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實踐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效果評價
兩組學生完成6學時教學任務后,均接受實踐教學課程學習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學態度與效果、醫患溝通能力評價、學生對學生SP反饋信息評價、病例分析和理論考試測評等。
二、結果分析
(一)學生SP應用的教學效果認知態度結果顯示,學生SP組在“提高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操作技能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可加深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之間的聯系”等8項實踐教學效果認知態度上均明顯高于講授組,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情況見表1。
(二)學生SP應用的醫患溝通能力評價結果顯示,學生SP組在“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如何與病人有效的溝通”和“能夠掌握基本的醫患溝通交流的技巧”3項醫患溝通能力上均明顯高于講授組,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情況見表2。
(三)學生SP組對學生SP的反饋情況結果顯示,學生SP組在“學生SP今后用于臨床考核的可能性”、“學生SP在體檢時的配合程度”和“學生SP在考試中的嚴肅性”3項反饋信息80%以上持完全肯定態度,在“學生SP模擬、表演的真實性”、“學生SP有利于考試的公平性”和“學生SP有利于考生發揮正常水平”3項反饋信息70%以上持完全肯定態度。具體情況見表3。
(四)學生病例分析及理論考試成績的比較結果顯示,學生SP組病例分成績明顯高于講授組,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而學生SP組和講授組理論考試成績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4。
三、討論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服務的對象是復雜的人體,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相關臨床技能才能勝任醫生的工作[4]。口腔臨床實踐教學有助于提高口腔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及解決病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技能的聯系,提高口腔醫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SP的應用使得口腔醫學生組在口腔實踐教學效果認知態度上得到了明顯的改觀,同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P<0.01)。可能原因是在學生SP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SP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SP模擬診療過程的真實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不由自主的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把所學理論知識靈活的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有利于提高醫學生對獨立處理臨床問題充滿信心。學生SP的應用明顯的增強了醫學生與患者間的溝通能力(P<0.01),原因是接受SP培訓的醫學生能夠嫻熟的詢問病人的病史及發病癥狀,妥善的與病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取得患者信任,以消除患者的抵觸情緒,以致于醫學生利用已得到的資料迅速對病情作出判斷,得出初步診斷和下一步處理計劃[5],增強了醫學生工作后接觸真實患者的信心。醫學學生對學生SP的應用持較高的滿意度,因為通過這樣的一次學習機會,發現醫學生能夠從問診、口腔檢查及臨床處理的失誤中總結教訓和經驗,從而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臨床技能操作水平。病例分析和試卷分析顯示,學生SP組病例分析成績要優于講授組(P<0.01),而理論考試成績相近(P>0.05),表明SP教學模式既沒有減弱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使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本研究也發現,學生SP教學模式的應用是我院口腔專業首次開展,材料準備的還不是很充分,病例類型還不夠完善,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逐漸改進,希望以后能更多更好的去培訓優秀的口腔醫學人才,使之成為他們成長道路的奠基石。
作者:施六霞張東林蔣雪娟方媛金岳龍單位:皖南醫學院口腔醫學院皖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