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折的影像學推測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節面不平整
軟骨初始損害,殘留的關節面不平整與隨后發生退行性改變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爭議。Trumble等人檢查了43例手術治療的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為38個月,發現關節臺階和間隙與臨床結果關系密切。
Knirk等人對40個年輕成人平均隨訪6.7年發現存在≥2mm的臺階時出現影像學關節炎表現的比率為100%,其中93(26/28)具有癥狀。然而,只有一名雙側骨折的患者由于這些損傷的直接影響需要停止工作。總的來說,有61%取得優秀或好的臨床結果,關節面不平整看來會對關節的生物力學產生負面影響。
分型
Altissimi等人研究了近300個保守治療的橈骨遠端骨折病例,未發現骨折類型與臨床結果有任何關聯。Gliatis等人回顧了169例年輕患者骨折,最少隨訪18個月,他們發現Frykman分型和Mayo分型都不能預測患者臨床結果。這些發現得到了Földhazy等人的的證實,他們發現骨折類型和臨床結果之間沒有顯著的關聯,除了AO分型C2型骨折(這種骨折與持續的屈曲丟失有關)。因此功能結果取決于最初骨折塊的移位而不是精確的分型。
結論
當醫師面對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時,需要格外注意這些“可接受”的影像學標志。在功能要求高的患者中可能要求間隙或臺階必須少于2mm。目前對橈骨短縮或尺骨畸形的作用達成了最多的共識。這兩者都與疼痛的進展和握力減弱有關,恢復橈骨高度是獲得良好功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推薦將橈骨恢復到不小于正常值2mm的高度。腕關節力線不良的測量可能會更加準確,當存在明顯背傾時可能導致力量和活動減少。
我們相信矯正的最重要指證是存在腕關節力線不良,其次是存在能夠測量的背傾/掌傾。我們推薦如果腕關節力線不良,背傾超過中立位,則應該進行矯正。如果腕關節力線良好則我們可以接受一些背傾。最新的證據表明只要橈骨的治療滿意和下尺橈關節穩定就無需干涉相關的尺骨莖突骨折。總之,治療的最終目標是獲得一個沒有功能限制的無痛可活動的腕關節。
作者:王闖官義張萬臣單位:盤錦市中心醫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