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探討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實踐環節的加強。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為導向,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合理定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統籌優化課程體系,更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要求的總體計劃實施方案,是各高校組織、管理和監督人才培養過程的文本依據。目前,我校作為我國唯一一所民航學科專業門類齊全、將航空宇航科學技術與交通運輸工程兩大學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學府,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使命,確立了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建設發展的總體目標。為更好地實現學校發展規劃,學校對培養方案進行再修訂,從而構建更加合理的本科人才培養知識結構體系。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特點及我校民航特有專業的優勢,通過對國內外其他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體系的對比,優化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正確處理好培養方案的繼承與創新,汲取老版培養方案的優點,改進其不足,緊密結合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定位和辦學特色。
1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是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是了解本專業的入口。
1.1培養目標。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具有鮮明的民航特色,主要在機務維修的理論與工程特別是機載電子設備與系統維護、以可靠性為中心的先進維修理論與方法、智能故障診斷、維修計劃優化與維修管理等方面從事生產、教學(培訓)與研發工作。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機務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富于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能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工程管理的專門人才和具有在相關領域跟蹤、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新性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兼顧非民航相關領域人才需求,逐步建成民航機務工程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基地。
1.2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信息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及實踐環節訓練,具有電子信息工程設計與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2.1知識結構要求。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社會服務意識與責任感,熟知必要的經濟管理知識,;系統掌握本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習方法,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工程學科、飛機電子系統及維修、計算機應用,并掌握一定的民航維修管理和適航管理知識,了解本學科專業技術前沿和發展趨勢。
1.2.2能力結構要求。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信息收集與綜合處理能力;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開展機務維護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飛機故障診斷和排故等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電子類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具有主動跟蹤民航科學技術發展的自主學習能力。
2優化課程體系
2.1體現“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平臺”分三個類型,即公共基礎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基礎平臺。其中,公共基礎平臺是指保證學科大類下各專業學生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素質水平的課程總和;學科基礎平臺是指保證本專業學生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素質水平的課程總和;專業基礎平臺是指本專業特定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素質水平的課程總和。通過三類課程綜合的學習,可認為基本滿足專業培養規格的基礎要求。“模塊”是指為達到本專業下某一應用領域“做事”所需的完整知識結構,本著柔性專業方向的原則,將部分專業課程按方向組成模塊,即方向成組課,學生只能按方向成組選學其中一個模塊。本專業的專業方向為航空電子,學生通過修讀“平臺”中的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達到“合格”的基礎要求,再修本方向的專業課程應當能夠達到專業方向的要求。
2.2課程設置及相關比例要求。課程設置中包括主要基礎課和學科主干課,其中主要基礎課由學校負責規定,學科主干課由本專業負責規定,數量約10門左右。主干課程包括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線性系統分析、自動控制原理、導航原理與系統、慣性導航系統、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等。本專業課程設置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來說,實踐環節尤為重要。本專業實踐包括認識實習、金工實習、微機應用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認識實習在學生入學的第三學期集中安排,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對典型機構和機械加工以及飛機結構與典型飛機系統有初步的了解和整體概念的了解。金工實習也在第三學期集中安排,使學生對基本切削加工工藝有初步的了解,對先進制造技術的概念有比較準確的理解。微機應用實習使學生逐步加深對微機及微機操作語言工具的理解,引導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語言工具。飛機維修基礎實習對維修技術基礎有較為準確的理解,熟練掌握線路標準施工工藝和應用飛機維修文件。飛機電子系統實習需熟練掌握飛機電子系統的拆裝、分解、校驗、測試和運行以及CBT系統應用。畢業設計使學生能夠綜合利用本專業基礎知識,獨立完成能夠實現特定功能的設計任務,包括為完成此任務而進行的資料檢索和利用,以及準確的科技語言的闡述。結束語本文探討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文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符合當下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標準,進一步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具有重要意義,更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波,高秀娥,胡玲艷等.工程應用型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修訂與探討[J].大連大學學報,2016(3).
[2]張淑梅.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教學研究,2006,29(3):218-219.
[3]王素玉,于濤,孟祥豹.關于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實施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1(8):28-30.
[4]張宏喜.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原則與實踐———對安徽科技學院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23(1):66-69.
[5]李惟衛,杜雄,韓力等.電氣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6,38(1):1-4.
作者:耿智軍 單位:中國民航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