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護理中參與式教學法應用價值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參與式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2016級的86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n=43)與觀察組(n=43)。在對兩組學生進行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時,分別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與參與式教學法對對照組學生與觀察組學生進行教學,然后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其對教學方法的認可情況。結果:觀察組學生基礎知識考試、病歷分析考試、操作技能考試和擴展知識考試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觀察組學生中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能幫助自己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及能幫助自己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的學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學生中此類學生所占的比例,P<0.05。觀察組學生中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學生中此類學生所占的比例,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且有助于培養其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以直觀形象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為媒介,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及學生之間的協作性與合作性,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可增強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并有利于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1]。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參與式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2016級的86名學生。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n=43)與觀察組(n=43)。在對照組學生中,有男7名,女36名;其年齡為20~23歲,平均年齡為(22.03±0.42)歲。在觀察組學生中,有男9名,女34名;其年齡為20~24歲,平均年齡為(22.14±0.61)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對對照組學生進行教學,方法是:先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理論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于患兒(由學生扮演)病床邊進行護理示范教學,讓學生在一旁觀摩和學習。然后選擇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相符的患兒(由學生扮演)作為護理對象,讓學生以護理程序為核心自主制定護理計劃,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教師對學生的護理計劃和護理工作進行指正和點評。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對觀察組學生進行教學,方法是:1)教學前的準備。在為學生授課前,組織教師學習與參與式教學有關的知識,使其掌握此教學方法的實用價值、實施過程及改進措施等,并鼓勵教師主動探索適合自身教學特點的教學方式,實現個性化教學。2)建立病例庫。教師在講授教材中的新生兒疾病、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小兒血液系統疾病、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小兒循環系統疾病、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小兒泌尿系統疾病及小兒營養障礙性疾病時,為每個章節準備5份相關的病例,建立病例庫。通過收集病例和編寫教案的方式使每個病例均能覆蓋教材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并將學生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適度穿插在本章節中,實現病例與理論知識的有效結合。3)合理分組。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各有9人左右(其中有3組為每組9人,有2組為每組8人),在每組中選出1名組長,負責記錄學生參與教學的情況。4)案例分析。教師在每堂課授課結束后,將病例庫中1~2個病例(與下堂課所要講授的知識相符的病例)的資料發放給學生,并針對病例資料提出3~5個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應體現出難易差別,避免知識點重復,合理排列問題的順序,實現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排列),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病例、尋找答案,并將答案制成PPT的形式,在下堂課上進行匯報,匯報的時間為5min。教師對學生匯報的內容進行總結和點評,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糾正。5)情景教學。在案例分析環節結束后,教師根據所給病例,讓學生分別扮演護士和患者。讓護士(由學生扮演)自行對患者(由學生扮演)進行護理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并進行護理干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1.3 觀察指標
在教學工作結束后,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的內容有基礎知識考試(滿分為100分)、擴展知識考試(滿分為100分)、病歷分析考試(滿分為100分)與操作技能考試(滿分為100分)。在教學工作結束后,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情況。此調查問卷中包括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幫助自己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的團隊協作精神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幫助自己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嗎、你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嗎共10個問題,學生的答案為“是”表示其認可本組的教學方法。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²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x±)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
觀察組學生基礎知識考試的平均成績為(93.34±4.26)分,對照組學生基礎知識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2.25±4.13)分,二者相比,P<0.05。觀察組學生病歷分析考試的平均成績為(91.69±3.78)分,對照組學生病歷分析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0.77±3.65)分,二者相比,P<0.05。觀察組學生操作技能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9.54±3.52)分,對照組學生操作技能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0.04±3.33)分,二者相比,P<0.05。觀察組學生擴展知識考試的平均成績為(92.23±4.21)分,對照組學生擴展知識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3.56±4.04)分,二者相比,P<0.05。
2.2 對比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情況
在教學結束后,通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知,觀察組學生中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能幫助自己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及能幫助自己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的學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學生中此類學生所占的比例,P<0.05。觀察組學生中認為本組的教學方法能提升自己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學生中此類學生所占的比例,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兒科護理學中的實驗教學是兒科護理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學科。該學科的實用性較強,涉及的內容較多,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參與式教學法是近年來在各大醫學院校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以教、學互動為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有研究表明,在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均較為濃厚,其注意力較為集中,且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3-5]。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且有助于培養其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展航.參與式教學的實踐意蘊[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8(6):36-38.
[2] 魏新艷.淺談高中數學參與式教學[J].中外交流,2018(25):100.
[3] 徐鐘鴻.參與式教學在高中物理的引導作用[J].卷宗,2018(21):187.
[4] 馬國華.初中體育課堂參與式教學的應用實踐分析[J].中外交流,2018(25):87.
[5] 楊娜,劉翅瓊.探討在兒科護理教學實驗中如何運用參與式教學[J].中外交流,2017(10):61.
作者:舒艷 單位: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