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藥學發展文獻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藥學(Clinicalpharmacy)是一門以患者為對象,研究藥物及其劑型與機體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其目的是用客觀、科學的指標來研究具體患者的合理用藥,其核心問題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療效,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與合理[1]。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起步早發展晚,雖然近10余年越來越受到重視,2005年衛生部啟動“臨床藥師培訓試點基地建設”,并于2007年下發《關于開展臨床藥師制試點工作的通知》,遴選批準44家醫院為試點單位[2],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本文通過文獻回顧分析,比較同期國內、外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臨床藥師工作的開展情況,以期找出差距,為我國臨床藥學發展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中文文獻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為檢索工具,分別以“臨床藥學”、“臨床藥師”、“藥學服務”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年限為2008-2009年。英文文獻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PubMed檢索系統(U.S.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為檢索工具,檢索年限同中文文獻,分別以clinicalpharmacy、clinicalpharmacist、phar-maceuticalcare為關鍵詞進行檢索。
1.2文獻篩選與提取
由2名研究人員獨立篩選文獻,使用自擬文獻提取表提取文獻并交叉核對,不同意見與第三方討論解決。共獲取中文文獻504篇,英文文獻885篇,排除動物實驗、藥物分析、藥理學、綜述、臨床試驗等及重復文獻,最終納入中文文獻483篇,英文文獻576篇。對納入的文獻進行分類統計。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運用Excel進行百分比的運算。
2結果
2.1中文文獻研究內容分析
在483篇中文文獻中,醫療機構發表的有444篇,占91.9%;高校發表的有23篇,占4.8%;其他機構發表的有16篇,占3.3%。參考相關文獻[3,4],將文獻研究內容分為以下2類:(1)理論探討類,包括不含具體案例的臨床藥師作用及工作介紹,涉及臨床藥師制的意義、臨床藥師的作用及工作方法探討、回顧性分析、展望等;臨床藥師培養,包括臨床藥師的培養途徑、方法、模式等。(2)臨床藥師實踐類,含有具體案例的臨床藥師工作實踐。
在444篇醫療機構發表的文獻中,理論探討類有334篇,占75.2%,臨床藥師具體實踐類有110篇,占24.8%。理論探討性文獻涉及內容排序靠前的是:開展臨床藥學服務的探討、模式、作用、質量標準與評價、發展;臨床藥師的教育、作用和重要性、現狀分析及發展等內容。具體實踐類文獻涉及內容排序靠前的是:專科臨床藥師工作實踐、臨床藥學工作體會與總結、專病藥學監護、藥學咨詢等。
2.2英文文獻研究內容分析
在576篇英文文獻中,高校等學術機構發表的有409篇,占71.0%;醫療機構發表的有167篇,占29.0%。英文文獻檢索內容與中文文獻有較大差別,無法參照中文文獻方法分類。綜合文獻內容,排序靠前的是:藥物經濟學、藥師(學)服務效果的調查與評價、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藥學中的應用、藥物治療的質量評估等。實踐工作類文獻排序靠前的是:藥學監護的開展與結果評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藥物治療與評價等。
3討論
以相對應的檢索詞檢索中、英文獻庫,英文文獻較中文多,但符合中文分類的較少,而中文則相反,說明對臨床藥學(Clinicalpharmacy)的概念中、外的范圍有所不同。進一步查閱文獻發現,英文文獻的涉及范圍較廣,泛指與臨床藥物治療相關的內容。而中文文獻則范圍相對較小,主要針對醫院藥學的部分內容——藥師參與臨床工作團隊的內容。這可能與美國幾乎不提“臨床藥師”,而統稱為“藥師(pharmacist)”,也不再提臨床藥學而以“pharmaceuticalpractice/pharmaceuticalcare”代之有關[5]。由此提示,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對臨床藥學及藥師工作模式的認識。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臨床藥學工作被視為藥師的常規工作,是注冊藥師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在培養、工作方法及考核方面已建立起成熟、規范的程序,藥學及藥師的工作得到了社會認可,并有法律保障,其重視的是所有藥師參與對患者全過程的服務,并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反觀我國的臨床藥學,雖然已提倡并開展了30余年,但仍未建立起規范的藥師培養方式、有效的工作模式與考核方式,還存在法律障礙,現行的醫療體制也不支持開展臨床藥學工作,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法律、社會、技術基礎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根本原因在于藥師的工作未得到社會甚至是醫院內部的認可。這一切皆有待于法律、法規的完善及醫療體制的改革,如藥師法的頒布、臨床路徑的建立、醫師多點執業、實行付費的預付制等,將為臨床藥學的發展建立客觀條件。在對臨床藥學及臨床藥師的認識上也應擴大視角,從整個藥學服務的全過程及發展趨勢來認識和完善醫院藥學的內容,建立所有醫院藥師培養的模式、準入標準、工作規范、考核辦法,重點是關注患者用藥安全,從心理、服務流程、專業的角度,讓患者認識和接受藥師及其關懷。
中文文獻顯示,臨床藥師臨床實踐類比例較低,僅占24.8%,這與李萍(1982-2007年,24.1%)及史天陸(1994-2008年,23.0%)的報道略有增加[5],研究內容仍以探討性的內容為主。一方面說明我國的臨床藥學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未被廣泛認識和接受,同時缺乏系統的、規范的臨床藥師培養方式和工作模式,因而有不少文獻仍然在介紹開展臨床藥學的作用、意義以及國外的開展情況,如:重癥監護病房中的臨床藥師藥學服務、住院藥房如何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專科臨床藥師參與藥物治療體會、國外臨床藥學教育等仍占較大比例;另一方面,臨床藥師的主要工作范圍也較局限,主要集中于藥師參與查房、咨詢、用藥分析等工作,如抗菌藥物的使用與分析、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移植患者、重癥監護患者等藥物治療的分析與調整等,其中回顧性分析占有一定比例。而英文文獻關于臨床藥師的工作涉及范圍較廣,研究的內容詳細而具體,包括兒童、老年人、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藥的研究、藥物治療結果的評價、藥品不良反應的預防、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控制藥物濫用等,如“Reductionof30-daypost-dischargehospitalreadmissionoremergencydepartment(ED)visitratesinhigh-riskelderlymedicalpatientsthroughde-liveryofatargetedcarebundle”、“Thedocumentationofhealthproblemsinrelationtoprescribedmedicationinpeoplewithpro-foundintellectualandmultipledisabilities”等,重點在于解決與藥物治療相關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在英文文獻的發表單位中,學術機構遠多于醫療機構,這與中文文獻剛好相反。表明在國外,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臨床藥學的研究范圍較廣,進行臨床藥學研究的主要是大學。這可能與國外的藥學教育機制是分不開的。在中文文獻中,關于臨床藥學的知識和信息大部分刊登在專業的藥學期刊,如《中國藥房》、《海峽藥學》、《中國現代藥物應用》、《中國執業藥師》、《中國醫院藥學雜志》等,主要由醫院藥師撰寫,平常閱讀和使用這些信息的大部分也是醫療系統中的藥師或其他藥學工作者,而在醫學或者其他期刊上極少刊登臨床藥學及相關內容,因而臨床藥學概念在其他領域的工作或研究人員中知曉度非常低。這也是我國臨床藥學、臨床藥師未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之一。
臨床藥學不僅是一門應用于醫院,更是應用于國民大眾、需要走進社區家庭的醫療科學,尤其是“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care)”,其旨在運用藥學知識服務全體國民。但這項工作在我國可以說幾乎還處于空白狀態。因此該項工作亟待為醫師及大眾所認識和關注,這應是現階段臨床藥學及藥學服務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