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護理在白血病化療患者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重度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經過護理,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12%(3/4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90%(22/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重度出血率10.20%(5/4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3.27%(31/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22.92±1.03)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8.11±2.10)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96%(48/4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76%(43/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時,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急性白血??;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分析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貧血、出血、感染、浸潤等為其主要臨床表現[1]。急性白血病若不經特殊治療,平均生存期僅3個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診斷數天后即死亡。有研究認為[2],采取適當的臨床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為進一步證實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中的效果,本文作者通過對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實驗組中男30例,女19例;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6.8±4.4)歲;病程5個月~5年,平均病程(2.1±0.7)年。對照組中男32例,女17例;年齡36~59歲,平均年齡(46.2±4.3)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2.2±0.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做法如下。①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計劃:組建由1名護士長、1名主管醫生、1名科室主任、多名護士組成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在了解患者各項病情、既往病史等相關情況后,制定針對性臨床護理計劃。②對于急性白血病患者來說,病情會導致患者情緒極為悲觀、消極,進而導致患者無法積極配合治療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這時,在患者進行化療前,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使患者能夠適應病房環境,并鼓勵患者多與同病房患者溝通、交流,以達到互相鼓勵,緩解病情帶來的孤獨感,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一旦患者出現各種不適或是疼痛癥狀,應在合理范圍內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以避免患者負面情緒加劇而而病情加重。③用藥護理:對于急性白血病患者來說,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同時應堅守三查七對用藥原則,若患者須服用多種藥物,應按照醫囑服藥先后順序服藥。同時,應注意每種藥物的保存事項,比如應用黑布、避光罩保存生霉素、順鉑等須避光藥物,對于局部刺激較強的氮芥、長春新堿等藥物,用后如發生外滲,須立馬局部冷敷,以減輕患者疼痛、腫脹情況[3]。④不良反應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應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感染情況,應立即通報主管醫生,以采取緊急救助措施;應密切監測患者牙齦出血、皮下淤血等情況,女性還須監測陰道活動性出血情況。若患者出現口腔潰瘍,應注意保持患者口腔清潔,采用軟毛牙刷刷牙,進食前后用消毒溶液漱口;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可根據患者喜好安排飲食,或是定時讓患者服用藥物,或是使用鎮吐劑,以達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目的。同時,還須定時測定白細胞計數,一旦患者白細胞指數低于正常水平,應及時進行保護性隔離,并限制探病人數及次數[4]。此外,應嚴禁帶菌者進入病房,并保持病房空氣暢通。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重度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來評定,分3個等級,其中:十分滿意為85~100分、滿意為65~84分、不滿意為<65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經過護理,實驗組患者中2例出現惡心、嘔吐,1例發生口腔黏膜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12%(3/49);對照組患者中5例出現惡心、嘔吐,17例發生口腔黏膜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90%(22/49)。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重度出血情況對比
經過護理,實驗組患者中5例出現重度出血,重度出血率為10.20%(5/49);對照組患者中31例出現重度出血,重度出血率為63.27%(31/49);實驗組患者重度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經過護理,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2.92±1.03)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8.11±2.10)d;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過護理,實驗組患者十分滿意41例,滿意7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7.96%(48/49);對照組患者十分滿意30例,滿意13例,不滿意6例,護理滿意度為87.76%(43/49)。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作為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之一,急性白血病的特點為骨髓中白血病細胞腫瘤性增殖,侵襲著人體的每個臟器,并損害臟器功能[5-8]。臨床在治療白血病上以移植造血干細胞和化療為主。其中,化療是最為常見的治療白血病的手段。有研究認為,在化療時,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化療效果,減輕患者病痛,改善患者病情等。其中,臨床護理路徑成為目前在白血病化療過程中更為突出的護理方式之一。其與常規護理相比,增大了護理工作的秩序性和科學性;其次,由于臨床護理路徑制定了相應的護理計劃,具有個性化護理解決優勢;再次,臨床護理路徑從多個方面著手,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全方位兼顧,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通過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綜上所述,臨床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時,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菊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分析.大家健康旬刊,2014(5):258-259.
[2]劉冠男.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效果.醫藥衛生(全文版),2017(1):00158.
[3]陳榮玲.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進展.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9):54.
[4]王蕊.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6):00215.
[5]韓愛芝,都娟.臨床護理路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效果.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34-535.
[6]趙玉濤.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1):147-148.
[7]王懷素.臨床護理路徑在初治急性兒童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應用的意義.吉林醫學,2015(13):2849-2851.
[8]楊林.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吉林大學,2011.
作者:熊英;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