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惠民項目試行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和省科技廳《關于科技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方案》精神,切實加強“三農”科技工作,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農業發展后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為創新“三農”科技服務,盤活農業科技人才資源,加大農業智力投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著力培育科技大戶,發揮科技對農民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科技局決定在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進村入戶”惠民服務。現將有關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義
發展農業,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科技進步是突破資源和市場對我國農業雙重制約的根本出路,必須著眼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農村科技進步。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旨在為我市新農村建設中所面臨的繁重任務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為發展現代農業,形成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提供科技支撐;為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培養新型農民,增強農民致富能力提供智力支撐;為改善農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供科技支撐。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1、指導思想: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案》為指導,以科技富民為主題,以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按照“發展為先,富民為本,文明同步,整體和諧”的基本思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強農村科技進步,優化農村科技環境,大力推動“科技興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工作原則:以堅持“面向‘三農’,服務‘三農’”,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統籌兼顧,講究實效”和“市場導向、穩步推進”的原則,建立“自主自愿,下請上派,形式多樣,互動雙贏”的長效機制,使科技進村入戶惠民服務長期有效地服務“三農”。
三、目標任務
1、主要目標。以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為目標,組織廣大農業技術人員和鄉土人才進村入戶幫助農民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2、工作任務。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業技術人員和鄉土人才深入農戶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強化農民的科技意識。帶領農民引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工藝進行科學生產。指導農民參與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向行動、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支撐和星火產業等科技項目的實施,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科技創新。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幫助農民找準市場,疏通“種難、買難、賣難”的流通渠道。同時,在廣大農村面對面地宣傳黨的惠民方針政策,成為黨和政府與農民的紐帶和橋梁,加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廣大農村和諧社會。
四、方法和步驟
1、農業技術指導組織方法。由縣(市、區)科技局協調有關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根據各地農村的實際和需要,深入細致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遵循“自覺自愿,雙向選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根據農民的需要和農技人員的專長,實現供需對接,由派出單位、技術人員、農民和協調單位建立簽定服務合同。主要形式實行技術指導、技術承包和技術入股或資金入股,使技術人員和農民都得到合理合法的經濟回報,建立雙贏長效服務機制。
2、實施步驟。按照“雙向自愿,服務重點,以點帶面,擇優扶持,穩步推進”的原則,各地要深入細致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選準選好農技人員與農戶的服務對接。充分調動廣大農技人員和鄉土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廣大農民謀才致富的需求性,形成上派下請的互動氛圍,建立和諧穩定的服務機制。從年到年,每年原則上按現有農戶數的1.5%的比例,組織選派農業技術指導員進村入戶輪換服務(具體服務任務見附件),到年全市科技入戶服務覆蓋率達6%以上。
五、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
圍繞我市推進科技進村入戶惠民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重點推動以下8項舉措和3項保障措施:
1、主要舉措。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廣泛搭建農業技術創新平臺、服務平臺和科研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優勢和農高會信息,建立一批重點合作單位,提高農業科技原始創新和二次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集成應用,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以科技支撐計劃和重大科技專項為依托,開發現代農業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動植物新品種選育、高效種養、農產品加工、農業高新技術等開發研究,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推動農村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大力實施星火計劃,建設一批星火密集區和星火產業帶。星火計劃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一民一技”為方向,以特色優勢產業的培育為主要內容,培育一批農村規模型特色產業。支持一批產業領域集中、關聯產業密集、終端產品市場份額較大、企業數量較多、龍頭企業作用明顯、自主創新能力較強,有良好政策和人才環境的縣(市、區)爭取列入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同時,加大對修水縣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的支持,大力實施國家級京星火產業帶建設。
——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園區。按照民營體制、專業特色、技術示范、輻射推廣的原則,幫助其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科技水平和整體效益,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科技的孵化器和示范窗口。
——加強綠色無公害農業技術研究,注重生態農業建設。重點加強對優勢特色產業有針對性技術的提升,著力扶持糧食、水產、蔬菜、水果、茶葉、蠶桑、生豬、食用菌等10個綠色農業品牌,以品牌為基礎,唱響我市綠色農業科技品牌。著力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技術問題,強化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的研發,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優化農村科技發展環境,支持科技人員創辦各類科技服務組織,廣泛開展技術指導、示范、推廣、咨詢、培訓等服務。發揮農業技術指導員在農村創新與服務作用。組建國家級農村110信息服務平臺,完善農村科技信息化服務。
——加強農村星火科技培訓,深入開展科學技術普及。
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主要內容,提高農民自主增收能力為目標,把培養農村實用科技人才作為重點,強化我市三所國家級星火科技培訓學校的建設和培訓質量。以市有國家星火基地,縣有星火學校,鄉有星火課堂,村有星火帶頭人為目標,組織各種形式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和非農就業培訓,培養一批青年星火帶頭人和一批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廣泛組織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活動,面向農民開展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強化科技推動新農村建設,建設科技示范鄉村。因地制宜、集成優勢,選擇一批不同區域、具有特色、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的鄉村開展科技示范。有針對性地篩選先進成熟技術開展集成技術應用與示范,支持一批鄉村開展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并在全市建設1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
2、保障措施。
——加強領導,營造環境。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把農村科技工作作為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主要內容,切實加強縣(市、區)科技工作的領導和加強農村科技工作。市科技局將科技入戶惠民服務工作作為對縣(市、區)科技局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
——加大投入,提供支撐。各縣(市、區)要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三項經費對農業和農村科技投入的比重,啟動新農村建設示范、旱作節水示范和農業基礎科研專項,將農業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總體規劃,大力改善農業、農村科技持續發展的條件。
——加大農村智力投入。大力組織和充分調動農業科研機構、農技服務機構和廣大農業技術人員及鄉土人才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為農村和農業進行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千方百計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貢獻聰明才智。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擴大8個國家級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示范、轉化與輻射效應。
各縣(市、區)科技局,一是要把“科技入戶”惠民服務工作,作為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把手要親自抓,同時做好農業技術指導員的協調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充分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解除他們后顧之憂,鼓勵和吸收大批懂技術、經營、管理和流通方面的人才加入到惠民服務隊伍中來,允許與有償服務,取得合法報酬。切實把惠民服務工作抓出實效,并長期堅持下去。