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一體化教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口腔醫學尤為突出[1]。臨床實習教學是每個口腔專業學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能力的橋梁。臨床實習階段是理論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升,全面訓練臨床能力的關鍵時期[2]。同時執業醫師考試制度也對臨床實習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果臨床實習教學效果不佳,也必然影響學生執業醫師考試水平的提高。
因此,做好臨床帶教,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很好地結合起來,為將來培養合格的實用型人才,是臨床帶教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所綜合性醫院口腔科,我們承擔實習教學的學生有三年制大專生和五年制本科生,來自全國各地4所軍地院校。口腔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生的畢業實習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臨床醫生的重要培養階段[3]。高等醫學教育必須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4]。對于如何加強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口腔醫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5]。我們在長期的口腔醫學臨床教學實踐中發現我國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6]:(1)學生的理論水平千差萬別,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多是畏首畏尾;(2)臨床實踐技能沒有理論知識這么系統化,學習起來需要學生多積累、多體會;(3)實習生往往淪為老師臨床工作的助手,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4)醫患關系緊張,學生實習動手機會少;(5)缺乏老師、學生間互動交流。更難談上因材施教,單個學生也沒有渠道反饋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否恰當。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研室嘗試探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是將系統的理論知識融入實踐當中,在實踐中復習理論,在理論的基礎上掌握實踐技能,順利實現實習期間由理論向實踐的過渡過程。其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生動具體,能很好地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的思維。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將零散的實踐技能系統化,既在實踐中鞏固了理論,更在理論的基礎上升華實踐技能。其優勢在于將理論知識的具體章節與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操作相結合,把熟悉的理論知識落實為具體的動手能力。
1964年BANOWS首先提出了“醫學教育中的模擬病人”的概念[7],即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SP已經被西方各國醫學院校廣泛應用在臨床教學與考核上,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已經或將在醫師執照考試中的臨床技能測試部分使用SP[8].SP在我國應用尚不廣泛,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9]。由于培訓和使用SP需要大量經費和時間,為減少投入,一些學者嘗試將醫學生進行培訓后充當SP[10]。結果顯示:應用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asstandardizedpatients,SSP),可以縮短SP培訓時間和減少費用支出。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嘗試使用SSP,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1可行性分析
醫學學習的過程形式上是先理論后實踐,實際上實踐立足于理論卻又不拘泥于理論,理論運用于實踐而又因實踐的過程而進一步豐富及深刻,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因此,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需要在實踐中思考對應的理論知識,有備而來,又能隨機應變。必須有積極思考的態度。教師的工作實際上起到的是“橋梁”的作用,將學生從單調、教條的理論知識過渡到具體、多變的實踐操作中。教學過程中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真正結合到一起,而不是將理論和實踐機械地分開,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在熟悉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
2實際教學過程
2.1整體思路
以下齒槽神經阻滯麻醉的教學為例,20名四年級口腔專業學生參與教學。將教學過程存在的重點難點融于課堂討論中,以學生分組討論和互相操作為教學方式,探討麻醉過程操作要點及麻醉區域涉及的知識點。然后兩兩分組互相進行麻醉操作,引導被麻醉者說出麻醉區域,加深理解。而操作者可以邊操作邊口述要點,加深印象。
2.2分組討論
下齒槽神經阻滯麻醉屬齒槽外科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針對知識中的重點,結合教學大綱需求,設置了以下幾方面的主題。主題包括:1、麻醉時椅位的調整,對患者的要求;2、麻醉操作中針管的高度、角度,進針的標志點、進針深度,麻藥注射方法及量;3、麻醉成功后麻藥起效的時間及作用范圍;將20個同學2人一組,分為10組,兩兩討論。
2.3互相操作
討論完成之后,每個小組兩兩之間互相實施麻醉操作。操作的一方邊操作邊口述要點,麻醉完成以后,被麻醉者說出麻藥起效的時間及作用范圍;總結之后,互換位置再次實施麻醉。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提高理論及實踐技能水平。
2.4考核方式
學時結束后采用綜合考核的方式,即理論考試(筆試)占40%,實踐技能占60%。理論考試采用閉卷,實踐技能考核采用小組成員兩兩之間給對方評分的方式進行,最后進行綜合。有典型的操作錯誤或疑難點可以提出,進行課堂討論。
3教學效果
通過課后回訪顯示,所有20名學生都積極參與了各自小組主題的準備工作。其中19名學生(占95%)認為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而且生動具體、印象深刻,比如被麻醉成功后,始終能回憶起麻醉的作用范圍。對于實踐的操作,因為良好的互動配合,減輕了實習過程中畏首畏尾,機會不多的困惑,增強了今后臨床操作的信心。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技能和互相交流的機會,并希望這種教學模式能在多學科開展。有18名學生對教學的局限性和改進之處提出建議。只有1名學生(5%)表示不喜歡或不愿意參加這種教學活動。考核結果顯示,全班同學均考核及格,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81分。85分以上18人,占90%。
4討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11]。應用SSP為實施此教學方法提供重要幫助,讓學生在熟悉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口腔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試能力。該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通過課堂教學,讓同學們彼此熟悉、讓學生了解本課程學什么、所學內容的價值、學習內容與實際有何關系[12],并且對抽象的理論和陌生的實踐操作產生非常感性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總之,通過課堂的調動,讓學生能夠喜歡這門學科,至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營造出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思維開放,思想活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與開拓能力[13]。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教學平臺,增強了今后參加臨床實踐的自信心。實踐課是深化理論課的重要手段,是由課堂進入臨床的橋梁[14]。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協作意識及主觀能動性,能使學生積極地將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在一起[15]。為臨床實習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的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具有很多優點,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如它需要把知識完全融入實踐,而并非所有的疾病和臨床操作都可以采用此種方式進行教學,有很多限制條件。因此,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替代傳統教學法,兩種教學方法需要進行適當的結合,從而達到盡量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