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利用的地質災害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1.1搬遷治理工程體系主要是在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發出的信號的基礎上,對所指定的災害隱患區域的危險點進行綜合分析,如果確認其危害性較大且發生的概率也較大,則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即搬遷避險或者其他合理的災害預防或消除措施。如果條件具備的前提下,災害治理、災后重建以及地質環境利用等可以進行綜合考慮,以達到災害防治和環境利用的雙重目的。
1.2應急處置體系在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資源的基礎上,從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導向出發,逐步建立起一個系統、科學、高效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體系,使其能夠在災害發生后,可迅速進行響應,并能夠將災害引發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1.3科學技術研究支撐體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任何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地質災害防治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為了更好的制定出一套完整、高效的災害防治體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支持,如監測預警系統的開發,地質災害成因和內在機理的研究,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模擬和仿真系統的開發等。
2區域地質環境利用評價體系
區域地質環境利用評價主要是考慮到工程地質工作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服務性等特點,通過開展不同力度的地質勘查和環境情況調查,得到地質環境安全情況和地質災害的可接受情況,最終得到該區域地質環境的可利用情況,使其能夠充分的得到利用,服務于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又能夠把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區域環境評價工作。區域環境評價的結果要有實用性和可行性,不僅僅能夠滿足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調控的目的,還應滿足地質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的要求,這就需要工作和研究人員盡可能的脫離傳統穩定性研究的束縛,積極探索出更為合理的地質環境評價方法。
本文為此初步提出的環境利用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區域地質環境的質量評估;(2)區域地質環境功能劃分;(3)雨區地質環境工程容量評估;(4)地質災害防治風險調控評價。上述每個方面都是圍繞區域地質環境可持續利用和開發這一根本目的的要求。但需指出,在實際的情況下,還應充分考慮具體區域地點的特點和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對上述評價體系進行完善或微調,以便更加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
3結語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長遠的工作,如何更好的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認為地質災害防治必須與地質環境利用相互結合,綜合考慮,方可實現地質災害的有效防治和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的雙重目的。本文從宏觀的角度初步給出了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環境利用評估體系,為未來該項課題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
作者:張朝月單位:遼寧省地質礦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