安全、輕紡食品、財經、醫藥衛生、旅游、公共事業、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傳媒、公安、法律19個大類,下設78個二級類,共532種專業。其中很大比例的專業類型屬于工程教育的范疇。

(二)普通本科教育

這是高等教育的本科層次,它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側重于打好現代科學文化基礎,并進行初步的專業訓練。依照國家1998年的本科專業目錄,目前的本科教育被劃分為11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11個門類之下則是71個二級類(如法學門類下是法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社會學類、政治學類、公安類五個二級類),二級類下設249種本科專業。2011年新版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藝術類從文學類中獨立出來成為第十二個學科門類。專業劃分又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其中工學(包含的二級類范疇和在學規模)是最大的學科門類。一般情況下,在這個階段工科學生取得的是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專業學位在工程教育的本科層次只設置了建筑學學士學位。

(三)研究生教育

這是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層次,相對于本科教育來說,雖然也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但它側重于在加深加寬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研究實踐,使學生深入探索某一學科領域,并實現新的認識甚至創造。雖然研究生教育學科門類的劃分與本科教育相同,但研究生教育是在11個學科門類下劃分為88個一級學科(如法學門類下設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四個一級學科),88個一級學科下分為381種二級學科;雖然研究生教育的一級學科和本科生培養的二級類之間有一定的交叉,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因為人才層次不同而產生的需要的不同形成的,當然也是人為的產物。工程教育中的研究生教育又分為碩士、博士兩個學歷層次,對應于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和工程碩士、工程博士兩種學位類型。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屬于專業學位,其中工程碩士是現有的38種專業學位碩士中的一種,它又是按照“工程領域”的組織形式進行人才培養的,目前的工程碩士劃分的“工程領域”共有40個。工程博士是5種博士專業學位的一種[2](其它四種分別是口腔醫學博士、教育博士、獸醫博士和臨床醫學博士),是剛剛出現的工程教育類型。

二、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的發展變化分析

(一)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的發展動因

社會與人的需要及知識的增多是教育產生的前提,這是教育的經濟原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也是一樣。作為一個開放的人工系統,它的發展、改革和變化一方面與國家經濟、社會、科技和工程的發展需要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與人的教育需求緊密相關。它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要不斷滿足國家、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要或者說是不斷實現工程人力資源的開發,另一方面也是不斷滿足工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需要。因此國家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人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是工程教育組織體系不斷發展、演進的根本動因。

1.國家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首先,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制造業大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工程技術積累,同時也擁有宏大的工程數量和規模,國家把工程人力資源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第一戰略資源,這為發展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前提。再者,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面臨一個產業結構的轉變和升級的特殊背景,同時國家區域發展極不平衡,高等工程教育既要承擔發展工程科學技術,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和適應新技術革命的任務,又要立足區域經濟建設的實際,適應并提高當前的生產水平,國家與社會對工程人才具有多樣化的需求。也就是說社會既需要研究型、設計型的工程技術人才,也需要應用型、職業型、技能型的工程技術人才,或者從工程鏈的角度劃分,社會既需要研發工程師、設計工程師,也需要生產工程師和服務工程師等[3]。這對實施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規格與模式,構建分工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提供了空間。

2.人對高等工程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國家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人們為了改善自我,求得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而接受新的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同時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社會結構的異質多樣性使教育體制和結構更富彈性,為個人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拓展了空間,提供了現實參照[4],再者,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對工程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技術層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在工程實踐崗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重新回到工程教育機構更新知識取得新的文憑顯得非常必要。工程教育的觀念也正向著“終身教育”的方向發展、轉變,這也要求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應當保持靈活性和適當的寬口徑,避免僵化的、固定不變的框架。在這種背景下,計劃經濟時代所建立的著重培養單一的治國精英和學術英才的工程教育體系自然不能適應國家對工程人才在數量和類型上的需要,工程教育體系的調整、完善,工程教育的發展與變革就勢在必行了,這種發展與變革首先是以規模擴大、類型增加的方式表現的。

(二)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的變化形式

1.高等工程教育規模的擴大根據統計,擴招前的1998年,全國高校在校學生為340.87萬人,其中工科在校學生135.46萬人,工科生比例近40%。1999年,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始跨越式發展,當年的擴招比例高達47%,其后3年分別以25%、17%、10%的速度增長。經過1999年至2005年的擴招,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6年的22%,大眾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2006年我國工科高校在校生突破600萬人[5]。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3300萬人的規模估計[6],2020年我國工程教育在校生將在1000萬人左右。我國的工程教育規模已經迅速擴大并已成為世界之最。

2.高等工程教育類型的增加

工程教育在新時期的目標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工程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人對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要,也就是為了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計劃經濟時代所建立的單一規格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自然不能滿足上述的要求,所以新的工程教育類型開始不斷出現。為了培養制造業應用型人才,國家大力發展了高職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也越來越區別于傳統本科教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為了培養有特定職業背景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開始舉辦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為了給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設置了側重于工程應用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為了實現研究生教育的目標轉換和模式重構,使研究生教育結構適應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國家開始舉辦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為了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對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特別是能夠發揮領軍作用的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國家又開始設置工程博士專業學位等等。

三、對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的思考

(一)從國家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出發,建設完善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

1.工科院校必須有清晰的辦學定位

在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中,工科院校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實施機構,探討建設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就必須聚焦到工科院校這一實施工程教育的主要實踐載體和落腳點上。由于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剛剛建立,其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尚未完全清晰或深入人心,教育行政部門還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分層分類的工程教育目標和標準,工科院校往往會定位不清,目標不明。另一方面,在整個社會的認知水平還處于“高比低好、理比工好、科比技強”的層面時,工科院校也很容易陷入對高層次、高規格的工程教育的片面追求中。因此在國家不斷規劃、建立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工科院校必須按照自身的辦學條件和社會需求及時、準確、客觀地進行自身定位,為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提供支撐。清晰的辦學定位是以教學內涵來體現的。任何教育的層次和類型,都有學業年限的限制,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工科院校必須完成兩件事,一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學生未來工作和生活必須的,二是要對這些太多的內容進行組織壓減,使學生能真正地、更好地理解掌握,這也是專業教學組織的原則。通過這些,工科學院才能用精當的教學內容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在工程教育的生態中找到發展空間。對于教學內涵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包括工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校內課程(體系、內容、理論和實踐)、師資、企業和社會環境下的綜合工程實踐[7],這應當是目前關鍵的實質問題,當然也是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建設和完善的深層次問題。

2.應當積極探索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高等工程教育層次、類型和目標的多樣性決定了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朱高峰院士曾經指出:長期以來,我們的思維方式過于強調統一性,在人才觀中也就把不同類型的教育及其所培養的人才都按照統一的階梯去排隊,塑造成一個統一的標準[8]。這實際上是抹煞了工程教育體系的層次之分和類型之分。從形式上講,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會表現為辦學形式的多樣化、辦學層次的多樣化、目標規格的多樣化,培養過程的多樣化、管理機制的多樣化等等。而從內涵上講,則涉及到工程教育界以下幾種不同的思潮和范式,一是強調技術應用和實踐操作的“技術范式”;二是強調工程科學與理論分析的“科學范式”;三是面向全球化時代的工程實踐,將科學與技術、技術與非技術融為一體,強調工程教育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工程范式”。雖然“工程范式”當下正成為工程教育界流行和時尚的范式和思潮,但對于我國這個龐大、復雜的工程教育體系來說,“技術范式”和“科學范式”同樣對某些類型的人才培養或某個階段的人才培養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當然,多樣化的前提是工程教育工作者對工程教育內涵的正確理解和端正態度,沒有了“正確理解”,多樣化可能就會趨于盲目,沒有了“端正態度”,任何制度形式都可能會流于形式。

(二)從人對高等工程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出發,建設完善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

1.應努力實現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內教育類型和層次間的互通互聯

按照終身教育的理念,教育應當貫穿于一個工程人職業生涯的始終。因此完善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應當是縱向貫通、橫向立交的開放式結構。目前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中,“普通本科教育—學術型碩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的層次路徑(學術教育路徑)銜接相對成熟,但“高職高專教育—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碩士(工程碩士)—工程博士”的層次路徑(職業教育路徑或技術教育路徑)銜接尚不成熟。兩種路徑之間更沒有適當、順暢的接口。這些都是高等工程教育組織體系有待完善之處。構建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內教育類型和層次間的互通互聯不僅僅是建立一種靈活的學分轉換與升轉學銜接制度,更重要的是通過互通互聯,要建立一種以人為本、更能滿足工程人接受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工程人的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一個可供選擇的資源平臺。

2.從國情出發,做好與K-12教育中的工程教育和繼續工程教育間的銜接

高等工程教育與K-12教育中的工程教育、繼續工程教育共同組成了我國的工程教育體系,通過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體系變遷的路徑,可以看到教育體系是國家在制度、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下的階段產物,它的建立和完善是不能脫離“國情”的。我國的K-12教育目前更多是一種應試教育和升學教育,比較多地強調了高考科目的教育,而對于要求實踐動手的工程教育基礎內容采取了忽視和弱化的方式,這為其與高等工程教育的銜接帶來了困難。而我國繼續工程教育由于起步較晚,還有許多諸如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教學不實的問題亟待完善,這些都需要通盤調整、統籌、優化。以美國為代表的強調科學教育的英美工程教育體系和以德國、法國為代表的注重工程實踐的歐洲大陸工程教育體系,都為本國的工業化進程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但其形式內涵并不相同。可以充分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搬,盲目“接軌”。只有立足本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才能建立和打造適于我國的特色高等工程教育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中国美团外卖男男china|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亚洲狼人综合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女性高爱潮有声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 国产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jizz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www.五月婷| 鲤鱼乡太大了坐不下去| 灰色的乐园未增删樱花有翻译|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2021不卡|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99爱免费视频| 在线www中文在线| 草莓视频网站入口| 男人精品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男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91大神精品在线观看| 大ji巴cao死你高h男男gg|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 www四虎在线高清| 拍拍拍又黄又爽无挡视频免费|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大学生男男澡堂69gaysex| sss日本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