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在糖尿病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并依據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進行評分。
1.2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餐后2h血糖值<6.7mmol/L,空腹血糖值<5.6mmol/L;有效:餐后2h血糖值6.7~11.0mmol/L,空腹血糖值5.6~7.8mmol/L;無效:餐后2h血糖>11.0mmol/L,空腹血糖>7.8mmol/L。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糖控制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DSES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低血糖處理、自我總效能等D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全球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呈逐漸升高的趨勢,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慢性高血糖。內分泌內科患者80%以上是中老年人,疾病復雜多變,由此對護理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變,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日益提升,對護理工作質量的需求也隨之提高。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護理、社會因素和一般的護理宣教、健康指導在其發展和轉歸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進行護理時應更加全面化、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在基礎護理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復理、飲食調控等綜合護理措施,能改善患者身體狀況,促進其病情好轉。
糖尿病的護理干預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現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4]。醫護人員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不同病情的患者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可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其對糖尿病認知。針對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護理人員應進行耐心解釋,細心指導,講解按時用藥、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是疾病治療的關鍵,同時鼓勵家屬參與到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監督和提示,可提高患者自身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使患者生活方式良好。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目的在于為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高低可直接影響病情發展和治療效果。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患者了解引起血糖升高的危險因素,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減輕痛苦、治療病痛是醫護人員的職責。針對糖尿病的治療與護理,醫護人員需與患者溝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知識需求,制訂有效的教育方法,給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幫助患者學習相關疾病知識,確保其正確理解、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落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低血糖處理、自我總效能等D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對內分泌內科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加強對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者:孟繁杰 單位:吉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