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衛生學科創建近況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杜化榮劉巖孫曉筠單位: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衛生廳科技教育與國際合作處
學科帶頭人得到重點培養,人才梯隊逐步完善
62個重點專業的團隊成員中,45歲及以下成員占75.20%,50.52%的成員擁有博、碩士學位,高級技術人員46.36%。有47位學科帶頭人分別獲得了泰山學者、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評估期內有5位學科帶頭人為首承擔了國家級基金資助課題;獲省科技進步獎3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發表SCI論文23篇,累計影響因子33.367分,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81篇;專業著述54部(冊)。表明重點專業人才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梯隊逐步完善,科技創新能力與績效顯著提高。
教學工作得到重視,專業技術學術影響逐步提高
62個重點專業中有43個重點專業所在依托單位已經成為高等醫學院校非隸屬附屬醫院,14個重點專業所在單位已成為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各重點專業充分發揮在導師隊伍、科研資源、學術環境等方面的優勢,除完成本科臨床教學和指導進修學員外,已培養博士生11人、碩士生361人;承辦國際性學術會議3次,主(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43次,全省性學術會議99次,全市性學術會議135次。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高層次學術會議的舉辦,較大地提高了重點專業的總體水平和業內學術影響力。
學科管理日趨完善,科學管理助推發展
組織上的保障是重點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實現學科建設規劃的根本保障。各建設單位按照省衛生廳《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特色專科和初級衛生特色項目建設試行辦法》以及2005年頒布的《山東醫藥衛生重點學科、特色專科管理細則》的有關規定,設立專門機構負責重點專業的建設與管理,研究制定專業發展規劃、建設目標、研究方向,建立了專業管理規章制度、經費使用臺帳等。有的單位還創新性提出了建立重點專業科研秘書制度,加強重點專業建設檔案管理、對取得的專利成果和出版著作給予專項獎勵等措施,已被實踐證明為卓有成效的建設經驗。
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建設現存的問題
1個別單位對重點專業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有2個專業自動放棄評估;少數專業提交的材料中自評報告僅有2頁,評估表中多項目指標空缺、內容與附件材料不一致;自評估材料裝訂零亂無序,甚至出現破損和混亂。定量分析發現,在總分1000分的綜合評估中,得分最高與最低落差將近396.53分(735.23-338.7),有的專業在專業概況、技術應用、科研績效和支撐條件4項一級指標中,成績排名均為62個重點專業之最低。表明山東省少數重點專業已經出現發展遲緩、優勢減弱,甚至出現大滑坡現象,其促進和引領本單位其他專業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提高本單位的整體技術水平與綜合競爭能力的作用已名存實亡。
2少數專業出現學術帶頭人后繼乏人現象
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在專業學術領域內有一定的學術造詣,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應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科研與學術輻射能力,能瞄準醫學前沿,獲取重大科研項目或高等級研究資助。調研發現,少數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學科帶頭人高層次的科研立項和獲得高級別科技獎勵的項目數量偏少,沒有承擔市廳級及以上等級的科研項目,沒有獲得過科技成果獎勵和發明專利,甚至連第一作者的高質量論文都沒發表過,在國家和省級學術社團中還不具備較高學術影響力,在學術期刊中的任職數量少、層次低,帶領團隊創新的力度太低。個別專業學術帶頭人斷層,存在后繼無人的問題。
3對外學術交流與技術應用輻射影響力較弱
在學術交流與技術應用方面,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建設的缺陷表現在:一是重點專業先進技術引進平均為3.77項,年均0.75項,總體數量偏低,且以國內先進項目為主;二是作為區域重點專業,對自身所擔負的開展適宜技術推廣之責任認識不到位,對申報國家、省、市級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和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缺乏主動性;三是外出參加省內外、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少,即使參加其應邀做大會主題報告或專題報告的少,學術與技術的輻射影響多局限在本地區內部,在全省、全國范圍內的學術影響力還較低。
4監督、指導與管理力度亟待加強
一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督導管理未形成常規化。重點專業建設已開展13年,但進行全面評估尚屬首次。二是重點專業依托單位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重點專業尚未形成完善的規劃、報告、檔案管理等制度,表現在上報評估材料不完整、不規范。三是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許多重點專業負責人、甚至有些依托建設單位的科教管理干部,自身并不清楚什么是適宜衛生技術、什么是先進技術引進,不清楚什么是省部級成果、國家級立項課題及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主辦等知識和技能。
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建設發展對策
1加強對重點專業建設的政策保障和督導管理
《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特色專科和初級衛生特色項目建設試行辦法》迄今為止已經實施16年,其中有些內容和要求已與當前的醫療水平和管理方式有較大不同。建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盡快按照新的管理思路修訂或制定《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專業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明確重點專業職能、任務和績效,實行目標管理和獎懲管理。同時,加強對重點專業建設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指導功能。定期調度重點專業建設情況,落實年報告制度,及時掌握各學科年度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以推動山東省重點專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2實施動態管理,堅持優勝劣汰
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建設的原則就是動態管理,但1994年至今這一原則并未得到認真落實。建議在“十二五”期間,完善重點專業階段考核評估制度,例如2年督導評估一次。淘汰一批綜合評估績效較差、已失去重點建設意義的專業,取消達不到重點建設目標的專業稱號。同時,在全面了解山東省新興學科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再評選一批新的重點專業,實現優勝劣汰,做到重點專業的入、留、撤運作管理常態化。與此同時,對評估績效優異的重點專業、學術帶頭人和建設依托單位要公開給予獎勵,以體現對全省重點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政策導向和經濟激勵。
3組織對外學習和專題經驗交流
經過16年的建設與發展,重點專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和管理經驗,被實踐證明是一條正確的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之路。“十二五”期間,要盡快走出去,學習國內外先進的重點學科建設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推進全省重點專業建設。一是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對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建設遴選與評估標準進行完善與提高;二是從單位實際出發,從數據庫、數字圖書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等各方面進行考察,提高醫藥衛生重點專業信息資源建設成效;三是培養與有效使用學科帶頭人,創造培養高素質重點專業學術帶頭人和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均較合理的人才梯隊的人才培養環境。
4爭取省級財政支持,推進重點專業建設與發展
現行重點專業建設遵循的是省級評選管理、地方財政支持的政策,但如果省級財政能夠根據評估績效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則建設依托單位的積極性將會倍增。此外,亦可由省級衛生與財政聯合專門設立針對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的計劃項目,對依托本專業建設提出的有較好科技創新前景的專項課題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以2年~3年為一個研究周期,以發表一定數量的國內核心期刊論文或SCI收錄期刊論文為主要考核目標,完成后由省衛生廳組織驗收或做成果鑒定,重點幫助這些專業學術帶頭人及其學術團隊積累本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和科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